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疏语考证卷之四

附录

禅教荐亡修忏佛事

由是恭扫蜗庐(在寺改恭诣精蓝)。广延僧侣。严净坛室。追召亡灵。修三昧之忏文顿除业垢。设禅悦之法供普享圣凡。仍开甘露之法筵。广济焦喉之鬼类。梵音举处莲花开七宝之池。圣号宣时铁网碎九幽之狱。上来所修功德。专荐(某)逈脱业缘。超生净刹。伏愿(接疏内的)

顿渐藏通别圆

见四教集解。

○三乘

见上。

○窥测

东方朔传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四相

见起信论。

○四心

见上。

○三空

刊定记曰。一我空。二法空。三俱空。

○三障

涅槃经曰。一烦恼障。二业障。三报障。

○九界

见上。

○九横

九横经曰。佛告比丘。有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不应饭而饭。二不量食。三不习食。四不出食。五止熟。六不持戒。七近恶知识。八入里不时。九可避不避。

○十力

见上。

○阳春之有脚

开元遗事。人谓宋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及物也。

○牛斗之间

丰城有劒曰干将莫耶。其光射斗牛。雷[怡-台+(奂-大+(一/八))]得之。张华分其一焉。

○翳眼

见上。

○天台智者

通载曰。天台智者禅师。讳智𫖮。字德安。姓陈氏。颕川人。诣光州大苏山南岳禅师受业心观。乃于北山行法华三昧。始住三夕。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思为印可。后师躬率禅门行光明忏。

○慈云忏主

天竺慈云法师遵式。字知白。叶氏。台州宁海人。母王氏。梦咽明珠而生。稍长不乐随兄为贾。潜往东掖山出家。年二十往禅林受具。明年习律学于守初。式继入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之教。

○七种之礼

法苑珠林曰。一我慢礼。二求名礼。三身心礼。四发智清净礼。五徧入法界礼。六正观修诚礼。七实相平等礼。

○五悔之文

天台四教仪曰。一忏悔。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五发愿。

○跃冶之金

庄子曰。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鎁。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骑牛覔牛

会元曰。长庆大安禅师参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覔牛。

○梦蝶非蝶

见上。

○犯子之魂

杨妃传曰。明皇登沉香亭召杨妃。妃被酒新起。命力士从侍儿扶腋而至。明皇笑曰。此真海棠睡未足耶。

○狞龙颔下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注纬织也。萧芦草也。

○云门糊饼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糊饼。

○庐陵米价

会元。青原思章。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庐陵米作什么价。

○六贼○苾𫇴

并见上。

○木札羮铁钉饭

会元曰。肯堂彦充禅师首参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后闻东林谓众曰。我此间别无玄妙。祇有木札羮鉄钉饭。任汝𫜪嚼。

○蜗庐

见上。

道场联

云堂

五观若明金易化  吃茶要识茶中有骨。

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须得饭里有渣。

椿容○桂子○戏彩○萱堂

并见上。

○择隣

古列女传曰。孟轲之母。其舍近墓。轲嬉戏为墓间之事。乃徙舍市旁。其嬉戏乃贾人之事。复徙舍学傍。其嬉戏乃设俎豆进退揖逊。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孟子学业而归。母问何所至。孟子自若也。母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机。孟子惧。勤学不忽。

○熊胆

唐柳仲郢。母善训子。仲郢嗜学。常命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为丸使夜嚼助勤。

○结发

谓夫妻曰依依结发之情。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义两不疑。

○化石

神异记曰。武昌山北一贞妇。送其夫从役。至此山立望其夫。死化石。

○𦘕眉

前汉张敞。字子高。平阳人。为妇𦘕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宣帝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𦘕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䑛犊○泰山○东床○梵呗○明星○雪岭○索震○干蛊○祷尼○掌上珠○跨灶

并见上。

○三凤

后贾彪传曰。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之曰贾氏三凤。

○刻木○甘棠○涉川○日中聚货○登垄○银竹○抱火

并见上。

○无何有之乡

庄子注。言造化自然。至道之中自有可乐之地也。

○金绳

见上。

○立雪

魏神光学解冠世。达磨大师自西域至。往师之。磨未甞与语。一夕大雪。光立庭砌。及晓雪过其膝。后传法为二祖。

○传衣

见上。

续录

崇祯皇帝遐升礼忏表

伏以贞元运变古今之局何常。天泽分彰上下之名素定。寸心具不磨之义。大易有无妄之灾。欲効犬马之微忠。聊申蚁蜂之薄悃。(臣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域中首崇三大。敢忘修敬之心。释典犹重四恩。深怀报德之念。蠉飞蠕动谁能背化日光天。㵎草嵓花亦尽沾和风甘雨。普天在宥。易地归仁。兹葢伏遇 皇帝陛下神明天纵。英武性成。视民如伤类周文之至德。律身以俭同夏禹之丕谟。夫何国运方衰。遂尔天灾洊至。百千万变拮据惟属于 一人。一十七年焦劳岂纾于半日。痛丁阳九之厄。苦遭龙亢之殃。祸起潢池叛贼布袵金之纲。机深社鼠逆珰开授首之门。致使龙驭骤升。弃万机而弗顾。天容益邈。悲九土之何依。(某)等田衣贱品髠发遗氓。痴蠢何知出俗甘同于野鹿。贫寒苟活无家实类于飘蓬。借润恩波愧寸长之无补。偷生草野欲百赎而何从。徒有梵竺之科。少殚缁流之敬。上仗佛天之洪愿。下集僧行之精诚。七日勤渠演梁皇之忏法。午夜秘密行古佛之瑜伽。用兹善因上严 圣驾。伏愿睿德日隆天禧益盛。游神金阙还映佛日于诸天。毓德莲台仍播皇仁于九有。再祈勿靳宜照之光。仍𢌿否倾之吉。廓清妖孽重见宇宙之清宁。默巩皇图共喜山河之带砺。(臣某)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表称进以闻。

天泽

易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传。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当如是。故取其象而为履。君子观履之象以辩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时。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

○不磨

论语曰。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无妄之灾

见上。

○犬马微忠

异苑曰。符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䯄马堕而落㵎。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㵎垂鞚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授焉。坚攀之得岸而走卢江。幽明录。华隆好猎。畜一犬。号的尾。出入自随。隆后至江边伐荻。忽为大蛇围绕周身。犬见便咋蛇。蛇死隆僵无所知。犬彷徨涕泣。还船复反草中。同伴怪。所以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二日。犬为不食。隆复苏始进饭。由是隆愈爱惜。同于亲戚。

○蚁蜂薄悃

南越志曰。元嘉元年。建安郡山贼百余人掩破郡治。抄掠百姓资产子女。遂入府库掠财宝。先是郡公养蜂别置一室。贼破户。忽有蜜蜂数万头。从衣簏同时噬螫。群贼身首肿痛两眼盲合。先诸所掠皆弃而走。蚁悃之事见上。

○蠉飞蠕动

淮南原道训曰。蠉飞蠕动待而后生。注蠉音宣。蠕音软。虫行动貌。

○在宥

庄子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注在者优游自在之意。宥者宽容自得之意。

○易地

见上。

○天纵

论语。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注纵犹肆也。言不为限量也。

○视民如伤

孟子曰。文王视民如伤。

○律身以俭

论语。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拮据

诗鸱鸮曰。予手拮据。注拮据手口共作之貌。

○阳九之厄

左太仲吴都赋曰。徇蹲鸱之沃。则以为世济阳九。刘曰。易无妄曰。灾气有九阳阨。一元之中四千六百一十七岁。有九阨。阳阨五。阴阨四。合为九。

○龙亢之殃

易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袵金

中庸曰。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注衽席也。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

○社鼠

齐景公问晏子曰为人何患。曰患社鼠出切于外。入托于社。灌之恐坏墙。薰之恐烧木。今君之左右。出则卖君以効利。入则托君以避害。此社鼠之患也。

○龙驭

史封禅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余小臣不得上。

○百赎○否倾○清宁

并见上。

○山河带砺

前功臣表序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以永存。爰及苗裔。

○屏营

杨子注曰。旁皇失措之貌。

又上佛疏

伏以尧天久运八纮载复育之恩。舜日骤沉四海失依怙之主。思修报国之典。聊陈用禴之诚。窃惟(某)四依托活六事随身。山密林深甘作释氏之子。天高地厚容为圣世之民。跃冶顽金亦是乾坤之陶铸。不材凡木谁非雨露之资成。歌帝力而未能。沐皇仁而思报。虽乏股肱効忠之力。尚有晨昏致祝之勤。夫何祸起绿林敢挥戈而犯阙。变生宫掖忍鬻国而启关。惊轩辕之上升徒仰龙车而莫及。悲放勋之徂落欲攀天仗而无从。鬼哭神号孤愤上干于白日。天崩地裂深痛直彻于赤心。空怀寸草之哀诚。罔答三春之大化。用遵古皇遗范。特申虎拜之恭。徧举善逝洪名。屡罄嵩呼之悃。提瑜伽之秘印雨法财于空中。显纥哩之妙光破铁城于地下。修兹圭撮之微善。仰答洪蒙之巨恩。伏愿天祚弥隆皇居仍固。神威广运再造不坏之河山。睿德益昌重揭大明之日月。挽回杀运跻苍生于仁寿之天。歼灭妖氛转洪钧于清宁之宇。(某)无任激切恳祷之至。谨具疏上奏以闻。

依怙○用禴之诚

并见上。

○四依

四分律藏曰。一著粪扫衣。二常行乞食。三树下坐。四用陈腐药。

○六事

谓一衣。二钵。三坐具。四纸被。五拂子。六手𬬻。

○跃冶顽金

见上。

○歌帝力

壤父者尧时人。年五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股肱効忠

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注君元首也。君资臣以为助。犹元首须股肱耳目以为用也。

○绿林

古今合录曰。天凤四年丁丑。莽性躁扰法令烦苛。繇役烦剧旱蝗相仍。狱诏不决吏。旁缘侵刻。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贼。荆州新市人王匡王凤。南阳马武。颕川王常成丹共聚藏于绿林山中至八千人。

○轩辕上升

见上。

○放勋徂落

书舜典曰。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注殂落。死也。

○孤愤

陆机辩亡论曰。虽忠臣孤愤列士效死。将奚救哉。

○干于白日

史荆轲传曰。轲为燕太子丹谋秦王。于时白虹贯白日。

○寸草三春

见于上。

○虎拜

诗江汉曰。虎拜稽首。注虎召。穆公名也。

○嵩呼

见上。

○圭撮

前律历志曰。不失圭撮。注应劭曰。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四圭曰撮。三指撮之。

○清宁

见上。

闻贼势猖獗讽经护国疏

皷山涌泉禅寺传法住持比丘(某)。谨卜今年三月朔旦。躬率僧众讽诵仁王护国经二十四部。祈靖宼氛以绵 国祚者。伏以势居坎[穴/臼]谁为出险之援。祸至坚氷安得回春之力。仰干大觉俯𢌿洪慈。切念(某)诞躬尘世寄迹空门。木食草衣滴水悉濡于圣泽。岩居穴处寸土并覆于天庥。捐顶踵而难酧。捧涓埃而莫报。何意日中之运遽逢薄蚀之灾。饥馑洊臻老稚尽转于沟壑。干戈数起士农半入于潢池。鲸波未靖于海南。铁马正骄于塞北。中原板荡阵云染战血成黄。全楚陆沈原草将枯骨同白。秦关既破兵投刃而鼠奔。晋险亦逾官奉檄而草偃。害将及乎宗社。势必迫于神京。近因南北之耗不通。以致上下之忧特甚。缁衣既弱徒怀献曝之诚。佛德可凭恭宣护国之典。伏愿金轮永镇鼇极甞安。锋镝顿消四郊之呻吟骤息。宼兵远遁万姓之疲困尽纾。日月代明长悬无外之炤。地天交泰共酿太和之休。匝地而大有书年。普天而太平垂象。(某)无任激切恳祷之至。

居坎[穴/臼]

易习坎初六。习坎入于坎[穴/臼]凶。传。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穴/臼]坎中之陷处。在习坎中。更入坎[穴/臼]。其凶可知。

○至坚氷

易坤初六。履霜坚氷至。传。履霜则当知阴渐盛而至坚氷矣。犹小人始虽甚微。长则至于盛也。

○顶踵○涓埃

并见上。

○日中

易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虗与时消息。

○薄蚀之灾

唐类函曰。日月薄食。天地之灾。

○转沟壑

孟子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板荡

毛诗注曰。板板反也。荡荡法度废坏貌。

○献曝之诚

见上。

○鼇极

列子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阙。断鼇足以立四极。

○地天交泰

易泰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大有○垂象

并见上。

中元普度疏为顾兵宪作

伏以圣典弘开值诸 佛欢喜之日。心精仰格効大慈兼济之仁。用涤昔日之愆尤。普拔幽关之苦毒。欲修善果必假凡仪。今据某处信官某切念业风飘动智月昏迷。居官日久难无悮杀之冤。任事孔艰亦有过伤之咎。况值杀运之遘临。备覩斯民之涂炭。横尸遍野一任鼠噉鸦食。白骨连天尽教风吹日炙。杀戮之灾未息。洚水之祸并生。田庐半入于波涛。士女多化为鱼鳖。要出九幽之剧苦。须凭 三宝之洪慈。由是谨卜某年七月某日就于某寺启建中元赈幽拔苦道场七昼夜。顶礼梁皇忏法二十四部。清晨讽演秘章严净坛宇。祈 天将之冥力俯镇魔军。叩 普贤之愿王下临象驭。多生罪相历十卷以敷扬。 万德洪名极一心而顶礼。摘葵烹茗聊以陈及物之仪。酌水焚檀仅以彰盈缶之敬。既毕忏摩之典。仍演地藏之文。日午广设三德之香馐。普享十方之僧宝。至于红轮西坠皎月东升。延金刚上师高登法座。运瑜伽密旨广布玄功。法食云屯饥虗之苦顿息。甘露雨霪焰热之䖈骤除。惟兹微诚仰冀慈鉴。伏愿沉魂滞魄假忏力以超升。业鎻罪花赖呪功而顿谢。黄金殿内常瞻紫磨之容。碧沼波心时听苦空之偈。再祈信官某介尔景福锡之大年。常熈茂绩之光益隆天宠。快覩荣迁之命广膺殊休。繁祉集于盈门如川方至。善庆流之奕世似日常升。某不胜瞻仰 金容投诚恳祷之至。

涂炭

尚书注曰。涂泥也。炭火也。桀为民主而反行昏乱。陷民于涂炭。既失其所以为主矣。

○杀戮

书吕刑曰。杀戮无辜。

○洚水

孟子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洚水横流。汜滥于天下。

○士女多化为鱼鼈

左昭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象驭○盈缶○天宠○如川方至○奕世○似日常升

并见上。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四(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