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真义理门由远离二边理门应随决了。谓于安立所有苦谛乃至道谛。略有四种妄增益边。一我增益边。二常增益边。三净增益边。四乐增益边。如此即是四种颠倒。为对治彼说四念住及四定智。由此因缘所有我见皆是妄执我增益边。广说应知如前有寻有伺地。由彼广辩执有我者不应理故。又若略说。离彼诸蕴生故相故及业用故。别有我性不可得故。又异彼相安住诸行所有我性。当知毕竟定无所有。又彼常性不应道理。当知如前已广分别。又有六种不净性。如声闻地已广显示。又有三种苦性。如有寻有伺地已广显示。损减边者。谓即于彼诸圣谛中。随所安立诸谛相状。执为无性。显为无性。何以故。若于诸谛起损减执。彼于三量亦生诽谤。谓现量比量。及圣教量。亦谤染净。是故说此名损减边。若不堕在如是二边。彼于诸谛能生信解。决定通达。渐次能证究竟清净。
云何苦谛。谓生苦等。广说如前。若略说者。如说一切生杂染事。皆名苦谛。云何集谛。谓说一切烦恼杂染及业杂染。皆名集谛。世尊就胜唯显贪爱。其胜因缘如前应知。云何灭谛。所谓一切烦恼永断。又此永断由八种相。如前应知。此中爱尽离欲者。此显有余依涅槃界。永灭涅槃者。此显无余依涅槃界。云何道谛。谓资粮道若方便道若清净道。如是一切总略为一说名道谛。世尊就胜依能摄受沙门果证。但略显示八圣支道名为道谛。资粮道者。有十三种。如声闻地已说应知。方便道者。若就最胜谓于煗顶忍世第一法位中。所有一切诸念住等菩提分法。清净道者。谓于见道修道究竟道中。即彼所摄所有一切菩提分法。究竟道中所有能引诸功德道。彼亦皆入道谛数中。又诸菩萨方便道者。谓六波罗蜜多所摄。清净道者。谓般若波罗蜜多所摄。此约最胜说。非不一切菩提分法皆遍修习。如世尊言。略五取蕴皆名苦者。此五取蕴若广分别。如前意地决择蕴善巧中。应知其相。又苦集谛略有三种。谓欲色无色系差别故。又于十方无边世界有差别故其量无边。对治此故应知灭谛道谛差别。又此诸谛建立次第。广分别义如前应知。
复次即此诸谛为据为依为建立处。立十三种补特伽罗。云何十三种补特伽罗。谓欲界异生。色界异生。无色界异生。欲界有学。色界有学。无色界有学。欲界无学。色界无学。无色界无学。欲界独觉。欲界菩萨。色界菩萨。不可思议如来。又即如是补特伽罗。若造作若障。若心若烦恼。若业若根。若界若信解。若意乐若随眠。若生若习气。若聚皆应了知。
复次造作者。有十二种。谓善造作。不善造作。无记造作。出家造作。彼胜流造作。彼防护造作。生造作。离欲造作。解脱造作。练根造作。引发神通造作。发起他义造作。
复次障者。有十二种。一业障。谓作五无间业故。二习气障。谓先数习诸恶业故。三放逸障。谓大兴盛现在前时受用诸欲。四盖障。谓五种盖随一现前覆蔽其心。五懈怠障。谓由懈怠少分烦恼缠扰其心。六障碍障。谓十一种障碍随一现前。七生障。谓生无暇处。八不生障。谓佛世尊不现于世。九信解障。谓佛世尊虽现世间而生邪见。十烦恼障。谓由彼故说慧解脱心得解脱。十一定障。谓由彼故说俱分解脱心得解脱。十二所知障。谓由彼故说诸如来心得解脱。
复次心者。略有二种。一有障心。二无障心。烦恼者。亦略有二种。谓缠及随眠。业者。亦略有二种。谓思及思已。根者。亦略有二种。谓顺净分及顺不净分。如根如是。界信解意乐当知亦尔。此中差别者。根是果性。界是因性。信解是因性。意乐是果性。随眠者。亦略有二种。谓可害及非可害。生者。亦略有二种。谓无暇生及有暇生。习气者。亦有二种。谓无间生习气及前生习气。聚者。有三种。一邪性定聚。二正性定聚。三不定聚。邪性定聚。复有二种。一本性邪性定。二方便邪性定。正性定亦有二种。一本性正性定。二方便正性定。不定亦有二种。一本性不定。二方便不定。
复次由造作等十三种法。应知广说十三种补特伽罗。如其所应。问若有善造作彼一切不善造作不相应耶。设不善造作不相应彼一切有善造作耶。答应作四句。或有善造作非不善造作不相应。谓诸能造黑白黑白异熟业者所有善造作。或有不善造作不相应非善造作。谓无记造作。或有善造作亦不善造作不相应。谓能造作白白异熟业。及不黑不白异熟业。能尽诸业者所有造作。或有非善造作亦非不善造作不相应。谓能造作黑黑异熟业者所有造作。如是不善造作无记造作。如其所应尽当知。问若成就业障亦成就习气障耶。设成就习气障。亦成就业障耶。答应作四句。或有成就业障非习气障。谓如有一于现法中。于五无间业亦作亦增长。于前生中于此种类恶不善业不作不增长。彼现法中能障圣道。或有成就习气障非业障。谓与此相违。或有俱成就。谓于现法中于五无间业亦作亦增长。于前生中于此种类恶不善业亦作亦增长。彼现法中能障圣道。或有俱不成就。谓与此相违。云何非安立真实。谓诸法真如圆成实自性。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云何增益边。谓诸法自性略有三种。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遍计所执自性者。谓诸所有名言安立诸法自性。依假名言数数周遍。计度诸法而建立故。依他起自性者。谓众缘生他力所起诸法自性。非自然有故说无性。圆成实自性者。谓如前说。若于依他起自性或圆成实自性中。所有遍计所执自性妄执。当知名增益边。所以者何。此自性中彼自性有不应理故。此不应理如菩萨地已略显示。彼决择中当广分别。又若略说由三因缘不应道理。谓种种非一。品类名言所安立故。若离名言彼觉不生故。又彼名言依义转故。损减边者。谓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诸有法中。谤其自相言无所有。如是真义理门。由远离二边理门。应随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