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疏语考证目次

  • 卷之一
    • 彝典门
      • 圣节祝厘
      • 佛生日
      • 佛成道日
      • 佛涅槃日
      • 涅槃日(念诵白文)
      • 弥陀诞日
      • 观音诞日
      • 地藏诞日
      • 元旦礼千佛
      • 上元
      • 中元
      • 下元
      • 辞秊
      • 结制
      • 解制
      • 结制祷韦天
      • 解制白韦天
      • 入关
      • 出关
      • 新住持入院
      • 住持设斋施食
    • 修因门
      • 平安修忏(二)
      • 平安启经
      • 亘经
      • 完经
      • 庆生(二)
      • 完报母斋
      • 修造谢土(二)
      • 寺院修造谢土
      • 造像开光
      • 施茶完满
      • 斋僧
      • 念佛会
      • 放生
      • 新剃度施食
      • 水忏表(三)
      • 梁皇忏表(十)
  • 卷之二
    • 弭灾门
      • 春祈雨
      • 夏祈雨
      • 秋祈雨
      • 得雨小更祈
      • 谢雨(二)
      • 祈晴
      • 秋祈晴
      • 谢晴
      • 迎神保苗
      • 禳蝗虫
      • 禳火(二)
      • 火后还愿
      • 客中遇火后还愿
      • 禳瘟
      • 一家禳瘟
      • 禳牛瘟
      • 保瘟病
    • 祈恩门
      • 祈嗣
      • 得子还愿
      • 保胎
      • 产后得男还愿
      • 产后得女还愿
      • 婴儿祈安
      • 祈入学立愿
      • 入学还愿
      • 秋科立愿
      • 秋捷还愿
      • 春科立愿
      • 登第还愿
      • 官员赴任祈安
      • 赴任后
      • 客商出外祈安
      • 商归还愿
      • 商遇风浪立愿后还(二)
      • 妻为夫作商不归立愿
      • 因讼祈安
      • 横遭官事祈安
      • 官事受枉祈脱
      • 官事息还愿
      • 保重病
      • 保长病
      • 保身弱多病
      • 病后还愿(二)
      • 保婴儿病
      • 婴病愈还愿
      • 保痘疹
      • 痘后还愿
  • 卷之三
    • 荐悼门
      • 荐父
      • 六旬
      • 小祥
      • 大祥
      • 忌日
      • 安葬
      • 荐父通用
      • 荐母
      • 六旬
      • 小祥
      • 大祥
      • 忌日
      • 安葬
      • 荐母通用
      • 双荐父母
      • 荐祖父(二)
      • 荐祖母(二)
      • 荐伯叔父(二)
      • 荐伯叔母(二)
      • 荐兄弟(二)
      • 荐姊妹(二)
      • 荐夫(二)
      • 荐妻(二)
      • 荐产厄
      • 荐子(二)
      • 荐女(二)
      • 荐岳父(二)
      • 荐岳母(二)
      • 荐壻(二)
      • 荐大沙门
      • 入塔
      • 生忌
      • 禅僧荐师(二)
      • 禅僧荐徒
      • 荐赴应僧行(二)
      • 荐出家居士有斋戒者
      • 和尚诞日
  • 卷之四
    • 附录
      • 大藏恭闻
      • 法华恭闻
      • 华严恭闻
      • 金刚恭闻
      • 药师恭闻
      • 兰盆恭闻
      • 心经恭闻
      • 五部恭闻
      • 预修通用恭闻
      • 道场大榜结尾(三)
      • 活用榜(二)
      • 礼忏诫众榜文
      • 大施食榜(二)
      • 小施食榜(二)
      • 禅教平安修忏佛事
      • 禅教荐亡佛事
    • 道场各联
    • 续录
      • 先帝遐升修忏上表
      • 又上佛疏
      • 闻贼势猖獗讽仁王护国经疏
      • 顾兵宪中元普度疏

禅林疏语考证目次(终)

No. 1252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一

彝典门

圣节祝厘

圣节

统纪通塞志曰。北魏太武始光二年常诞节诏于佛寺建祝寿道场。注。圣节道场之始。

○祝厘

史记孝文本纪曰。祠官祝𨤲。注。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曰受厘坐宣室。索隐曰音禧福也。

伏以九霄垂象驭。普瞻舜日之休明。大地统金轮。率庆尧天之浩荡。莫伸燕贺。敢后嵩。呼 切念(某)等诞躬盛世寄迹空门。素食缁衣。滴水悉濡于圣泽。岩居穴处。寸土并覆于天庥。快覩虹流之辰。益深雀跃之喜。云趋圣殿。雷诵秘章。聊展苹藻之诚。仰酧高厚之荫。伏愿皇仁益溥睿筭弥坚。八纮共跻于雍熈。万世永绥于宁谧。再祈天眷常荷宠光。帝臣默孚简在。寸土蒙润茎草沾辉。

九霄

潘岳诗。思托身于九霄。又沈休文诗。托慕九霄中。

○象驭

易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尧舜

谓尧唐帝名。舜虞帝名。

○金轮

见事苑。

○燕贺

淮南子曰。大厦成而燕雀相贺。注。厦大屋也。燕雀喜大屋之成而得安。

○嵩呼

前武帝纪。朕亲登嵩山。乘属在后。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岩居穴处

韩诗外传曰。岩居穴处而王侯不能与争名。

○寸土

僧清顺十竹诗。城中寸土如寸金。

○虹流

世纪曰。少昊母曰女节。有星如虹下流。意感而遂生少昊。

○雀跃

庄子注曰。拊脾雀跃。形容其跳跃自乐意。

○苹藻

苹曰。于以苹南㵎之濵。于以藻于彼行潦。

○高厚

诗正月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八纮

淮南子曰。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纮。谓八纮与八荒同。犹言八方。

○简在

书汤诰曰。惟简在上帝之心。注简阅也。

佛生日(四月八日)

伏以麦秀两岐。正炎帝乘离之日。蓂敷八䇲。喜摩耶毓震之辰。䖍守常仪。特勤皈悃。 切念(某)等居五浊乡。处三衣下。借润于玉毫之彩。顶踵难酧。蒙耀于金臂之光。涓埃莫报。欣逢 圣诞。恭集僧伽。掬香水以浴金躯。摘㵎芹而修菲供。举扬 圣号。课诵真乘。庶几倾蚁悃之情于以答鸿休之庇。伏愿金躯再现法浪重流。转堪忍之凡伦尽成法忍。灭有生之苦器悉证无生。荡开积劫之埃尘。洗出本来之面目。

麦秀两岐

后汉张堪传曰。堪为渔阳太守。劝民农桑以致殷富。民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炎帝乘离

魏相传曰。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蓂敷八䇲

帝王世纪曰。帝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日生一䇲。至月半则生十五䇲。至十六日后日落一䇲。至月晦而尽。若月小余干而不落一䇲。

○摩耶

西域记曰。唐言大术或云大幻。晋华严摩耶夫人答善财言。我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脇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

○毓震

易震卦本义曰。震动也。其象为雷。其属为长子。

○玉毫

见事苑。

○顶踵

孟子曰。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注放至也。

○涓埃

杜甫望野诗。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僧伽

大论曰。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名为林。

○金躯

辅行曰。如来黄金色身。口业所说故也。

○㵎芹

吕氏春秋曰。野人美芹愿献之至尊。注至尊天子也。言野人惟有芹。以为美。欲将以献之天子。其可乎。

○蚁悃

东阳元凝齐谐记曰。董昭之过江见蚁罥。一短芦昭之救之。后系狱。蚁领群蚁穴狱。昭之遂得免。

○鸿休

鸿洪相通。大也。休美也。

○本来面目

传灯录曰。道明求法于六祖。六祖曰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佛成道日(﨟月八日)

伏以瑞启商正璇宇光昭于八日。祥符梵化雪山行满于三祇。谨袭清规爰昭丹悃。 切念(某)等永居黑夜长背觉城。荏苒迷津。覩明星而莫悟。崎岖险道。望雪岭而难齐。幸 大觉示成道之期。斯凡愚开自新之路。敬设伊蒲之供。恭繙贝叶之章。庶竭鄙诚。少酧慈荫。伏愿法螺永震魔罥潜开。禅河濬万派之波。觉树敷尘劫之秀。同皈悟刹。共畅玄猷。

商正

左注曰。夏正建子。商正建丑。周正建寅。

○璇宇

书舜典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璇美玉也。旋转而衡平。以玉为玑衡谓浑天仪也。

○三祇

事苑曰。僧祇此言无量。谓世尊经三僧祇修行。自十信初发心至世第一名初僧祇。从见道至第七地末名第二僧祇。从第八地至解脱道名第三僧祇。此三祇外方得成佛。

○清规

百丈山大智海禅师剏立丛林仪轨名曰清规。

○荏苒

别传注曰。迟留貌。又展转义。

○覩明星

晓星也。修行本起经云。菩萨自知弃恶本。无婬怒痴。生死除。五阴诸种悉断。无余栽孽。所作成智慧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为最正觉。

○崎岖

皈去来辞注。崎岖险也。

○伊蒲

斋供食曰伊蒲馔。后汉楚王映诣阙以缣赎罪。诏报曰。王好黄老之言。尚浮屠之教。还其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注伊蒲塞即优婆塞。此言近住。言受戒行甚近僧住也。

○贝叶

名义集曰。多罗旧名贝多。此翻岸。形如此方棕榈直而且高。极高长八九十尺。华如黄米子。有人云一多罗树高七仞。七尺曰仞。是则树高四十九尺。西域记云。南印建那补罗国北不远有多罗树林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用。

佛涅槃日(二月十五)

东震丁壮阳之候魄满孤轮。西干示终化之区辉潜双树。深增孺慕。敬展梵仪。 切念(某)等沉幻化海。昧涅槃天。逐有执无未识皈真之窍。出生入死孰为永寂之元。惟我 佛示大寂灭之场。作众生真皈依之主。感恩若此。报德何从。兹当涅槃之辰。特陈清净之供。(随入功德)伏愿昙花再现金足双彰。常阐圆音。开诸佛最后之秘藏。重炳慧焰。破众生无始之迷关。十方普映慈辉。九界同沾法喜。

东震

事苑曰。或云震旦。或云真丹。或旃丹。或指难。皆梵音讹转。并飜汉地。西域记飜摩诃支那为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者。此皆讹说。

○魄

月躰黑者谓之魄。死魄朔也。生魄望也。

○西干

事苑曰。西干即天竺国五印土或云西天。

○双树

见名义集。

○孺慕

诗棠棣注。孺小儿亲慕父母之意也。

○涅槃

梵语涅槃。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槃。

○昙花

名义集曰。此云瑞应。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优昙钵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

○金足

通载曰。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宾钵罗窟。覩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熈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内现双足。

○九界

要覧曰。一五趣杂居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生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处地。七识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地有四义。谓住处摄治。

涅槃日念诵白文(维那出班白)

恭闻能仁应世。寂默证真。廓千界以居尊。抚四生而为子。形随物现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机兴讵异无言之道。爰自法轮载转化迹弥隆。半字初谈譬击蒙而靡倦。百金后寄犹赎命以惟勤。普令烦恼之俦安往如来之藏。四心告满三德云圆。是故入于涅槃。不可得而思议。我等鹤林既远。痛失于前缘。像法犹存。忝遵乎遗训。今值中春之日。缅怀北首之仪。㵎藻谿苹聊表荐羞之礼。巴歌里咏少陈哀叹之诚。惟愿洪慈俯垂昭鉴。

能仁寂默

名义集曰。摭华云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

○四生

金刚经十七家注。王日休曰。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鸟。细而虮虱是也。若胎生者。如大而狮象。中而人。小而猫鼠是也。若湿生者。如鱼鼈鼋鼍以至水中极细虫是也。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狱。中而人间米麦菓实等所生之虫皆是也。上四种谓欲界众生。

○法轮

统纪曰。轮以摧碾为义。如来说法化转物心。于法自在。如轮王轮宝运转无碍。又如来三轮不思议。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能与众生摧碾一切惑累。

○半字

涅槃经云。半字义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根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者名为满人。故西秦昙无谶三藏依涅槃此经。以了义大乘为满字教。不了义小乘为半字教。立半满之教。昙无谶始也。

○四心

法界次第曰。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三德

金光明经玄义曰。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脱德。

○鹤林

事苑曰。世尊临般涅槃。其娑罗林垂覆宝床。时即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故曰鹤林。

○荐羞

周天官曰。庖人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及后世子之膳羞以共祭祀之好羞。又礼天官。荐羞皆进也。未饮食曰荐。既饮食曰羞。

○巴歌

西汉注曰。巴。巴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趫捷善鬪。与之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也。即今之巴州俞州。宋玉所谓下俚巴歌。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矣。趫。丘祅切。

结制

禁足安居乃我佛之清轨。识心达本斯释子之徽猷。道以人行。功由日进。 切念(某)等叨生末运忝入空门。四事扶身逐光阴而蹭蹬。六根吸影驰幻惑以蹉跎。不仗禅那之功。安趋究竟之果。(讲期改云。不明贝叶之文。安趋菩提之果)。今择(某)(某)日广延法侣结制圣期。脱尽廉纤直取少林之髓。何劳指注单穷雪岭之心。(讲期改云。出示家珍直阐一乘之妙。打开秘藏顿穷五教之归)。誓明事。冀报佛恩。伏愿慈光广被圣力冥加。般若灵苗藉真风而畅茂。菩提妙果资法雨以圆成。更祈僧行安和。檀那廸吉。业山翻为福海。魔障转作善缘。

安居

见要览。

○徽猷

诗。角弓曰。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注徽美猷道也。

○四事

增一阿含经云。一衣被。饮食。三卧具。四医药。

○光阴

晋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常惜分阴。

○蹭蹬

事苑曰。失道也。

○蹉跎

韩文曰。呜呼吾意其蹉跎。言不遂其意。

○禅那

名义集曰。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摄。

○究竟

见般若心经。

○廉纤

事苑曰。廉纤犹检细微也。

○少林髓

传灯录达磨传云。达磨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呼。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乃至最后惠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指注

碧岩云。胡乱指注。

○檀那

梵语陀那钵底。唐言施主。

○廸吉

尚书。禹曰。惠廸吉从。逆凶惟影响。注惠顺廸道也。

解制

三月安居尚歉及泉之力。四缘无缺徒怀顾影之惭。谨以丹衷。陈之白楮。 切念(某)等忝与僧伦。徒遵圣制。辜恩莫报慨大道之无闻。补过何从愧寸功之未效。逢解制敢不输诚。云集僧伽雷宣密典。仍陈法供普结善缘。伏愿克灭前愆。尚需后效。掀翻幻网。契头陀之破颜。廓彻真如。同慧可之出拜。更祈檀那萃庆。僧行承休。佛日长耀于域中。魔风永缉于化表。

及泉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注八尺曰仞。言凿井虽深。然未及泉而止。犹为自弃其井也。

○四缘

智度论云。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

○寸功

杜甫诗。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头陀破颜

宗门杂录曰。舒王问蒋山佛惠泉禅师曰。禅家所谓世尊拈华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经所不载。王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中所载甚详曰。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床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法门。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惠泉叹其博究。

○惠可出拜

见上。

修因门

(俗用)

大悲愍俗权垂救过之方。净德难成特修自新之法。冀宿障。谨露心章。 切念(某)爰居爰处不识不知。行寡悔。言寡尤。弗慎厥德。纵败度。欲败礼。速戾于躬。静言思之。何所祷也。幸有忏摩之典可为解脱之门。(入佛事仝前)伏愿五眼洞彰。六通广摄。罪山摧灭消点雪于红炉。道岸允登度片舟于黑海。萃盈门之茂祉。笃历世之繁禧。

官家改。切念(某)滥沾圣泽忝列儒绅。身心意知未能克明其德。祖听言动犹恐数违于仁。女流改。切念(某)三从劣品五障微躯。愚而无知安能察理而动。懦而弗立何以守仁而居。

爰居爰处

见诗击鼓。

○不识不知

见诗皇矣。

○行寡悔言寡尤

论语。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纵败度欲败礼

书。太甲曰。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注速召之急也。戾罪也。

○五眼

大智度论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

○六通

法界次第云。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尽通。

○点雪红炉

圆觉经讲义云。当知圆觉寂照如红炉一点雪。岂容暂住。

○盈门

后汉孔融性宽容好士。及退闲。宾客日盈其门。

○儒绅

论语曰。子张书诸绅。注绅大带之垂者也。书之欲其不忘也。

○三从

记。缁衣曰。妇人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是故有三从之义。

○五障

法华云。一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释。三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转轮圣王。五不得作佛。

庆生(俗用)

生缘有节喜添海上之筹。至道无闻深惧岸边之树。爰皈圣典。用报亲恩。 切念(某)陶质乾坤铸形父母。眇兹寿命几同井上之藤。纷尔根尘大似镜中之影。韶光迅而弗待。善行缺而未修。倐临(某)十之辰。爰效三皈之悃。(叙佛事)伏愿福慧上严于二亲。悔尤下消于一。曰富曰寿祉茂集于盈门。尔炽尔昌善庆流之奕世。

海上之筹

昔有人隐海上。闻海中有人语曰。每逢一纪则添一筹。今不觉满屋矣。注一纪十年也。筹满屋不知几多年。

○岸边之树

涅柈经寿命品云。是易坏。犹如河岸临峻大树。

○井上之藤

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云。我今为王略说譬喻。王志心听。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上有黑白二鼠牙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螯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龙。旁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三两滴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敲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螯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彼人苦恼不可称计。而彼人得味甚少苦患甚多。

○镜中之影

前定录曰。表叔遇异人得书云。每受一命即开一幅。累任皆验。一日晨起巾栉一物堕镜中。如蛇而有四足。惊而疾。数日卒。留书尚多。妻开视之。皆空纸也。最后一幅画蛇盘镜中而

○奕世

见上。

修造后谢土(俗用)

燕厦落成幸遂万间之庇。龙神拥护实资三宝之功。俯陈玉楮露心词。仰叩金莲敷妙相。 切念(某)草茅贱品蓬荜微生。兔守旧居似匪葢头之所。鸠工新室欲为容膝之安。岂无冐禁之虞。喜值落成之日。爰就蜗宇特建道场。(入佛事)修兹寸善。答龙神之私庇。酧天地之恩光。伏愿预庆户牖之绸缪。永协室家之和好。若去若来若坐卧俱赖帡幪。曰寿曰富曰康宁多所饶益。

落成

左襄。楚子成章华之宫。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曰落。

○万间之庇

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蓬荜

记。儒行曰。儒有一畆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窦蓬户瓮牖。

○兔守

韩非子曰。宋有耕者。兔走触株折颈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

○葢头

传灯录云。德山后到沩山。山谓众曰。是子将来有把茅葢头。骂佛骂祖去。

○鸠工

尚书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注鸠聚也。

○容膝之安

韩诗外传曰。楚庄王聘北郭。先生曰。臣有箕帚之妇愿入计之。即谓妇。楚欲以我为相如何。妇曰。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过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可乎。于是遂不应聘。

○冐禁

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理之。此所以乱也。

○蜗宇

见上。

○户牖绸缪

诗。鸱鸮曰。彻彼桑土绸缪牗户。注彻取也。桑土桑根也。绸缪缠绵也。

○若去若来若坐卧

见金刚经。

○寿富康宁○帡幪

并见上。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