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五

书问

答曾宅师孝廉(附来书)

达磨一宗。以直指为标题。以悟门为究竟。宜了当人现成机用。一切分量渐次。俱为剩义。乃古人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似此。各有分量。疎山云。咸通年前。悟得法身边事。咸通年后。悟得法身向上事。尤属渐次。既有分量渐次。则一悟似非究竟。何谓直指。所以眼未开人。因此致疑。稍有省悟者。又狂心未息。岂不见高亭隔江招手。横趋而去。船子覆舟示非别有耶。大慧答李汉老书云。公于一笑中释然。还更有奇特道理么。若更有则。却似不曾释然也。乃又云。公欲明大法应机无滞。但且仍旧。不必问人。久久自点头矣。此皆师家亲身经历。方能于直指。具大方便。令学者随器随时。获大饶益。可见法源深远。不可类齐。只今宗风扫地。赖我和尚。开大罏鞴。无不成就。恳求拈出差别。垂示将来。

达磨一宗。原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以顿悟为则。若悟则一切现成。绝诸分量。即悟之一字亦不立。岂有顿渐彼此哉。虽然。春色无高下。花枝有短长。隔江招手。横趋而去。顿悟者也。咸通年前。咸通年后。渐悟者也。此人有利钝。非法有浅深也。李汉老一笑释然。实无奇特矣。而又疑大法不明。故大慧云。但且仍旧。不必问人。久久自点头矣。此语有权有实。有収有放。百丈再参。德山不会末后句。古人络索。皆从者里出。张无尽见兜率悦。悦云。德山还有末后句也无。无尽云有。悦大笑而起。无尽终夜深疑。始大彻去。如婆子烧庵云。二十年祇供养个俗汉。保寿云。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如此机缘。逗漏不少。正是宗门最后爪牙。若遇大根学人。一见便了。实无分量渐次。惟中下之根。未易窥测。故善知识。具大方便。垂手巧妙。而不失直指之旨。时节既至。其理自彰耳。

答陈秋涛宗伯

即心是佛。率性谓道。为仁由。圣人虽往。而面目犹存。此为直捷。诚如阁下所言。然信心二字。祇要直下承当。阁下恐学人煞执。师心满假。非无所见。第与率性由之语。似相违耳。山僧虽学佛。而不识儒。亦曾闻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请略辨之。所示未信则常虗而灵。既信则易实而碍。不知阁下如何看者信字。吾宗门实重此信。华严云。有能说法之人。有所听法之众。尚未入信门。信之一字。岂易言哉。又云。信是道原功德母。信是无上佛菩提。信能速登解脱门。信能永离生死苦。又云。不信一法。方信自心。是以吾宗门信心。实有下落。不事空言。但须分个早白。即如文王望道未见。孔子仁圣不居。与明月摩尼等喻。尊意以为拂信之迹。恐人生著。极是玄妙之谈。第最初不知从何处下手。然后不居信地。又不知尊意。先知后行耶。先行后知耶。若先行后知。既未知如何行。若先知后行。则与贵知有而后践履。似为相近。惟不知所谓知者何物耳。苟非于知上原本清楚。遂谓要行。即有功勋。尽是有为。尽是臣种。虽饱无力。不离识情。假饶穷到玄玄玄极处。无无无尽头。都不许可。谓其知处先错。行亦无谓也。所以宗门大旨。知外无行。行外无知。知到极处即是行。行到极处即彻知。恁么看来。知行合一。然亦不过强贴耳。岂不闻。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知尚不立。而况行耶。到此田地。唤作先知后行不得。先行后知不得。知行合一亦不得。非情识见解可到。阁下大须著眼始得。药山问石头。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能了。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此处倘不深悟深信。必然颟顸儱侗。灵润禅师。山行遇火。其徒云。请师避火。润云。心外无火。火到自灭。一人山行。被蛇伤足。以为枯桩所触。行三十里。遇捕蛇者。识为蛇毒告之。其人闻而立毙。且道。未遇捕蛇人。云何行三十里无恙。才闻蛇毒。云何立毙。此皆心外无法。祇是当人信不及耳。若信得及。心外实无毫厘法可得。所以云。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山僧生平。祇信此心。亦以此心教人。实有原本。上接西来祖意。下辨邪正关头。惟此而。其中委悉。非言可尽。阁下倘共信此心。不妨觌面商确。方才痛快。至于道听途说。鱼目明珠之混。虽圣人之世。亦所不免。若因此辈。而遂疑信心之道有未尽。则又因噎废食也。过承宠诲。知留心性学。诚世出世间希有喜极。不敢不竭其愚。以备𫇴荛之采。辱赐佳刻。兼惠腆仪。统此鸣谢。

示能素韩夫人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者虽多。而发心出世者实少。不过行善事修福田。求来生果报。祖师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故欲超生死。必须见性。以生死从迷性而起。性若不迷。情与无情。一切诸法。元无所起。楞严云。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言常住真心者。即本来面目也。言妄想者。即汝日用间思善思恶。起灭不停是也。日间便是想。夜间便是梦。日夜不息。正是轮回生死根本。汝若觉得常住真心。并无此事。汝才不觉。妄想便生。尽未来劫。无有底止。于今要得超脱生死。第一要识得自真心。如伸手见掌。如稠人广众中。认得自父母。断不问人是与不是。既能识心。自解作活计。所谓作活者。一切动用。如其自心。念念相应。不生支节。日久岁深。水牯牛自然纯熟矣。昔嬾安禅师。问百丈。弟子欲求识佛。如何即是。丈云。大似骑牛觅牛。安便问。识得后如何。丈云。如人骑牛到家。又问。始终如何保任。丈云。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安便礼谢。后住沩山。示众云。我三十年。祇看一头水牯牛。如今成个露地白牛。终日露迥迥地。常在面前。趁亦不去。又石巩禅师。在厨下作务。马祖问。汝在此作什么。巩云牧牛。又问。作么生牧。巩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此二则机缘。忒煞详明。老夫人及众道人。可细味之。无忽。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