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祠篇(此有三部)
- 述意部
- 献佛部
- 祭祠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金玉异珍在人共宝。玄儒别义遐迩同遵。岂必孔生自国便欲师从。佛处远邦有心捐弃。不胜事切辄陈愚亮。是非之理不敢自专。昔孔丘辞逝。庙千载之规摹。释迦言往。寺万代之灵塔。欲使见形克念面像归心。敬师忠主。其义一也。至如丁兰束带。孝事木母之形。无尽解璎奉承多宝佛塔。眇寻旷古。邈想清尘。既种成林。于理不越。又按礼经。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卿士各有阶级。故天曰神。祭天于圆丘。地曰祇。祭地于方泽。人曰鬼。祭之于宗庙。龙鬼降雨之劳。牛畜挽犁之効。由或立形村足。树像城门。岂况天上天下三界大师。此方他方四生慈父。威德为万亿所遵。风化为万灵之范。故善人回向。若群流之归溟壑。大光摄受。如两曜之伴众星。自月氏遗影那竭。灰身舍利遍流祇洹遂造乃圣乃贤。凭兹景福。或尊或贵。冀此获安者矣。
祭祠部第三
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受诸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悋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劝作福德。
若有祠祀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上林埠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若说杀生祠祀得福。是义不然。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旃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祠者。当用香华乳酪酥果。为亡追福则有三时。春时正月。夏时五月。秋时九月。
若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住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若出家人効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真实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
又正法念经云。若为亡人修行布施。生鬼道者鬼容得福。以鬼知悔前身悭贪。故为施。时彼则欢喜。若生余道多无得力。如得生天纯受乐报。不悔本因无心思福。故经云。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受诸苦恼。不暇思念。畜生亦尔。
故娑沙论。为饿鬼作福。鬼得饮食。亦增益身。臭者得香。恶色得好色。又经云。如诸鬼等。所食不同。或脓或粪。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若鬼异处受生。亲为施时。彼鬼业力。遥知生喜。若还在家受苦报者。亲为施者。鬼自亲见生喜。
又婆沙论云。有人不如法求财及其得时。以悭惜故。于己眷属尚无心与。况复余人。以无施心故。身坏命终堕饿鬼中。若在本舍边不净粪秽厕溷中住。诸亲里等生苦恼心。作如是念。彼积聚财物自不受用。又不施人。以苦恼故欲施其食。请诸眷属亲友知识沙门婆罗门施其饮食。尔时饿鬼亲自见之。于眷属财物生已有想。作如是念。如此财物我所积聚。今施与人心大欢喜。于福田所生信敬心若生余道多不得力。纵令亡人不得此福。故为修善自得大利。如似起慈自常获福。
又智度论云。如慈心念诸众生令得快乐。众生虽无所得念者。大得其福。若不乐施。纵生天得圣还乏衣食。故优婆塞戒经云。持戒虽得罗汉不遮饥苦。生天不得上食璎珞。若乐行施。虽堕鬼畜常饱无乏。
又未曾有经云。有王白佛言。我父先王奉事外道。常行布施求梵天福。如斯功德生何天耶。佛告王曰。前王果报今在地狱。所以者何不值善时。不遇善友。无善方便。虽修功德不得免罪。布施之功不忘失也。候罪毕时方当受福。当知修福不与罪合。先帝大王有五种恶业生地狱中。一者傲慢妬弊。事无麁细。便起鞭罚不忍辱故。二者贪受宝货。断事不平。致令天下怀怨恨故。三者游猎嬉戏。苦困人民。害众生所爱命故。四者耽著女色。得新厌旧。抚接不平致怨恨故。五者破戒。以此文证故知事邪修福。善恶常别。苦乐两报不相杂乱。何况利根多闻。正信三宝而招苦报。又惟无三昧经云。佛告阿难。善男子。人求道安禅先当断念。人生世间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想秽念多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念念不息。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如响应声。如影随形。是故善恶罪福各别。
又中阿含经云。若为死人布施祭祀者。若生入饿鬼中者得食。除余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故。若亲族不生中者。但施自得其福。乃至施主生六趣中。施福常随。以持戒故。虽得人身必须余福助报也。往生经云。亡后作福。死者七分获一。余者属现造者。
又灌顶经云。阿难问佛言。若人命终送著山野造立坟塔。是人精魂在中以不。佛言。亦在亦不在。若人生时不造善根不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故言在。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善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三十三天。在中受福。或生人间豪姓之家。到处自然随意所生。又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杀生祷祝不信真正。邪命自活谄伪欺人。堕在饿鬼畜生之中。备受众苦。经历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或不在者。或是五谷之骨未朽烂时。故有微灵。骨若靡烂。此灵即灭。无有气势。亦不能为人作诸祸福。灵未灭时。或是乡亲。命终之人在世无福。又行邪谄应堕鬼神。或为树木杂物之精。无天福可受。地狱不摄。纵舍世间浮游人村。既其无食。恐动于人。作诸变怪扇动人心。或有妖魅邪师以倚为福。觅诸福祐。欲得长生。愚痴邪见杀生祠祀。死入地狱饿鬼畜生。无有出时。可不慎之。又若人临终之日。当为烧香然灯续明。于塔寺中表刹之上。悬命过幡。转读尊经。竟三七日。所以然者。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生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亡者在世。若有罪愆应堕八难。以幡灯功德必得解脱。若有善愿。应生父母在于异方不得疾生。以幡灯功德皆得疾生。无复留难。若得生已当为人作福德之子。不为邪鬼之所得便。种族豪强。是故应修福善幡灯功德。又若四辈男女。若临终时。若已命过。是其亡日造作黄幡悬著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幡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随风转。破散都尽。至成微尘。风吹微尘。其福无量。幡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成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灯四十九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皆得相见。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
又净度三昧经云。八王日诸天帝释镇臣三十二人四镇大王司命司录伍罗大王八王使者。尽出四布覆行。复值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挍人民立行善恶。地狱王亦遣辅臣小王。同时俱出。有罪即记。前斋八王日犯过。福强有救。安隐无他用福原赦。到后斋日重犯罪数。多者减寿。条名克死。岁月日时关下地狱。地狱承文书。即遣狱鬼持名录名。狱鬼无慈死日未到。强摧作恶令命促尽。福多者增寿益算。天遣善神营护其身。移下地狱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后生天上。
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旷野鬼神白佛言。我常噉人。今者不杀。当食何物。佛勅鬼王。汝但不杀。我勅弟子常施汝食。乃至法灭。以我力故令汝饱满。鬼王闻喜。受佛五戒。涅槃经。亦制诸声闻弟子。出众生食济旷野鬼神。又智度论云。鬼神得人少许饮食。即能变使多令得充足。
又譬喻经云。佛与阿难。到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行。复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鬼何以歌舞。人何以啼哭。佛答阿难。饿鬼家儿子亲属。为其作福行得解脱。是以歌舞好人家儿子亲属。唯为杀害无有与作福德之者。后大火逼之。是以啼哭也。
又宿愿果报经云。昔有婆罗门夫妇二人。无有儿子。财富无数。临寿终时自相谓言。各当吞钱以为资粮。其国俗法死者不埋。但著树下。各吞五十金钱。身烂钱出。国中有一贤者。行见愍之。然流泪伤其悭贪。取为设福。请佛及僧尽心供办。擎饭佛前称名呪愿。时悭夫妇受饿鬼苦。即生天上。为请四辈。时生天者。即得天眼知为作福。从天来下但作年少佐助檀越。佛言。此厨间年少是真檀越。佛为说法即得道迹。贤者亦得道迹。众僧欢喜皆得生天。
又百喻经云。昔有贾客欲入大海。要须导师。即共求觅得一导师。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祀。当须人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尽亲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颂曰。
占相篇第七十(此有二部)
- 述意部
- 引证部
引证部第二
如正见经云。时佛会中有一比丘。名曰正见。新入法服有疑念言。佛说有后世生至于人死。皆无相报。何以知乎。此问未发。佛已预知。佛告诸弟子。譬如树本以一核种四大句毓自致巨盛。牙叶茎节展转变易。遂成大树。树复生果。果复成树。岁月增益。如是无数。佛告诸弟子。欲踧集华实茎节更还作核。可得以不。诸弟子言。不可得也。彼已转变。日就朽败。核种复生。如是无极转生转易。终皆归朽。不可复还使成本核也佛告诸弟子。生死亦如比。本由痴出。展转合成十二因缘。识神转易随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体。不复识故。不得还报。譬如冶家。洋石作铁铸铁为器。成器可还使作石乎。正见答言。实不可成铁为石。佛言。识之转徙住在中阴。如石成铁转受他体。如铁成器形消体易不得复还。故识禀受人身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闭。一住在中阴不得复还。二随所受身胞内。三初生迫痛忘故识想。四生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五已生便著食念故识念断。六从生日长大习所新无复宿识。佛言。诸弟子。识神随作善恶。临死随行所见非故身。不可复还识故面相答报也。未有道意。无有净眼。身死识去。随行变化。转受他体。何得相报也。譬如月晦夜阴以五色物著冥暗中。千万亿人不能视物。若人把炬照之。皆别五色。如愚痴人暗蔽恶道。未得慧眼。往来相报。如月晦夜欲视五色终不得见。若修经戒守摄其意。如持炬火人别五色。譬如无手欲书无目欲视。暗夜贯针水中求火终不可得。汝诸弟子。勤行经戒深思生死。本从何来终归何所。得净结除所疑自解。正见闻已。欢喜奉行。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云六道各有其相。
第一地狱相者
第六天相者
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