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顺朱卷第二

颣疵也。契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也。品物指高低。大小利钝人。言巧梓是巧木匠。轮是车轮。桷是榱桷。枉曲也。直端也。良御善御马者。驽钝马。骥良马。绳墨即墨斗曲尺也。灵源励荷法者当曲全人材说。学者一举一措。不可不审察他一言一行。不可不稽考他少言谈者。口虽拙讷。而心中却又洁白。未必愚也。能言舌辩者。机虽巧黠。而意地却又偏私。未必智也。鄙陋朴素者。身虽鲁钝。而行履却又端庄。未必悖也。承颜顺意者。礼虽恭谨。而为人却不笃实。未必忠也。故善知识。决不可以言辞去。尽晓人之性情。不可以意去拣选学者之才力。夫五湖四海的衲子。是那个不欲求道哉。而于其中。真正透彻。悟明此个道理者。千百人中。难得其一。不是全无。直是稀有。葢学者如毛。悟者如角矣。其间设有精修其身。勉励其行。聚积实学。树立实德。非二三十年之久。而决不能尽其底蕴。倘或不幸。而偶有一毫过失。而丛林广众。辄厌弃之。则究竟不能成立。夫魏惠王有照乘之珠。能照车前后者十二枚。夸富于齐王。齐王曰。吾有四臣。可照千里。魏王有媿色。岂不有颣。赵王有璧。秦王欲以十二城易之。遣蔺相如。送璧入秦。秦有爱璧心。而无割城意。蔺曰。璧有瑕。请指示之。蔺得璧还。岂不是有瑕。夫连城耀乘。向有瑕颣。何况人乎。凡在有情。焉免无咎。更进而推之于儒。孔子圣人也。犹以假我数年。五十学。易无大过。为言。况降兹者欤。又反而推之于释契经中。则有曰。不怕念漏之起。惟恐觉照之迟。况自古圣先贤以下。是那一个没有得过失哉。在善知识。委曲婉转。以成禠之。则智愚贵贱。利钝大小。自不遗弃矣。故曰。巧梓顺轮圆桷方之用。则曲端无不可用之材。良御适山险平易之宜。则钝利得顺便之性。梓御既是如此。知识亦当宜。然若是为知识者。随爱而进。随憎而退。任纵性情。相异则离。相同则合。无关趣向。如是这等。犹如舍置规矩。而裁定枉直。弃蠲等秤。而比较觔两。虽是精通微妙。难保其决。定无差谬矣○蔺音吝。

灵源警住持人。当以众人心为心说。能理常住。能持法化的人。必竟以广众之心。为自己的心。不私用自己一偏之心。以广众之耳目。为自己的耳目。不私用自己独见独闻之耳目。如此乃可通晓广众的志向。该悉广众的性情。夫既以众人心为己心。则我的好恶。与众人的好恶。不是两样。故好也不歪邪。恶也不差谬。又何必区区。要私地叮嘱腹心而甘心。悦服其謟谀亲顺哉。既以众人耳目。为耳目。则众人的聪明。合我的聪明。愈是培多。故明则无所不照。聪则无所不闻。又何必区区。要私地付托耳目而固执。自招其障蔽惑乱耶。夫展布腹心。嘱托耳目。或也有之。乃是贤达君子。恐自于人情。有不通不合处。嘱人以求过。有则速改。是要与众人好恶相同。而不偏僻。不私邪的意思。故众人无不归向合心。所以道念也高。德行也重。仁慈爱物。义气及人。流通宣布于四方者。理当如是也。而愚不肖的念头。专务捡点他人过失。与众相反。不同其好恶。汩没于偏私。那有一点利人心膓。故众人无不乖离异心。所以不善之名。险诐之行。亦流通宣传。播扬于四方者。理亦皆当也。是知住持人。见众人所欲与之同欲。这教做贤哲君子。见众人所欲与他相反。这教做庸流小人。大率外面一般。布腹心托耳目。而心地中用意。全然不同。所以善祥恶殃。成立败坏相反。是这等讵不是求过。心膓有差别。用人道念。有不同者。当住持之任者。不可不体认于斯矣。

法体指法身。言勃色变貌诮。以辞相责也。瑯琊名慧觉。汾阳昭祖嗣也。范希文名仲淹。宋朝贤人。谥文正。缗钱串也。灵源警应缘人。当广行檀度。以感人怀仰说。近代来行道长老。涉历二种因缘。多见他智慧。察识不甚明白。为衰利二风所触犯。便丧失真如法体。一种应不如意逆因缘心中。多生烦恼。是为触衰风。二种应如意顺因缘心中。多生贪爱。是为触利风。既为衰风利风所触犯。则喜欢恚怒之气。必定交入于心胸之间。郁结勃变之色。亦定浮显出于颜面之上。因此故。使取辱法化门庭。为贤人达士。讥诃诮责。成甚应缘。长老唯大智人。方能有大权巧方便。转行利益。摄化诸方。善引后进。如徐州瑯琊和尚者。可以为法也。曾往苏州府看范文正公因受檀信布施𫎪钱。近千余串。乃使人暗地去计筭。在城诸寺中僧人。数目皆照。数密送钱。不令人知其不爱名利如此。同日设斋。辞众檀越。其即先辞范希文。当次日天未明。侵早开船。及天大明。众方知去。其不爱声势。又如此。有追赶到常州府。而得相会者。受法布施而廻。其不吝法。又如此。观此瑯琊长老这一番举动。应世因缘。使姑苏缁素。咸发无上信心。增深无上道种。岂不谓做智者善用四摄。转为诱化之一大巧方便耶。较之私窃法位。苟求利养。只为自一身图谋之辈。诚霄空壤实之不同。不可比也。

心实曰诚。言实曰信。信乃诚之体。诚乃信之用也。天下至诚。是说圣人之德极诚无妄。天下莫能过也。斯者辩于此。须者待于彼。辩则离。待则合。斯须是一离一合之顷也。圆悟教人。当持诚存信说。学通道理。先存实信。立行实信。要在真诚。既自能存诚于心。然后可以使众人之心。亦无疑惑。既自能存信于。然后可以教人不欺。所以实信真诚。此两者于于人。大有补益。而无过失。是知诚若不专一。则实心易妄。而不能保守。信若不专一。则诚言亦易伪。而不能依行。鲁论云。衣切于体。可以慰寒。食切于命。可以止饥。似俱不可去者。而犹可去。惟诚信一事。宁可死而不可去者也。故善知识。必定宜教人以诚信。若心既妄而不诚。事既欺而不信。教做善知识。岂可乎。易系辞有说。惟天下至诚。是诚之极。天下莫过于此。就如无上妙道。是道之妙。无以加于上一样。人有此诚。乃克去除习染伪妄。洞达当人之本性。自既是能去习染伪妄。洞达本性。又当推广此至诚的道理。以及人。使贵贱智愚贤否。天下之人。一一皆能蠲除习染伪妄洞达当人之本性也。设使自家个不能去习染。明本性。欲希望人去习染。明本性。众人必以为欺绐而不信。从自家个既不预。行诚于前。以身先之。而谓行诚于后。以欺愚众人。亦愈生疑惑。而不敬信。所以道剃除头发。必当近及皮肤。剪除爪甲。必当侵及肉体。良以诚不极致。则人不怀感。就如除发不及肤一样。损不极致。则益不臻美。亦犹剪爪不侵体一般。葢诚之与信。一体一用。岂可须臾离耶。不可斯须去也。明矣。所以道人当以诚信为贵也。

旌表奖劝也。优和也。宽裕之意。琢磨。言治玉者既琢了。又加工夫磨之。精而又精也。圭璋。圭上圆下方。瑞玉为之也。公卿所执半圭。曰璋。阏遏也。濬深之也。殷大也。高庵与李都运书。言衲子无贤愚在宗师诱致说。衲子无一定贤一定愚。惟在主法者。委婉曲成。以崇重之。俾其进德修业。历练试用。以擿发之。令成良器美才。旌表奖劝。以慎重其言。和优眷爱。以曲全其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积累之久。芳声实行。二美兼盛。此无他。葢人人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惟在宗师。诲人不倦。精进以诱之。使之自悟自证。至于极致耳。譬如瑞玉之在璞石。抵之掷之。则诚然瓦石无异。琢之磨之。则为圭璋。三公九卿用焉。又如流水之出泉源。阻之塞之。则历尔淤泥无异。疏之濬之。则为川泽。万物兆民赖焉。物且如此。人岂不然。乃知像法叔世。非独遗失好人。而不能取用其于抚养鞠育劝勉奖励之方法。亦有所未尽善矣。当丛林殷大盛美之时。皆是叔代弃而不用之材。在彼衰时。固似乎愚。今日发而用之。当兴则智也。故所以说。人人具有如来智慧。惟在宗师指引。到个地头者。此之谓也。是知学者才能。全在主法者用之耳。用则升。不用则降。主法者爱好他。则四方不召而自至。奖励他。则人人向道而自崇。岂不是与时而升。抑阻他。则衰其志力。斥逐他。则绝其向往。岂不是与时而降。此真学者道德才能。用则长。不用则消之来由也。主法者不可不知也。

谛详也。溥济也。徧也。招提梵语。此云常住。辍止也。削薄削。弱衰弱也。递更迭也。精舍精修梵行之所。调御。调如调和鼎羮。百味具美。御如良御驾马。驽骥得宜。菩萨得此调御三昧。即名调御丈夫。证十号之一也。师法也。人之模范也。灭尽也。裂破也。记高庵劝诸方。安抚老僧病僧文曰。贫道曾看藏经教典。详审佛之本意。原不许年少比丘安坐享受无功之食。生懈怠随眠之心。起人我贡高之见。故每晨朝。上自如来。下及大众。俱持钵入城乞食。不拣贵贱。上自天子。下及庶民。行平等慈。广化一切。使得福者。均平溥徧。后聚招提。而称常住者何。本为老病比丘不能履行乞食者设也。非是年小少壮之辈可得而安闲坐食。及佛入大寂定之后。正法流行之时。丛林中依然照古行持。至于像法住世之时。又当斯季代。犹然不废拓钵乞食。但推举廉能的人。以行持之。所得财利供养。聚入寺中。以安大众。遂止每日拓钵乞食之规也。今闻诸方丛林主者。不明因识果。厌病弃老。不肯收留。违背乖戾世尊旨意。颠覆削弱大智典刑。倘不许老病住居寺院。身既老矣。欲使何归。更不回心忖度。招提中所聚财利。原为何人而设。当推将那样心去。合佛之心。更当推将那样行去。合佛之行。昔佛在祇陀林时。或不赴檀越请。留身精舍之中。一一徧巡寮舍。看视老病。一一致问寒温饥渴。一一办置卧具药汤。仍复劝勉同寮比丘。递相瞻顾。互相恭敬。随顺人意。种种方便。除嗔嫌之心。此乃调御师总统摄理大众的楷式规模也。今之主常住者。大胆自专恣意而用。以奉养身。滋益口体。或将趋承士宦。结情固位。老者病者。屏绝不顾。大众之物。掩作的。佛的心肠。佛的行德。纤毫无有。可不悲欤。可不悲欤。古德有云。老僧决不可少者。乃山门标表榜样也。今之法席中。百僧中不见一老僧。人厌老而不收。老无所靠。要此多寿有何补益。反不如早死之为愈也。愿今当世住持。遵崇佛语。继兴祖道。安养抚存老者病者。常住钱米。或有或无。随家丰俭。以供给之。勿使自愚瞒昧因果。擅专权势。尽破楷模。使招来世短命促寿之报。切宜留心省察之焉。

灵源门榜。详音义。张无尽丞相。名商英。字天觉。得法于兜率悦禅师。屡致频使人致书请之也。可许也。翻然变动也。崩坏也。颓风自上下也。一举足曰跬。须待也。跬可须。言其法坏之速。一举足顷。可待见也。无恙无忧也。逢原曾公。擘分也。窠鸟窠也。言八分书方圆楷。正如鸟窠之状也。激激励也。弘大之也。觉范和尚题灵源门榜说。灵源初无意于应世。志愿甚坚。张天觉奉使曹运江西。频频书请出世。他总不许。久久见得世衰道微。奋发悲志。乃翻然而改曰。禅林下衰。佛法泛滥支衍派流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设若我偷闲自安。不速起而撑持支拄之。其法道崩颓。不一举足可待也。因此之故。遂出世开张法道于淮安府太平禅院焉。予时东游其门。丛林整齐。六好复具。宗风大振。三关再隆。疑与大智门庭无恙时相同。不减一毫也。后又十五年。见此榜文于逢原老师之室。读其文。凛然令人敬畏。如再面灵源道貌一般。山谷居士。专为作八分楷书。其有以激励于人云。呜呼。设使天下之主丛林。行法布施者。咸遵灵源之语。践行住持。则又何忧其佛祖之道不行。而不得大振也哉。鲁论曰。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张此道。道不大张其人也。灵源出世。廓大斯道以利人。正与此这两句说话相近。故以此许之。

归云名如本。露隐惠远之嗣也。宋富郑公丞相。姓富。名弼。字彦国。拜郑国公。谥文忠定公。得法于投子颙。投子号悟证。名修颙。慧林宗本嗣也。碑记事功于石也。灼昭也。笃诚也。厚也。社土神。稷糓神。以国言。宋杨大年。名忆。谥文正。官翰林。李和文附马。名遵勗。俱得法于谷隐聪。广慧名元琏。首山念祖嗣也。激发举也。班班犹条条也。兜率名从悦。真净文嗣也。扣关击开。关碍击节。打破节阻。张无垢名九成。字子韶。李汉老名邴吕。居仁名本中。官翰林。三人俱得法于妙喜宗杲。方外友。言出尘劳方隅之外。相交道友也。雷挥。言喝如雷轰。电扫。言机如掣电。袵衣襟也。辟易惶悚失守之貌。涯涘水之边际。拟犹待欲的意思。归云本和尚辩侫篇言。善可法恶可戒说。首节槩举有道之士。感服王臣来归。言不可无本而希末也。本朝郑国公富彦国。问道于投子颙和尚。书连篇偈颂。凡一十四纸。勒石碑于台州之鸿福寺中两廊壁间。昭昭然见前贤主持法道者。是这样尊重。王臣宰官信道者。是这样笃实也。郑国公赴澶渊盟。担荷国家重任之臣。到老年。知道趋向。是如此。而投子亦必道高德重。有大过于人者。方才自谓于颙。有所警发。向圆照道。曾见颙师悟入深也。士大夫中。真实信此道。又能忘齿。不拘于年。屈势。不拘于位。奋发大心。猛利求道。限于必彻必证而后止也。如宋杨大年侍郎李和文都尉。见广慧琏石门聪并慈明众大老。咸于言下。有所契会。激励振扬。一酬一唱。班班列于传灯语录。杨无为之于白云端祖。张天觉之于兜率悦公。皆扣关紧要处。难过而能过。击节阻隔处。不通而能通。实在彻悟证入源头底蕴。不是苟且徒然者也。近代来张无垢侍郎。李汉老参政。吕居仁学士。皆亲见妙喜老人。升其堂。入其室。谓之方外道契。或爱而喜。或憎而恶。或吹逆风。或吹顺风。喝似雷奔。机同电掣。咸令言下顿悟颕脱。超略世谛尘劳一切拘忌。观者敛袵而敬。辟易而惊。莫测边际焉。然士君子。相求此道于空闲寂寞无事之濵者何。拟欲栖歇此尘劳心。入禅寂定。擿发挥扬自本有大事而。如上诸大老。若无实悟。无真操。讵能感如是王臣宰官。屈势忘年。而信向之哉。善者可以为法也。

书姓名于奏白。曰。恬安静也。馁饥。折腰屈腰低躬也。拥篲以篲掩箕。使尘不及长者之意。寒酸跼蹐。总形容卑体。不敢放肆。畏人之状。钟聚也。申呈也。膜拜合掌拜也。天诛雷打。火烧鬼录。暗夺其筭也。赎纳金免罪也。次节举侫人之态。趋承权贵。败坏法门。废道德而贪名利也。后世之人。不见前投子广慧石门慈明诸圣楷式规模。专务奉承。媚悦名公。委曲干求权势。以图显达。凡以住持。进名某寺长老者。每每书写简牍。以称门僧。奉前人为恩府。取常住众物裹藉呈献。识者见他不识因果。如斯可怜。而又可笑。侫者反安之。而不以为耻。呜呼。吾辈桑门释迦弟子。随身一瓶。挂体一钵。如云之行。如鸟之飞。无饥寒之逼迫。子女玉帛之眷恋。而做那屈身掩尘。酸寒跼蹐。种种体态。自讨凌辱厌贱如此耶。奉承人称恩府者。出于便侫者一之私见。没有凭据。一妄庸唱于前。百妄庸和其后。欲争竞谄奉宰官。真卑鄙自贱的小人耳。削弱宗风禅教。莫过于侫人。实奸邪诈妄之渐进。而倡成此风。虽端庄之人。正直之士。巧为其所入。以展法化。则反陷身于不义之场。失德于无救之地。可不哀伤之欤。这等坏法比丘。魔气所聚。欺诳妄诞。不惟不耻。而且自若。假做禅师模样。指有名德大老。为之师承。媚悦当路贵人。为之宗亲眷属。申不请之敬。全是瞒人。启坏法之端。不知自诳。白衣无戒。不宜登床受拜。而反登床受拜。缁流不应膜拜白衣。而反膜拜白衣。曲违古先圣制。大辱祖家宗风。吾道之颓。至于此极矣。呜呼。有阴阳兮促君寿。有鬼神兮妬君福。如是侫人。万死之中。无一可赎罪。至于斯。宁不是侫人也欤。恶者可以为诫也。

东山名惠空。泐潭善清之嗣也。辱耻也。谦下不敢当的意思。漠然澹然也。闽即福建。陪助也。记东山和尚答举人余才茂借脚夫书云。昔日枉驾相顾。感荷相爱之情甚殷。别后又承赐书。倍增感媿。但惠空原岩居穴处闲人。与世淡然。无所嗜好。才茂似乎知之。今惠空虽做长老坐方丈。还仍旧是当日的空上座。只主持法任。开化方来。常住财利。或有或无。都是监寺掌管。支出收入簿册。总不过目。况我衣钵之资。亦不畜积。而敢用常住乎。又不赴请念礼。又不外援募化。随寓而安。过一日是一日。今日不做明日计䇿。才茂既以道旧见称。则是道中人也。皆当相忘于道。今来书中。就觅求数脚夫。则道旧之情。似若相违。但不知此夫出于何处。出常住大众耶。出惠空上座一人耶。若皆空出。空何所有。若常住中出。谁敢私用常住。倘若私做人情。则是偷用常住。岂有做长老为人天师范。而偷盗常住。做人情乎。公既入京师。求上进。乃是最美的事。不可于三宝寺院中营这等样事。公闽人。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皆闽地长老。才一住个寺院。就把常住中财利。尽偷作自的。或用结交相好士夫。或用资补在家亲戚。或用接纳陪助相知道友。总不思念十方常住招提僧物。此系共钱。非我一人所单有也。今之衔铁负鞍。拖犁拽耙。偿所负歉者。都是此等人。佛之智眼。洞烛三世十方。明识前因后果。不爽毫发。而出此言。可不惧怕之哉。比年以来。法社凋零。缁侣寥落。皆是偷常住。作人情等的过失。愿公勿将我措在偷常住等一类之中。公若果谛实笃信我今此说。则或他寺中。借有脚夫而果许者。皆谢而莫强取。则公之求上进美事。自定是有的。若其不然。未必然也。逆耳之言。不知余公以谓如何。时冬。天气严冷。往京师道涂中。善自保养。加餐自爱。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