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芳和尚语录卷下

昙芳和尚大龙翔集庆寺语录

师于至正五年乙酉正月。在迳山寺。特奉圣旨。取二十九日入院。

据室。拈主丈云。天下老和尚来也。以主丈画一画。释迦老子。达磨大师。退后退后 遂出升座。拈香祝圣云。此一瓣香。𦶟向宝炉。端为祝延大元圣主当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恭愿。道合两仪。明逾二曜。本支百世。寿考万年。遂衣敷坐。问答竟。乃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大众还见么。古释迦不先。新弥勒不后。五风十雨。共乐升平。樵唱渔歌。均陶至化。摩竭掩室。净名杜词。咲杀傍观。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总是祭鬼神茶饭。新龙翔到来。合作么生。卓主丈一下。是处是弥勒。无门无善财。

行台御史大夫也灭怯台。率僚属祈雨。请师升座。师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竖拂子云。看看。娑竭罗龙王。即今在龙翔拂子头上。现大自在身。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三世诸佛没觜。六代祖师没觜。天下老和尚没觜。击拂子。下座。

上堂。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四大部洲。森罗万象。佛殿山门。灯笼露柱。𡎺著𡏖著。释迦弥勒。狸奴白牯。昼夜交参。汝等诸人。更觅甚第二椀。

上堂。举僧问赵州。如何是道。州云。墙外底。僧云。我不问者个道。州云。你问甚么道。僧云大道。州云。大道透长安。师颂云。堂堂大道透长安。一片皇恩似海宽。六月龙河翻白浪。江南江北普天寒。

上堂。有佛处不得住。好与三十。无佛处急走过。好与三十。便下座。

上堂。举云门道。世尊初生下时。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指天指地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师拈云。真师子儿。善师子吼。

元旦上堂。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拈主丈云。添一丝毫不得。减一丝毫不得。卓主丈云。云净日月正。雪晴天地春。

元宵上堂。观色即空。成大智故。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故。不证涅槃。过去须弥灯王。在你诸人顶𩕳上。放光动地。炽然说法。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诸人还信得及么。良久云。君子可八。

上堂。拈主丈。三脚驴子弄蹄行。金毛狮子大哮吼。今朝突出主丈头。一一面南看北斗。卓主丈。下座。

上堂。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拈拄杖云。拄杖子化作忿怒那咤。涌身空中。现十八变。作师子吼。是汝诸人。还见么。若也不见。向汝诸人眼睫里。说黄道黑去也。卓主丈。喝一喝。下座。

上堂。请新仲铭充书记。并谢琏真大师。人从大都来。接得海南信。报道番阳湖。吞却峨眉峰。直得文殊菩萨。向龙河拂子头上。转大法轮。击拂云。钟王字画入木三分。李杜文章光燄万丈。便下座。

上堂。举雪峰示众云。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长庆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云门以主丈。撺向雪峰面前。作怕势。玄沙云。用南山作么。师颂云。南山鼈鼻蛇。伤人毒无药。清风数百年。夜来生两角。拟议即丧身。不拟议也著。

结制上堂。十方同聚会。白云万里。个个学无为。白云万里。此是选佛场白云万里。心空及第归。白云万里。一句子猛虎生羽翼。一句子蛟龙得云雨。一句子全无巴鼻。一句子分文不直。一一辩得出。许你罢参。若也总道白云万里。莫谤山僧好。下座。

上堂。旃檀丛林。旃檀围绕。荆棘丛林。荆棘围遶。有时旃檀丛林。荆棘围绕。有时荆棘丛林。旃檀围绕。诸人出入其中。还有自在分么。以主丈画一画云。水落石头出。林深草木香。

上堂。裩无裆。袴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说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便下座。

解夏小参。我观如来。前际不去。后际不来。今亦无住。诸禅德。九十日向甚处安身立命。若也知得。曼殊大士三处度夏。杲日丽天。仰山鉏一片畬。下一箩粟。斩丁截铁。若也不知。坐底是铁床。吞底是热铁。莫言不道。

解制上堂。禁足九旬。圣制斯满。东弗于代。依旧东弗于代。西瞿耶尼。依旧西瞿耶尼。南瞻部洲。依旧南赡部洲。北郁单越。依旧北郁单越。以拂子击禅床云。昼夜舒光照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

中秋上堂。举马祖大师与南泉西堂百丈翫月次。祖云。正与么时如何。丈云。正好修行。堂云。正好供养。南泉拂袖便行。祖云。经归藏。禅归海。惟有普愿。独超物外。师颂云。父子相从步广寒。弄他光影太无端。何如只似寻常见。银汉无声转玉盘。

请移忠达西源翠微性天之二长老。充前后堂首座。上堂。拈起住山𨱄斧子。龙河风月属平分。一千五百随高步。肘后灵光耀顶门 复举。僧问翠微。如何是佛法大意。微云。与我过禅板来。僧度禅板。微接得便打。又问临济。如何是佛法大意。济云。与我过蒲团来。僧度蒲团。济接得便打。师拈云。大众。者僧与么问。翠微临济二大老与么答。为复照用同时。为复别有长处。蓦拈主丈。卓二下。选佛若无如是眼。宗风那得到如今。

上堂。举僧问云门。树雕叶落时如何。门云。体露金风。师颂云。树凋叶落问云门。咲里旋干复转坤。朱夏火云归碧洞。清秋玉露滴金盆。

上堂。举丰干游五台。问寒山拾得云。你共我去游五台。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台。不是我同流。山云。你去作甚么。丰干云。礼文殊。山云。你不是我同流。师拈云。寒山拾得与丰干。虽不是同流。于中有些相似处。诸禅德。会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下座。

上堂。朔风吹沙。枯梢号寒。少林面壁。九年冻饿。累及长庆。坐破七个蒲团。却道向卷帘处悟入。吽吽。

上堂。教中道。凡所有相。皆是虗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前僧俗是虗妄。山河大地是虗妄。日月星辰是虗妄。诸相非相是虗妄。释迦老子。在甚么处。以拂子击绳床。下座。

退院上堂。今日记得去年来。去年定著今朝去。拈主丈。楖𣗖横肩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住。

师于至正丙戌三月旦。退归龙蟠庵。伺。

朝命。七月十三日寺灾。行台大夫纳璘高公。率僚属起师再住。取十五日入院署事。明年春。寺成。上堂。金刹龙翔天上去。夜摩兜率驾云来。斧斤不动浑如旧。楼阁重重次第开。

上堂。举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师颂云。堪咲云门老古锥。口头突出五须弥。十方世界清平了。更把纲宗说向谁。

大殿塑三世佛。开光明佛事。

皇元开创法王宫。三世如来显大功。瞬息归兜率去。抬眸宫殿又重重。大众。大觉世尊圣像。今日开光明。且道。有光明可开耶。无光明可开耶。若道有。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若道无。爪甲画佛像。无量胜功德。于斯明得。真佛现前。倘或未然。更须点出。遂以笔作点眼势云。九十七种大人相。一道神光万境闲。

太子梁王潜邸时。甞到蒋山。与师语次。问云。所谓蒋薄粥者何也。对云。将谓太子忘却。又问云。所谓衲僧家三只袜者何也。对云。国内山川都踏徧。今朝亲到梵王家。泰定乙丑。蒋山回禄。一日问师曰。寺既火矣。佛依何住。师对云。古佛过去。今佛再来。又问云。兴复如何。师对云。赖有大檀越在。王颔之。及登。

宝位。召师面见赐坐。复理前问。命史官虞集等书之。

偈颂

佛祖真赞

自赞

昙芳和尚语录卷下(终)

No. 1410-B 时贤赞师真附录

No. 1410-E 有元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广慈圆悟大禅师忠公行业记

师讳守忠。字昙芳。以至元乙亥十月一日。生南康都昌黄氏。九岁志求出家。母弗许。亲族劝母。遂其志。于是从玉山珍禅师于云居。十二祝发。既受具。出游方。至蒋山。留二夏。过天禧官讲。听法华。闻辄解了。主讲佛光法师。服其颕悟。称曰再来人也。时䥫山琼公。道震吴中。往咨叩。就见蒙山异公。公问乡里。师云都昌。曰舡来陆来。曰二俱不涉。公展两手。师瞠目视之。遂同居休休庵。久之拜虎岩伏公于径山。軄其纲维一年。往育王见东岩日公。命典藏。不就。乃省玉山于灵隐。玉山举庭前栢树子话。师言下尽释所疑。辞归见海印如公于临江。惠力甚驩。复至金陵崇因。远峰宏公。迎居第一座。峰迁保宁。众推师继席。开堂为玉山之嗣。至治辛酉春。江浙行中书省丞相脱欢公。领行宣政院事。迁师蒋山。泰定乙丑正月。寺毁。而 太子梁王适至金陵。翌日登山。问师云。寺既火矣。佛依何住。对曰。古佛过去。今佛再来。又问。兴复如何。对曰。赖有大檀越在。 王颔之。明年。冶铜为大钟。 王解指碧珠。□□既成。而珠宛在钟。欵 皇帝万岁上。色加明莹。 王与师登宝珠峰。见后麓平衍林木深蔚。可建精蓝。命累石识其地。它日躬举镢开基。出金币作殿宇。手书崇禧为頟。未几 王有江陵之行不乐。师为祷宝公得吉。 王指天日。誓有以报灵贶。而归。登 大宝。是为 文宗皇帝。天历元年秋。遣使至山。加宝公号曰道林真觉慈应惠感普济圣师。暨珠伽黎。授师号曰佛海普印大禅师。改崇禧为崇禧万寿。赐经一藏。白金器五百两。黄金五十两。纳失失旛二首。是时改潜邸。为 大龙翔集庆寺。勅行御史台择开山者。以师应选。师力辞。举中天竺䜣公以代。二年春。加师大中大夫广慈圆悟大禅师。住持崇禧蒋山。商议营缮都司事。至顺元年秋。御史中丞赵世安。传旨召师。与龙朔䜣公赴 京。九月九日。国师妙总统吏部尚书王士弘。引见于 奎章阁。赐坐劳问。命大禧宗禋院供日廪膳。锡金缕衣貂裘。从行以教等赐有差。次见 皇后 大子。礼遇隆洽。谒 帝师。贶以土番贡米。寻奉 旨颁香五台。至日祥光现。还 奏。赐纳失失袈裟。二年元旦。朝 大明殿。赐金襕衣。 帝在金陵。甞问师。薄蒋粥及三只袜者。至是复问。师如前□。 帝顾史官虞集书之。复𠡠集撰蒋山寺碑。三月□□日。 奏复马司庄之沦于豪民者。就乞还山。 帝坚留。辞至再四。乃命留守张金家奴。设燕于圣安寺。大司徒撒迪监视。给内器皿。极其陈设。明日赐钞百定。白金百两。 帝师赆毳衣罽帽等。四月八日。遣中丞赵世安。再赐钞五百定。给驿马十疋。传车二两。仍𠡠所经官府卫送。既还山。以所赐。大兴营构。穹楼伟殿。殆若天降。未几遣宣政院使韩家奴。赐钞五千定。割平江上田五十顷。蠲两寺田赋。𠡠素士尚刘二总管。绘者赵院判。造佛菩萨神像。三人者皆国手。非奉 旨不能致也。 帝上僊。师建水陆七昼夜。以报。散之夕。师升座宣法要。有甘露之祥。

今上龙飞之初。屡降褒护之旨。及金币之锡。 太后又赐黄白金各百两。云南金二十两。钞二百定。织文二十疋。至正元年春。退处龙蟠庵。明年高公纳璘。为行院使。首以径山聘师。命三返乃起。寺积废宿逋山崇。浙右臣族。闻师至。争馈粮赡。学者众逾二千。五年乙酉春。行台奉 旨。移师住龙翔。江浙丞相朵而只公。亲为敦请。即日乘传。至金陵。众随至。无所容。明年告老于 朝。居广慈庵。俟 命。七月寺火。时高公为行台大夫。勉师曰。此 先皇潜邸。江南寺。兹第一。今毁。非师孰能复。师曰。吾责其可□。乃大市材鸠工。众宇一时皆作。不再期而落成。八年戊子。十月二十八日。感微疾。召门弟子曰。汝等宜力吾道。以无负 国家崇奉之意。勉之。吾逝矣。先一日书偈云。遮个臭皮袋。触目无滞碍。一死便烧埋。不要和人赛。台府诸司各致奠。士庶率财作大会七日。至然顶臂香为供者。舆龛出东门。倾城伎乐皆至。送者数万人。阇维火五色。大夫星吉公。命万户以兵环视。薪尽。而顶骨牙齿目睛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筭。烟所至。林木皆累累如缀。樵牧连枝。取鬻诸市。弟子大琛等。奉藏龙蟠不动塔。大机等又分塔于径山凌霄峰下。师身长七尺五寸。伟然魁特。吐音如钟。平居寡言。出语无非指示。王公贵人。一见聆其绪论。不自知其膝之屈也。每出城府。士民争迎拜。恐后。称为活宝公。开示学者。不假辞色。号铁面。然人人亲服。应酬偈语。未尝起草。引纸疾书。而文理严正雄浑。五会录可见也。师初游方。与竺源盛公偕行。源后山居淮西。道大鸣于时。师常欲强度江。而不能。则屡分赐物以奉。复举于蒋山。以代。师居崇因十五年。蒋山二十年。凡寺钱粟。壹不经意。听令軄司出内。而赢羡狼戾。师去。继者稍加撙束。而帑庾日益耗矣。一日宝街有牵羊就屠者。师见倍偿其直。而纵诸山。屠寻改业。自是官贵多以羊鹿鴈雉。于师所纵焉。曰放生云。径山华严阁火。延燎数百间。随复旧。加雄丽。龙翔之再造也。倾槖。得钞五百定为倡。蒋山之役亦然。此施者之所以信。而成之所以易欤。师勤于为众。四事之奉务为丰美。则坏衣粝食。澹如也。初 文宗意。师服御必华侈。一日微行。直造卧内。则破幔纸衾而。加叹以去。师于世典。虽不留意。然一经目。则终身不忘。至于史记。亦能倍诵。对人辄成篇。举不差一字。都昌于吾鄱为隣境。师之族居境上。与吾家甚迩。师居龙翔。予厕参徒之列三年。于师道德言行之懿。盖所谓亲闻而见之者也。近世大尊宿纪录。往往出于贵公显人。贵公显人任其好恶。笔削失实。今因其门人毗陵翠微住持仁性之请。乃以所闻见之大者。而直书之。不敢一字褒贬焉。庶几后世有所据信。师生之时。与临终之日。多有灵瑞。嫌涉异不书。

至正九年丑春二月八日参学比丘克新撰

中顺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都事刘贞书

No. 1410-F 元故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广慈圆悟大禅师大龙翔集庆寺长老忠公塔铭

至正八年。岁戊子。十月廿又八日。广慈圆悟大禅师。示寂于大龙翔集庆寺之方丈。先一日。召诸弟子。留偈云。这个臭皮帒。触目无滞碍。一死便烧埋。莫要和人赛。诘旦复告之曰。汝等继自今。宜勇猛精进。绍隆先圣之道。庶毋负 国朝崇重吾教之心。言翛然而逝。有顷容貌神烨然。如黄金色。停龛七日。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星吉公。率文武诸司致奠。诸好善者。相率出赀。作斋会七昼夜。有然身以灯炷香顶臂。尽其诚敬。而作供养。十一月五日。龛出城东。有司具仪从伎乐。送者数万人。有衣麻扶杖。哀号懊恼。𨓏返若有所失焉者。阇维将既。回风凝烟。至宝公塔顶。为五色盖。宛然空中。薪尽火灭。五色舍利无筭。烟所著林木。舍利缀叶上如珠。大者如菽。颅骨齿牙目睛。乃生前所持念珠。俱不坏。弟子大琛等。奉藏于龙蟠庵之不动塔。迳山大机等。又分塔于凌霄峰下。僧腊五十又六。世寿七十又四。门人玉泉住持福祐等。奉书及行实。来浏。请余铭其塔。辞不获。乃序而为之铭。禅师名守忠。字昙芳。江西南康都昌之黄金黄氏子也。诞时多灵异。九龄恪慕舍俗。母弗许。辄连日不食。亲族屡请于其母。乃从其志。礼云居玉山珍禅师为师。年十一祝发。受具足戒。姿儿魁伟。气宇超然。徧游诸方。至蒋山。留二年。至天禧官讲。听讲法华诸经。悉了其义。住山佛光法师识之。谓众曰。斯人真再来人也。入吴。礼觉庵真公于承天。见铁山琼公。蒙山异公于休休。异公问师乡里。师曰。江西都昌。曰船来陆来。曰二途不涉。公展两手。师瞠目视之。遂同居焉。久之𨓹迳山。见虎岩伏公。公一见器异。命掌纲维一年。又往育王。见东岩日公。公留典藏教。不就。遇竺源盛公。偕行过雪窦。见野翁同公度夏。秋还灵隐。省师玉山。山一日入室次。举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师一历耳根。豁然大悟。山为印可。久之至临江惠力。见海印如公。往来诸禅师间。机语投合。所至尊敬。复还建康。至崇因分座训徒。适远峰宏公。迁保宁。众推禅师。补其席。开堂说法。乃嗣玉山。盖本诸源委也。由是道价日重。至治辛酉春。江浙行省左丞相脱欢公。领行宣政院事。素闻禅师高行。移住蒋山。泰定乙丑。正月廿四日。 太子梁王。至建康。是夕寺菑。明日 王诣寺。问师曰。兴复若何。师对曰。赖有大檀越在。 王颔之。明年范铜作大钟 王以宝珠施。入冶炉既成。而宝珠莹然在钟欵万岁 上。又问师曰。寺既毁矣。佛依何住。师对云。古佛过去。今佛再来。 王大喜 王一日与师。登宝珠峰。见峰后云雾滃起。降即其地。四顾林麓深秀。谓师曰。是可为精舍。 命从者叠石表识之。它日 王再至。躬自举鉏。 命师说偈。 王遂以锄刾地。开基施财。嘱师建梵宇。名曰崇禧。大书崇禧二字𢌿师。令留寺。自是每至。必留连问辩。多举宗门语为问。 王一日问师云。衲子所谓蒋薄粥者何也。师对曰。将谓 殿下忘却。问又曰。所谓衲僧家三只袜者何也。师对曰。国内山川俱踏遍。今朝亲到梵王家。 王为之嗒然。相视致和。元年戊辰秋。 王入登 大宝。改元天历。 上遣使。函香至蒋山。谢宝公兼劳师。师先一夕梦。神人惠以一印。早作。而使者至。赐金绮袈裟。 授师佛海普印大禅师。改崇禧为 大崇禧万寿寺。赐经一藏。白银器五百两。黄金五十两。纳失失旛二首。有 旨。以金陵潜邸。造 大龙朔集庆寺。 上命禅师开山。师举中天竺长老大䜣代之。回 奏。称 上意。二年春。 上遣使。特授师大中大夫广慈圆悟大禅师。住持 大崇禧万寿。兼领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商议集庆万寿营缮都司事。至顺元年。御史中丞赵世安。传 旨召师与大龙翔䜣公。乘驿入 京。既至。 国师妙总统吏部尚书王士弘引见。 上于奎章阁。赐坐温问。 命大禧宗禋院给日膳资用。及诸从行。各有差。有 旨。见皇后 大子。申命大夫撤迪平章赵世延。留守张金家奴。具珍馔供祁寒。 上以貂裘衣师。从行皆赐衣绵。谒见 帝师。礼遇隆至。馈以土蕃所贡御米。寻奉 旨见西天指空和尚。偕䜣公乘传。之五台。礼文殊大士。覩祥光而归。敷奏称 旨。赐纳失失袈裟。二年辛未正旦。朝 大明殿。赐金襕袈裟。𠡠学士虞集。撰重兴蒋山寺记。及大书广慈庵。洎诸殿堂扁。三月十八日 奏辞乞归。 上固留。辞不。 上乃允所请。呼师之字而劳之。 上命留守。设盛燕祖饯于圣恩寺。给内府器皿乐伎。复命大司徒撒迪押燕。明日赐中统钞百定。白金百两。𠡠通政院给驿马十疋。传车二辆。 帝师馈茜帽禅衣段疋表里各一所。请江南诸寺。护持 法旨。四月五日。奉 特旨。蠲免蒋山田地租粮。八日 上遣中丞赵世安。再赐中统钞五百定。命师函香。还山。继遣宣政院使韩家奴。赐钞五千定。遣赵院判尚刘二总管。塐绘诸佛菩萨神像。皆当世绝艺也。四年癸酉秋。 上宾天。 太后述 先朝之志。两遣使。赐黄白金各百两。云南叶金二十两。钞二百定。织文二十疋。元统初。

今上皇帝登极。赐 玺书。侑以 御香金币。至正元年辛巳。三月旦。禅师升堂。鸣鼓集众。说偈辞蒋山。归龙蟠庵。为终老计。二年三月。庵前夫容忽一树盛开。众皆惊讶。四月江浙行省左丞相别怯儿普化公。行宣政院使纳璘高公。差宣使持省院䟽文。起禅师住迳山。禅师辞甚坚。请者不绝。故勉为之行。留三年。有成绩。复辞。省院督有司。以礼登山。固留之。五年正月。 今上皇帝。特 旨命禅师。升住 大龙翔集庆寺。遣使函香礼请。中台大夫亦怜真班。及省院诸司。具疏咸至。以官舟护送至建康。六年三月。禅师退居广慈庵。俟 朝命。台官率有司。请数四。益勤。禅师力辞如初。七月。寺菑。南台大夫纳璘。率僚属。诣广慈庵。谓师曰。 国朝江南建寺。惟此一寺为盛。今遇菑变。非有道行愿力者。孰能兴复之。禅师恻然。念 先皇厚恩。即起主寺事。首倾衣钵。市木鸠工。重为兴造。七年寺成。八年戊子。九月二十八日。禅师登蒋山宝公塔。辞宝公。谓其𨓹来金陵。四十余年。与大士若有夙世缘契。庇赖盖终身焉。过龙蟠庵。以庵事付嘱其徒弟奇伟等。复还龙翔。距其逝期。恰先一日也。禅师智圆而行满。识朗而学纯。言简而要。机静而应。作为偈颂。无禅流夸大张磔之言。有祖师平易坦实之旨。其往崇因。除积弊而新之。法席鼎盛。埒于名蓝。其住蒋山。岁月最久。寺遭郁攸。愿力所成。殿堂楼阁。门庑及它屋。以间计者数千。轮奂具美。其住迳山。宿逋累万。曾未期月。仓库充羡。土木皆作。堂单满千七百。说法行道。有光前闻。其住 大龙翔。复罹郁攸。前规壮丽。费出有□。实假民力。禅师兴造。费出常住。力从僦佣。而旧观悉复。众称其难。它如宝公大士。如 普济圣师。赐珍珠僧伽衣。宝器二十事。复罗汉庄沦于司马寨者。皆禅师所 奏。梅山华严福寿大义等田。累岁质当于富民者。禅师悉经营。以复常住。 大崇禧 赐平江田五十顷。及蠲芦荡之税。亦自禅师开陈。生平所成事功。与 天朝恩赐光宠。它人莫不企慕。在禅师无秋毫自衒之意。所得赐物。悉以归公。斋施余资。遇人空乏。辄以济急。示寂之日。所存惟三衣巾钵。古玩图籍数事而。禅师溯于玉山。而上为松原岳禅师五世法孙。所度弟子。传法住山。若干人。诸方办事若干人。门人编集其遗文。名曰五会录。行于世。禅师生前遭遇。不留于心末后光明。能豫知之。而恐其徒有尚人之志。故临终四句之偈。前两句斥其幻躯。后两句嘱其莫赛。赛何事乎。师旨深矣。铭曰。

汇泽汤汤。孕秀钟瑞。钟阜峨峨。蕴祥储异。扶舆千载。惟师致焉。或赐以金。或命以官。命不敢拒。赐不敢辞。富贵在天。岂我所知。不贱为贵。不贫为富。不自贱自贫。则我所固有。五会弘愿。声雄诸方。曰我佛之力。天子之光。嗟彼月矣。溯日有辉。日魄主死。天则不违。不违者天。不昧者性。现月本体。圆满端正。我铭古人。证以古月。诸佛现前。不作断灭。龙蟠凌霄。有窣堵波。师志无竞。我铭多。

至正九年丑四月八日前 翰林学士承 旨荣禄大夫知 制诰兼修 国史冀郡欧阳 玄 撰奉议大夫前淮安路海宁州知州古汴赵 雍 书中大夫婺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中山赵俨篆頟光禄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星吉立石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