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和尚语录卷第四

法语

示平川履侍者

从上来事。是击石火闪电光。那容眨眼。又如大圆宝镜。才堕纤尘。便成瑕翳。苟不能于明暗未逗。形名未立以前。扫踪灭影。要透向上关。太远在。

目前有见。为有所夺。目前无见。为无所碍。只遮有无二字。尽天下老和尚。与从上佛祖。要且尽力透不过。既透不过。毕竟十二时中。合作么生。

昏沉不好。散乱犹乖。识得起处灭处。和座盘一时翻转。元来饥即吃饭。困即打眠。若曰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三十乌藤。未有吃分在。

赵州突出庭前老栢。云门飏下一橛干屎。洞山折称称麻。暴露释迦老汉。合与拔舌犁耕。然虽如是。且道与入门棒劈面喝。相去多少。荷尽无擎雨葢。菊残犹有傲霜枝。

语默动静。俯仰折旋。要须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才有丝毫系绊。便是脚下红线不断。借使隔江招手横趋。望见杀竿回去。是跳他圈子不出。又况握节当胸。咽他野狐涎唾者哉。

当今名字参学。如稻麻竹苇。求一人半人。向万仞崖头独立。如地底寻天。虽然如是。俊底与钝底。各自根器不同。与夫三搭不回。何似一拨便转。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古人与么说话。可谓唇不覆齿。南阎浮提。一般天地。一般日月。那一个。两脚不在肚下。无端平地。强生节目。疑误人家男女。过亦甚矣。

山青水绿。雨过云行。尽是显发自秘密宝藏时节。若欲认个见闻知觉。又是特地当头蹉过。到手便用。信脚便行。才涉迟回。则成剩法。且道离却见闻觉知。如何受用。劄。

平田内浅艸里。撞著一个半个。便好踏在艸鞋跟底。莫教被伊露出爪牙。便见丧身失命。临济被黄蘗三顿痛棒。云门被睦州一拶脚折。便是样子。苟或不然。安得儿孙徧地。

道无南北。弘之在人。事无难易。断之在我。是与不是。一刀两段。便是铁壁银山。也须粉碎。八穴七穿。可谓自由。外此以往。吾不知所谓本色道流也。

规上人

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九十六种妙相。是觌面相呈了也。要须向未举以前见得。方始眼眼相照。若曰死在句下。劒去久矣。

只遮一个无字。便是断命根的刀子。开差别的钥匙。若谓果有与么事。又是节外生枝。翻成露布。要得亲切。只消道个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

赵州古佛。眼光烁破天下。观其道个无字。瞎却了也。今时师僧。须是会得开口不在舌头上。方许伊识得遮般病痛。自其两脚梢空。未免扶篱摸壁。

赵州露刃劒。寒光生𦦨𦦨。被白云老汉。觑破心肝五脏。冷眼看来。大似隔壁猜谜。只如道个更拟问如何。分身作两段。未免伤锋犯手。

妙喜道。不是有无之无。亦非真无之无。到遮里。毕竟是个甚里。英灵汉。自合一拨便转。若是三搭不回。一任你自去冷地东无西无。

净和尚道。只个无字铁扫帚。扫不得处拚命。扫忽然扫破太虗空。万别千差尽豁通。是则固是。只是未免误赚后昆。瞎将来眼。殊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山僧每每。爱向兄弟道。尽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屏作一个无字。一提提取。葢为你被昏散二风所欥。未免且作死马医。须是拚得性命。一往直前。方见赵州本来面目。且道与自。相去多少。

只遮无字。古人谓系驴橛子。要尔十二时中。置之一处。无事不办。忽若见尽情忘。和座盘一时翻却。赵州老汉。在尔脚底。

一大藏教。与一千七百段。陈烂葛藤。向一个无字下透得。如刀劈竹。迎刃而解。若曰逐旋扭揑。逐旋合会。便有个是。便有个非。有处透得。有处透不得。要使明如皓月。廓若太虗。三生六十劫。

纵使你得个无字分晓。赵州又对遮僧道有。毕竟作么生。自古自今。十个有五双。未平地吃交。雪岩莫别有个道处么。

九河辩藏主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此法离言语。不立文字之至要也。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正是巧尽拙出。后来五祖演和尚。颂云。赵州露刃劒。寒霜光𦦨𦦨。更拟问如何。分身作两段。朴散淳离。转而讹之。化为糟粕矣。吁惜哉。

九为君数。十为成数。河出图。洛出书。伏羲未画。总未有遮个消息。老赵州。著脚于天地未形。佛祖未兴。以前。净如明镜。转若圆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向他道无。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向他道有。正如急水打毬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勦虗妄之贼。绝散乱之媒。苟不力提利刃。吾未见其然。也只遮无字。便是直入百万军中。斩颜良的杷柄。是须先𢬵得自家性命。然后有必取必胜之功。苟或渐疑渐虑。半后半前。非独手中器械。被人夺却。要见六户风清。一尘不扰。未得在。

顶门正眼。肘后灵符。鉴地辉天。摧邪显正。至灵至验。至妙至圆。无出一个无字。向未举以前。一提提得。万别千差。同归一揆。如一月印千江。月无分照之心。水无受月之意。千江同一月。一月共千江。其如情见未忘。一任水中捞月。

如来秘密宝藏。佛祖向上牢关。透得一个无字。百匝千重。一时了毕。譬如一灯洞耀。百千明镜交辉。却须当轩扑灭。明暗俱忘。道有道无。临机在我。我相亦空。万象森罗。同成正觉。到与么时。方见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

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终始不离于当念。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无明业识。烦恼。般若真如解脱。尽底一倾倾出。将谓是一颗照夜明珠。谁知却是换眼睛乌豆。除非一拶粉碎。未易隔壁抟量。

一处通。千处万处一时通。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五千四十八张故纸。一千七百段葛藤。会得一个无字。如金翅王。一拍四大海水。连底俱空。才涉思量拟议。便被情识意路绊在。荆棘林中。要得脱体无依。乾坤独露。三生六十劫。

佛病祖病。色身法身。寒病热病。大黄巴豆。医不得底病。单单提一个无字。向未开口以前。一咽咽下。便是一粒换骨灵丹。泻下通身杂毒。百千毛窍俱开。五蕴六尘。廓若太虗。净如明镜。却与七百甲子老禅和。把手同行。同坐于大休大歇。大安乐田地。岂不庆快也欤。服药不如忌口。开凿人天眼目。发明佛祖宗猷。万别千差之要。七纵八横之妙。无出一个无字。临机但无拣择。大用自然现前。如行空之月。无不应之辉。若走盘之珠。无可留之影。或舒或卷。或擒或纵。剔起眉毛。是千里万里。没交涉。惟大智洞明。小根小器。可得而语哉。

俊拔衲子。要如良骥奔腾。直须一日千里。苟猎虗言。不耕实效。纵抱天马龙驹之质。未免且困盐车之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不自鞭自筞者哉。

示选副寺

道在日用。日用而不知。所以道。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到遮里。且道知底是。不知底是。从上老冻脓。与天下行脚汉。并是筑破饭袋。踏破艸鞋。要且未见一人透得遮重关子。既透不过。不若行但行。坐但坐。折旋俯仰。不是他人。至于闻声见色。送去迎来。左东右西。无适不在。是则固是。其奈眼未开。被一重膜子障住。未免前段葛藤。尽是别人家里事。于我全无交涉。须是十二时中。四威仪内。无丝毫虗弃底工夫。单单提著一个无字。竖起生铁脊梁。如顶一座须弥山。在额角头相似。莫教眨眼照顾不前。便见浑身粉碎。且喜一生参学事毕。

选副寺。淳厚有素。久依东叟老师。今欲换水养鱼。向万丈寒渊深处插足。忽若老龙奋迅。巨浪泼天。切不得于干地浸杀。

赵州见南泉。临济扣黄蘗。龙潭接德峤。尽皆一踏到底。当此末法。气运浇漓。尽非一拶一挨。便透根器。自非拚得性命。向万仞崖头一扑。欲空万法根源。以尽不传之秘。未之闻也。

昬沉掉举之根。起于业识颠倒之顷。今欲拔而斩之。非力坐死究。则不能胜矣。固曰。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此亦得底人田地。若是未得底人。谓之执药成病。安有海印发光时节。

决欲究此一件大事。当须发大勇猛。奋不顾身。尽此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屏作一个无字。一提提起。顿在七尺单前。三寸蒲团之上。如一座须弥山相似。兼以昼夜。积以岁月。无有不透底道理。若只半热半寒。似进不进。欲图速効。以资话柄。将恐后来。打入骨董队里去也。

忽尔目前虗豁豁地。似觉不见有此身。正谓之豁达空拨因果。须是信一念子。啐地断。嚗地折。如崖崩石裂。地陷天崩始得。未曾亲到遮个田地。谩说大悟十七八番。也是傍若无人。

本分工夫。须是十二时中。打成一片。无丝毫间断始得。若曰进一寸。退一尺。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安得有成办底时节。是须竖起生铁脊梁。教节节相拄。尽八万四千毛窍。三百六十骨节。与平生气力。屏作一个无字。一提提起。如一人与万人敌始得。稍涉迟回。则被昬散二风。缚作一团。定矣。

从上千差万别。正眼若开。只是一句。不消欬𠻳一声。一时透毕。如今有一等。不唧𠺕汉。往往多是将实法定相衷私传授。误了一切人。堕在情识坑子里。头出头没。刬地到。不如三家村里田厍翁。胸次中洁洁净净。却无许多狼狼借借。宜审思之。

参得到。说得到。又须行得到。殊不知俱到也不是。俱不到也不是。将知我此宗门下事。如疾𦦨过风。雷霆霹雳。无你拟议处。无你凑泊处。除非大根大器大力量。聊闻举著。倒转鎗头。便是黄面老汉。也与一刀两段。降此往。三生六十劫。

三到投子。九上洞山。至于坐破七个蒲团。与隔江招手。一宿曹溪。望见刹竿便回。往往将谓根有利钝。时有先后。殊不知。依旧是个日出东方夜落西。虽然如是。郑州出曹门。

上吴丞相

窃观吾宗。向上一关。明如杲日。浩若太虗。动静存亡。照用机栝。如雷如电。如风如云。及其翕也。纤尘不立。及其张也。弥亘大千。所以生死笼罩伊不住。是非明辩伊不得。是谓一味平等。无碍大解脱门也。然而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造。只贵大力量大丈夫。向情识意路。一切差别等见。未萌以前。赤骨律地。一跳跳出。却领现成受用。然而则知。昭昭鉴觉。与纷纷起灭者。是皆大解脱门之正体也。鉴觉则覧外尘而成见。起灭则逐内妄以成知。此知此见。直下荡荡地。如水上葫芦。曾无住著。既无住著。鉴与觉。起与灭。尘与妄。知与见。生与死。是与非。是皆空中鸟迹。就而求之。曾何毫发之有哉。三世诸佛本源。六代祖师心髓。尽不外乎此矣。良由大地众生。失业亡家。穷劫至今。流而不返。指亲为贼。认郎作奴。自库藏中。百千珍宝。弃之而他覔外求。所以累他先圣。脱珍御服。著弊垢衣。巧设方便。引而诱之。无他。葢欲其信道。自是佛。更无别人耳。

昔有一僧。因不自信。遂问石霜云。起灭不停时如何。霜云。一条白练去。冷湫湫地去。古庙里香炉去。又问岩头。头喝云。是谁起灭。此二尊宿。所谓才有所重。便成窠臼。是以活遮僧不得。昨闻大丞相国公。举此公案。撩拨诸山。亦一时盛事也。净慈云。同坑无异土。强费分疎。护国云。在丞相分上。则神通游戏。门外打之遶。某亦有一语。要为遮僧。一刀两段。口未开时。分付了也。

如某者。二十年前。亦不自信。钻天掘地。徧求佛法。通宵彻旦。惟被起灭昬沉。交相扰扰。如夙世生冤。无由解脱。虽时时念念。提一个无字。与之𤺊挨。终是力不能加。又复多寻方册。博探古今。亦卒无药可疗。忽一日涕流泪下。痛自鞭䇿曰。从古至今。悟道无数。岂我独无夙种乎。于是奋不顾身。一往直前。将三百六十骨节。与八万四千毛窍。并做一个无字。一提提起。正如一人与万人敌。径欲直趋中军帐里。取将军头。相似。旷劫烦恼。一时现前。只得尽命一挥。忽然起灭昬沉。顿忘所在。身与心。人与境。浑然一片。如银山铁壁。行也如是。坐也如是。饮食起居。悉皆如是。偶一僧问曰。你如此痴狂。作甚么。对曰办道。又问曰。你唤甚么作道。对曰。与我说话是道。又问。你死了烧了。又唤甚么作道。遂不能对。只茫茫。转加迷闷。竟不觉归僧堂单位下。方始翻身竖起脊梁。面壁而坐。忽然平白。如地陷一般。面前豁开一亮。正如云开月朗。夜暗灯明。森罗万象。法法全彰。般若菩提。尘尘显露。回思从前醒底困底。閙底静底。起底灭底。逐色随声底。至于一切是非得失。喜怒哀乐。移换底。元来尽是现前受用。更非他物。却忆从前。只欲于如上等处。尽力扫除。就海弃浪。良为可笑。自此虗荡荡地。孤迥迥地。常露现前。更无丝毫动相。当时只不合执定此见。返为所见所知。一碍碍住。每于白日。虗闲廓忘知见处。中夜睡著。泯无梦想时。打作两橛。刬地又透不过。既透不过。则生死岸头。便是样子。从上宗门中。一言半句。万别千差。有意味可以㗖啄者。一一排遣得下。无意味难于下口者。又却吞吐不得。则他日异时。何以宏宗树教。于是昼而思。夜而咏。行而看。坐而提。如是孜孜兀兀。或进或退。若存若亡者。又阅十载。一日在太白五凤楼前。纵步。举首见一株古柏。触著面前。向来所得。和胸中凝滞。尽底脱去。如在万重荆棘丛中。一跳出在白日青天之外。打一转。相似。更无纤毫勾绊所是。从前有见无见。世出世间。了不了法。一时消荡。净尽无余。一千七百则。闲家泼具。当甚盌脱丘。何处更留一丝头。知见解会。徤行困坐。吃饭著衣。只是一个平常无事人耳。

今时诸方。往往不本元由。多只认目前声色。弄个业识团子。接耳交头。商量传受。以当参学。古人一时垂慈方便。将楷定规模。依样著语批判。谓之明大法。自脚根下。一片田地。依旧黑洞洞。不知著落。殊不知。从上以来。正按傍提之要。全生全杀之机。如大车轮。如大火聚。拶著便转。触著便烧。那有你拟议亲近处。纵饶具奔波度刃底眼。向三千里外提持。亦未可几其万一。岂宜以实法定相。鬬钉苟合。误赚后人。瞎将来眼。是致佛祖正传不传之秘。流为世俗口耳之学。实证实悟。教外之旨。指为表显门庭之说。吁惜哉。

王潜斋

窃谓。吾释之道。从古以坠。非假至尊至贵。翼而扶之。则或不自立。是故迦文诞生兜率。示现王宫。至于成道转法轮。则曰。吾佛法。付嘱国王大臣。为之外护。所以广被西干。远流东土。緜緜二千余载。而未泯者。实外护之赐也。惟近世以来。时当末运。宗社浇漓。虽王臣外护。不减伊昔。而联芳续𦦨。大耻先贤。夫圆其顶。方其袍。但知从事乎鄙陋猥屑。殊不原夫吾道之始终。道也者。弥纶乎三界。统御乎大千。天地日月。阴阳造化。风雨晦明。未始不一一即此道。而囊槖之。虗而异。为圣为贤。为愚为蒙。为昆虫。为禽兽。凝而分。为山为岳。为江为海。为竹树为艸菜。以至生死兴亡。迁流代谢。是皆根于之道。翕张而矣。然则道之为道。果何物也。即羲画未著以前之易耳。易之为体。果何寓也。即乾坤未位以前之理耳。理之为用。果何归也。即万物未化以前之性耳。性之为性。荡荡乎周行。巍巍乎不动。亘十世。穷十虗。而不见其大。返一念。逆一尘。而不见其小。以释而言。曰正法眼。曰大圆觉。曰毗卢印。通而变之。即赵州柏树子。云门干屎橛。德山棒。临济喝。卷而为玄关。为金鎻。舒而为万别。为千差。以儒而言。曰皇极。曰中庸。曰大学。会而归之。即孔氏之忠恕。孟氏之浩然。回也愚。曾子唯。著而为诗书。为礼乐。列而为三纲。为五常。由是而观。儒之与释。道之所在固一。惟其化异。而制不同耳。何哉。是由释之教。以慈忍为化。以戒定为制。故夫人也。或得玩而视之。近而易之。儒之教。以诚明为化。以刑责为制。故夫人也。崇而尚之。仰而畏之。仰而畏。则惧生焉。近而易。则慢生焉。今夫人也。果曰我慢。则其逸俗绝尘。清冷之士。扫踪灭迹。甘与流光俱化。曾何世相之有哉。故曰。不假王臣外护。而翼扶之。则或不自立。果不自立。则彼托形借服。混淆之辈。泛滥法门。又安知吾怀袖中。确有可崇可尚。可仰可畏可惧之道也哉。

窃谓。佛法至要。本乎明心。心欲洞明。贵乎息见。见乎不息则邪正交错。心乎不明。则真妄交驰。苟息矣苟明矣。真与妄俱空。邪与正不立。直下儱儱侗侗。颟颟顸顸。如三家村里田舍翁。无丝毫知见。罗网胸襟。无丝毫声色。笼罩耳目。到恁么处。依旧七颠八倒。逆顺纵横。左之右之。无在不在。始可谓之心明矣见息矣。妄与邪。不能干矣。正与直。不必顾矣。更须拨转向上关棙。和底一时翻却。申出三头六臂。于无凑泊处。别开正眼。亦未可称为本分参学。

兹者仰荷不鄙。以倾盖一见间。示以入道因缘。且谓于语默提撕不及处。忽然豁尔现前。此正妙喜所谓。爆地断时消息也。有以见台座。于脚跟下。彻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谛且当。深且远矣。但又举。昔有一僧。称台座。慧有余而定不足。台座亦甚。肯其说。然此僧好与三十拄杖。何故。葢为不曾有本参中事。返于净无瑕颣处。添一重翳膜。遂误台座。直至于今。剔拨不下。所以语某曰。我被遮一件事。碍在胸中。久矣。以某见之。何碍之有。但不合当初于豁然现前时。一认认著。如今于泯然无知处。一忘忘却。是致明暗交争。是非交夺。朕兆未彰以前消息。截作两段。不得自由自在。殊不知森罗万象。明暗色空。烦恼菩提。智慧解脱。通贯是个大圆觉海。欲覔一丝毫根蒂。了不可得。既不可得。则当知教中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既无住。则当会见见之时。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既不及。则当思豁然现前之时。此即敲门瓦子。实非堂奥中物。急须飏下。果能飏下。亦不必起飏下之见。若起此见。其病愈增。但只随机应变。任性逍遥。或寄观听于金石丝竹。或全用舍于礼乐诗书。至于升降揖让。游泳推敲。莫不尽从此大圆觉中流出。更无丝毫外来之物。然后佛也心也。见也息也。邪与正也。真与妄也。不待区别。晓然判于明镜中矣。

荆溪吴都运书

窃观。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道也。未甞二也。圣人之道。则率性。如来之道。则见性。见性则可以明心。可以成佛。可以度众生。率性。则可以正心。可以修身。可以治国平天下。虽率与见异。而性则同也。非独圣人与如来。同此一性。自曾子子思孟轲以降。至于近世伊洛晦庵水心筼𦝰。及荆溪安抚都运侍郎。正脉绵绵。接踵而臻圣人之域。莫不同此性也。

西天唐土三十五祖。与德山临济至于近代妙喜应庵。或下世间有作者而出。发扬佛祖不传之秘。于言句之外。是亦同此性也。此性既同。则此道亦同。此道既同。则百家诸儒之书与五千大藏之文。同一舌也。是故圣人曰。吾道一以贯之。如来亦曰。十方世界中。惟有一乘法。然此一乘之法。与一贯之道。即此性。此性即此法。此法即此道。道也。法也。性也。名异体同。其为体也。天包无外。细入秋毫。迎之而不见。弃之而常在。天地依此而立。日月依此而明。圣人依此而设教。如来依此而示现。即儒所谓皇极。无极。大极。释所谓。本地风光。本来面目。本生父母。是也。

仰惟安抚都运荆溪侍郎当代道学宗主。清镇台藩。政传中外。辟学校。明仁义。安巨室。宽小民。实谓尽此正心诚意之道。行且力矣。以一身。为金口木舌。化湖湘。为洙泗矣。独释氏之宗。索然坠地。犹未获尽此心。为此道盟至耳。愿于正三纲。修五常之暇。略移一瞬。以照释氏之宗。则见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揆矣。或谓释氏之宗。多迂阔。多虗无。非迂濶也。非虗无也。盖此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与夫大极皇极。浩浩然。荡荡然。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拟议。故其立言也。多旷达。寓理也。多幽潜。即幽潜。以见其妙。杲如白昼之明。即旷达。以见其微端。如眉睫之近。其理之幽潜。言之旷达。莫不发越乎此心之中。未常隐也。故圣人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如来亦曰。法法不隐藏。古今常独露。但此义。虽至近至易。而非世间聦明利智之。所能达。是须脱去一切情尘解路。至胷中一寸之地。廓若太虗之广。则此义。洞然明矣。而亦便知森罗万象。昆虫草木。即此义。喜怒哀乐。折旋俯仰。即此义。此义既明。则百家诸儒之书。五千大藏之教。未抵一个之字。

昔李翱相公。见药山。以云在青天水在瓶。明此义。无尽居士见兜率。于夜半。触翻泉钵。证此义。山谷道人见晦堂。闻桂香。符此义。无垢状元见妙喜。听蛙声。契此义。与夫从上道学诸巨儒。莫不尽与释氏游。而相与握手于至妙至玄之表。近世虽无大颠妙喜辈。可敬而尚之。

惟台座揭日月之大明。悬古今之至鉴。烛于混元未判之先。则见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揆也。明矣。

荆溪吴都运书

窃观释氏之道。以戒定慧三学为宗。戒则律以持心。定则静以照心。慧则智以明心。有慧无定戒。则念念在放逸。徒尔事言说。而不能断轮回脱生死。有定无戒慧。则念念在虗寂。徒尔滞顽空。而不能唱大教导群生。有戒无定慧。则念念在执捉。徒尔拘法度。而不能一是非。齐物我。然而慧即定。定即戒。戒能生定。定即生慧。慧也定也戒也。祖乎一心。心本不有。戒定慧复从何得。然则不有而有。广若太虗。尽大千沙界。艸木丛林。鸟兽人畜。与夫八万四千尘劳。总即此心。心不生即戒。心不动即定。心不昧即慧。戒定慧即此心之本具。初不待习而后得也。有时不有。细如毫末。应一切真如般若。菩提解脱。与夫八万四千行愿。总非此心。心非戒而自止。心非定而自息。心非慧而自通。戒定慧与此心。俱无形相。虽时时而习之。无所得也。于无所得处。无所不得。则得本无得。无得之得。是为真得。其为得也。宽廓非外。寂寥非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不可取。不取舍。不可名。不可状。此即从上百千佛祖。以器传器。以镜照镜。一段奇特因缘。谓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也。是故达磨大师。自西天竺国而来。始见梁朝武帝。问圣义谛中。以何为第一。达磨奏云。廓然无圣。又问对朕者谁。奏云不识。此即达磨。为武帝直指此心。以有言示无言也。帝不契。达磨遂折苇渡江。径归少室峰下。面壁屹然而坐。此又为尽大地众生。直指此心。以无言示有言也。历九载星霜。无人领旨。惟神光可大师。断一臂。礼三拜。叉手而立。默尔全身担荷于形名未兆之先。是谓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此毒流东土。接响承虗。可传灿。灿传信。信传忍。忍传能。能即卖柴汉。是谓六祖祖下分二传。一曰南岳让。二曰青原思。惟让接机敏利。雷轰电驰。散枝派于四方。星分碁布。源源不绝。即南岳福严山。是其唱道之地。慨夫时移道丧。至今几五七百载。而渐至乎绝灭无闻矣。虽吾浙全盛之地。所在丛林。尤多污杂。求其深明此道。步步踏实者。未之有也。信有此道。时时步移者。亦鲜矣。道既不明。又不信矣。欲望吾佛祖之教。复兴于此。其可得乎。粗有志于参学流通之士。对此得不为之痛心大息者哉。

如某者。自幼削发。因笃信此道。而游方。始造净慈天目之室。提狗子无佛性话。心心相承。念念相续者。三载。昼以继夜。夜以达旦。是必欲剖此念。破此心。以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忽一日。于著力不到处。此念此心未萌处。泮若氷消。豁然迥露。如太虗之朗月。独耀于中霄。当是时也。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内不见有自。外不见有山河。巍巍堂堂。炜炜煌煌。惟一清净。无依无欲。大解脱境界。即前所谓。无得之得。是为真得。其戒定慧。亦无处容受。戒定慧既无处容受。则一切逆顺是非。好恶长短。如太虗之云。于我何有哉。尔后即以此。扣之灵隐石田。参之天童痴绝。证之径山无准。洎笑翁大歇北磵石溪。莫不尽跨其门。而审之。然而所见。亦各有浅深。所用亦各有高下。若夫从上佛祖。千差万别。隐显机缘。是皆红炉上一点雪。

仰惟都运诏使。国史宝文。荆溪侍郎。道学正统。得伊周孔孟之正传。廉明仁爱。教士养民。当世一人耳。某宿何厚幸。获遭际于此时。实千载一遇也。龙兴之宠擢。道林之改迁。眷顾异常。实出过外之望。四绝堂上。获聆无极之论。侍郎谓。无极乃此个道理。无穷极也。又谓。孔孟之说如是。伊洛之说又如是。晦庵象山之说又如是。是以见此个道理。无穷极也。然而理既无极。事亦无极。事本无名。因理而得。理本无形。因事而显。始自天开地辟。至于三皇五帝。历代君臣。一治一乱。一兴一亡。是事之无极也。事不自立。因理而显。理即心也。天地万物。生我心内。治乱兴亡。自此心中流出。故曰。事本无名。因理而得。心即理也。即天地万物。四时代谢。治乱兴亡。以见此心。是理之无极也。故曰。理本无形。因事而显。事即理也。理即事也。事与理融。是为极也。极之为极。浩浩荡荡。杳杳冥冥。不可穷不可尽。是为无极。无极之极。是为太极。太极乃中也。中也者即天地万物。喜怒哀乐。未具以前。清虗之至理也。然此清虗之理。含藏天地万物。与夫喜怒哀乐。是谓中也。其为中也。圆同太虗。非欠非余。能平高下。不堕有无。即吾佛氏。所谓正法眼藏。孟氏所谓浩然之气。孔氏所谓一贯之道。以是融会。儒之与释。虽门户不同。道之所在。只一也。

偈颂

雪岩和尚语录卷(终)

No. 1397-C 补遗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