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复次嗢拕南曰。

邪师住雪山
劝勉系属净
渐次戒圆满
穗成就为后

复次嗢拕南曰。

勇力修等持
异门神足后

复次嗢拕南曰。

安立所行境
慧根为最胜
当知后安住
外异生品等

复次嗢拕南曰。

思择觉慧等
国等及诸王
阿罗汉有学
质直最为后

复次嗢拕南曰。

立差别
食渐次
安乐住
修居后

复次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者。当知略由二因缘故。一据相应俱行义。二据无间俱行义。无常等想俱行修。乃至死想俱行修者。据相应义。不净等想俱行修。乃至观空想俱行修者。据无间义。等俱行修。应知亦尔。又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行中。诸行爱染若嬾堕懈怠若萨迦耶见虽已断灭。习气随缚我慢现行。若贪味爱。若于世间种种妙事欲乐贪爱。若有所余烦恼随眠。若希求利养。若希求活命。若诸欲爱。若诸有爱。若随虚妄分别所起四种欲贪。一美色贪。二形貌贪。三细触贪。四承事贪。如是能令生起所有非理过患。及令其心越路而转。对治彼故。随其所应有二十一想俱行修觉支差别。谓为对治四种障故。修无愿行想从无常想乃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为欲对治一种障故。修空行想苦无我想。为欲断灭所余烦恼随眠障故。修于三界无相行想。为欲对治希求利养及欲爱故。于诸欲中修过患想。为欲对治希求活命及有爱故。修习死想。为欲对治随逐虚妄分别所起四欲贪故。修不净想为初。乃至观空想为后。又此一切从青瘀想乃至观空想。当知皆是不净想摄。又于此中青瘀想为初。膖胀想为后。对治美色贪。食噉想。分赤想。分散想。对治形貌贪。骸骨想。骨锁想。对治细触贪。观无心识空有尸想。对治承事贪。又于此中修慈。最极至遍净等。如三摩呬多地。应知其相。

复次嗢拕南曰。

初内外力
清净差别
异门沙门
后婆罗门

复次嗢拕南曰。

障随惑寻等
果欲细身劳
学住及作意
智无执为后

复次嗢拕南曰。

初尊重尸罗
清净戒圆满
现行学胜利
学差别为后

复次住具戒等。如声闻地应知已辩。又即净戒对治一切犯戒恶故。密护根门所依处故。说名律仪。初善受故。说名圆满。后善守故。说名清净。感爱果故。说名为善。无染污故。说名无罪。于诸有情能善随顺慈心定故。说名无害。于沙门性善随顺故。说名随顺趣。圣所爱澄清性故。名顺澄清。终不随顺戒禁取故。名不随顺。与同法者为同分故。名同色类。于正修习增上心慧为所依处。随顺转故。名为顺转。不恼于他饶益转故。又正远离自苦行故。名无热恼。于所受持无变悔故。名无烧恼。于诸毁犯不现行故。如法悔除己所犯故。名无悔恼。如是名为增上戒学所有差别。三住为依当知增上心学慧学所有差别。谓由天住梵住差别。应知增上心学差别。由诸所有觉分等法圣住差别。应知增上慧学差别。谓四静虑四无色等。名为天住。四无量定名为梵住。四圣谛智。四种念住。乃至道支四种行迹。胜奢摩他毘钵舍那四法迹等。当知一切皆名圣住。又有四种若行若住无杂染法。令修观者或于境界退出游行。或于所缘安心静定。离诸杂染安隐而住。云何为四。一于随顺喜受境界。诸杂染喜深心弃舍。二于随顺忧受境界。诸染污忧深心弃舍。三于毘钵舍那品诸随烦恼净修其心。四于奢摩他品诸随烦恼净修其心。于是四种若行若住。离诸杂染安隐住法。应知四种安足处所所依法迹。如其所应当知即是无贪无瞋正念正定。

复次嗢拕南曰。

证净初安立
有变异为先
天路喻明镜
记别最居后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