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48

幻住庵清规

月进

积日以成月。积月以成岁。世相迁流物我同化。时节亦相须而会遇。既曰建立。讵可范然。日资不足月以进之。非图苟循时缘。要且大家知有者矣。

年规

世范

庵务既彰。化仪必具。祈禳祷谢庆慰披宣。礼固必于真诚。事乃涉乎文彩。丛林设掌书记。辞章典雅以悦见闻。庶几为世范模。令法久住者也。

圣节道场僧众披阅。

结夏启建楞严会疏

湖州某庵遗教比丘某。今月十五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结制之辰。本庵预于十三日启建楞严胜会九十日。一众熏修尅期取证。今辰开启。营备香烛茶果以伸供养之仪。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神呪。称扬 圣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无疆。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次伸祝贡 光明会上护法列廗诸天。三界万灵十方真宰。今年岁分主执阴阳权衡造化。赏善罚恶幽显灵聦。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圣帝名王忠臣烈士。五方行雨龙王。六合雷公电姥。主风主雨主百糓苗稼发生万物。无量圣贤。府县城隍大王。当境土地某神。近远庙貌遐迩灵祇。本庵立地翊应。俟周宣灵主护伽蓝神。合堂真宰。厨司监斋使者。主汤火井灶神祇。山林界相守护百灵。修造方隅周回禁忌。建庵檀越本命星君。 西天此土历代祖师。增崇品位。合庵僧道各人生身父母养育劬劳。酆都界内冥府十殿慈王。三涂六趣八难四生诸有情众。统三界若幽若显。遍十方乃圣乃凡。功德平等资倍。普皆饶益。先愿 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次冀 庵门镇静中外咸安。火盗公私诸缘吉庆。更冀合庵僧道各各修行有序。进道无魔。般若智以早明。菩提心而不退。四恩等报三有均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者。 右伏以安居三月。効灵山尅期取证之真规。禁足九旬。明少室密付单传之厥旨。诵佛顶万行首光明秘呪。答神灵一切时守护威权。篆炉吹薝卜之云。蜡蚷吐优昙之药。惟兹勤策。以助证明。伏愿 以大圆觉为伽蓝。念念悟心达本。踞菩萨乘修寂灭。处处发真皈源。期佛果以常圆。资法轮之大转。但某等下情无任瞻望 玉毫。激切屏营之至。谨疏。

年四月 日遗教比丘某疏。

(封皮用黄纸佥头)(楞严胜会启建文疏)具位遗教比丘某谨封。

青苗经疏

湖州某庵住持沙门某情旨。庵门岁遇中夏。当植物长茂之时。启建青苗胜会。用保田畴。仰祈护祐。涓取今月二十八日开启。营备香花灯烛茶果之仪以伸供养。(谨集)合日僧道众披阅经文三日。至六月初一日满散。所看经目谨用具列某经某呪。称扬 圣号。所集功德。先伸回向 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次伸祝贡光明会上护法列廗诸天大权仙众。三界万灵十方真宰。上界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帝君。日月两宫天子。南北二斗星君。周天列宿河汉星辰。今年岁分主执阴阳权衡造化赏善罚恶幽显灵聪。五方行雨龙王。六合雷公电姥。主风主雨主百谷苗稼发生万物。无量圣贤。府县城隍大王。当境土地某神。近远庙貌遐迩神祇。本庵土地翊应周宣灵王护伽蓝神。合堂真宰。匝庵香火有祷圣贤田公田姥田库神祇。掌管围岸駈遣虫蟥一切大神。山川岳渎社稷灵祇。统三界若幽若显。遍十方廼圣迺凡。功德平等资倍。普皆祈祷者。 右伏以时维中夏。植物当茂长之期。丰望晚秋。庶务指収成之理。仰神灵之森护。崇圣教以资熏。花果列珍于座筵。香烛腾辉于屏几。经披群典卷第一义。千口门功答万灵。了胜三昧于性海。百神获益。众圣垂庥。惟愿十雨五风禾稼致丰登之庆。四时八节乾坤推化育之灵。期物务以蕃滋。助法轮之大转。恭惟 佛心印知。神灵昭格。谨疏。

年月  日具位住持沙门某疏。

(封皮用黄纸佥头)(青苗祈祷功德文疏)具位住持沙门某谨封。

回向

岁旦普回向

(佛身充满云云)赞叹三宝。恭请证明。

某州路某庵住持僧某。岁旦令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谨集合庵僧道众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呪。称扬 圣号。所集殊勋。先伸回向 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次伸祝献 光明会上护法列席诸天大权圣众。三界万灵满空真宰。上界昊天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帝君。日月两宫天子。南北二斗星君。周天列曜河汉星辰。南方火德星君火部圣众。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贶大德禅师。 今年岁分主执阴阳权衡造化赏善罚恶幽显灵聪。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江河淮济溪源潭洞水府龙宫。五方行雨龙王。六合雷公电姥。主风主雨主百谷苗稼发生万物。无量圣贤。府县城隍大王。当境土地某神。近远庙貌遐迩灵聪。往古来今圣帝名王忠臣烈士。一切有祷。祀典神祇。本庵土地某神。护伽蓝神。合堂真宰。库司护法韦默尊天。厨司监斋使者。主汤火井灶神祇。山林界相守护百灵修造方隅周回禁忌。田公田姥田库神祇。疏园土地。驱遣虫蟥掌管围岸种植一切神祇。西天此土历代祖师。增崇品位。建庵檀越门中三代一祀宗亲。合庵僧道生身父母养育劬劳。下界酆都大帝冥府十殿慈王。善恶诸司功曹典吏。𦦨摩罗界牛首马面阿旁等众。九品饿鬼十类孤魂。有无情等。统三界若幽若显。遍十方乃圣乃凡。功德平等资倍。普皆饶益。先愿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次冀庵门镇静内外咸安。火盗公私诸缘吉庆。合庵僧道修行有序进道无魔。般若智以早明。菩提心而不退。不尽功德。四恩等报。三有均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云云)

营备

经营备辨。凡赋形于世者。虽一己皆有所不免。故丛林有坐一走七之说。其充饥馁固不择其麁粝。庇风雨安敢较其陋卑。一日必葺。任在当人。百味具陈。福皈自己。庶几经大传远之计可仪可则。乃见持危扶颠之力有始有终。功不浪施。道存目击者矣。

○家风

道伴交肩不用频施棒喝。同参展手且教放下包盂。电光里明验主宾。髑髅前暗行赏罚。宫路当人情。只贵眼亲手便。开门待知识。果然道在人弘。展佛祖成现家风。布丛林斩新条令。与其持钵分卫。何如愽饭栽田。要教胜行俱圆。普请大家著力。

名分

名者所称之谓也。分者名下所召之实法者也。未有分而无名。安有名而无分。原夫十法界皆名也。其法界内悟迷善恶苦乐升沉皆分也。譬如言火之名必当具热性之分。今丛林随事立名因名显分。重轻得所优劣无差。功行以之而圆。法道因兹著矣。

践履

庵园设立专为修行。本色道流宜从践履。谓践履者乃佛祖圣贤不可不由之径也。任意则差。纵情则失。古德所谓三条椽下各自了一身躰。又云谛审先宗是何标格。一身万里异辙同途。缘该内外之殊。事涉公私之异。死生莫测轮转何穷。必欲尽我根尘。切忌犯佗苗稼。远攀胜轨力障狂澜。不负最初出家心。了辨一生奇特事。

一片陈年铁石心。行藏孤寂泠沉沉。硬拳紧握栖茆屋。那肯轻抛半寸阴。衣单下事本来成现。切忌自欺。虽绝证修仍凭践履。谓践履者。犹婴孩之必加乳哺。犹草木之宁免栽培。兄弟家三条椽下七尺单前。外绝诸缘内心不动。六窓虗静万虑翛然。遇憎爱如铁牛见狮子之威。对善恶如木女看玉人之貌。多生习气荡若轻埃。一点身心冷如氷雪。弊[示*詹]尘絮随分御寒。藿茹蔾飡但知取饱。远忘时习追复古风。视佛祖如生冤。观自己如泡𦦨。一个话头行究坐究。百年幻影朝休暮休。不惟不起世间心。而亦不曾起离世想。如山中云迹。似水底月痕。处空寂不知为闲。混尘劳不见其乱。孜孜尔兀元尔。是以入道之践履也。如斯践履念念不差。及第心空坐立可待。既悟之后又有出世间践履。甚非语言可诠。古所谓如人到家自能随时作活。特不能出此语也。学道是要将无量劫中习熟底生死根尘一时连根蔕一翻翻转。撒手那边揭身物外。岂浅量小识跟浮脚浅者所能跂及。光影迅速时不待人。庵居不敢以丛林礼貌相拘。但只一味与蒲团禅板互为宾主。决欲与事相应。安肎与诸人打粥饭掠虗妄。以资生死轮回之业。何所图哉。昔尊宿问学者曰。子在此作么。者曰一物亦不为。宿曰不为则闲去也。者曰闲则为也。你看佗前辈践履此道水泄不通。安有缝罅与人摸索。苟不如是。其生死情习岂有脱略之期。今向道之人易于走作。特不出内外二种缘。兹既相逢于狭路。未免曲尽老婆心。谓外缘者乃事出于公界者也。内缘者事出于自者也。今将内外二缘开具。庶几公私不滥。内外无间者也。

训童行

恩爱缠缚。于大圆镜里三界俄兴。以故佛制出家。令汝离恩爱也。 利名抅绊。于空寂体上三毒顿现。以故佛制入道。令汝远利名也。 口体之奉易长尘劳。以故佛制行。令汝槁其形骸而淡其滋味也。 怠墯之习不生功德。以故佛制勤苦。令汝朝精暮进而庄严佛海也。乃至八万种细行为破汝八万种烦恼而建立。非圣人故以难行之行而误为化门。令汝虗受其苦也。佛心真慈法门最胜。非上根利智卒莫知其边岸。是你诸人非是今生能出家能入道。皆是诸佛于无量劫中眼不耐见伊备甞三界之苦毒。直入苦坑中不惜眉毛与你下此菩提种子。故今生承其恩力冥资。使伊不自知觉脚跨入此真慈最胜法中大不容易。你今日须作难遭之想希有之心。于此法门生欢喜心。生孝顺心。生恭敬心。生利益心。生决定心。生勇猛心。生无厌心。生忍辱心。纵使衣不覆躰。虽堕指裂肤而不起驰求之心。食不充腹。虽形消气损而不生愿乐之心。乃至劳苦切。将至命尽而不起厌离之心。好教你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曾如是炼磨得成。是你积劫深陷迷途不能返省。所以从迷至迷逗到今日在。今日既承佛授记力乃是出家。这回更不肯硬立脚头𢬵死𢬵生打挨将去。更别无方便了也。昔沩山择菜次。百丈问。子在此作么。山曰牧牛。丈曰牛作么生牧。山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回来。你看古人于作务处何曾少间断向道之正因。所以播美名成胜行也。今之人且莫说向道之正因。偶你触著些子违情之事。当下生出万种颠倒无明。似与么出家入道岂有相应底时节。你看佗尘劳中人养了三五口老少。朝愁暮苦要覔片时之安至死无分。彼为恩爱缠缚尚尔奔驰。汝为道业未辨。仰观古人舍身命行难行苦行处万分无一。岂可瞥生异念甘受轮转作无惭愧人。且孤负佛祖父母拈向一边。前路茫茫有谁替代。尔曹思之令后悔。或苟不肎自负。方是同门养属也。姑为说偈以䇿之。

氷霜面目苦头陀
痛念轮回越爱河
须信坠腰顽石脱
直教佛不奈伊何

摄养

身属报缘。谁无老病。百丈建立。意在于斯。古宿扁延寿堂为省行。使其省察行苦而兴悲智。乃有病人易得生烦恼。徤者当怀恻隐心之句。十方聚会四海同家。既无亲踈贫富之殊。彼病即病。人安即我安。故教中谓看病乃福田中之最胜者也。谓摄养其可罔诸。

庵居远效丛林建立。安得不以老病以怀。虽不立延寿省行等。所宜于屏处折屋半间。使窓牖明洁床榻整严。坐物平正荐席厚暖。汤火便当。瓶钵器用姜枣梅等常加贮蓄。以俟所需。

或病者厌处客櫩思皈乡井。须与躰察其路途远近亲族有无。衣资厚簿躰貌盛衰病势急缓。或可使其动。亦须有人扶助。迺可津发其皈。或种种不齐。当方便劝勉再三安慰。使其不起异念。存亡付托生死相依。庶见左右逢原孰非乡井也。

或乍病未久粗可支持。且令随分将息。至苦渐加沉重自不能为。须请首座和会乡人轮日供给。或无同乡之士。但同住者皆可兴慈。盖一身万里四海无家。既在同家谁分彼此。久病之人。看者既厌。问者亦踈。须公界常加捡察。事事随心勿令动念。

或病人不耐疴缠。每兴嗟叹频思粥药。久不称怀。或正念乖踈思毁禁戒。或至理自昧暗覔师巫。或邪毒攻心致生狂乱。依凭影象指说鬼神。病有万端事非一状。皆是当人夙愆未解智眼不明。执与性成卒难治伏。须凭公界恻隐存心。坚秉至慈曲垂方便。百千调护多种维褫。或遭病者骂詈而益起非怜。或蒙病者怨嗟而愈兴慈忍。迺至病者现种种逆。当念病人之体与死为隣。一失正因万生沦溺。岂可妄逐一时之忿而彼此失其抱道之心哉。或抱病之人药饵不灵势将顺寂。须宛转与首座乡人眼同抄劄行李。或无首座但乡人与之封记。効丛林念诵解释助其往生。然依身受病比比皆然。彼既如斯我宁不尔。如斯体察孰安孰危。一念返源同皈真际者矣。

津送

人之生也乐。人之死也哀。丛林入灭椁示双趺。化火自焚幻影何在。二千年外之陈迹。八万余劫之遗骸。无家之客委在丛林。彼此有身其谁能免。松龛素幙瓦篆青灯。事在预为礼宜必备。衣盂估唱板帐支收。既无间于死生。安可昧其因果。同趋道要共返真源。死生之义昭然。建化之功备矣。

亡僧或自能沐浴更衣。坐脱即与入龛供养。其病重或不能自了者。须待其气绝。令烧汤报首座乡人与之沐浴著衣。著衣之法无问有无冬夏。但旧布中衣一腰。浴裙一腰。旧袜一双。上则旧布衫一领。旧布直裰一个。挂络一顶。寻常数珠一串。就剃须发整顿入龛。其余袈裟钵盂并种种行李抄劄既定。待出龛日估唱钱物入板帐支收以为津送。入龛之法。须预备麻骨篾等类置叠亡僧两腑之下。次用干柴四面挨排定当。然后掩龛。用长条合缝。公界印押封闭龛门。龛前立位牌一座。书云新圆寂某上坐觉灵。香火灯烛。请首座大众讽大悲呪一遍回向。

讽经功德奉为新圆寂某上座入龛之次。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既入龛竟。即与铺设。剪大纸幡四首。书无常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寂灭为乐。挂于龛侧。雪柳两瓶。供养帷幙帐设随宜展布。一日三时随公界粥饭供养。大众三时各讽大悲呪回向云。 讽经功德奉为新圆寂某上坐觉灵。庄严报地。十方(云云)

其三时讽经。乡人亦有大悲呪一遍。乡头出龛前烧香。乡末举经回向。

留龛至第三日。公界造祭食五味供养。至晚念诵。方当念诵时分。鸣钟磬鸣板众集。庵主出烧香上汤茶上食毕。退礼三拜。即念诵诸方有两序出班烧香。庵居不讲念诵云。

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激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新圆寂某甲上座。生缘既尽大命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裒大众肃诣龛帏。诵诸圣之洪名。荐精魂于净土。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云云)。每一声。鸣磬一下。举大悲呪一遍。回向云。

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某上座觉灵。庄严报地。伏愿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云云)

复举楞严呪一遍行道回向云。

讽经功德奉为新圆寂(某甲)上座觉灵。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乡人上祭毕。大众入坐吃汤。诵金刚弥陀等经。表伴灵之礼。约至二更尽时分。回向众散。是日或有点心或无点心。随亡者有无不拘。

明日粥罢。公界分付扛索举龛装毕。乃有起龛念诵云。

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大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板违。上资觉路。念清净法身(云云)。即请起龛佛事。

举龛出门。大众各执雪柳一枝柴薪一段。默持经呪送至化坛。庵主做佛事下火毕。维那举茶毗十念云。

是日即有新圆寂某上座。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茶毗。焚百年行道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境。仰凭尊众资助往生。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十声。至阿弥陀佛四字。是大众同和十声乃云)。上来称扬圣号资助觉灵。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内开敷觉位之花。法性海中荡除尘心之垢。茶倾三奠。香𦶟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圣众。即举大悲呪一遍毕。回向云。

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新圆寂(某甲)上座觉灵。茶毗之次。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复举楞严呪。

当日公界为亡僧设供一堂斋罢。取出亡僧行李对众验封皮分晓。打开铺定。维那大众搭袈裟鸣磬一下。念诵云。

浮云散而影不留。残烛尽而光自灭。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云云)

至摩诃般若波罗蜜。鸣磬一下云。 白大众。唱衣之法用表常规。新旧短长自宜照顾。钱须足陌。毋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得飜悔。谨白。

道者自天字第一号提起置之维那前。维那首举公据云。亡僧随身公据一道。对众剪破缴纳皈官。次第拈衣云。

天字一号黄纱袈裟一顶。新多旧少。一唱一贯伍伯文。次第一一提起。如是估唱讫。复鸣磬一下回向云。

上来念诵唱衣功德。奉为新圆寂(某甲)上座觉灵。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唱衣毕。维那据其所估计筭支做板帐。公界与乡人往化人坛上收骨皈。复以香花灯烛供养。仍前一日三时大众讽经。至第三日送骨。或煅。或散之水中。或入众塔。亦是大众同送。有起骨佛事入塔佛事。

板帐式(前粘土僧口词一纸)

第一幅 口词云。

抱病比丘某。何处人。昨挂塔在此随众办道。偶涉病缘。恐风火不停。所有随身行李请公界依例抄劄津送后事。 伏幸

众悆。 年月 日抱病比丘某甲押口词。第二幅。今抄劄亡僧某上座衣钵。一一开具于后。

天字一号黄纱袈裟一顶 几贯文。

天字二号细直裰一顶 几贯文。

天字三号旧钵盂副全 几贯文。

天字四号旧布直裰一顶 几贯文。

天字五号旧布七条一顶 几贯文。

天字六号半旧白绢绵袄一领 几贯文。

天字七号旧鞋子一双 几贯文。

天字八号新细绵袴一腰 壹拾几贯文。

天字九号新苎布衫一领 几文。

天字十号北绢纳袄一领 几拾贯几伯文。

地字一号新木绵夹袴一腰 几贯几伯文。

地字二号旧夹布袴一腰 几贯几伯文。

地字三号新鞋子一双 几拾几贯文。

地字四号新韈两双 几贯文。

上衣钵共几号估唱到几贯几伯文。

把帐 押。

主丧         押。

庵主         押。

第三幅 今具亡僧某上座收支板帐。

收几拾贯文(系唱衣收到)

收几贯文(系亡僧衣钵内见官分)

支几拾贯文(系照丛林抽分三分支一行)

支几拾贯文(系就常住回买龛子一具支了)

支几拾贯文(系就常住回纸剪幡花并油烛供养支了)

支几拾贯文(系庵主下火佛事支了)

支几贯文(系山头念诵佛事支了)

支几贯文(系首座起龛佛事支了)

支几贯文(系庵主副庵知库佥单把怅支了)

支几拾贯文(系宿夜件灵汤果点心支了)

支几贯文(系堂司打磬支了)

支几贯几陌文(系行者伴灵支了)

支几贯文(系庵主首座主丧支了)

支几贯文(系抬龛化龛心力支了)

支几贯几陌文(系厨下饭头心力支了)

支几贯文(系就公界回祭一筵支了)

支几贯文(系浴亡心力支了)

支几贯几伯文(系唱衣提衣心力支了)

支几拾几贯文(系就常住回物设供支了)

支几拾几贯几陌文(系本庵僧道共三十人每人讽经钱系分半上项支了)

共支中统钞(几佰几舍几贯几佰文)

除支外见管无。

右结讫。

年月        日库子   具。

把帐    押。

主丧    押。

庵主    押。

诸方板帐随处建立各有定例。今庵居事无一向。从其宜便而取舍之。虽存亡之异途。盖因果则同辙也。如板帐内抽分一顶。乃诸方古例。庵居以结缘为重。似不须讲。

九对灵回向。但入龛宿夜念诵。山头念诵此三遍。公界回向称亡僧两字名。自余不问公私但称下字回向。

收骨皈供养讽经回向。但称圆寂不称新圆寂。或诸方尊宿就庵迁化。及本庵住持迁化。位牌但书道号。不书两字名。帷书下字或公或禅师。如亡僧绝无衣钵可唱。庵门当与结缘津送。

或亡僧有衣钵寄留佗处。不曾遗嘱批付庵门。不可以风闻取讨而致多事。

No. 1248-A 开甘露门

普施法食文

大悲神呪三遍。洒净水。

切以神心不动。法性遍周。既无生灭之因。安有升沉之迹。无上法王坐宝莲花成等正觉。曾何一法之加。蠢动含灵入微尘国变化死生。曷有纤尘之损。由是龙女证果于献珠之顷。广额成佛于放刃之间。何男女之有分。岂善恶之能间。当其迷也即宝丝网咸是铁围。及至悟时惟劒刃山俱成金地。故名教有言。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业果俨然。是谓法无定相随念变迁者也。今则法筵大启。妙供前陈。然五分之真香请十方之至圣。散一器之甘露。济六道之同灵。宣密语以加持。运诚心而拯拔。欲明至理。故白斯文。佛事圆成。同皈真际。(执手炉)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光明云台徧周法界。一心奉请尽虗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中过现未来常住佛陀耶众。达磨耶众。僧伽耶众。一心奉请参随三宝。拥护一乘。光明会上方等位中。外现威严内秘慈忍诸天菩萨八万金刚十千天子。积菩提因受如来记。在在处处严净法筵。引领群龙无边部从不忘本愿来降道场。惟愿普熏证常乐。法界人天亦如是。仰启大慈悲父无上法王。弘无作之至慈。鉴有情之微悃。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遍)

皈命释迦大慈父。无上宝印总持门。取传神呪观世音。起教阿难诸圣众。我今依经诵密语。变兹饭食济群生。愿赐威光摄视佗。受施功德皆成就。

曩谟萨嚩怛佗蘖跢 嚩路枳帝唵 三䟦啰三䟦啰吽(七遍)

神呪加持净饮食。普施河沙众鬼神。愿皆饱满舍悭心。即脱幽冥生善道。皈依三宝发菩提。究竟得成无上觉。功德无边尽未来。一切众生同法食。

南无素噜皤耶 怛佗揭多耶 怛姪佗

唵 素噜素噜 皤啰素噜 皤啰素噜莎诃(一七遍)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甘露王如来。

唵 誐誐曩三婆嚩韈日啰斛(三遍。入座鸣尺一下)

诸佛子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此一偈出华严经。昔人对冥官诵之。见地狱相皆悉破怀。世传为破地狱偈。盖言其略也。使广言之。此偈不惟破地狱。至十法界悉皆能破。何则。原夫三世无佛。法界何性。依此一心而皆建立。了知此心。无相无体非色非空。不有而有不无而无。以不有故十法界收皈毫末。以不无故三世佛随处出生。所以云。青青翠竹尽真如。郁郁黄花皆般若。审如是。则四生六道全是自心。八难三途亢非佗得。良由情存爱见。迹涉胜缘。五戒以之奉持。十善以之修进。报缘会遇。自忉利而至四空。是名天道。心根欲爱识负聦明。动不离于五常。居不忘乎百行。自三教九流四民万姓。贫富贵贱善恶贤愚。循业轮以之流转。是谓人道。欲爱兼瞋而生胜见。鬪诤不息狠戾奚意。有福天伦无福鬼趣。是谓修罗道。如是三类虽具信根。全该有漏。随业𫏐升名三善道。爱见入心而生贪业。妄求不足日夕悬情。如是贪业在内则为渴为饥。在外则为风为𦦨。是为饿鬼道。欲贪不息展转成痴。情想变动逐业升沉。鳞甲羽毛态状千万。名畜生道。十习不断六交绕缠。劒穽火山铁轮汤镬。倒悬飞坠执缚勘磨。八寒八热以至无间。名地狱道。如是三类既罔善因复滋贪等。虗空有尽此苦莫穷。名三恶道。前三善类。后三恶伦。通名六道。如是流转动经尘劫。或不回心向道罔有出期。何以知之。古教谓。因业受身身还造业。从心起境境复生心。故知业由身造境自心生。处处迁流念念轮转。从生至死自始至终。如象溺泥似蚁旋磨。是故吾佛大沙门于无所见处兴大哀悯。以无作妙力𦶟而为香则普熏。散而为花则遍布。然而为灯则俱照。洒而为水则均沾。献而为果则无不庄严。施而为食则皆获充足。乃至诸法之财随其所求而俱获。是谓七种妙供一味真慈。于诸佛念念出生。在众生各各具足。以诸佛子深缠业累。鲜具正因。由神镜之光昏于积尘。若精金之体杂于臣鑛。我今首为诸佛子忏涤罪障。然后皈依三宝。乃与受五支净戒。具四弘誓愿。发菩提道心。如上佛事当处周圆。各各现优昙花于生寂灭之场。此何凡。彼何圣。熟菩提果于向升沉之地。今非悟。昔非迷。不惟六趣梦魂消。将见四真名字假。我今依凭圣教。代诸佛子忏悔罪恶。普请大众同声称和。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口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唱)

我今有灭罪障真言。诸佛子至心谛听。

唵萨嚩跛波尾莎普(二合)咤捺贺(引)曩嚩(二合)(引)娑嚩(二合引)(引)

汝诸佛子忏悔净。今当皈依三宝。夫三宝者多种不同。今但略说。金相王毫坐宝莲华名为佛宝。琅函贝叶满毗卢藏是谓法宝。方袍圆顶不染世尘名为僧宝。此系有相住持三宝也。须知一念之间具足三宝。一念理体离诸名相是谓佛宝。从体显用法界森然是名法宝。体用交彻理事不二标名僧宝。今则先归依住持三宝。然后顿明自己一体三宝。是谓自浅而深者也。我今代汝称扬。普请同声唱和。

归依佛。无上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归依佛。不堕地狱。归依法。不堕饿鬼。归依僧。不堕旁生。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大师。汝今归依。誓不归依邪魔外道。惟愿三宝慈悯故(如是三唱)

今有归依三宝真言。至心谛听。 唵步(引)欠。

汝诸佛子。既尔称佛为师。当禀受如来净戒。我今依教为汝宣说五支净戒之相。

夫不杀生是五戒相。原夫杀生以瞋为本。瞋业既盛杀害滋多。命命相负展转酬偿。自杀教人杀。杀心不除轮回不断。是故尽形令不杀生。

不偷盗是五戒相。原夫偷盗以贪业为本。贪业未尽偷心不妄。机关暗启恐怖横生。遇去未来互相酬报。自偷教人偷。偷心不息尘不可离。是故尽形令不偷盗。

不婬欲是五戒相。原夫婬业根于痴毒。爱水溺心化为欲火。受形禀命莫不由斯。自婬教人婬。婬心不除尘何有尽。是故尽形令不婬欲。

不妄语是五戒相。原夫妄语如上杀盗婬业。交相隐覆使不自知。虗妄成就妄业既成。复资贪等。自妄教人妄。缠缚生死安有出期。是故尽形令不妄语。

不饮酒是五戒相。原夫饮酒(能昏)正念能乱正心。昏乱无时邪谬交作。如上四戒因之而生。宁饮毒药勿贪酒味。自饮教人饮。尽言酒过积劫莫穷。是故尽形令不饮酒。

名教有言。五戒不持。人天路绝。然五戒之外复有十无尽戒。四十八轻垢戒。二百五十种大戒。及三聚具足净戒。无有穷极。如人入海渐入渐深。汝但信心不退则诸戒自然入心者矣。

汝诸佛子既得具受如来净戒。当发菩提道心。具四弘誓愿。原夫四弘誓愿即菩提道心之用。菩提道心乃四弘誓愿之体。三世诸佛无边开士未有不具是愿而得菩提道心不退转者。我为唱言。当随唱而和。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成誓愿成(如是三唱)

诸佛子。誓愿既弘。苟不发菩提心䆮成虗设。夫菩提心者。过去诸佛发。现在诸佛今发。未来诸佛当发。盖菩提心即生佛祖之胎孕。登佛祖之梯级。度佛祖之舟航。出佛祖之门户。汝诸佛子不发菩提心。无以出爱河。无以脱苦缚。无以清热恼。无以证佛乘。当知菩提心体。离见闻相。离言说相。离思惟相。廼至离一切诸相。汝诸佛子欲证此菩提心。当观四大无我。三界无法。八识无主。六趣无人。如是观察。迷是自迷悟亦自悟。乐是自乐苦亦自苦。故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佗悟。如斯显示觌体现前。只贵当人全机领荷。所以道。万法是心光。诸缘皆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乃弹指三下)

诸佛子。直下来也菩提心光明徧在眼根。菩提心音声全归耳处。于三善道不为乐所迷。于三恶道不为苦所执。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汝诸佛子从今往。以菩提心为家舍安住自由。以菩提心为园林游行无碍。以菩提心为床座宴处逍遥。以菩提心为所师三昧成就。尘尘入毗卢性海。处处会善知识门。可谓不移跬步直届觉城。不隔一尘全归宝所。我今有发菩提心真言。至心谛听。

唵冐地唧多母怛波(二今)那野(引)弥。

诵心经一卷回向云。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若是盂兰盆绝食时。可于入座鸣尺一下处改白后文。至忏悔偈亦同前文结果。

诸佛子等。梵语盂兰盆。此名解倒悬器。谓倒悬者。乃系形于千仞之颠。将坠于无涯之底。苦之一言不可云喻。原夫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安有倒悬之说乎。良由最初不觉。瞥起妄心。外形十界染净之殊。内蕴八识悟迷之别。由是以妄见绳系无明质。倒悬于诸根尘识千仞之颠。下望轮廻生死无涯之底。诸境界风念念撼摇莫之休息。圣贤目为可怜悯者。是故慈不欲兴而兴。哀不欲至而至。况是青提犯重而难拔。目连感深而欲追。启如来之本怀。成菩萨之大愿。教由斯致。相传二千余载。有佛住处安得不効良规而攀胜轨也。上来加持密呪。普施甘露。想诸佛子皆饱满。苟不洞明道本。彻见法源。不惟饥属倒悬。今虽饱足。亦未甞非倒悬者。岂惟饱足。只如六道以天为最。天之本因。由舍弃诸恶乐修众善。希求福果乃度此伦。真心未悟涉倒悬。况七珍之饮馔随欲念而变生。百宝之衣冠任爱心而展布。以天众观著而为乐。惟佛知见是真倒悬。岂待五衰相见而然也。今之海内人类充塞。乃天道之次者也。爱染不息杂诸善行来处此伦。身居极品之谓贵。家贮多金之谓富。博涉文言之谓聦。饱𨵃春秋之谓寿。或不顿明至理廓悟真常。一报忽终倒悬安释。而癃残鳏寡孤苦流连。依正俱空死生无倚。此亦岂待报尽而倒悬之迹无时不在焉。阿修罗属又人道之次者也。由偏求福果。纯执胜心。聚积欲贪以沉斯类。无福鬼趣。有福天伦。以嗔鬪之不忘处倒悬而自苦。何当业极而致。报终飘丧有期。坠堕无底。此三善道之倒悬也。是大悲愿王深怜而痛悯者。且三善道之倒悬若此。况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倒悬之苦可胜道哉。是等皆以贪嗔痴为因。杀盗婬为缘。欲界色界无色界为果报。在地狱则乘而为铁轮。履而为劒刃。动而为飞坠。静而为囚缚。与夫八寒八热以至无间倒悬之苦备极于斯。地狱之报既消。散形而入鬼趣。形体既虗威光不具。常居秽隙每处暗途。渴而得水亟变为洋铜。饥乃逢食遽化为焦𦦨。受饥饿者数百劫。沉幽暗者十二时。具言其苦辛又不止于倒悬也。鬼趣业尽。散入畜生。来偿宿债。空飞水跃树宿山栖。以强吞弱以大食小。[彳*矞][彳*戉]之悲无间。吞嗜之苦何穷。羽毛之类既多。鳞介之族尤盛。恶业转炽状皃愈乖。蠢蠕飞摇难可枚举。腐肝肠于鼎镬。碎骨血于刀砧。所谓倒悬似未能尽喻畜生之苦也。三恶道众倒悬之苦。若使广陈穷劫不尽。总而言之。三善道之升。未明道本。升亦倒悬。三恶道之沉。不悟苦因。倒悬无。汝等当知。诸佛即解倒悬之众生。众生即未解倒悬之诸佛。倒悬既解众生界尽。诸佛体空。转三善道归第一义天。迷云自卷。融诸恶趣入真三昧海。业浪平沉。犹远客之到家。若贫人之遇宝。名教有言。众生迷时指金为铜。及至悟时了知金体。未解倒悬妄称六道。倒悬既解亢是一心。故诸佛于无功用中悯诸佛子深投业网久滞冥途。于此心内𦶟而为香。散而为花。然而为灯。施而为食。献而为果。掬而为涂。以至无尽法财满为七种供养。与诸佛子特为庄严。庄严具。若不披陈忏悔过去现在身口意业。则倒悬不可解。既忏悔若不归依三宝称佛为师。则倒悬不可解。既归依三宝若不具受如来真净戒法。则倒悬不可解。既具戒若不设四弘誓愿发菩提心。则倒悬不可解。当知自忏悔而至发菩提心。皆解倒悬之善巧方便也。我今依凭圣教。首为诸佛子忏悔身口意所作十不善业。仰凭大众各运诚心。随我称和。汝诸佛子生难遭想。具希有心。谛听谛听。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口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唱)

我今有灭罪障真言。诸佛子至心谛听。

唵萨嚩跛波尾莎普(二合)咤捺贺(引)曩嚩日啰(二合)(引)婆嚩(二合引)(引)

大元国浙西道湖州路城北卞山幻住禅庵沙门(某甲)右某。谨露丹衷。上于洪造。愿垂哀悯。俯赐鉴知。七月十五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圣制圆成盂兰盆大斋之日。思念夙生父母及现世父母师长檀越。恩有冤亲及四生六道诸恶趣中受苦众生。莫由解脱。谨于今宵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如法供养常住三宝法界圣贤。僧道众披𨵃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乘方等金光明经大乘般若密多佛祖海藏心经大悲心圆满秘密神呪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神呪。称扬摩诃佛母圣号。满散判施清净平等广大甘露法食一器。所集如上功德。一心奉为法界之内天道众人道众修罗道众地狱道众饿鬼道众畜生道众。愿乘佛力来赴法筵。一心奉为过去现在引颂开导劝发提携方便作成亲教薙度一切师友眷属。鉴此真诚同趍法会。一心奉为同居僧道各各生身父母七世父母及曩劫受形积生禀命一切父母。愿乘佛力同霑甘露。一心奉为过去劫中现在世内四事供给诸大檀越及外护法门王侯宰辅路州县镇文武官僚长者命妇居士善友问道请益诸弟子等。愿乘兹济俱降法筵。一心奉为九州分野十二类中远及余方近于当处孤魂滞魄男女老少空居水陆鳞甲羽毛有情无情一切种类。同乘佛力共赴法筵。一心奉为尽虗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中过去现在及与未来诸含识等。或沉苦海或溺爱河。或住邪林或潜幽室。或居水际或堕崖巅。或处险场或栖秽隙。或居孔穴或滞幽冥。乃至诸不善处众恶聚中同业所缠靡思悔悟。虽累乘良济未获超界。愿乘今夜之普慈。同了多生之重垢者。

右伏以诸佛心内众生。结法界海深沉之业。众生心内诸佛。兴盂兰盆普济之慈。由一念之悟迷。成三际之苦乐。刀山劒穽皆成等正觉之场。宝地玉阶乃飘堕轮回之域。自业变化而何极。心法出现而靡穷。所以古宿云。扑落非佗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身。于斯领旨当处知归。融诸佛子之自心。入大涅槃之真际。一切处无苦可厌。一切处无乐可欣。尘尘取舍既忘。念念爱憎必尽。何冤可解何亲可依。烦恼即菩提顿证大圆镜智。无明即解脱全该胜功德身。紫栴檀影里俯仰折旋水流元在海。红菡萏花间见闻知觉月落不离天。饱甘露味于此时。现优昙花于永劫。

恭惟佛心即知群灵昭格(胃)功德文䟽

年月  日某庵沙门某䟽

日用须知(并)甘露门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