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兴白云崇梵禅寺语录
师于康熈七年冬十月念一日进寺。
三门 昔出此门去。今入此门来。可笑寒山子。赤脚下天台。喝一喝。
佛殿基 空王殿上谁是知音。明月堂前无人能到。虽然如是。只如现宝刹于毛端。转法轮于尘里时如何。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清风引出来。
韦䭾祠 护法护人唯此一杵。且道此杵从甚么处得来。喝一喝。
伽蓝祠 入火不焚。凭谁之力。灵山授记。正在今日。
祖师堂 有法可传。诳惑自己。无法可传。诳惑于人。毕竟如何。青天无电影。火里自生莲。
觉皇宝殿升梁上堂。拈香祝圣竟。乃云。白云禅窟列祖宗风。斯道常存千古如昨。山僧今日向这里重插一茎草。虽则虗空楼阁。却从实地兴修。须知这一片实地。人人本具未尝欠少。无量劫来常在其中经行坐卧。只是不曾踏著。既常在其中。为甚么不曾踏著。不见道日用不知。若也知得。一任经天纬地旋乾转坤。热恼场中开辟清凉世界。红尘堆里建立水月道场。普与尽大地一切有性无性同明此事。同证此法。同度生死河。同达涅槃岸。图报莫报之恩。仰助无为之化。只如今日直竖擎天玉柱。高升承栋彩梁。实地上一句如何道。究竟不曾离脚下。须知步步自腾腾。复举僧问开山约祖和尚。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祖云青天无电影。师云。山僧则不然。今日有人问。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但向他道。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且道与约祖是同是别。有人辨得出。许渠具眼。
觉皇宝殿告成上堂。师拈拄杖云。华严经中道。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化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所以尽法界虗空界。无一刹一尘不有释迦如来坐宝宫殿。为一切众生转大法轮。尽未来际无有间断。山僧今日向一毛端上拈出一刹。与彼众刹互相照耀。互相涉入。是我现前众位宰官居士善男信女以及法门眷属。各舍所有共相赞成。亦是我释迦如来福慧庄严海中流出。究竟清净无二无别。况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无一人不霑其法泽。无一物不被其慈光。见闻随喜。同届觉场。合掌低头齐成佛道。只如今日一铺功德圆满告成。毕竟功归何处。密密善根盘性地。滔滔福海涌灵源。卓拄杖下座。
师到如是庵请隐含禅师住持白云上堂。莲源暨公福地。云山约祖道场。乃卓拄杖云。总在这里建立。这里是甚么所在。敢道天下人摸索不著。唯有隐公禅师受业兹地。得法龙唐。本色住山。道久行于两浙。实心为物。德已洽于八闽。可谓末劫津梁。狂澜砥柱。故能向这里赤身担荷不借他力。只如今日亲到山头。主宾道合一句如何道。劈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到海清。复云。盘山陟岭到如是。敦请隐公住白云。且喜全身为担荷。堦前花雨已缤纷。卓拄杖下座。
师到董岩傅公羡昆仲同母卢氏请上堂。尽大地是个极乐世界。何处更著娑婆。尽大地是个阿弥陀。何处更有众生。既无众生亦无诸佛。既无娑婆亦无净土。露躶躶。赤洒洒。没可把。忽有个不慕诸圣不重己灵底汉子直下承当。向万仞崖头撒开两手全身抛下。气息不存然后苏醒起来。于无佛处作佛。无法处说法。无众生处度生。仰报四恩。普资三有。始不愧为释迦老子脚下儿孙。此山自云阳和尚开山。寿昌.博山.真寂三位老人过化。至今龙象济济真风不坠。山僧今日到此吐露一上。已是向洁白地上撒却不净了也。还有为山僧扫除者么。唤来好与三十痛棒。
师到寿山封君李公白生居士请上堂。僧问。临济则不问。如何是曹洞宗。师曰杀人不见血。进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意旨如何。师曰大众笑你。进云请师证明。师曰汝作么生会。僧无语。师便打。乃云。三世诸佛只是悟的众生。一切众生只是迷的诸佛。迷则采空花于翳眼。悟则破梦境于多生。故众生悟即是佛。佛迷即是众生。忽有个汉出来问。诸佛几时迷。不免向他道。阇黎几时悟。到这里直饶道得个转身句子。迷悟两忘生佛俱尽。鼓山门下正好买草鞋行脚。何也。为他方在途中未是到家消息。且如何是到家一句。乃卓拄杖云。游遍恒沙国。从来不出门。复云。寿山潭上古禅林。仰荷檀那愿力深。不负灵山亲嘱付。金汤大法度迷津。下座。
师到报亲庵。王时御居士领众设斋请上堂。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昔日古老人在这里开个铺席以供养爷娘香火作佛事。要使一切人知有真父母。如那咤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为父母说法。始能报父母之恩。山僧今日到此。喜其丛林无恙。衣钵有传。敢借主人威光。特与大众商略。只如析却骨肉还父母了。毕竟如何是诸人自己本身。良久云。莫对曾参问曾晳。从来孝子讳爹名。
董岩悟实上座等请示众。师云。董岩自云阳和尚开山以来。已百有余载。寿昌老祖及博山.真寂诸大善知识皆开法于此。可谓天下希有法窟。僧众住此者放下身心。动经三四十载。可谓天下希有僧众。自檀越赵豫斋老居士至今爱公先生子孙护持凡四世。可谓天下希有檀越。山僧蒙召来山。终日吃斋吃茶。未敢轻易开口。今晚因悟实三位上座请为大众开小。不免因风吹火。为大众叨呾一上。三界六道中唯人身为难得。而遇佛法出家者尤难。苟不知出家为何事。终日忙忙。不解反本。岂不辜负平生。且道出家毕竟为甚么事。岂不闻世尊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何以要识心耶。葢为众生不识真心。认著妄想造业受报。沉沦生死无有出期。故首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所以沙门释子贵要识得自己真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更有甚么生死耶。何以要达本耶。世间万法皆有根本。何独人而无本乎。楞严经中有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即众生认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即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若也辨得明白。自能返妄归真。会物为己。始名沙门。何以要解无为法耶。葢为众生贪著有为。殊不知有为之法因缘所生。似有非实。故金刚般若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无为法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故解得无为法始名沙门。今日有人问山僧。如何是心。向他道山河大地。问如何是本。向他道未有山河大地时会取。问如何是无为法。向他道运水搬柴。若向这里直下领荷得去。撩起便行。不历化城直届宝所。岂不快哉。如或不然。且放下身心。十二时中静坐片时返观始得。古德云。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故须摄念坐禅。用心体究。以岁月磨之。无有不相应者。又六时课诵起于庐山东林远法师。当时同社缁素一百一十人皆生净土。董岩六时课诵。诸方所无。果能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精懃礼念六时不缺。为净土资粮。乃是我辈沙门释子。把本修行。临命终时。不被业缘牵去。堕落三恶道。往生净土。花开见佛。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决定无疑。又半月诵戒。三世诸佛仪式。发露忏悔改往修来全在此举。不可忽略。如上所举三件。大众果不以人弃言。大家互相䇿励。决志力行。自然丛林鼎盛。龙象杰出。转化将来。报佛恩德。沙门之义庶几无媿矣。良久云。夜深大众久立。且止葛藤。
孝子杨镳忏血盆斋请示众。师云。凡有身者。莫不有亲。凡有心者。莫不知报亲。然而二亲之恩如天之高明。如地之博厚。如日月之照临。何以能报。若其卧冰而鲤跃。泣竹而笋生。是孝亲之形者也。囓指而心痛。刻木而血流。是孝亲之神者也。夫形神感格有如此者。然但可以致孝于现生之亲。非大孝也。何者。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于六道中舍身受身不啻其几千万亿。经云。所积身骨如毗富罗山。所饮母乳如四大海水。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能孝养一切众生。即是孝养多生父母。娑婆世界唯释迦老子一人能修大孝。故称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是由修孝行。而致成佛。况人天福报耶。孝子杨镳能体佛之心。修佛之行。特为亡考若屿公妣张氏持斋三载。诵经满藏。黄金殿上礼三世之慈尊。盂兰盆中供十方之僧众。仰酬罔极。用展孝思。驯至成佛。永不退转。皆基此一念至孝之心。且道这一念毕竟从甚么处起。乃卓拄杖云。灵根盘劫外。叶覆在今时。珍重。
佛事
开元广福诸录
开元寺大雄宝殿升梁上堂。僧问。梵宇轮奂即不问。如何是接物利生底句。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恁么即重重宝阁云中现。万象森罗尽点头。师云古殿正重兴。僧礼拜。师乃云。插标建刹。充塞十方。剖尘出经。掘开宝藏。向无佛处作佛。五彩绘虗空。于无法处说法。万窍鸣天籁。海底之泥牛驾浪。云中之木马嘶风。夜明帘外振家声。无影树头布春色。正当恁么时。开元古殿轮奂维新。林泉旧踪徽猷不替。勇破四魔成佛。名曰大雄。广辟华藏玄门。来者直入。若千林之互照。如两镜之含光。涉入重重。无坏无杂。严佛土于亿劫。赞皇图于永年。诱引诸子推排出火宅之门。拯拔迷流踊跃登菩提之岸。且道毕竟从甚么处建立。良久云。拈出红炉一点雪。长作人间六月冰。复举开元莹禅师上堂语云。有一面镜。到处悬挂。凡圣不来。谁上谁下。拈拄杖云。这个是拄杖。那个是镜。良久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师云。历劫无名。彰为古镜。只要诸人知有。不为他影子所惑。莹禅师大有为人处。山僧今日亦有一偈。不免举似大众。有一面镜。到处悬挂。凡圣普现。非内非外。竖拂子云。这个是镜。唤甚么作拂子。还委悉么。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下座。
多宝佛塔合尖升座。师云。浮图再造。多宝独露全身。舍利斯藏。释迦已分半座。坛场严净即是三变净土。缁素云集何异十方分身。风鸣万窍如来亲说法华。鸟噪千林宝塔出声赞善。古今一际。凡圣一源。体用一如。因果一法。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也。更看巍巍宝顶。高踞七级之巅。灿灿金光。遍照普天之下。直使有眼者见。有耳者闻。有心者知。有口者说。乃至童子嬉戏散心念佛。以及合郡官民绅士男女老幼施食施财。搬砖运土。凡于此塔举一念舍一钱用一力者。皆在如来授记之中。不特人天胜福而已。诸人还自信么。良久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下座。
翠岩寺建殿升梁示众。师云。一毛端上现宝王刹。百福庄严普天欢洽。梁柱枋桷主伴重重。共相成立无作之功。正恁么时。且道如何是主中主。乃云。宝梁才架起。佛日永昌明。
吴如公居士七袠诞辰请升座。师云。未出胞胎以前万劫刹那。既出胞胎之后刹那万劫。大众还知这一刹那么。释迦老子在刹那里降神兜率。诞质王宫。指天指地以称尊。自觉觉他而成佛。度群生于沙界。转法轮于大千。历代祖师在刹那里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公居士在刹那里学儒学佛著述立言。年届古稀刃游道玅。乃至三教九流四民万姓。以及蠢动含灵蠉飞蝡动。总在刹那里放光动地。各得随宜受用无欠无余。须知这一刹那如天普覆似地普载。穷先天而不见其首。究后天而不见其踪。更说什么轩辕甲子循环往复。直饶数尽尘点劫。犹未知他边际在。且道这一刹那毕竟是什么人建立。还知么。良久云。观河不改初年见。世数论量空里花。若问如公居士寿。但看此见更何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