两序章第六
述曰。两序之设。为众办事。而因以提纲唱道。黼黻宗猷。乃至司帑庾。历庶务。皆所以辅弼门庭。关系甚重。故夫世出世法。无不闲习。成己成物。全体备用。尚矣。次之或守一材。效一能。尽执无忝。丛林亦嘉赖焉。序列虽分。古每易位而交执。无彼此之别。无崇卑之嫌。今则判然不相代谋。又单异内外。班列崇卑。亦时会所趣。事虽不古。理尚无舛。至于擅事权。结朋党。独断而群哗。岌岌乎不相容。岂不谬欤。此在主者。慎择所任。复时申祖训以戒之。纳诸条约而善调之。庶几众无弃材。人无废事。或驰驱于僧务。或坐禅而勤修。老祖风规当不远于今日耳。
执事单
- 东序
- 都监
- 监院
- 维那
- 副寺
- 知众
- 知客
- 知事
- 悦众
- 值岁
- 知浴
- 典座
- 监收
- 衣钵
- 汤药
- 请客
- 侍者
- 知屋(带知器)
- 监修
- 知山
- 庄主
- 库司
- 列执
- 化主
- 收供
- 化饭
- 库头
- 米头
- 炭头(兼炉头)
- 担运
- 茶头
- 行堂(碗头)
- 门头
- 贴案
- 饭头
- 二饭
- 菜头
- 火头
- 水头
- 磨头
- 杂务
- (厨房香灯)
- 巡山
- 柴头
- (山寮香灯)
- 净头
- 园头
- 照客
- 知随
- 西序
- 首座
- 西堂
- 后堂
- 堂主
- 书记
- 知藏
- 藏主
- 参头
- 祖侍
- 烧香
- 记录
- 圣僧侍者
- 列执
- 殿主
- 寮元
- 钟头
- 鼓头
- 印房
- 夜巡
- 清众
- 香灯
- 司水
- (法堂香灯)
- (藏楼香灯)
- (佛塔塔主)
- (塔院塔主)
- (祖堂香灯)
- 耆旧
- 闲住
- 看病
- 打扫
- 行者
- 佛子
- 净人
僧值(此执不在两序之内。当录在单之正中央)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
西序
东序
僧值
原无实位。取僧众轮值之义。亦取僧中最直之意。充此执者。应不阿谀。不委曲。不回护。不偏党。代方丈监当其所不及。早晚出入。内外大众。皆当严畏。故亦名紏察。自班首起。至参头止。凡五日一换。新旧交执。在大殿晚课念佛毕。旧僧值先请竹篦。放佛座前课毕。旧僧值行十方礼。礼毕。请竹篦下来。对新僧值一举。交过。一问讯。新僧值受竹篦。行十方礼。礼毕。各归本处。每早三板。催点路灯。从方丈。以及各寮。催众上殿。各处严查天明看开山门。大众过堂上殿。照看门户。粥饭吃二堂。兼禁放逸。大众出坡回。安置各物如法。晚课催众齐上殿。日没少顷。看关山门上锁。俟堂内起香。催点路灯。及各处琉璃。二板有事。客堂议事。无事则已。止静后各处巡查。四枝香开大静后。禁止点灯。六枝香完看息路灯。细看厨房茶房火烛。凡遇禅七。堂外事事料理。此执母论住持。及诸执事。有过则举。有失即罚。不顺私情。乃丛林公直之执。必须居心如水。执法如山。方能使众僧威仪次第。出入循规。坡事不怠。坐香俱到。过堂上殿齐集无误。钟鼓分明。内外有礼。倘方丈不遵。祖堂跪香。大众不遵。上白方丈。遵规处罚。此执得其人即。可恒充。不须更换。其请。在斋堂粥饭时。知客先将竹篦。置斋堂中。住持案前。新僧值向上展具。顶礼三拜。知客至座前。一问讯。将竹篦一举。下对新僧值。一举。交过竹篦。对面问讯。新僧值向上一问讯知客即将斋堂门外。预备僧值灯笼。亲持交与。其余礼仪。仍照请执事条所行。
证义曰。所谓僧值者。丛林人众。理须整肃。故择众中之梗直不阿者为之检点。于其间。事甚繁碎。恐一人精力不及。难于久在。故令两序挨次轮值。是名僧值也。至若关系丛林大事。不可迟误者。无论内外执事。皆得随时经管。有当言者。亦可各𡥅所见。直言无隐。不必待轮僧值。即住持有犯。亦可在斋堂粥饭时。对众跪白。所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若细小事务。与众无碍。不害常住者。即僧值亦当善权处之。葢人人不免小过耳。禅宗秘要云。唯佛一人。无有过失。余人谁能无者。弟子见师之过。若实若虗。其心自坏。不复能得法利。应作是念。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不得值佛。今值是杂行师。我不应念其过失。而自妨般若。师之过失。不著于我。我但从师。受般若法。譬如狗皮囊盛好实物。不应以囊故。而弃其宝。如弊人执烛照道。不可以人弊故。而弃其明。自坠沟壑。所谓依法不依人也。若不可依。势难共处。一期住满我可他去。胡用多言。
化饭
此执与前化主不同。此但化饭也。犹有乞食之遗意。化允作记。以交收供。此执多与人熟识。不可因此闲游闲语。或管人事务。或到他家屏处与女人说话。寄物往来等。犯者罚。
证义曰。化饭。亦名化主。此执多近俗人。故诫其不可屏处与女说话。外避讥嫌。内护自心。法华经云。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此金口切诫又。华严净行品云。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乃至云。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著。夫严饰端正于女。相为多。故此四偈为化主者。所当切记。非唯化主。乃至一切僧众。亦当切记也。
班首秉拂(分二)
一新请受执
首座丛林标榜。人天眼目。坐禅领众。提唱宗风。其人难得。凡请首执。住持预日斋堂表众云。(今有某甲大师)。(或某和尚)才德兼备。(众所推服。知见高明。慧命所寄。伫俟法雨普沾。少刻。大众师恭请。伏望悲𠃔)。午后二板鸣寮板。众集。客堂恭请。(请仪见前)请毕。上方丈。礼毕参堂。住持送位。众礼毕。送寮。是晚课时。侍者传秉拂牌。牌右上贴红签。(签上写云)请某首座和尚。(或称大师。余执随改)住持命侍寮传炉。红衣。拄杖。到首座寮。课毕。首座搭衣。侍者执杖随后。维那云。(迎请首座师)。鸣引磬。迎至座前。首座行礼。礼圆登座。侍者侍立两傍。维那举赞首座拈香毕。维那云。(顶礼首座师)。师云。(不消)即止。说法竟。维那云。(顶礼首座师)。礼毕下座。众送归寮。辞送即止。首座上方丈。礼住持。呈稿已。谢侍者一拜。方丈待茶。记录写法语牌悬挂。次日首座出己资。请库房设煎点供众。(若首座淡薄。常住代资)凡朔望及时节。先礼住持。次礼首座。或新请班首。受执秉拂。仪同此。课毕在大殿设平座香案为异。
证义曰。古之清规。佛法为重。故先西而后东。今之丛林。办事为能。故先东而后西。其两序执名。此据大槩而已。各家增减。先后随宜。不以此为拘也。亦名执事榜。实贴斋堂。每执若干。另用小条书人名而加贴之。又客堂用大牌一块。照斋堂单而具书之。书法从中至边横列。上书序执。下书列执。字须正楷。右之边行书题。左之边行。年月日。及住持某甲重录。葢丛林人众。难尽知识。或有事举。难以稽查。一视斯单。人执了然。是故执事进退。先于此单出没名条。使一众了了。不致错误也。他如律堂讲堂。另有执名。此不录入者。原本无故。非敢遗漏也。又凡充执事。无论崇卑。咸宜竭尽心力。辅翊常住。不当以人我荣辱。自生分别。苟能取舍情忘。圣凡念寂。搬柴运水。总是禅机。执㸑负舂。无非妙用。头头显唯心之三昧。法法了唯识之圆融。所谓智慧了办。行愿无亏也。
○两序分十寮。见首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