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智差别胜相第十
如此已说寂灭差别。云何应知智差别。由佛三身。应知智差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此中自性身者。是诸如来法身。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受用身者。诸佛种种土。及大人集轮依止所显现。此以法身为依止。诸佛土清净。大乘法受乐受用因故。变化身者。以法身为依止。从住兜率陀天及退。受生受学受欲尘。出家往外道所修苦行。得无上菩提转法轮。大般涅槃等事所显现故。诸佛如来所有法身其相云何。若略说其相应知有五种。此中说欝陀那偈。
五相者。一法身转依为相。一切障及不净品分。依他性灭已解脱一切障。于一切法得自在。为能清净性分依他性转依为相故。二白净法为相。由六度圆满。于法身至得十种自在胜能为相故。何者为十。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物自在。此三由施度圆满得成。四业自在。五生自在。此二由戒度圆满得成。六欲乐自在。由忍度圆满得成。七愿自在。由精进度圆满得成。八通慧自在。此五通所摄。由定度圆满得成。九智自在。十法自在。此二由般若波罗蜜圆满得成。三无二为相。由无有无二相故。一切法无所有空相不无为相故。复次有为无为无二为相。非惑业集所生故。由得自在能显有为相故。复次一异无二为相。诸佛如来依止不异故。由无量依止能证此故。此中说偈。
四常住为相。真如清净相故。昔愿引通最为极故。应作正事未究竟故。五不可思议为相。是真如清净自证智所知故。无譬喻故。非觉观行处故。
复次此法身证得云何。是触从初所得。由缘相杂大乘法为境。无分别智无分别后所得智五相修成熟修习。于一切地善集资粮。能破微细难破障故。金刚譬三摩提。即此三摩提后灭离一切障故。是时由依止转成证得。应知此法身有几自在于中得自在。若略说有五自在于中得自在。一净土显示自身相好无边音不可见顶自在。由转色阴依故。二无失无量大安乐住自在。由转受阴依故。三具足一切名字文句聚等中正说自在。由转想阴执相差别依故。四变化改易引摄大集牵白净品自在。由转行阴依故。五显了平等回观作事智自在。由转识阴依故。
此法身应知为几法依止。若略说唯三。诸佛如来种种住处依止故。此中说偈。
种种受用身依止。为成熟诸菩萨善根故。种种化身依止。为多成熟声闻独觉善根故。有几种佛法应知摄此法身。若略说有六种。一清净类法。由转阿黎耶识依故。由证得法身故。二果报类法。由转有色根依故。由证得果报胜智故三住类法。由转受行欲尘依故。由无量智慧住故。四自在类法。由转种种业等摄自在依故。由于一切十方世界无阂六通智自在故。五言说类法。由转一切见闻觉知言说依故。由能饱满一切众生心正说智自在故。六拔济类法。由转一切灾横过失拔济意依故。由一切众生灾横过失拔济智自在故。如此六种类法所摄诸佛如来法身。应知诸佛法身为可说有差别。为无差别。由依止意用业无异故。应知无差别。由无量正觉等事故。应知有差别。如法身受用身亦尔。由依止业不异故。应知无差别。不由依止差别故无差别。无量依止转依故。变化身应知如受用身。此法身应知与几种功德相应与最清净四无量相应。与八解脱八制入十一切入。无诤三摩提愿智四无阂解六通慧。三十二大人相八十小相。四种一切相清净十力四无畏。四无护三念处。拔除习气无忘失法大悲十八不共法。一切相最胜智等诸法相应。此中说偈。
诸佛法身不但恒与如此等功德相应。复与余功德相应。谓自性因果业相应。行事功德相应。是故应知诸佛法身有无上功德。此中说偈。
复次如来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云何可见此中说偈。
由此义故十二种甚深应知。谓生不住业住甚深。安立数业甚深正觉甚深。离欲甚深。阴灭甚深。成熟甚深。显现甚深。菩提般涅槃显现甚深。住甚深。显自体甚深。灭惑甚深。不可思议甚深。
诸菩萨缘法身忆念佛。此念缘几相。若略说诸菩萨依法身修习念佛有七种相。何等为七。一诸佛于一切法至无等自在。如此修习念佛。于一切世界至得无碍无边六通智。故此中说偈。
二如来身常住。由真如无间解脱一切垢故。三如来最无失。一切惑障及智障永相离故。四一切如来事无功用成。不由功用恒起正事永不舍故。五如来大富乐位。一切佛土最微妙清净为富乐故。六如来最无染著。出现世间非一切世法所染。如尘不能染空故。
七如来于世间有大事用。由现成无上菩提及大般涅槃。未成熟众生令成熟。已成熟众生令解脱故。此中说偈。
复次诸佛如来净土清净其相云何应知。如言百千经菩萨藏缘起中说。佛世尊在周遍光明七宝庄严处。能放大光明普照无量世界无量妙饰界处。各各成立大城。边际不可度量。出过三界行处。出出世善法。功能所生最清净自在唯识为相。如来所镇菩萨安乐住处。无量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行。大法味喜乐所持。一切众生一切利益事为用。一切烦恼灾横所离。非一切魔所行处。胜一切庄严。如来庄严所依处。大念慧行出离大奢摩他毘钵舍那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入处。无量功德聚所庄严。大莲花王为依止。大宝重阁如来于此中住。如此净土清净显色相圆净形貌量处。因果主助眷属持业利益无怖畏住处路乘门依止圆净。由前文句如此等圆净皆得显现。复次受用如此净土清净。一向净一向乐。一向无失一向自在。
复次诸佛法界恒时应见有五业。一救济灾横为业。由唯现盲聋狂等疾恼灾横能灭除故。二救济恶道为业。从恶处引拔安立于善处故。三救济行非方便为业。诸外道等加行非方便。降伏安立于佛正教故。四救济行身见为业。为过度三界能显导圣道方便故。五救济乘为业。诸菩萨欲偏行别乘。未定根性声闻能安立彼为修行大乘故。于如此五业应知诸佛如来共同此业。此中说偈。
若尔声闻独觉非所共得如此众德相应诸佛法身。诸佛以何意故。说彼俱趣一乘与佛乘同。此中说偈。
三世诸佛若共一法身。云何世数于佛不同。此中说偈。
云何应知诸佛法身非一向涅槃。非非一向涅槃。此中说偈。
云何受用身不成自性身。由六种因故。一由色身及行身显现故。二由无量大集处差别显现故。三随彼欲乐见显现自性不同故。四别异别异见自性变动显现故。五菩萨声闻天等种种大集相杂和合时。相杂显现故。六阿黎耶识及生起识见。转依非道理故。是故受用身无道理成自性身。云何变化身不是自性身。由八种因故。一诸菩萨从久远来。得无退三摩提。于兜率陀天道及人道中受生。不应道理。二诸菩萨从久远来恒忆宿住。方书算计数量印相工巧等论。行欲尘及受用欲尘中菩萨无知不应道理。三诸菩萨从久远来。已识别邪正法教。往外道所事彼为师。不应道理。四诸菩萨从久远来。已通达三乘圣道正理。为求道故修虚苦行。不应道理。五诸菩萨舍百拘胝阎浮提。于一处得无上菩提及转法轮。不应道理。六若离显无上菩提方便。但以化身于他方作佛事。若尔则应于兜率陀天上成正觉。七若不尔。云何佛不于一切阎浮提中平等出现。若不于他方出现。无阿含及道理可证此义八二如来于一世界俱现此不相违。若许化身成多。由四天下摄一世界。如转轮王。于一世界或一主或别主俱生。不应道理。诸佛亦尔。此中说偈。
有六种因。诸佛世尊于化身中不得永住。一正事究竟故。由已解脱成熟众生故。二若已得解脱求般涅槃。为令彼舍般涅槃意。欲求得常住佛身故。三为除彼于佛所有轻慢心故。为令彼通达甚深真如法及正说法故。四为令众生于佛身起渴仰心数见无厌足故。五为令彼向自身起极精进。由知正说者不可得故。六为令彼速得至成熟位向自身不舍荷负极精进故。此中说偈。
为度一切众生。由发愿及修行寻求无上菩提。一向般涅槃。此事不应道理。本愿及修行相违无果故。
复次受用身及变化身无常故。云何诸佛以常住法为身。由应身及化身恒依止法身故。由应身无舍离故。由化身数起现故。如恒受乐。如恒施食。二身常住应如此知。若法身无始时。无差别无数量。为得法身不应不作功用。此中说偈。
阿毘达磨大乘藏经中名摄大乘。此正说究竟。
摄大乘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