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福语录
柘浦吴尚卿居士请示众。师云。三世诸佛只是个无心的凡夫。大地众生只是个多事的诸佛。须知众生原无事。即非众生。诸佛本无心。亦非诸佛。老僧今日拂子头上一串称来。一个八两一个半斤。无欠无剩不重不轻。水不洗水金不博金。有个汉向这里直下信得及见得彻荷担得去。则知旷劫来事觌体圆明。一切诸佛与大地众生威音王已前一时成佛已竟。既非劫石所能算数。亦岂心识所能较量哉。正当恁么时。生佛未形已前一旬作么生。良久云。吴尚卿居士父子昆仲登山请法。远来不易。下座。
示众。举中峰禅师示禅人云。要学佛么。要学祖么。要学善知识么。一大藏教诸灯语录遗言往行皆是学佛学祖学善知识之张本。不妨向此真履实践一回。但行之不移。守之不易。久之纯熟。所谓佛祖善知识不待学而成矣。或者谓丈夫自有冲霄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成佛作祖到善知识地位。会须先将一大藏教诸灯语录遗言往行拈向他方世界之外。单提一把吹毛利劒。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直教一物不得当其前。一法莫能随其后。久之和手中个杷柄子一齐拈却。扬身物外。独步大方。自然头头合辙。处处逢原。虽然。当知此二说总是窠臼语。你若瞥生一念向此垛跟。则落窠臼了也。要成佛成祖成善知识。未知其可也。且舍此二途毕竟依何标准而至佛祖善知识田地。幻住到此直得结舌有分。诸方大有老尊宿。不妨一一持此话以扣之。师曰。已上三条乃中峰老人平生已经过之大路。出入往来得大自在。归家稳坐。更复何言。故令持此话扣问诸方。即此三条大路还在那一条路上履践。诸人试自检点看。虽然如是。也不得躐等。须一一经历过始得。如或不然。只是个掠虗汉。有什么共语处。
庚申除夕大雪示众云。老僧在宝福山中扫除劫灰。剪开荆棘。架起几间草屋。几个慕道兄弟相从。长年口吧吧地谈宗说教。葛藤满地。看来也是嚼饭𫗪婴儿。逗到今朝。不觉腊月三十日到来。冷冰冰地。雨又下。雪又来。大家团𪢮头吃脱粟。咬菜根。乐欣欣地。又说几句淡话。以当分岁。似这般穷趣味。走遍大清国恐不多见也。记得昔日筦山凝禅师住山。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拾得乱蔴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古德住山清况可想见也。老僧效颦。亦有一偈。不免举似大众。无柴无炭过三冬。雨雪纷纷落不穷。冻杀法身赤骨𩪸。三更幸有日头红。且道与古人相去几何。试甄别看。良久云。大众。无事归堂好。珍重。
辛酉元旦示众。师云。新年原是旧年人。虽换衣衫不换身。祝圣贺正相唱惹。山中礼乐亦堪陈。大众。且道是佛法是世谛。相逢休下马。各自奔前程。
除夕示众。师云。住山年已久。舌上长青苔。今宵逢岁尽。一句为君开。且道是那一句。春风方解冻。明日是新年。
壬戌元旦大雪示众。师云。岁朝白雪和阳春。一曲冷然越㨾新。大地山河同一色。更于何处著纤尘。虽然如是。只如日出后作么生。散为人世真甘露。三草二木尽滋荣。
除夕示众。师云。一年三百六十日。流水茫茫去不回。惟有青山常不动。千古万古自巍巍。所以昔日僧问兴善禅师。如何是道。善云大好山。寿昌师翁初入道时。向这里大起疑情。穷参力究。一日因开田搬石大悟。乃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大众。兴善道好。师翁道不好。且道节文在什么处。知么。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癸亥元旦示众。师云。昨日举出一座大好山。无奈天下人推不动攀不上。即古人道个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也。是望崖而退。到这里。教老僧说个什么。虽然。也不可缄却口去。不免与诸人葛藤一上。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且道即今是什么时节。昨日旧年尾。今日新年头。有头更有尾。学道更何愁。所以昔疎山参石霜诸禅师。问如何是头。霜曰只须知有。曰如何是尾。霜曰尽却今时。曰有头无尾时如何。霜曰吐得黄金堪作什么。曰有尾无头时如何。霜曰犹有依倚在。曰只得头尾相称时如何。霜曰。渠不作个解会。亦未许渠在。古人只为慈悲之故。于无渐次中立渐次。没规矩中立规矩。譬如空中鸟迹。海底鱼踪。虽则不可撮摩。也须一一经历过始得。只如经历过底毕竟是什么人。良久云。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珍重。
纪贤传
鼓山纯一阿阇黎传
公讳道悟。字纯一。湖广长沙归善县人。姓刘氏。年二十余出家。于南岳无碍和尚会下执劳办事。行业惟谨。众皆推誉。后至博山值閴然谧禅师。乃署今名。崇祯庚辰春由柘浦天心逦迤至鼓山。一见先师老和尚大惬宿怀。遂倾心师事之。乃以尽形寿自期。时丛林方兴。备历诸职。靡不踊跃担荷。虽神疲力竭不以为难。丁酉冬先师迁化。余忝继席。一住十四载。时上下两院工役繁兴。皆公与脉公递为监寺。互相股肱。不以前后二其心。时难易其志。惟期于有成而后已。以故若缁若素人人德之。称鼓山老监院矣。庚申冬公与脉公同至宝福。请余还山不果。今壬戌四月八日复约脉公持众护法绅士书。远来重申前请。以谓山门典型废坠殆尽。稽首叩地痛哭流涕者弥月。奈余老死空山之志已决。不能曲顺彼情。公乃抱病郁郁而去。脉公亦得疾不及同还。至七月二日卒于宝福。弟子正平等捧灵骨还山。以念八日到塔所。合山大众鸣钟出迎。而公亦于前三日卒。茶毗方竟。大众捧灵骨同时上供。寄寓权厝。俟大寒节入塔焉。呜呼。公与脉公三四十年同志同行。荷负丛林。而死生以之。死之后一具骨石虽远隔谿山。乃不期而会。讵非平生行愿真诚所感耶。余离山十余载。历观丛林知事如两公者。殊不多见。岂宿有重愿来兴兹山耶。抑亦应真大士但有利益无不兴崇耶。不然何其精诚不倦若此。公平生禅净圆修而尤勤于持诵。每为病者持呪輙多灵应。衣钵之外不畜一钱。有施之者随得随散。世寿八十有一。僧腊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