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嗢拕南曰。
于一切触缘受有中。若诸沙门或婆罗门。
宣说无因恶因论者。如前请问。此作此受。乃至广说。安住正法大师弟子。若胜若劣。略有三种无倒记别。一开自宗记。二伏他宗记。三有执无执杂染清净记。当知此中。于彼所问无差别记。谓诸苦乐皆从缘生。是我宗致。斯则名为开自宗记。若于彼问作如是记。诸计苦乐自作他作俱作俱非无因而生。于一切处由触生受。何用妄计自他作等。若触因受现不可得。更求余因可为巧妙。然触因受。既现可得故。求余因非为巧妙。如是记者。是则名为伏他宗记。所以者何。由二因缘。彼为摧伏。一者除唯根境识合。不能显示余作者故。二者不能诽拨一切世间现量如理所得触因缘故。又彼不能立自宗故。亦复不能破他宗故。名被摧伏。若于彼问作如是记。我亦唯依根境界识。假立自作他作俱作。若苦若乐。而于实我都无所执。汝于此中有邪执著故。不随许。所以者何。若有执著即为杂染。若无执著即为清净。云何名为若有执著。即为杂染。谓彼世间不聪慧者。若于前际有所执著。无明缘行。广说如前。便于中际苦乐杂染。若于中际有所执著。彼亦如前。当于后际苦乐杂染。云何名为若无执著即为清净。谓聪慧者。若于前际或于中际。不于诸行执我我所。彼于前际。诸受因灭已。般涅槃。或于后际。诸受因灭。当般涅槃。是名第三有执无执杂染清净记。
复次嗢拕南曰。
复次嗢拕南曰。
有四种法。于现法中最能长养诸根大种。云何为四。一者气力。二者喜乐。三者于可爱事专注希望。四者气力。喜乐。专注。希望之所依止诸根大种。并寿并煖安住不坏。如是四法。随其次第当知。别用四法为食。一者段。二者顺乐受触。三者有漏意会思。四者能执诸根大种识。当知此中。段与现法气力为食。由气力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能顺乐受诸有漏触。能与喜乐为食。由喜乐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若在意地能会境思。名意会思。能与一切于可爱境。专注希望。为食。由专注希望故。便能长养诸根大种。由能执受诸根大种识故。令彼诸根大种。并寿并煖与识不离身为因而住。是故说识。名彼住因。由彼住故。气力。喜乐。专注。希望。依彼而转。如是四食。能令已生有情安住。又由段故。而有气力。有气力故。诸根大种皆得增长。由是因缘。诸有顾恋身命愚夫。为此义故。有所追求。于追求时。造作种种新善恶业。亦令增长。又能增长种种烦恼。如说于段。触意会思。随其所应。当知亦尔。由此三门能集后有业烦恼识。此于现法由业烦恼所随逐故。成其有取。便能摄受当来后有。如是四食令求后有爱乐后有。于其后有。未能断者。能摄后有。遍摄后有。随摄后有。又诸段食在欲界天。名之为细。或处中有母腹卵㲉。当知亦尔。欲界余位段食。名麁。触意会思。及以识食。在无色界。当知名细。余处名麁。有色为依易分别故。无色为依难分别故。又此诸食当知。有异麁细义门。谓若能使已生有情得安住者。说名为麁。摄益求有诸有情者。当知是细。如是应知安立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