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慎篇第四十四
- 俭约篇第四十五
思慎篇(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慎用部
- 慎祸部
- 慎境部
- 慎过部
述意部第一
夫思慎防过无患之理。缄口息虑离恶之原。诫始慎终。是君子之盐梅。敬初护末。是养生之要趣。庶寤因缘之兴起。鉴生灭之非常。识苦空之无我。照平等之妙门。而存其理弃其迹。诫其祸招其福。是和神之灵顺物之道也。
慎过部第五
如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铁丸投著火中与火同色盛著劫贝绵中。云何比丘当速燃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愚痴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若见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贪欲心。欲烧其心。欲烧其身。身心烧已舍戒退减。是愚痴人长夜当得非义饶益。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念入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猫貍饥渴羸瘦。于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当取食之。有时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貍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食内藏时猫貍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如是比丘。有愚痴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见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已。欲火炽然烧其身心已。驰走狂逸不乐精舍舍戒退减。此愚痴人长夜常得不饶益苦。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入村乞食。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已来不闭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觉寤修习善法。当知是辈终日损减不增善法。如彼木杵。
又自爱经云。佛言。夫人处世。心怀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业。斯三事出于心身口。唱成其恶以加众生。众生被毒即结怨恨。誓心欲报。或现世获。或身终后魂灵升天。即下报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克贼。皆由宿命非空生也。佛说偈言。
又十住毘婆沙论云。在家菩萨若见破戒之人不应生瞋轻慢之心。应生怜愍利益之心。方便劝止令生善心。苦谏不改而生诽谤。亦不得瞋妄见他过。故此贤劫中闻有菩萨。诽谤拘楼孙佛言。何有秃人而当得道。如是众生难可得知。自作自受何预于我。若欲知彼或自伤害。筹量众生。佛所不许。如经中说。
佛告阿难。若人筹量于他即自伤身。如偈说曰。
是故经云。勿轻未学。敬学如佛。唯有智慧可破烦恼。若称量者则为自伤。唯佛智慧乃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于破戒人中不生瞋恚轻慢之心。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一鼈遭遇枯旱湖泽干竭。不能自致有食之池。时有大鹤集住其边。鼈从求哀乞相济度。鹤啄衔之飞过都邑。鼈不默声。问此何等如是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鼈堕。人得屠食。夫人愚顽不谨口舌其譬如是。
又法句喻经云。佛告婆罗门。世有四事人不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贫。何谓为四。一者年盛力壮慎莫憍慢。二者年老精进不贪婬泆。三者有财珍宝常念布施。四者就师学问听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谓之有常不计成败一旦离散。譬如老鹤守此空池永无所得。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颂曰。
感应缘(略引十一验)
- 汉下邳周式
- 汉会稽句章人
- 汉诸暨吴详
- 晋义兴人周
- 晋淮南胡茂回
- 宋豫章胡庇之
- 宋泰始中张乙
- 宋襄城李颐
- 周宣帝宇文赟
- 齐京师释慧豫
- 唐亲卫高法眼
俭约篇第四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谬之于空谈。不如证之于事实。闻之于髣像。不如决之于耳目。故信不如学言不如行。所以研机适理。寔极圣之洪基。息缘俭务。是至人之大量。不树无方之心。宁有不穷之应。是以一毫一粒而意济四生。一念一弹而常资六度。斯则功超半息发弥来际。抱素俭约而亦德逾高范也。
引证部第二
如新婆沙论云。问诸弟子中大迦叶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旧云头陀)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别。答尊者大迦叶波。所得饮食若麁若妙。随次第食无所简别。犹如良马随得而食。尊者薄矩罗。所得饮食或麁或妙。简去妙者而食麁者。如契经说。有四圣种。一依随所得食喜足圣种。二依随所得衣喜足圣种。三依随所得卧具喜足圣种。四依有无有乐断乐修圣种。
又中阿含经云。尔时有一异学。是尊者薄拘罗未出家时。亲善朋友。往诣薄拘罗所请问其义。薄拘罗因为说之。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起欲想。我持粪扫衣来已八十年。亦无起贡高想。亦未曾忆受居士衣。未曾割截作衣。未曾倩他比丘作衣。未曾用针缝衣。未曾持针线囊乃至一缕。我乞食来已八十年。亦无起贡高想。亦未曾受居士请。亦未曾超越乞食。未曾从大家乞食于中当得净好极妙丰饶食噉含消。未曾视女人面。未曾入比丘尼房中。未曾忆与比丘尼共相问讯。乃至道路亦不共语。未曾畜沙弥。未曾忆为白衣说法。乃至四句偈。未曾有病乃至弹指顷头痛者。未曾忆服药乃至一片诃梨勒。我结跏趺坐于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树。我于三日夜中得三达证。我结跏趺坐而般涅槃。是谓尊者薄拘罗未曾有法。
又僧祇律云。达腻伽罗汉深自庆慰。而说偈言。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比丘。于空闲树下坐禅行道。树上有一猕猴。见比丘食下住其边。比丘以饭与之。猕猴得食辄行取水以给澡洗。如是连月。后日食竟忽忘不留。猕猴以不得食大怒。取比丘袈裟上树裂破。比丘忿之以杖。误中猕猴即死。余数猕猴并来共舆死猕猴到佛寺中。比丘僧知必有所以推问其意。比丘具说。于是佛教自从今日比丘每食。皆当割省留余以施蠢动。不得尽之。
又五分律云。佛告比丘。乃往去世。于殑伽河边有一仙人。住于石窟。尔时龙王日从水出。以身七匝围绕仙人。舒头在上。下向敬视仙人。仙人游行弟子守窟。龙亦如前日来恭敬。弟子怖畏即大羸瘦。我于尔时行菩萨道游行殑伽河边。见如此。即故问意。具答如是。我复问言。汝今欲不复见龙耶。答言尔。又问。汝见龙胭下有何等物。答言。有摩尼珠。吾复语言。龙若来时汝便合掌向龙作如是语。我今须汝胭下摩尼宝珠。愿以施我。尔时仙人弟子闻我语已。龙从水出便从索之。龙闻乞珠不前不却默然而住。时仙人弟子复为龙王说偈言。
龙即以偈答言。
于是世尊引古说偈。
又告比丘。过去世时有迦夷国王。好喜布施给诸穷乏。时有梵志王甚爱重。未甞从王有所求乞。尔时彼王为说偈言。
梵志即以偈答言。
王复说偈答言。
梵志复以偈答言。
时王闻说贤人之偈心大欢喜。即以牛王一头及余千牛而施与之。
颂曰。
感应缘(略引二验)
- 晋单道开
- 唐杜智揩
晋罗浮山有单道开。姓孟。炖煌人。少怀栖隐诵经四十余万言。绝谷饵柏实。柏实难得复服松脂。后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数日一服。或时多少噉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袒夏温昼夜不卧。开学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唯开全志。进陵太守遣马迎开。开辞能步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树诸神或现异形试之。初无惧色。以石虎建武十二年。从西平来。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童子为沙弥。年十四。禀受教法行能及开。时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现。当有高士入境。虎普勅州郡。有异人令启开其年冬十一月秦州刺史上表送开。初止邺城西法綝祠中。后徙临漳昭德寺于房内造重阁坐禅。虎资给甚厚。开皆以慧施。时乐仙者多来咨问。开都不答。迺为说偈云。
佛图澄曰。此道士观国兴衰。若去者当有大灾。至石虎太宁元年。开与弟子南度许昌。虎子姪相杀邺都大乱。至晋升平三年。来之建邺。俄而至南海。后入罗浮山。独处茅茨萧然物外。春秋百余岁卒于山舍。勅弟子以尸置石穴中。弟子廼移之石室。有康泓者。昔在北㵎。闻开弟子叙。开昔在山中每有神仙来去。廼遥心敬挹。及后役南海亲与相见侧席钻仰。禀闻备至廼为之传。赞曰。
晋兴宁元年陈郡袁宏为南海太守。与弟颕叔及沙门支法防。共登罗浮山。至石室口见开形骸。及香火瓦器犹存。宏曰。法师业行殊群。正当蝉蜕耳。迺为赞曰。
后沙门僧景道渐等。并欲登罗浮竟不至顶(出梁高僧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