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盖闲。元元杂类莫不贪生。蠢蠢迷徒咸知畏死。所以失林穷虎。乃委命于庐中。铩翮惊禽。遂投身于案侧。至如杨生养雀。宁有意于玉环。孔氏放龟。本无情于金印。而冥期弗爽雅报斯臻。故知因果业行皎然如日。且大悲之化。救苦为端。弘誓之心。济生为本。但五部名族。皆以列鼎相夸。三市逸仁。莫不鼓刀成务。群生何罪。枉见刑残。含识无愆。横逢爼醢致使怨魂不断苦报相酬。今劝仁者。同修慈行。所有危悑并存放舍。纵彼飞沈随其饮啄。当使紫鳞頳尾并相望于江湖。锦臆翠毛等。逍遥于云汉。或听三归而寤道。何异瞽龙。闻四谛而生天。更同鹦鸟。共立长寿之基。同招常命之果也。
引证部第二
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令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追福资其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众等。并须漉水饮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见掌中。细文者审悉看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使可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虫。还送本取水来处安之。若来处远近有池。池井七日不消者。以虫著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若池江水有虫。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云。长者自看。若知友同师者。语言。此中有虫。当漉水用。
又十诵律有二比丘。未曾见佛。从北远道共往舍卫奉见世尊。道中渴乏值有虫水。破戒者言。可共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何可得饮。破戒者言。我若不饮必当渴死。不得见佛。便饮而去。持戒者慎护戒故不饮。遂渴乏死。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佛为说法得法眼净。受三归毕还归天上。时饮水者后到佛所。佛为四众说法。即披衣示金色身。汝痴人欲看我肉身。何为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智慧之身。佛言。从今已去。比丘若行二十里外。无漉水囊犯罪。若自无同意伴有者听去。
又有征行军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头安漉囊。持用滤水。官人闻奏国王。王闻瞋之。皆欲杀却。汝小虫尚畏不杀。况见贼肯害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虫若于国有害。臣皆杀却。既无有怨何故不听滤饮。王闻放之。由行人慈善根力。及贼皆来投化。
又正法念经云。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细持不杀戒。
又智度论云。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瘁。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为其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又昔菩萨作一飞鸟。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羂著不可解。若能至香山取一药草。著其羂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菩萨宿世作如是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名本生经。
又十诵律云。佛言。过去世时近雪山下有鹿王。名曰威德。作五百鹿王。时有猎师安谷施羂。鹿王前行右脚堕毛羂中。鹿王心念。若我现相则诸鹿不敢食谷。须噉谷尽尔乃现脚相。时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便说偈言。
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女鹿见猎师到已。向说偈言。
猎师闻之。生怜愍心。以偈答言。
猎师即时解放鹿王。佛言。昔鹿王者。今我身是。五百鹿者。五百比丘是。时有雁王。猎者得之。有同伴雁欲代舍命。还说偈相报。猎师见愍二雁并放。后求宝报恩。大意同前。
又智度论云。王闻鹿言。即从坐起而说偈言。
又善见律云。目连为阿育王演本生经云。大王往昔有一鹧鸪鸟。为人笼系。在地愁悑。便大鸣唤。同类云集为人所杀。鹧鸪问道人云。我有罪不。道人答云。汝鸣声时有杀心不。鹧鸪鸟言。我鸣命伴来无杀心也。道人即答。若无杀心汝无罪也。而说偈言。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水中有一鼈。出池水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鼈张口而眠。时猕猴便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鼈口中。鼈觉合口。藏六甲裹。如所说偈言。
时鼈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悑便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鼈回转。流离牵曳遇值崄处。鼈时仰卧。是时猕猴两手抱鼈。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难。猕猴曾知仙人住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鼈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念是猕猴为作何等欲戏弄。猕猴故言。婆罗门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尔时猕猴即说偈言。
尔时仙人以偈答言。
鼈闻是语便放猴去。
颂曰。
感应缘(略引一验)
唐魏郡马嘉运。以贞观六年正月。居家日晚。出大门忽见两人。各捉马一匹。先在门外树下立。嘉运问是何人。答云。东海公使迎马生耳。嘉运素有学识知名州里。每台使及四方贵客多请见之。及见闻名弗复怪也。谓使者曰。吾无马。使者曰。进马。以此迎马生。嘉运即于树下上马而去。其身倒卧于树下也。俄至一官曹将入大门。有男女数十人。门外如讼者。有一妇人先与运相识。是同郡张公瑾妾。姓元氏。手执一纸文书迎谓嘉运曰。马生尚相识不。昔张总管交游。每数相见。总管无状非理杀我。我诉天曹。于今三年。为王天主救护公瑾。故常见抑。今乃得申。官已追之。不久将至。疑我独见枉害。马生那亦来耶。嘉运先知元氏被杀。及见方自知死。使者引入门。门者曰。公眠未可谒。宜可就霍司刑处坐。嘉运见司刑。乃益州行台郎中霍璋也。见嘉运延坐曰。此府记室官阙。东海公闻君才学欲屈为此官耳。嘉运曰。贫守妻子。不愿为官。得免幸甚。璋曰。若不能作自陈无学。吾当有相识可举令作。俄有人来云。公眠已起。引嘉运入。见一人在厅事坐。肥短黑色。呼嘉运前谓曰。闻君才学。欲屈为记室耳。能为之乎。嘉运拜谢曰。幸甚。但鄙夫田野。颇以经业教授后生。不足以当记室之任耳。公曰。识霍璋不。答曰识之。因使召璋。问以嘉运才术。璋曰。平生知其经学。不见作文章。公曰。谁有文章者。嘉运曰。有陈子良者解文章。公曰。放马生归。即命追于子良。嘉运辞去。璋与之别。倩君语我家狗。吾临终语汝。卖我所乘作浮图。汝那卖马自费。速如我教造浮图。所云我家狗者。谓其长子。嘉运因问。向见张公瑾妾。所言天主者为谁。璋曰。公瑾乡。人王五戒者。死为天主。常救公瑾故得至今。今似不免矣。言毕而别。遣使者送嘉运。至一小澁道指令。由此路归。嘉运具言之。其年七月绵州人姓陈名子良暴死。经宿而苏。自言见东海公。欲用为记室。辞不识文字。别有吴人陈子良卒。公瑾亦亡。但二人亡后。嘉运尝与人同行于路。忽若见官府者。嘉运色忧。悑唯趋走。顷之乃定。同侣问之。答曰。而见东海公使人云。欲往益州追人仍说。陈子良极诉君。霍司刑为君被诮让。君几不免。赖君赎生之福。故得免也。初嘉运在蜀之日。将抉池取鱼。嘉运时为人讲书得绢数十匹。因买池鱼赎生。谓此也。至贞观中车驾在九城宫闻之。使中书侍郎岑文本就问其事。文本录以奏云尔。嘉运后为国子博士卒官(右此一验出冥报记)。
救厄篇第七十六(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菩萨部
- 流水部
- 商主部
- 兽王部
述意部第一
夫慈悲弘力之施。祈福纾患之请。诚至可感。列圣同然。而观世大士独见裒闻。是以投火。有必糜之躯。海漂无或生之命。但瞬息之顷言念归向。则洪海可竭。烈火飞凉。或临刀项上白刃不伤。或坠堕深坑全身无损。或枷禁桎梏散诞形躯。如是得力。备鉴难尽。若恳诚克己必感灵征。若浮漫惰情艰危叵救也。
兽王部第五
如大智度论云。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大林树多诸禽兽。野火来烧三边俱起。唯有一边而隔一水。众兽穷逼逃命无地。佛言。我于尔时为大身多力鹿。以前脚跨一岸。以后脚跨一岸。令众兽蹈背上而度。皮肉尽坏。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后一兔来。气力已竭。自强努力忍令得过。过已脊折堕水而死。如是久有。非但今也。前得度者今诸弟子是。最后一兔须跋陀是。佛世世乐行精进。今犹不息。
又贤愚经云。佛过去久远世时。时世饥俭。如来因地慈救众生。作大鱼身。长五百由旬。国人须其肉者。无问人畜皆来取噉。取已还生。经于十二年施其肉血。
又受生经云。昔者菩萨曾为鼈王。生长大海化诸同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行慈悲救护。愍于众生如母爱子。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于时鼈王出于海外。在边卧息。积有日月其背坚燥。犹如陆地。贾人远来因止其上。破薪然火炊煮饭食。系其牛马车乘载石。皆著其上。鼈王欲趣入水。畏堕不仁。适欲强忍痛不可胜。便设权计入浅水处。除灭火毒不危众贾。众贾恐悑。谓潮卒涨。悲哀呼嗟。归命诸天。唯见救济。鼈王心益愍之。因报贾人曰。慎莫恐悑。吾被火焚故舍入水。欲令痛息。今当相安。终不相危。众贾闻之知有活望。俱时发声言南无佛。鼈兴大慈还负众贾。移在岸边。众人得脱靡不欢喜。遥称鼈王而叹其德。尊为桥梁多所过度。行为大舟超越三界。设得佛道当复救脱生死之厄。鼈王报曰。善哉善哉。当如来言。各自别去。佛言。时鼈王者。我身是也。五百贾人者。今五百弟子舍利弗等是。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见犯法者。应受死苦。以财赎命。令其得脱。不求恩报。命终生常欢喜天。从天退还得受人身不遭王难。
若有众生持戒见大火起焚烧众生。以水灭火救诸众生。命终生行道天受种种乐。
又如度狗子经说。昔有一国。谷米踊贵。人民饥饿。时有沙门入城分卫。周遍门室无所一获。次至长者大豪贵门。得麁恶饭适欲出城。门中逢一射猎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见沙门欢喜前为作礼。沙门呪愿。老寿长生。沙门知有狗子疑欲杀之。故问其人。今何所赍。答曰。空行无所获持。沙门又问。吾已见之。何为藏匿。杀生之罪甚为不善。愿持我食贸此狗子。令命得济。卿福无量。其人答曰。不能相与。我故行求。家门共食。卿此小饭何所足乎。沙门殷勤晓喻请之。其人觝突不肯随言。沙门又言。设不肯者。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门。沙门举饭以饲狗子。以手摩抆祝愿泪出。卿罪所致得是犬身。不得自在。见杀食噉。使汝世世罪灭福生。离狗子身得生为人。所在遇法三宝自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踊跃欢喜知自归依。人将还家屠杀共食。狗子命过即生豪贵大长者家。适生堕地便有慈心。时彼沙门分卫次到长者门里。分卫时长者子见彼沙门。忆识本缘便前稽首礼沙门足。请前供养百味饮食。前白父母言。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经戒为作弟子。父母爱重不肯听之。我今一门有汝一子。当以续后家门之主。何因便欲弃家而去。小儿啼泣不肯饮食。不欲听我便自就死。父母见然便听令去。随师学道除去须发。被三法衣讽诵佛经。深解其义便得三昧。立不退转开化一切。发大道意。佛世难值。经道难闻。能与相值无不蒙度。畜生尚有得道。岂况于人。宁不获果。纵复缺犯还生惭愧。白净已来黑垢自灭。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鸟。名曰罗婆。为鹰所捉飞腾虚空。于空鸣唤言。我不自觉忽遭此难。我坐舍离父母境界。而游他处故遭此难。如何今日为他所囚。不得自在。鹰语罗婆汝当何处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罗婆答言。我于田耕垅中自有境界。足免诸难。是为我家父母境界。鹰于罗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还耕垅中。能得脱不。于是罗婆得脱鹰爪。还到耕垅大块之下。安住止处。然复于块上欲与鹰鬪。鹰则大怒。彼是小鸟敢与我鬪。瞋恚极盛。峻飞直搏。于是罗婆入于块下。鹰鸟飞势臆冲坚块。碎身即死。时罗婆鸟深伏块下。仰说偈言。
颂曰。
感应缘(略引一十五验)
- 秦沙门释道冏
- 晋居士吕竦
- 晋居士徐荣
- 晋居士张崇
- 晋将军王懿
- 晋严猛妇
- 晋周子长
- 宋沙门竺慧庆
- 宋沙门释昙无竭
- 宋沙门释法进
- 周沙门释慧瑱
- 周沙门释僧实
- 陈沙门释慧布
- 唐沙门释智聪
- 唐居士徐善才
秦沙门释道冏。乡里氏族已载前记。姚秦弘始十八年师道懿。遣至河南霍山采钟乳。与同学道朗等四人共行。持炬探究入且三里。遇一深流横木而过。冏最先济后辈坠木而死。时火又灭冥然昏暗。冏生念已尽恸哭而已。犹故一心呼观世音誓愿。若蒙出路供百人会表报威神。经一宿而见小光烱然。状若荧火。倏忽之间穴中尽明。于是见路得出岩下。由此信寤弥深。屡覩灵异。元嘉十九年。临川康王作镇广陵。请冏供养。其年九月于西斋中作十日观世音斋已。得九日夜四更尽众僧皆眠。冏起礼拜。还欲坐禅。忽见四壁有无数沙门。悉半身出。见一佛蠡髻分明了了。有一长人著平上帻。笺布袴褶毛把长刀。貌极雄异。捻香授道冏。时不肯受。壁中沙门语云。冏公可为受香以覆护主人。俄而霍然无所复见。当尔之时都不见众会诸僧唯覩所置释迦文行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