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钱受之太史
山野深愧破器。有玷法门。况复久沈瘴海。甘填沟壑。不谓天赐余生。尚有今日。向以衰残多病。将匿影穷山。适以双径有未了因缘。义干生死。不得少此一行。故踉跄而来。虽不敢言善财南询。且幸得以徧参知识。久向居士为当代裴杨。法门保障。且知慈念慇懃。准拟一诣丈室。昨云慈航曾待于锡山。当面错过。大为怅然。适辱慈音远及。法供种种。捧诵再三。弥感情至。益令妄想飞越。足不容缓。但雨雪连绵。少晴出山。尚有云栖一行。湖上无多留连。归次吴门。必入毗耶之室。先此致谢不宣。
又。
山野居常。恒忧法门寥落。即外护金汤。难得真寔荷担之人。昨幸见居士。大慰夙心。现宰官身。竖正法幢斯时大有望焉。若山野朽株。为法门弃物。承法爱之深。自信夙缘。虞山之会。匆匆未尽所怀。辱联舟远送。更感惓惓。别后。仲夏望后抵匡山。卜居山南七贤五乳之闲。诛茅数椽。聊尔栖息。前寄八行时。尚未得定止也。一向老病相侵。幻躯故有湿疾作楚。冬来方觉小可。护法编时对披读。诸老塔铭。言言指归向上一路。得宗门正眼。我明法运大开。赖有此为衡鉴。若刻施流通。利法不浅。其稿。竢明春当专持上。
又。
向致楞伽笔记。此经的为心宗正脉。未审曾留意否。近来东南衲子中。参究向上者多。苦无明眼宗匠指示。都落光影门头掉弄识神。被冬瓜印子印坏。又不肯亲近教乘。求真正知见。实为难得。宰官中向三十年来。护法大心者不少。而求真真潜心本地功夫者。亦不多得。大段士大夫太煞聪明。无论若禅若教。一状领过。从前目中播大名者。可槩见矣。此时不但世谛。即法门中更难。言之为可流涕。方今世道浇漓。法门寥落之秋。非大力量人出。谁为匡持。尝谓匡世道在正人心。护法门在正知见。然正人心。必以正知见为本。所谓不偏不党。王道荡荡。非至公无我之心。何由一群情而定众志哉。然无我之学。必从法中参究功夫。将身心世界大破一番。揭露本有大光明藏。方能观身世如空花泡影。视功名如梦幻水月。自然齐生死。一是非。超毁誉。如此。方敢言视天下为一家。视群生为一身。廓然大公。斯则人心自正。世道可湻。而致君泽民之效。无越于此矣。谛观宋濂溪之学。实出于此。故能羽翼 圣祖。开万世太平之业。读护法编。未尝不抚卷而叹也。季世末习。大有不可挽者。必若人。然后可言太平之治。且天道运而不息。岂斯世而绝无斯人哉。山野自愧为法门弃物。生无补于世。而忧法之心。如出诸己。故所望于居士者。重且大。切愿乘时深畜厚养。以胥 天眷。其于 社稷苍生。引领翘足极矣。安忍不发深心重愿乎。护法编。文章不必重加批点。但就诸祖塔铭开正眼处。略发一二。则已为赘。幸蚤刻之为望。近拙述楞严通议。先已令致覧。此经广博。包含一代圣教。迷悟因果。理无不彻。向来解者。未尽发挥。山野此作。大非故辙。似更易入。其法华通义。亦尽翻旧案。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此三经者。居士宜深心究之。他日更有请焉。
又。
护法录。即禅宗之传灯也。其所重。在具宗门法眼。观其人。则根器师资。悟门操行建立。至若末后一著。尤所取大。今于毫端通身写出。不独文章之妙。其于护法深心。无字不从实际流出。其于教法来源。显密授受。详尽无遗。此古今绝唱一书。非他掇拾之比。今但就宗门诸大老塔铭中者。以正见正行为主。如居士之见者大同。亦不敢更增染污。其于碑记序文。特文章耳。则不必也。今以后寄底本复上。若早刻一日。则法门早受一日之惠也。山僧向读 高皇文集。有关佛教。及诸经序文。并南京天界报恩灵谷能仁鸡鸣。五放建寺中。各有 钦录。簿中所载要紧事迹。意要集成一书。以见 圣祖护法之心。若同此录共成一部。足见昭代开国君臣一体。亦古今所未有也。惟居士乘此留意一寻。最为胜事。实山僧所至愿也。
又。
辱手教委悉近况。且述眉公札中末后句。此山野久所切心。不待今也。养老社。葢自慧诚首座愿力。山野赞叹。愿舍所居而已。此何时也。求安且不暇。又何以多事自扰乎。况年来衰病日至。足有湿疾。行履多艰。山居草草。聊尔栖息。且惧余日无多。生死心切。闭关绝缘。单提一念。待死而已。昨于中秋。业已从事。念二十余年。苦海风波。青山白云。时在梦想。今幸一旦遂之。又肯作等闲看耶。今关中一切禅道佛法。束之高阁。一味守拙。每想古人有昼夜弥陀十万声。今愧衰老。色力不充。自试常能强半。特効远公。六时莲漏。以香代花。数月以来。身心自臻极乐。知垂念之深。故敢以告。
又。
侍者回。得法音。知近日心地脱洒。此非真实工夫不易得也。甚慰甚慰。承示不二法门之要。无越高座一机。非特一法而已。心法序。诚孟浪之谈。辱大手改正。顿成佳语。真还丹点化之工。非敢言必传。但存一种法门耳。承念国事艰难。无肯出死力者。此言固然。但观从古舍身为国之人。非临时偶尔而发。葢此等人品。有多因缘。非容易可拟也。一则当众生大难之时。自有一类大悲菩萨发愿而来。至其作用皆神通发。现。非妄想思虑计较中来。无论在昔。即如我 圣祖同时英雄。皆其人也。二则天生应运。匡扶世道之人。内禀般若灵根。外操应变之具。先有其本。及临时运用。如探囊中。百发百中。此留侯诸葛。与平原忠定诸公。即其人也。三则亦自般若愿力中来。负多生忠义果敢习气。刚方中正。确乎不可拔者。勘定大事。坚持不易。如文信国。明之孝孺诸公。生性一定而不可夺者。即其人也。方今目中天下人物。有一于此者乎。观其发言议论。有能一定戡乱扶危之识见者乎。无其本而欲责其寔。岂非过耶。故古之忠臣。有一定之材操。有必可为之具。不用则已。用必见效。即如当世才具两全者。谁其人哉。故古之建不拔之功者。皆预定于胸中。如范蠡子房武侯。进退裕如。岂以空谈为寔事哉。即如东坡亦文章气节耳。惟今居士。乃一时所属望者。第自揣其具。孰与于诸公耶。其所存者。特一片赤心耳。苟材具不充。何敢言天下大事哉。此山野向者。切切望居士深所养者此耳。以老朽观居士之心。审处诸公可为之事业。志能为之。至若戡乱扶危。操何术以为之。是岂旋旋从中煅炼而能者耶。即今之事。特细故耳。更有大于此者在。惟愿居士当早畜其具。幸无以躯命付之。为全䇿也。天下皆迷。岂一呼能觉。以知居士将有出山之意。故特遣讯。幸缓前绥。操具待时。天必有意。成就大业。万勿轻脱。若素养已就。相时而出。一见便为。如苍鹰拏兔。不留影迹。方是大手作略。岂为以颜面从人。而以躯命付之为得耶。高明以为何如。
又。
自得居士去秋出山手书。云养身有待数语。极慰鄙怀。不意国运多故。外患内忧。朝野惶惶 冲圣孑立。巨肩为难。幸一时夔龙济济。上赖祖宗之灵。下慰苍生之望。如居士正宜坚秉愿力。以负荷为心。障回狂澜。切不可以慷慨意气为任。又难以随时上下。为善权方便也。此山林蔬笋心肠。在大光明藏中。必有以寝处也。所谓大道之妙。难以言传耳。山野年来衰病日作。意非久处人世者。此生无复再晤之时矣。言之悲酸。山野所悲。不独时事。即法道寥寥。目中所赖护法之心。如居士者。指不再屈。岂特金刚幢耶。山野岭南之行。所得印心弟子一人。为冯昌历者。即四先生逸书之一也。惜乎早逝(书尾阙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