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因缘
师讳印肃。号普庵。袁州之宜春人也。世姓余。绍临济十二世孙。牧庵忠禅师之绪。有宋之时。生于县之太平里。
初师未生时。隣夜有望其室者。祥光烛天。远近相谔。已而莲生道周。或现阡陌。众愈异之。及师生。五相丰润。即善世言。由是人始知为至圣之征。实乙未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也。
庚子。宣和改元之二年。师梦。一僧点其胸曰。汝佗日当自省。既窹白母黄氏。视点红莹。大似世之樱珠。至高宗甲寅绍兴四年八月。遣师寿隆贤和尚。贤授以法华。师曰。诸佛元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贤甚噐之。
辛酉绍兴十一年。四月八日。剃染。
壬戌绍兴十二年五月。受甘露大戒于袁州之开元寺。闻牧庵忠公。唱导沩山。师入湘访。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牧庵竖拂示之。有省。归寿隆时癸亥绍兴十有三年。师甫二十有九矣。
癸酉绍兴二十三年。使牒请主慈化寺。孝宗丙戌乾道二年。正月一日。始营梵宇。至四年十二月。落成。弟子圆通圆融圆成。勤勤赞襄。与有绩矣。旧传殿址。本李仓监施。而莫详开迹何代也。
师利世不伐。甞言。舍家出家。当为何子。披缁削发。本属何因。若不报国资家。虗负皇恩𠡠命。若不导化檀那。枉作空门释子。每楮衣粝食。藜杖芒𪨗。脇不沾席者。十有二年。
一日诵华严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豁然大悟。徧体汗流。廼曰。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遂示众曰。李公长者。于华严大经之首。痛下一槌。击碎三千大千世界。如汤消雪。不留毫发许。于后进者。作得滞碍。普庵老人一见。不觉吞却五千四十八卷。化成一气。充塞虗空。方信释迦老子。出气不得之句。然后破一微尘。出此华严经。徧含法界。无理不收。无法不贯。便见摩耶夫人。是我身。弥勒楼台。是我体。善财童子。是甚茄子。文殊普贤。与我同参。不动道场。徧周法界。悲涕欢喜。踊跃无量。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
良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始信金刚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实相既生。妄想生灭。全体法身。徧一切处。方得大用现前。即说偈曰。揑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师一日。复举似心斋圆通二子云。达本情忘。知心体合。汝作么生会。二人顾笑云。未达。翌日各呈颂。师因题云。据宗眼一观。句到意未到。其体未合。其情未忘。不免强书数字歌曰。解佩令也。明眼人前覰著。三十拄杖不饶。为什么如此。不合雪上加霜。解佩令云。先天先地。何名何样。阿曼陀无物比况。触目菩提。自是人不肯承当。且轮回滞名著相。圆融法界。无思无想。庐陵米不用商量。血脉才通便知道。击木无声。打虗空尽成金响。栢庭立雪。一场败阙。了无为当下休歇。百匝千回。但只这。孤圆心月不揩磨。镇常皎洁。无余无欠。无听无说。韶阳老只得一橛。十圣三贤闻举著。魂消胆裂。唯普庵迥然寂灭。
俄有僧称道存。自蜀冐雪而来。既见师曰。此吾不请友也。遂相征诘。棒喝交驰。心心密契。僧曰。师再来人也。大兴吾道。非师其谁。因指雪书颂而行。自是广津梁。崇塔庙。御灾捍患。天动物与虽鬼神。莫测其变。符颂药水。验世非一。
甞自赞云。苍天苍天。悟无生法。谈不说禅。开两片皮。括地该天。如何是佛。十万八千。
己丑乾道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沐浴书偈于方丈之西壁云。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深。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枯木救度。书毕。跏趺而逝。至冬十一月一日。奉全身于塔。
己亥淳熈六年。正月。弟子应世书。请临江艮斋谢公谔。铭其塔。慈昱不敏。膺二十三传之寄。因次其略。以晓来学。其诸灵应。详见内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