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篇(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引证部
- 太子部
- 睒子部
- 业因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孝诚忠敬。高迈董𪒠之贤。反慢尊亲。罪过王寄之逆。是以木非亲母。供则响溢千龄。凡非圣僧。敬则光逾万代。理应倾心顶戴。获福无边。何得起慢高心反生轻侮也。所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代。终身尽孝。寔建国之美。故念子路见于孔丘曰。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犹愿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不可复得。每感斯言。虽存若亡。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深河海。孝若涓尘。永慕长号。痛贯心首。俗称乳哺生我肉身。一世之恩尚复难报。况复如来大悲普洽等同一子。拔除三涂得离四生长。辞八苦永御三乘。静思恩重。岂同凡俗内心崩溃如焚如灼。情切于理痛甚刀割。历劫瞻敬长荐珍羞。亦未能报须臾之恩。故涅槃经云。佛有一味大慈悲。愍念众生如一子。众生不知佛能救。毁谤如来及法僧。
业因部第五
如杂宝藏经云。佛言。若人于父母所作少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罪亦无量。我于过去久远世时。生波罗柰国为长者子。字慈童女。其父早丧与母共居。家贫卖薪日得两钱奉养于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遂复渐差日得八钱供养于母。后人投趣获利转多。日得十六钱奉给于母。众人见其聪明福德。皆来劝之入海采宝。闻已白母。母见慈孝谓不能去。戏语之言。听汝入海。儿即结伴克日已定辞去。母即抱儿啼哭而言。不待我死何由得去。儿已许他恐负言信。便自掣出绝母头发伤数十根。遂去入海多得宝还。至于中路徒伴在前。童女独后失伴错道。到一山上见瑠璃城。饥渴往趣有四玉女。擎四如意珠作唱伎乐。出城来迎。四万岁中受大快乐。复生厌心舍之而去。见玻璃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作乐来迎。八万岁中极大欢喜。后厌舍去。至白银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如前来迎。十六万岁受大快乐。后复舍去。至黄金城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如前来迎。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后厌舍去。到一铁城。入见一人头戴火轮。舍著童女头上而去。时慈童女即问狱卒。我戴此轮何时可脱。狱卒答言。世间有人作罪福业。如汝入海经历诸城。然后当来代汝受罪。若无代者终不堕地。复问。我昔作何罪福。狱卒答言。汝昔两钱供养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万岁中受其快乐。四钱供母。得玻璃城八如意珠及八玉女。八万岁中受诸快乐。八钱供母。得白银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万岁受于快乐。以十六钱供养母故得黄金城。有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以绝母发今得铁城火轮之报。有人代汝乃可得脱。复问狱卒。今此狱中颇有受罪如我比不。答言。无量不可称计。闻已念言。我会不免。愿使一切应受苦者尽集我。身作是念已铁轮即堕。狱卒见已铁叉打头。寻即命终生兜率天。佛告比丘。昔慈童女今我身是。以是因缘。于父母所少作善恶获报无量。是故应勤供养父母。又成实论云。如来于诸圣人及父母等。起善恶业则受现报。又文殊问经。佛说偈云。
颂曰。
不孝篇第五十(此有四部)
- 述意部
- 五逆部
- 妇逆部
- 弃父部
述意部第一
夫以立忠立孝。所以扬名于后代。行逆行乖。所以受报于来苦。孝逆升沈善恶胡越。故大慈愍阇王之凶勃。誉罗云之善征。将恐不孝毒火无由而灭。恶逆重暗开了未期。譬如牢狱重囚具萦众苦。抱长枷穿大械。带金钳负铁锁。捶扑其躯脓疮秽烂。周遍形骸臭恶缠匝。而欲以此状求见慈父恳诚难覩也。
◎弃父部第四
如杂宝藏经。尔时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而常赞叹恭敬父母耆长宿老。不但今日。我于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国。彼国土中有老人者。皆远驱弃。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国法应在驱遣。大臣孝顺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窟。置父著中随时孝养。
尔时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而作是言。各别雄雌汝国得安。若不别者汝身及国。七日之后悉当覆灭。王闻是已心怀懊恼。即与群臣参议斯事。各自陈谢称不能别。即募国界。谁能别者。厚加爵赏。大臣归家往问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别。以细软物停蛇著上。其躁娆者当知是雄。住不动者当知是雌(故律云白叠试蛇去住不同也)即如其言。果别雄雌。天神复问言。谁于睡者名之为寤谁于寤者名之为睡。王与群臣复不能辩。大臣问父此是何言父言。此名学人。于诸凡夫名为觉者。于诸罗汉名之为睡。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又复问言。此大白象有几斤两。群臣共议无能知者。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置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又复问言。以一掬水多于大海。谁能知之。群臣共议又不能解。大臣问父。此是何语。父言。此语易解。若有人解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海水极多不过一劫。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万倍多于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天神复化作饿人。连骸拄骨而来问言。世颇有人饥穷瘦苦剧于我不。群臣思量复不能答。复以状问父。父答子言。世间有人。悭贪嫉妬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将来之世堕饿鬼中。百千万岁不闻水谷之名。身如大山腹如大谷。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身至脚。举动之时支节火然。如此之人剧汝饥苦百千万倍。即以斯言用答天神。天神又化作一人。手脚杻械项后著锁。身中火出举体燋烂。而又问言。世颇有人苦剧我不。群臣率尔无知答者。大臣复问其父。父即答言。世间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师长。叛于夫主。诽谤三尊。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刀山剑树火车𬬻炭。陷河沸𡱁刀道火道。如是众苦无量无边不可计数。以此方之剧汝困苦。百千万倍。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正瑰玮逾于世人。而又问言。世间颇有端正之人似我者不。群臣默然无能答者。臣复问父。父时答言。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顺父母。好施忍辱精勤持戒。得生天上端正殊特。过于汝身百千万倍。以此方之如瞎猕猴。复以此言以答天神。天神又以一栴檀木方之正等。又复问言。何者是头。群臣智力无能答者。臣又问父。父答言。易知。放著水中。根者必沈。尾者必举。即以此言用答天神。天神又以二白騲马形色无异。而复问言。谁母谁子。群臣亦复无能答者。复问其父。父答言。与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与子。如是所问悉皆答之。天神欢喜。大遗王珍奇财宝。而语王言。汝今国土我当拥护。令诸外敌不能侵害。王闻是已极大踊悦。而问臣言。为是自知有人教汝。赖汝大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驱遣。致犯王法藏著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力。唯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尔时父者我身时也。尔时大臣者舍利弗是。尔时王者阿阇世是也。尔时天神者阿难是也(故俗云养老乞言即其是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世尊语诸比丘。当知往昔波罗柰国。有不善法流行于世。父年六十与著敷𦇧使守门户。尔时兄弟二人。兄语弟言。汝与父敷𦇧使令守门。屋中唯有一敷𦇧。小弟便截半与父而白父言。大兄与父非我所与。大兄教父使守门屋。兄向弟言。何不尽与敷𦇧截半与之。弟答兄言。适有一敷𦇧不截半与。后更何处得。兄问弟言。欲更与谁。弟言。岂可得不留与兄耶。兄言。何以与我。弟言。汝当年老。汝子亦当安汝置于门中。兄闻此语惊愕曰。我亦当如是耶。弟言。谁当代汝。便语兄言。如此恶法宜共除舍。兄弟相将共至辅相所。以此言论。向辅相说。辅相答言。实尔。我等亦共有老。辅相启王。王可此语。宣令国界。孝养父母。断先非法。不听更尔。
又优婆塞戒经云。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于杀阿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
颂曰。
感应缘(如是五逆及恶心向三宝现遭殃咎者无量并散在诸篇今略述二三不孝现报之验也)
- 周王彦伟
- 齐何君平
- 隋妇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