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九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

  • 述意部
  • 迎后部
  • 感瑞部
  • 诞孕部
  • 招福部
  • 降邪部
  • 同应部
  • 校量部

感瑞部第三

如普曜经云。太子满十月。已临产之时。先现瑞应三十有二。一后园树木自然生菓。二陆地生青莲华大如车轮。三陆地枯树皆生华叶。四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五地中二万宝藏自然发出。六名香好薰遍布远近。七雪山中出五百白师子。罗住城门。无所娆害。八五百白象子罗住殿前。九天为四面雨细泽香洁。十其王宫中。自然泉水。百味饮食。给诸虚渴。十一诸龙玉女在虚空中。现半身住。十二天万玉女执孔雀拂现宫墙上。十三诸天玉女持万金瓶盛甘露住虚空中。十四天万玉女手执万瓶。皆盛香水。行住虚空。十五天万玉女手执幢盖而住侍焉。十六诸天玉女罗列而住。鼓百千乐。在于虚空自然相和。十七四渎江河清澄不流。十八日月宫殿停住不进。十九沸宿下侍诸星卫从。二十交露宝帐普覆王宫。二十一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光明晃昱。二十二宫中灯火为不复明。二十三箧笥衣被被在箷架。二十四奇珍璎珞一切宝藏自然为现。二十五毒虫隐藏吉鸟祥鸣。二十六地狱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七地为大动丘墟皆平。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华。二十九诸深坑堑悉皆为平。三十渔猎怨恶一时慈心。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瘖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一切树神半身出现低首礼侍。是为三十二瑞。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诞孕部第四

如因果经云。菩萨处胎垂满十月。身诸支节及以相好皆悉具足。夫人忆入园游观。王勅后宫端正婇女。凡有八万四千。以用侍摩耶夫人。又择取八万四千端正童女。赍持香华往蓝毘尼园。王又勅诸群臣百官夫人皆悉徒从。于是夫人即升宝舆。与诸官属及婇女。前后道从往蓝毘尼园。尔时复有天龙八部。亦皆随从充满虚空。十月满足于四月八日日初出时。夫人见后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华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脇而出。菩萨处胎经云。佛告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王下成无上正等觉。我以右脇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又依菩萨本行经云。尔时菩萨见母立地以手攀树枝时。在胎正念从座而起。自余一切诸众生母欲生子时。身体遍痛受大苦恼。数坐数起不能自安。其菩萨母熙怡坦然身受大乐。是时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执波罗叉树枝讫。即生菩萨。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表如来得成于佛已。无疲劳倦。能拔一切烦恼诸根。割断一切诸烦恼结。犹如截于多罗树头毕竟不生。无相无形无后生法。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又复一切诸众生等生苦逼故。在于胎内。处处移动。菩萨不然。从右脇入还住右脇。在于胎内不曾移动。及欲出时从右脇生。不为众苦之所逼切。此是菩萨未曾有事。表成佛已尽其后际。修行梵行永无有畏。常得快乐无复诸苦。

又菩萨初从母胎右脇正念生时。放大光明悉皆遍照。此是菩萨未曾有事。表成佛已。裂破无明黑暗之网。能出明净大智慧光。又菩萨初从右脇出已正心忆念。时菩萨母身体安常。不伤不损无疮无痛。菩萨母身如本无异。此是菩萨未曾有法。表成佛已行于梵行。不缺不减具足不少。

又菩萨初从母胎出时。无苦无恼安庠而起。一切诸秽不能污染。不同众生。譬如如意瑠璃之宝用于迦尸迦衣裹时。各不相染。此是菩萨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在于世间。住于世间世希有法。世间秽浊不污不染。

又菩萨初从母胎出时。时天帝释将天细妙憍尸迦衣裹于自手。于先承接擎菩萨身。此是菩萨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创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于先劝请如来说法。

又菩萨初从右脇生时。四大天王抱持菩萨。将向母前示其母言。世大夫人今可欢喜。夫人生子既得人身。诸天犹尚欢喜赞叹。况复于人。此是菩萨未曾有法。表成佛已无量四众皆向如来听受于法。依如来教不违不背。又菩萨生已立在于地。仰观于母右脇之时口作是言。我此身形从今日后不复更受。于母脇中不入胎卧。此是于我最末后身。我当作佛。此是菩萨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口作是言。我今生分一切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又涅槃经云。菩萨初生之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摩尼跋陀富那跋陀鬼神大将。执持旛盖。振动无量无边世界。金色晃曜弥满虚空。难陀龙王及跋难陀。以神通力浴菩萨身。诸天形像承迎礼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舍欲如弃涕唾。不为世乐之所迷惑。出家修道乐于闲寂。为破邪见六年苦行。于诸众生平等无二。心常在定初无散乱。相好严丽庄饰其身。所游之处丘墟皆平。衣服离身四寸不堕。行时直视不顾左右。所食之物物无完过。坐起之处草不动乱。为调众生故往说法。心无憍慢。

招福部第五

如因果经云。太子生时。于时树下亦生七宝七茎莲华。大如车轮。菩萨即便堕莲华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大善权经云。行七步者为应七觉意也)举其右手而师子吼云。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说是语已。时四天王即以天缯接太子身置宝机上。释提桓因手执宝盖。大梵天王又持白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普曜经云。诸天释梵雨杂名香。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菩萨。瑞应本起经云。梵释下侍。四天大王接菩萨身置金机上。修行本起经云。龙王兄弟。左雨温水。右雨冷水。释梵天衣裹菩萨身也)身黄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迦维罗卫国。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便有百万亿日月四百万亿天下。三千者略举其要故知华戎之判。非易而详。海内经云。身毒之国是轩辕氏居之。郭氏注云。天竺国也。以此而言天地中央未为其滥。后汉书云。以葱岭之外。称为九夷。语其壮丽胜于中国。吴越春秋云。季子入周见章甫之服三代之乐。云吴蛮夷之国岂有此乎虽此而辨未必即地为政故当随其时代改张。不可同于中天始末常定也)又智度论问曰。何故佛作金色。答曰。若铁在金边则不现。今现在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圣王道中金沙则不现。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诸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萨身色则不现。如是妙色。是名金色相。又瑞应经云。太子初生之时。天龙八部示于虚空。作天伎乐歌呗赞颂。烧香散华。雨众天衣璎珞缤纷不可称数。又于树下忽生四井八功德水。瑞应有三十四相。不可具说(略同前三十二相中说)

同应部第七

如瑞应经云。当尔之时诸释种姓亦同一日生五百男。修行本起经云。国中八万四千长者生子悉男。八万四千厩马生驹。其一特异。毛色纯白𩦲𩥂贯珠。故名为蹇特。奴名阐特。

又瑞应本起经云。奴名车匿。马名揵陟。时王厩中象生白子马生白驹。牛羊亦生五色羔犊。如是等类数各五百。王子青衣亦生五百苍头(普曜经云。五千青衣各生力士)尔时宫中五百伏藏自然发出。有诸商人从海采宝而还。各赍奇珍奉贡上王。诸瑞吉祥。当名太子为悉达。尔时八王子亦于白净王同生太子。各怀欢喜共制好名。又佛本行经云。迦维罗阅国有八城。合有九百万户。调达以四月七日生。佛以四月八日生佛弟难陀以四月九日生。阿难以四月十日生。调达身长一丈五尺四寸。佛身长一丈六尺。难陀身长一丈五尺四寸。阿难身长一丈五尺三寸。其贵姓舍夷长一丈四尺。其余国种皆长一丈三尺。菩萨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昙氏。作小王主百万户。名一亿王。菩萨妇家姓瞿昙氏。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为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长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罗云者名那维檀。其父名移施长者。太子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以有三妇故。太子父王为立三时殿。殿有二万婇女。三殿凡有六万婇女。以太子当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万婇女。

◎侍养部第六(此别三部)

  • 述意部
  • 养育部
  • 善征部

占相部第七(此别八重)

  • 述意部
  • 勅占部
  • 呈恭部
  • 现相部
  • 业因部
  • 同异部
  • 校量部
  • 百福部

勅占部第二

如瑞应经云。尔时白净王令访得五百聪明相师令占太子。相师言。是王之子乃是世间之眼。犹如真金有诸相好极为明净。若当出家成一切种智。若在家者为转轮圣王。领四天下。第一之最。又白王言。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在于香山。彼能为王断于疑惑。时王心自思惟。香山途路崄绝非人能到。当以何方请来至此。王作念时。阿私陀仙遥知其意。腾空而来为王相之。王见来已喜慰不可言。王及夫人抱太子出欲礼仙人。时仙人止王曰。此是天人三界中尊。云何而令礼于我耶。时彼仙人即起合掌礼太子足。王及夫人白仙人曰。唯愿善相太子。仙人相已。忽然悲泣不能自胜。王及夫人见彼仙悲。举身颤怖生大忧恼。如大波浪动于小船。即问仙人。我子有何不祥而悲泣耶。答言。太子相好具足无有不祥。但恨我今年寿已百二十。不久命终生无想天。不覩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若有众生具三十二相。或生非处久不明显。此人必为转轮圣王。若三十二相。皆得其处又复明显。此人必成一切种智。我今观大王太子诸相皆得其所又极明显。是以决定知成正觉。仙人为王说此语已。辩别而退。

又佛本行经云。大王我今自慨年耆根熟衰朽老迈。当于尔时不得覩见。失此大利。是故我今悲惋自伤。非彼不吉。即为大王。而说偈言。

自恨我有大颠倒
不值此当得道时
空过一生无所闻
岂非是我失大利
我今年老根纯熟
死时将至不复赊
念此生分得遭逢
所以一喜一忧惧
大王释种方兴盛
诞此童子福德人
一切诸苦逼世间
此悉能令得安乐

现相部第四

如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复白仙言。大师。我意欲令我子常在。云何方便及今幼年勿使舍我。阿私陀仙复白王言。大王。我实不能专正决定说是方便令作障碍。时净饭王复语仙人。作如是言。大师善听。我今当作种种方便。设方便已。不令我子从今幼稚及到盛年。不听暂离舍我出家。阿私陀仙即问王言。大王。今者因何事故说如是语。时净饭王报彼仙人阿私陀言。尊师当知。如我国内所有相师皆语我言。若是童子在家当作转轮圣王。以是因缘我如是语。阿私陀仙复白王言。大王当知。彼等相师皆大妄语。何以故。如是胜相非是转轮圣王之相。今此童子有百善相八十随形。挺特殊好分明炳著皆悉具足。时净饭王问仙人言。大师。何等是八十随形好。时阿私陀具白王言(具说八十种好其文如经今依胜天王经说)故胜天王经。佛自说云。八十种好者。一无能见顶。二顶骨坚实。三额广平正四眉高而长形如初月绀瑠璃色。五目广长。六鼻高圆直而孔不现。七耳厚广长埵轮成就。八身坚实如那罗延。九身分不可坏。十身节坚密。十一合身回顾犹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身调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常润泽。十六身自将卫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满足。十八识满足。十九容仪具足。二十威德远震。二十一一切向不背他。二十二住处安隐不危动。二十三面门如量不大不长二十四面广而平。二十五面圆净如满月。二十六无顦顇容。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三十头如摩陀那菓。三十一身色光悦。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如赤铜叶。三十四行时印文现地。三十五指文庄严。三十六指文明了不暗。三十七手文明直。三十八手文长。三十九手文不断。四十手足如意。四十一手足红白色如莲华。四十二孔门相具。四十三行步不减。四十四行步不过。四十五行步安平。四十六脐深厚状如盘蛇团圆右转。四十七手色青红如孔雀项。四十八毛色润净。四十九身毛右靡。五十口出无上香身毛皆尔。五十一唇色赤润如频婆菓。五十二唇润相称。五十三舌形薄。五十四一切乐观。五十五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五十六于一切处无非善言。五十七若见人先与语。五十八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乐。五十九说法随众生语言。六十说法不著。六十一等观众生。六十二先观后作。六十三发一音答众声。六十四说法次第皆有因缘。六十五无有众生能见相尽。六十六观者无厌。六十七具足一切音声。六十八显现善色。六十九刚强之人见则调伏。恐怖者见即得安隐。七十音声明净。七十一身不倾动。七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长。七十四身不染。七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十七身清净。七十八光色润泽犹如青珠。七十九手足满。八十手足德字。依佛说宝女经云。于是宝女问世尊曰。如来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是相遍布于体。佛告宝女。吾往古世行无量德。合集众行由得是相遍于身体。今粗举要。如来之相足安平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坚固劝助而不退转。未曾覆蔽他人功德故。

如来手足而有法轮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兴设若干种种施故。如来至真指纤长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别说经义。救护众生令无患故。如来手足生网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坏他人眷属故。如来手足柔软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慧施若干种衣细软服故。如来而有七合充满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设众施供诸乏故。如来之膝至正无节[跳-兆+专]踢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经典不违失故。如来之身其阴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谨慎己身远色欲法故。如来之身颊车充满犹如师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修净业修行备故。

如来至真常于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秽浊不善行故。如来肢体具足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无畏安慰人故。

如来手臂长出于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作事佐助劝故。

如来身净而无瑕疵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行十善无厌足故。

如来脑户充满弘备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施若干种药瞻视疗故。

如来师子出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众德本具足备故。

如来具四十齿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志性等仁于众生故。

如来牙齿无有间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谏人诤鬪令和合故。

如来颊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则以微妙意可之物而施与故。

如来清白美好发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护己身口心故。

如来广长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出言至诚护口之过故。

如来亹亹大人相者。以无量福供养究竟。心行仁和与众生愿使得覆盖故。

如来梵声哀恋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语柔和与众人言护口节辞。无央数人闻其所语无不悦故。

如来瞳子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众人故。

如来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无麁暴志心性和顺故。

如来眉间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诵闲居之德众行故。

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敬贤圣礼尊长故。

如来肌体柔软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念合集法品藏故。

如来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卧具床故。

如来之体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离于集会众閙处故。

如来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敬于师受善友教稽首从故。

如来头发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伤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如来之身平正方圆无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众生劝化安之令定意故。

如来之脊如大钩锁善有威曜巍巍之德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为诸正觉兴立形像缮修坏寺。其离散者劝使和合。施无畏惧。其诤讼者化令相顺故。

汝欲知之。吾往世时行于无量不可计会众德之本故。如来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二大人之相也。

如第二十二梵声相中。依新婆沙论云。如来梵声相。谓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迦鸟。乃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者深远。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心。六者发喜。七者易了。八者无厌。

大智度论云。如来有梵声相。如梵天王五种声而从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欲闻无厌。菩萨亦有如是五种声从口中出。迦陵毘伽声相可爱如天鼓音深远。

又新婆沙论问。相是何义。答标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问何故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脇尊者说曰。若增若减。俱亦生疑不违法相。说有三十二者。世间共许。是吉祥义。数不增减。若三十二相庄严佛身则于世间最胜无比。若当减者便力阙少。若更增者则为杂乱。皆非殊妙。故唯尔所三十二丈夫相也。

又智度论问。是三十二相三业之中何业种耶。答曰。是意业非身口业。是意业利故。又六识中是意识种非五识。以五识不能分别故。

问曰。是三十二相几时能成种。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辨得三十二相。如经中言。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熟未。即观见之。知其心未纯熟。而诸弟子心皆纯熟。又弥勒菩萨心已纯熟。而弟子未纯熟。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入宝窟中入火禅定。是时释迦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探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禅定放大光明。见已心生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瞬。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菩提。释迦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夜以一偈赞佛。

问曰。何故释迦菩萨心不纯熟而弟子纯熟。弥勒菩萨自心纯熟而弟子不纯耶。

答曰。释迦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

百福部第八

依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菩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如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复不及无见顶相功德。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

又新婆沙论。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答此中百思名为百福。何谓百思。谓如菩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净调柔。次起一思正牵引彼。后复起五十思令其圆满。譬如农夫先治畦陇次下种子后以粪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业。有如是百思庄严。乃至顶上乌瑟腻。砂相业亦复如是。由此故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问何者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道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善思。如杂修静虑。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所害。五念摄受。有说。缘佛一相起五十刹那。未曾习思相续而转。问如是百福一一量云何。有说。若业能感转轮王位。于四大洲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天帝释位。于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他化自在天王位。于一切欲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大梵天王位。于初静虑及欲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劝请如来转法轮福。是一福量。问彼请佛时是欲界系无覆无记心。云何名福。有说。彼住梵世欲来请时。先起如是善心。我当为诸有情作大饶益请佛转法轮。尔时即名得彼梵福。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非未作时已成就故。如是说者。彼请佛已还至梵宫。后世尊转法轮时。地神先唱。如是展转声彻梵宫。梵王闻已欢喜自庆。发纯净心而生随喜。尔时乃至成就此福。有说。世界成时。一切有情业增上力。能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说。除近佛地菩萨。余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乐果业。是一福量。有说。此中一一福量应以喻显。假使一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令俱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饮毒药闷乱将死。有一有情令皆除毒心得醒寤。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被缚录临当断命。有一有情俱令解脱一时得命。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坏戒坏见。有一有情能令俱时戒见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评曰。如是说所说皆是纯净意乐方便。赞美菩萨福量。然皆未得其实。如实义者。菩萨所起一一福量无量无边。以菩萨三无数劫积集圆满诸波罗蜜多已。所引思愿极广大故。唯佛能知。非余所测。如是所说广大量福。具足满百庄严一相。展转乃至三十二相皆具百福。佛以如是三十二百福庄严相及八十随好。庄严其身。故于天上人中最尊最胜。

游学部第八(此别四部)

  • 述意部
  • 召师部
  • 捔力部
  • 校量部

召师部第二

如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知其太子年已八岁(因果经云年至七岁)即会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等当知。今我化内谁最有智。智能悉通堪为太子作师。诸臣报言。大王当知。今有毘奢婆蜜多罗。善知诸论最胜最妙。如是大师堪教太子(已下略述)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师。能教我太子一切技艺诸书论不。时蜜多报言。大王。谨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欢喜。即严五百释。种童子前后左右。别有无量无边童男童女。随从太子将升学堂。时彼大师遥见太子。威德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从座忽起。屈身顶礼于太子足。礼拜起已。四面顾视生大羞惭。时蜜多罗生惭愧已。于虚空中有一天子。名曰净妙。从兜率宫共于无量无边最大诸天神王而常守护太子。在彼虚空。隐身不现。而说偈言。

世间诸技艺
及余诸经论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胜众生者
随顺世间故
往昔久习来
今示从师学
出世所有智
诸谛及诸力
因缘所生法
生已及灭无
一念知彼等
名色现不现
犹尚能证知
况复诸文字

尔时天子说此偈已。以种种华散太子上。即还本宫。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栴檀作于书版。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执持至于毘奢蜜多罗阿阇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阇梨教我何书(自下太子广为说书)

或复梵天所说之书(今婆罗门书正有十四音是) 佉卢瑟咤书(隋言驴唇) 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华华) 阿迦罗书(隋言节分)

瞢伽罗书(隋言吉祥) 邪寐(亡毘反)尼书(隋言大秦国书) 鸯瞿梨书(隋言指书) 邪那尼迦书(隋言驮书) 娑伽罗书(隋言牸牛) 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 波流沙书(隋言恶言) 父与书(失译) 毘多荼书(隋言起尸) 陀毘荼国书(隋云南天竺) 脂罗低书(隋言形人) 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 优波伽书(隋言严炽) 僧佉书(隋言等计) 阿婆勿陀书(隋言覆) 阿㝹卢摩书(隋言顺) 毘耶寐奢罗书(隋言杂) 阿陀罗多书(鸟场边山) 西瞿耶尼书(失译) 珂沙书(疏勒) 脂那国书(失译) 摩那书(科斗) 末茶叉罗书(中字) 毘多悉底书(尺) 富数波书(华) 提婆书(天) 那伽书(龙) 夜叉书(失译) 干闼婆书(天音声) 阿修罗书(不饮酒) 迦娄罗书(金翅鸟) 紧那罗书(非人) 摩睺罗伽书(大蛇) 弥伽遮迦书(诸兽音) 迦迦娄多书(鸟音) 浮摩提婆书(地居天) 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 欝多罗拘卢书(须弥北) 逋娄婆毘提呵书(须弥东) 乌差婆书(举) 腻差波书(掷) 娑伽罗书(失译) 跋阇罗书(金刚) 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 毘弃多书(食残) 阿㝹浮多书(未曾有) 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 伽那那跋多书(等转) 优差波跋多书(举转) 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梨佉书(足) 毘拘多罗波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句) 邪婆陀输多罗书(增十句已上) 末茶婆哂尼书(中流) 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书(诸山苦行) 陀罗尼卑叉梨书(观地) 伽伽那卑丽叉尼书(观虚空) 萨蒲沙地尼山陀书(一切药草目) 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 萨婆娄多书(一切种音)

尔时太子说是书已。复咨蜜多阿阇梨言。此书凡有六十四种。未审尊者欲教我何书。是时多罗闻于太子说是书已。内心欢喜悦豫熙怡密怀私惭。折伏贡高我慢之心。向于太子。而说偈言。

希有清净智慧人
善顺于诸世间法
自己该通一切论
复更来入我学堂
如是书名我未知
其本悉皆诵持得
是为天人大尊道今复更欲觅于师

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故字为言蹄。言为理筌。音义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虽迹系翰墨而理契乎神。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梵佉卢居于天竺。黄史苍颉在于中夏。梵佉取法于净天。苍颉因华于鸟迹。文书诚异传理则同矣。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准梵及佉卢为世胜文。故天竺诸国谓之天书。西方写经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国往往有异。譬诸中土犹有篆之变体乎。安苍颉古文沿世代变。古移为迁为篆。篆改成隷。其转易多矣。至于傍生八体。则有仙龙云芝。二十四书则有楷奠针灸名实虽繁为用益尠。然原本定义。则体备于六文。适时为敏则莫要于隷法。东西之书源亦可得而略究也。

又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复集群臣言。何处有师最便武技教我太子。诸臣报王。此处有释名为善觉。其子名羼提提婆(隋言忍天)堪教太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一切凡有二十九种。善巧妙术(已下略而不述)忍天白王。臣甚能教。王为太子欲游戏故造一园苑。名曰勤劬。是时太子入彼苑内游戏。或令按摩。时彼五百释种臣悉为其儿。古先一切书典教于太子。及自释子亦如是教。又复世人积年累月。所学问者或成不成。太子能于四年之中。及余释种皆悉学得。通达无碍一切自在。是时忍天即为太子。而说偈言。

汝于年幼时
安庠而学问
不用多功力
须臾而自解
于少日月学
胜他多年岁
所得诸技艺
成就悉过人

尔时太子生长王宫。孩童之时游戏未学。年满八岁出问诣师入于学堂。从蜜多及忍天所二大尊边。受读诸书并一切论兵戎杂术。经历四年至十二时。种种技能遍皆涉猎。既通达已。随顺世间悦目适心。曾于一时在勤劬园遨游射戏。自余五百诸释种童子。亦各在其自己园内嬉戏。时有群雁行飞虚空。是时童子提婆达多弯弓而射即著一雁。其雁被射带箭遂堕悉达园中。时太子见彼雁带箭被伤堕地。见已两手安徐捧取已。跏趺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苏蜜封其疮。是时提婆遣使来语太子言。我射一雁堕汝园中。宜速付来不得留彼。是时太子报使人言。雁若命终即当还汝。若不死者终不可得。时提婆达复更重遣使人语言。若死若活决须相还。我手于先善功射得。云何忽留。太子报言。我已于先摄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发于菩提心来。我皆摄受一切众生。况复此雁。而不属我。以是因缘即便相竞。聚集诸释宿老智人判决此事。是时有一净居诸天。变化作老宿长者。入释会所而作是言。谁养育者即是摄受。射著之者即是放舍。时彼诸释宿老诸人一时印可。高声唱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达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搆结怨雠因缘。

捔力部第三

如因果经云。太子至年十岁。与兄弟捔力。与万眷属将欲出城。于时有一大象。当城门住。诸人皆不敢前。提婆达多以手搏头即便躄地。难陀以足指挑掷著路傍。太子以手执象。掷著城外。还以手接不令伤损。象又还苏。时诸人民叹未曾有。深生奇特。四远人民百千万亿皆集来看。园中有七重金鼓银鼓𨱎石铜铁等鼓。各有七牧。提婆达多最先射之。彻三金鼓。次及难陀亦彻三鼓。太子嫌弓弱。取库内祖王一良弓。无能张者。太子在坐以手拼弓。声悉闻城内。百千国人及虚空天子。举声嗟叹。以放一箭彻过诸鼓。然后入地泉水流出。又彻过大铁围山。

又佛本行经云是时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释从虚空中秉执。将向三十三天。至天上已。为此箭故于彼天中建立箭节。常以吉日诸天聚集。以诸香华供养此箭。乃至于今。诸天犹有此箭节日。又太子执箭一射。便穿七铁猪。过七铁猪已。彼箭入地至于黄泉。其箭所穿入地之处。即成一井。于今人民常称箭井。又太子共诸释种相扑。并皆卧地其体不伤。又一切释种。一时共扑太子。太子以手触彼皆悉倒地。尔时彼释及诸看众。皆生奇特之心。于上虚空。无量诸天。同以一音。而说偈言。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诸力士
悉皆力敌如调达
不及太子圣一毛
大人威德力无边
暂以手触皆倒地
圣者威神力广大
汝等云何欲比方
假使不动须弥山
大小铁围甚牢固
并及十方诸山等
一触能碎如微尘
铁等强鞭金刚珠
及以诸余一切宝
大智力能末如粉
况复扑此少力人

尔时诸天说此偈已。将诸种种天华散太子上。于虚空中隐身不现。时净饭王知其太子所有技能。皆悉胜彼一切诸人。自既眼见踊跃喜欢。勅唤白象璎珞庄饰。令太子乘。将入城内。从城门出。是时提婆城外而入。见此白象而问人言。此象谁许。欲将何处。其人报言。欲将出城。拟悉达乘欲入城内。提婆达以妬嫉故。便以左手执于象鼻。右手筑额一下倒地。宛转三匝遂即命终。白象卧地塞彼城门。众人往来不通出入。道路填塞。不能得行。复有童子。名曰难陀。相续而来。问知事已。即以右手执彼象尾。牵取离门可行七步许。太子复问。谁牵离门。众人言。难陀。太子言。善哉难陀。作事善也。太子思惟。彼等二人虽能示现其自气力。但此象身甚太麁壮。于后坏烂臭熏此城门。以左手举象。以右手承。从于空中掷置城外。越七重墙度七重堑。既掷过已。离城可有一拘卢奢。而象堕地即成大坑。乃至今者诸人相传。名于此处为象堕坑。即此是也。尔时无量百千众生。一时唱言。希有奇特。未曾闻见。而说偈言。

调达筑杀白象已
难陀七步牵离门
太子手擎在虚空
如以土块掷城外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尔时毘耶离大城有大力士。名曰净威德。成就大力。阎浮提中所有众生。无有等者。闻沙门瞿昙成就十力那罗延身。复作是念。我当往观沙门瞿昙。何如我也。即往佛所。初覩如来得大信乐。礼如来足一心观佛。世尊知已。心欲降伏。即告目连。汝往取吾昔菩萨时。为妙瞿夷释种捔力时箭。目连白佛。不知何处。尔时世尊。从右足放光。照遍三千世界之下大金刚轮。箭在彼坚住。佛告目连。汝见箭不。目连白言。已见。佛告目连。汝取持来。时大目连即下至彼如屈申臂顷。一切大众皆见其去。即便持来授与如来。佛言。此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过无量无边诸佛世界。

校量部第四

如集一切诸功德三昧经云。佛告目连。如一切四天王中。一切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释力。十帝释力等焰摩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摩天中天子力等一焰摩天王力。十焰摩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一化乐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乐天中天子力等一化乐天王力。十化乐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一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罗延力。十半那罗延力等一那罗延力。十那罗延力等一大那罗延力。十大那罗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萨力。十百劫修行菩萨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萨力。如是已下展转十重加之。乃至十方千千千万劫修行菩萨力等一无生法忍菩萨力。十无生法忍菩萨力等一十地菩萨力。十十地菩萨力等一最后身菩萨力。是故目连。菩萨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于七步。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坏不住。何以故。菩萨当其生已行七步时。此界大地纵广六十千由旬。菩萨生已。当下足时。便当都没。深百千由旬。还举足时。复当涌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动无坏众生无恼。最后身菩萨。始初生时。则便具有如是力。假使一切世界众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萨之力补于如来处非处智力。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种之力。名为如来应正。遍觉。此中不明菩萨通力。若用通力。能以恒沙世界。置于足指一毛端上。掷过无边恒沙世界。如是往来。不令众生有于苦恼。如是神力。不可称量。不可数知。若当如来尽现通力者。汝等声闻尚不能信。况余众生。尔时净威力士闻说菩萨父母生力。闻己惊怪身毛皆竖。生希有心憍慢皆灭。归依三宝发无上心。

法苑珠林卷第九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