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二

书下

与张二水相国

某冒昧一出。指鹿为马。宜不齿于大人君子之口。何幸。道爱特深。俯垂慈炤。安居半载。僧众无虞。实大德之所帡幪也。敢不深铭。前辱珍仪。不胜愧谢。百首山居。足见于本分留心者也。虽转身一路未见所长。而清逸流丽。洒然出尘之意。觉诸老所和。当让一筹也。紫云旧有开士传。兹为重较。仍为补胜国及我明诸尊宿。一期小录。深知不似。特以寿昌一脉。若断若续。而兼之魔风广煽。蛊乱法门。故勉强鼓两片皮。冀欲捄其万一矣。兹以二册奉览。伏惟照亮。曷胜荣幸。

某冒据紫云。结制两期。但虗费舌头而。非独无一人稍通其意者。即求一真实参究之士。亦不可得。葢我宗门下。无意识领略底禅。无逐段商量底句。直要渠向全无缝罅处透入。通身脱落后承当。其或未能顿领。始有看话头等法。葢是死尽其偷心。庶几天光自发也。近日宗风大变。率尚虗头。师徒授受。专学答问。学拈颂。文字稍通者。则冬瓜印子付之。自误误他。甚至饮酒博奕戏笑猖狂。自谓我宗下人。不受绳检。不拘小节。视吾辈所劝勉。直以为老婆禅而。呜呼宗风欲灭。魔鬼兴妖。静言思之。良可痛哭。某力緜识劣。不堪大任。故思打退鼓。屏息于青山白云之中。煨折脚铛度日而。兹归鼓山。未及躬叩。谨以寸楮布谢。伏惟慈炤。幸大。

复方子凡孝廉

承示居士搭衣说。所述摩诃止观及辅行。固自详明。然切不可执此说。而云居士受戒。必付衣必搭衣也。昔古心以僧家三衣。付居士。居士受之。寻常用之。礼佛礼人。一如僧法。甚为非制。故云栖深呵之。引慈云辨惑篇为证。然慈云辨感篇中。亦云居士有入道场衣。但是单缝。与僧衣不同。则不可谓云栖不见辨惑也。亦不可谓慈云不见辅行也。二大老。既皆知有单缝衣。居士可搭。而必严于遮止者何。良以。此衣特为入道场而设。非居士可常搭耳。葢此衣。居士唯入道场时可搭。出道场家居时。俱不许搭。则居士受戒时。不必受衣。要入道场。则临时受之。闻柴季良欲入大悲忏堂。乃入云栖。受菩萨戒。云栖付伊单缝七衣。则付者受者。两俱合法。益以见云栖之不苟也。况此衣既受之后。不许远离。离之得无量罪。今居士。能出入不离者。几人乎。故知。居士受戒。而不受衣。未为有过。唯受衣而不能不离。方为有过。则知。居士决不宜滥受三衣。惟要入道场。方可受之耳。至于灵源所释。尤有未当者。如经云。若离二丈。得无量罪。此谓出道场时。当常随身也。又云。尺寸不离。离之得障道罪。此谓入道场时。不可暂离也。经语甚明。而灵源乃曰。前云二丈。谓余二衣。其谬甚矣。愚谓。此板直可劈去。幸裁之。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