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问
常啼卖心般若三百九十八云。尔时。常啼往东方法涌菩萨求学般若。当以何物而为供养。然我贫匮。无有花香上妙供具。我今应自卖身。以求价直。持用供养。遂入市肆中高声唱言。我今自卖。谁欲买人。时天帝释言。我当试之。化为婆罗门身。诣常啼所。言。汝今何缘忧愁不乐。答言。我今贫乏。无诸财宝。爱重法故。欲自卖身。徧此城中无相问者。曰。我于今者正欲祠天。不用人身。但须人血.人髓.人心。颇能卖否。曰。仁所买者。我悉能卖。即伸右手执取利刀。刺己左臂。令出其血。复割右髀。皮肉置地。破骨出髓。复趣墙边。欲剖心出。天帝复形。以至平复如本。
智论。问。常啼卖身与它。谁賷此物往供养。答。舍身即是大供养。去住无在。有人言。是人卖身取财。因人供养。我为供养故。卖身为奴。又人言。尔时世好。人皆如法。虽自卖身。主必听供养而还。然观二缘。乃与问意不相违背。
钥与𨸎同。音药。关下牡也。
汗马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国。得汗血马。名蒲捎。汉武作天马之歌。马出汗即有功劳。故云汗马。
藏机经律异相云。有噉人鬼捉得一人。其人多智。日方欲出。谓鬼曰。问君一义。我死无恨。鬼曰。请言。曰。君何以面白背黑。曰。我鬼性畏日也。其人闻之。往日而走。鬼畏日故。更不能获。其人得脱。因说偈言。勤学第一道。勤问第一方。道逢罗刹难。背阴向太阳。
禹帝见祖英上大禹。
巨灵见雪窦颂古。
蜀魄即杜宇也。华阳国志云。鸟有名杜宇者。其大如鹊。其声哀而吻有血。土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者。则有别离之苦。人皆恶闻之。
又成都记曰。杜宇亦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至今蜀人将农者。必先祀杜主。时荆州人鼈灵死。其尸溯流而上。至文山下复生。见望帝。帝因以为相。号曰开明。会巫山壅江。人遭洪水。开明为凿通流。有大功。望帝因以位禅焉。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杜宇。一名杜䳌。亦曰子规。
[啜-口+鸟][鸟*刀]上都括切。[啜-口+鸟]。鸠鸟名。大如鸽。无后趾。下陟交切。[鸟*刀]。䴃黄也。好剖苇皮。食其中虫。或音刀。非也。䴃。女女切。
通达佛道维摩诘经。文殊师利向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而无罪垢。
色见声求金刚般若偈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鵞王别乳正法念经云。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鵞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存。
出曜经云。昔有人多捕群鹤。孚乳滋长。展转相生。其数无限。养鹤之法。以水和乳。乃得饮之。鹤之常法。当饮之时。鼻孔出气。吹水两避。纯饮其乳。
又徤陀罗白灯光王曰。我思世事。长项白鹤以水和乳令饮。但饮其乳。唯有水存。王曰。此事实否。答言。王当日验。王令鹤饮。果如所言。王曰。此有何缘。答曰。鸟口性醋。若饮乳时。遂便成酪。致令水在。
困鱼止箔箔。帘也。宝藏论曰。夫进道之由。中有万途。困鱼止箔。病鸟栖芦。说者曰。此举事以况渐。言学者进悟之由也。途道也。即八万四千之法门。随机各解。如困鱼止小箔。病鸟栖芦丛。虽各得所安。俱未至于大海.深林也。
一宿祖关永嘉玄觉因习天台止观。内心明静。求证于曹溪大祖。祖方踞坐丈室。师振锡遶座三帀。卓然于前。祖曰。沙门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方具威仪参礼毕。辞还永嘉。祖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邪。祖曰。虽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邪。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祖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世谓之一宿觉。
威音王佛禅宗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今宗匠引经。所以明道。非循迹也。且威音王佛已前。盖明实际理地。威音已后。即佛事门中。此借喻以显道。庶知不从人得。后人谓音王实有此缘。盖由看阅乘教之不审。各本师承。㳂袭而为此言。今观威王之问。岂不然乎。
泥犂此言寄系。又云闭城。有罪者。乘中阴身入此城。又曰捺落迦。此言无间。多是造作无间之业。来生此中。或义飜地狱是也。
调达梵云调达。或云提婆达多。或云提婆达兜。此并飜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或飜为天授。
报恩经四云。提婆达多于无量劫常欲毁害世尊。已至成佛。出佛身血。生入地狱。尔时。世尊即遣阿难往地狱问讯苦可忍否。受教即往狱门。问牛头阿傍言。为我唤提婆达多。汝唤何佛提婆达多。阿难言。我唤释迦佛提婆达多。时阿傍即语提婆达多言。阿难在外。欲得相见。提婆达多言。善来阿难。如来犹能怜悯于我邪。阿难言。如来遣问讯苦痛可堪忍否。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智论八。问。初禅.二禅亦有受乐。何以但言第三禅。答。乐有上.中.下。下者初禅。中者二禅。上者三禅。初禅有二种。乐根.喜根。五识相应乐根。意识相应喜根。二禅中。意识相应喜根。三禅中。意识相应乐根。五识不能分别。不知名字相。眼识生如弹指顷。意识已生。以是故。五识相应乐根不能满足乐。意识相应乐根能满足乐。过是三禅更无乐。以是故言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半满涅盘八云。半字义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根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者。名为满人。故西秦昙无谶三藏依涅槃此经以了义大乘为满字教。不了义小乘为半字教。立半满之教。昙无谶始也。
秀能慧能居于双峰曹侯溪。神秀栖于江陵当阳山。同传五祖之法。盛行天下。并德行相高。于是道兴南北。能为南宗。秀为北宗。以居处称之也。
雕砂有西蜀首座游方至白马。举华严教问曰。一尘含法界时如何。白马曰。如鸟二翼。如车二轮。座曰。将谓禅门别有奇特。元来不出教意。乃还里中。寻向夹山会禅师道化。遂遣弟子持前语问之。山曰。雕砂无镂玉之谈。结草乖道人之思。弟子回。举似其师。乃伏膺禅道。参问玄旨。
一锤便成锤当作椎。雪峰问投子云。一椎便成时如何。子云。不是性𢤁汉。峰云。不假一椎时如何。子云。不快漆桶。
○智觉心赋云。如王索一椎之器。言下全通。注云。王索宝器。须是一椎便成。第二第三皆不中进。此喻一言之下便契无生。不须再问。便落阴界。
不坏四禅阿毗昙论云。初禅内有不定想。有觉有观。炽然似火。焚烧法体。外有不定想。为火所烧。二禅内有不定想。喜受似水。外有不定想。为水所渍。三禅内有不定想。犹风有出入息。外有不定想。便为风所动。四禅中内无不定想。不为外法所摄。已得念护。除内不定想。
比干相公史记。王子比干。纣之亲戚也。以纣沈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王子也。为殷少师令。言相公。误矣。然相国.丞相。皆秦官。丞。承也。相助也。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而服以金印紫绶。
智为杂毒语出宝藏论。杂毒者。取相分别。名为杂毒。如杂毒食。有所得者。无有回向。何以故。是有所得。皆是杂毒。见小品般若。
九曲珠世传孔子厄于陈。穿九曲珠。遇桑间女子授之以诀云。密尔思之。思之密尔。孔子遂晓。乃以丝系螘。引之以蜜而穿之。故今问云蜜。螘丝之也。然未详所出。事虽阙疑。问实有由。合多举其缘。遂录之云。
九天云路古诗云。九天云路早须寻。莫使蹉𧿶岁月深。谢氏有才怜白发。颜生无意恋黄金。九天者。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浩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其说见淮南子。
龙门见拈古。
长劒见祖英。
侠客侠。音叶。侠之言侠也。以权力侠辅人也。荀悦云。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彊于世者。谓之游侠。
史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北俱卢或云北单越.郁单越。正云郁怛罗究𠺕。此云高上作。谓四天下中。比余三洲最高最上最胜。国土城邑。四事所须。宛同诸天。
毗婆沙论云。北俱卢洲无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报障故。亦愚痴故。
善星见证道謌。
罾作滕切。罾。进也。进水取鱼具也。
罩陟教切。竹笼。捕鱼器也。
网与[网-(ㄨ*ㄨ)+(人*人)]同。庖牺所结绳以渔。
钓音吊。钩鱼也。钓有小大勺取焉。
墨子墨子见素丝。叹曰。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五入则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乎。国亦有染。舜染许由。汤染伊尹。桀染子辛。纣染恶来。先王正道。规矩有常。苟生穿凿。则岐路竞起。故知渐染之易性也。
杨朱杨朱泣岐路。曰谓其可以南。可以北。
水逆流兜率宫中。时诸园内有八色瑠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一一渠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游梁栋间。见上生经。
劫灰汉武穿昆明池。池底得黑灰。帝问于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道人。后竺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曰。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前汉元狩三年。穿昆明。方朔已指西域道人。故知佛法其来久矣。至后汉明帝永年十年。法兰来。遂决前疑。语非摩腾。问者之误。
垂丝华亭船子和上。夹山初往参问。师曰。座主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似。师曰。不似。又似个甚么。山曰。目前无一法可似。师曰。何处学得来。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笑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曰。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师以篙撞在水中。因而大悟。乃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五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属二百。刻其颡而涅之曰墨。截鼻曰劓。刖足曰剕。宫。淫刑也。男割其势。妇人幽闭。大辟。死刑也。劓。鱼器切。剕。符沸切。
打文殊打文殊。多传是无著者。误矣。桉清凉传。无著事凡数条。唯无此缘。因营粥见文殊者。乃是解脱禅师也。详见云门录下。
文殊起佛见见瀑泉集。
般若一念仁王护国经。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圣智现前。最初一念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
摩竭此云大身。般若论云。昔有商人入海。见一白山。有三日出。水入赤海。船师曰。此摩竭鱼也。白山。身也。两眼如日。与日为三也。水入其中如赤海也。应高声念佛。商人命侣共举佛声。鱼即隐也。以鱼昔为比丘。破戒为鱼。心尚慈故。
正受三昧华严经云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乃至善女身中入正定。善男身中从定出。善男身中入正定。比丘尼身从定出。
○三昧者。三之曰正。昧之曰定。亦云正受。谓正定不乱。能受诸法。忆持拣择。故名正受。亦云等持。为正定能发生正慧。等持诸法。是故名之为等持。
牛头坐石见祖英下虎驯。
葛陂费长房。汝南人。甞为市掾。市中遇壶公。断青竹。伪为长房缢死于家。遂同入深山。学道不成。而长房辞归。公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长房即以杖投陂。顾视即龙也。公甞为作符。主地上鬼神。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见东汉.方术传。
我国晏然高沙弥。初参药山。山问。甚么处来。曰。南岳来。山云。何处去。白。江陵受戒去。山云。受戒图个甚么。曰。图免生死。曰。有一人不受戒。亦免生死。汝还知否。曰。恁么则佛戒何用。山曰。犹挂唇齿在。便召维那云。者跛脚沙弥不任僧务。安排向后庵著。
山谓道吾.云岩曰。适来一个沙弥却有来由。道吾曰。也须勘过始得。山乃再问曰。见说长安甚閙。曰。我国晏然。山曰。汝从看经得。请益得。曰。总不与么。山曰。大有人不与么不得。曰。不道他无。只是不肯承当。
上决浮云庄子.说劒云。天子之劒。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劒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九鼎左氏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类合志云。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二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水常满。以占气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自沸煎。及传周。周末九鼎咸震。能应亡灭之兆也。
杨子曰。或问。周宝九鼎。宝乎。曰。器宝也。器宝待人而后宝。
底。音旨。致也。郏鄏。上古洽切。下音辱。郏鄏。今河南。
藏山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清也。
于屋当作于室。见成玄英䟽。
扣冰王祥母思鱼食。冬求之。冰合。祥剖冰开。感双鲤出。又王延后母敕延求鱼不得。杖之血流。延叩头于冰而哭。有一鱼跃。长五尺。
泣竹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并见孝子传。
三涂四解脱经。以三涂对三毒。一.火涂嗔忿。二.刀涂悭贪。三.血涂愚痴。
西域记曰。儒书春秋有三涂危险之处。借此名也。涂。道也。谓恶道也。
七净花维摩诘经。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花。浴于无垢人。七净者。一.净戒。二.净定。三.净见。四.度疑净。五.道非道净。六.行净。七智净。
七擒纵蜀志。诸葛武侯至南中。所在战捷。闻猛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虗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武侯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武使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繁兴大用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见金师子篇。
初下坛萨婆多云。新受戒人与佛戒齐德也。
优填雕像释提桓因请佛升忉利为母说法。请三月夏安居。如来欲生人渴仰。不将侍者。不言而去。时舍卫国波斯匿王及拘翼国优填王至阿难所。问佛何在。阿难答言。我亦不知。二王思覩如来。遂生身疾。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邪。
不轻法华经。威音王如来灭度已。像法中有一菩萨比丘名曰不轻。是此比丘。凡有所见。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敢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虗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香如须弥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宗静妙三摩地。身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国土。时无色界雨诸香花。香如须弥。花如车轮。如云而下。见新译仁王般若经。
泪如车轴时世尊已入般涅槃。四天王天与诸天众悲哀流泪。各辨无数香花投如来前。悲哀供养。五天如是。倍胜于前。色界.无色界诸天亦如是。倍胜于前。
穷诸玄辩德山广录云。师长讲金刚经。闻南方禅宗大兴。将疏钞卷衣南游。见龙潭发明心地。翌日。擎疏钞出众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虗。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枯桑海水乐府古辞.饮马长城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选.注云。知谓岂知也。枯桑无枝叶则不知天风。海水不凝冻则不知天寒。以喻妇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也。亦喻食禄之士各自保己。不能荐贤。又白氏金针云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谓隐不之一字也。如诗云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言不可也。掺。音杉。
天地合德易.文言。
伏羲羲当作牺。案帝王世纪云。太[白*皇]帝包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德。取牺牲以充包厨。故号曰包牺氏。后世音谬。故或谓之伏牺。或谓虙牺。一号皇雄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包牺氏没。女蜗氏立为女皇。亦风姓也。牺。纯色也。牛.羊.豕为牲。故曰牺牲。
未造当作未画。
八卦谓干.坎.艮.震.巽.离.坤.兑。以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八物。
梦觉般若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行六波罗蜜。有益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报舍利弗。昼日行六波罗蜜有益。梦中亦应有益。见大般若第三十三帙。觉。音教。
十科赞宁僧录撰宋高僧传。其后序略云。为僧不应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所谓十科者。一.译经。二.解义。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然唐续高僧传及宋传。皆以达摩大师而下所传如来心宗正法之人。预习禅之科。盖不参此道。不知此宗。妄立此意。殊不知习禅者。正四禅八定所证。而有大小不同。且非释迦将化。专付迦叶。属以相继而不绝。至于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之正法眼藏也。是知作高僧传之妄明矣。或曰。若是禅宗不预于十科。岂不徒劳于事佛乎。曰。吾宗门正统。其释迦如来之远裔。何事之有。而传灯.广灯.续灯相继之不绝者。岂不然乎。
傅大士双林传云。善慧大士。受武帝请于重云殿讲三慧般若。王公贵人或见大士坐不正。问曰。何不正坐。答曰。正人无正性。侧人无侧心。
炉鞴良医善慧大士。始摝鱼于稽停塘。遇胡僧嵩头陀于鱼所。语大士。以我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誓愿度众生。今兜率宫房舍见在。何时当还。犹渔于此乎。大士瞪目而已。头陀曰。汝既不忆。且临水自观汝形影何如。大士从之。乃见水中圆光宝盖满身。因而即悟。尽弃鱼具。而独心喜。谓头陀曰。炉鞴之所多乎钝铁。良医门下足于病人。当度众生为急。有何暇思天宫之乐乎。
千钧规伦切。三十斤为一钧。
金翅梵云迦楼罗揭路荼。此言金翅。其躯甚大。两翅展时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为食。日噉五百。居铁叉大树。住妙高下层。若飞举时。非须弥不住。非铁围不居。
日月不到龙济颂云。心明诸法朗。性昧众缘昬。日月不到处。特地好乾坤。
打破镜僧问灵云。混沌未分时如何。师云。露柱怀胎。僧云。分后如何。云。如片云点太清。僧云。只如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对。僧云。恁么则含生不来也。师亦不对。僧云。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云。犹是真常流注。僧云。如何是真常流注。师云。似镜常明。僧云。未审向上还有事也无。师云。有。僧云。如何是向上事。师云。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獬豸尧时瑞兽也。形似牛一角。侫臣入朝即以角触之。说文云。古者决讼。令触不直。或云。雄曰獬。雌曰豸。形同而难辨。今问意正谓此矣。详此问端。出于洞山新丰吟獬豸同栏辨者嗤。薰莸共处须分郁。
犹豫尔雅曰。犹。兽名。形如[鹿/耳]。善登木。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今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也。[鹿/耳]。音凡。
翠竹黄花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尸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世少信者。谓无佛语所证。法师乃端坐十年。待经而证。后三藏带涅槃后分经至。果有斯说。法师览毕。麈尾坠地。隐几入灭。
又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色。岂非般若乎。
又大珠和上云。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邪。
广额涅槃经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夜。以是因缘。命终得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又。迦叶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罗。名曰欢喜。佛记此人。由一发心。当于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来不记舍利弗.目犍连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缘觉.菩萨作誓愿言。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乃成无上佛道。以发愿速故。与速记。详观此经。即无我是千佛之语。恐传言误耳。
抵鹊音纸。侧毛击之曰抵。桓宽盐铁论云。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崐山之傍以玉璞抵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而明盛德也。珥。音饵。饰也。
相如见祖英上连城璧。
金鏁难见本录。
分半座杂阿含四十一云。尊者迦叶。长须发。著弊衲衣。来诣佛所。尔时。世尊无数大众围绕说法。时诸比丘起轻慢心言。此何等比丘。衣服麤陋。无有容仪。佯佯而来。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善来迦叶。于此半坐。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邪。我邪。彼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竖。并相谓言。奇哉。尊者迦叶。大德大力。大师弟子。请以半座。尔时。迦叶合掌白佛。佛是我师。我是弟子。佛告迦叶。如是。如是。我为大师。汝是弟子。今且坐。随其所安。迦叶。此云饮光。以身光隐伏诸天故。
六合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鹙子维摩诘室有一天女。现身散花供养。说无㝵辨。时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否。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舍利弗。此云鹙鹭子。以其母眼如鹙鹭。因母得名。故曰鹙鹭子。
七大性谓地.水.火.风.空.觉.识也。一.地性麤为大地。细为微尘。更析邻虗。即实空性。二.水性不定。流息无恒。三.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四.风性无体。动静不常。五.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六.觉见无知。因色空有。七.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佛言。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此七大性清净本然。周徧法界。见楞严第三。
三兽一.兔。二.马。三.象。兔之渡水。趣自渡耳。马虽善猛。犹不知水之深浅。白象之渡。尽其源底。声闻.缘觉其犹兔.马。虽渡生死。不达法本。菩萨大乘譬如白象。解畅三界十二缘起。了之本无。一切救护莫不蒙济。见智论。
天鼓诸佛境界三昧经云。三十三天善法堂前有妙法鼓。诸天帝释著欲乐时。其鼓自然有声。说无常法。若修罗欲至。即报冤来。
闻钗钏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身合。嘲调戏笑。于壁障外遥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不得名为净戒具足。见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