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受报篇第七十九

恶报部第十一

夫有形则影现。有声则响应。未见形存而影亡。声续而响乖。善恶相报理路晈然。幸愿深信不猜来诮。轻重苦报具依下述。如身行杀生。或剥切脔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者。则堕屠裂斤割地狱中。蒸煮烧炙众生者。则堕镬汤𬬻炭地狱中。以此杀生故。于地狱中。穷年极劫。具受剧苦。受苦既毕。复堕畜生。作诸牛马猪羊驴骡𩥟驼鸡狗鱼鸟[申*(毒-毋+母)][甲*(曰/月)]蛤蟍为人所杀。𡻱蚬之类不得寿终。还以身肉供充肴爼。在此禽兽无量生死。若无微善永无免期。脱有片福劣复人身。或于胞胎堕落。出生丧亡。或十二十。未有所知。从冥入冥。人所矜念。当知短命皆缘杀生。

又地持论云。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如是十恶。一一皆备五种果报。一者杀生何故受地狱苦。以其杀生苦众生故。所以身坏命终地狱众苦皆来切己。二者杀生何故出为畜生。以杀生无有慈恻行乖人伦。故地狱罪毕受畜生身。三者杀生何故复为饿鬼。以其杀生必缘悭心贪著滋味。复为饿鬼。四者杀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寿。以其杀生残害物命故得短寿。五者杀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杀生违适众患竞集故得多病。当知杀生是大苦也。

又杂宝藏经云。时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两肩有眼。胸有口鼻。常无有头。何因缘故。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作魁脍弟子。若杀人时汝常有欢喜心。以绳著髻挽之。以是因缘故受如此罪。此是恶行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身常如块肉。无有手脚眼耳鼻等。常为虫鸟所食。罪苦难堪。何因缘故尔。答言。汝前世时。常与他药堕他儿胎。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身。又缘其杀生贪害滋多。以滋多故。便无义让。而行劫盗。今身偷盗不与而取。死即当堕铁窟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中。身常负重驱蹙捶打。无有余息所食之味。唯以水草。处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常为仆隷。驱策走使。不得自在。偿债未毕。不得闻法。缘此受苦轮回无穷。当知此苦皆缘偷盗。

今身隐蔽人光明。不以光明供养三宝。反取三宝光明以用自照。死即当堕黑耳黑绳黑暗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虮虱中。不耐光明。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形容黡黑垢腻不净。臭处秽恶人所厌远。双眼瞎不覩天地。当知隐蔽光明亦缘偷盗故。故地持论云。劫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劫盗何故堕于地狱。以其劫盗剥夺偷窃人财苦众生故。身死即入寒氷地狱。备受诸苦。劫盗何故出为畜生。以其不行人道故受畜生报。身常负重以肉供人偿其宿债。何故复堕饿鬼。缘以悭贪便行劫盗。是以畜生罪毕复为饿鬼。何故为人贫穷。缘其劫夺使物空乏。所以贫穷。何故共财不得自在。缘其劫盗偷夺。设若有财则为五家所共。不得自在。当知劫盗二大苦也。

又杂宝藏经说。时有一鬼。白目连言。大德。我腹极大如瓮。咽喉手足甚细如针。不得饮食。何因缘故受如此苦。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聚落主。自恃豪贵饮食从衡。轻欺余人。夺其饮食。饥困众生。由是因缘。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地狱苦果方在后也。

复有一鬼。白目连言。常有二热铁轮在我两腋下转。身体焦烂。何因缘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与众僧作饼。盗取二番挟两腋底。是故受如此罪。此是华报。后方受地狱苦报。又缘以盗故心不贞正。恣情婬妷。今身婬妷。现世凶危。常自惊恐。或为夫主边人所知。临时得殃。刀杖加形。首足分离。乃至失命。死入地狱。卧之铁床。或抱铜柱。狱鬼然火。以烧其身。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鸡鸭鸟雀犬豕飞蛾。如是无量生死。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闺门婬乱妻妾不贞。若有宠爱为人所夺。常怀恐悑。多危少安。当知危苦皆缘邪婬。

故地持论云。邪婬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邪婬何故堕于地狱。以其邪婬干犯非分侵物为苦。所以命终受地狱苦。何故邪婬出为畜生。以其邪婬不顺人理。所以出地狱受畜生身。何故邪婬复为饿鬼。以其婬妷皆因悭爱。悭爱罪故复为饿鬼。何故邪婬妇不贞洁。缘犯他妻故。所得妇常不贞正。何故邪婬不得随意眷属。以其邪婬夺人爱宠。故其眷属不得随意。所以复为人之所夺。当知怀妷三大苦也。

又杂宝藏经说。昔有一鬼。白目连言。我以物自蒙笼头。亦常畏人来杀我。心常悑惧不可堪忍。何因缘故尔。答言。汝前世时婬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其夫主捉缚打杀。或畏官法戮之都市。常怀恐悑恐悑相续。故受如此罪。此是恶行华报。后方受地狱苦报。又缘其邪婬故发言皆妄。今身若妄苦恼众生。死则当堕啼哭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饿鬼中。在此苦恼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多诸疾病尫羸虚弱。顿乏楚痛自婴苦毒。人不爱念。当知此苦皆缘妄语。

故地持论云。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何故妄语堕于地狱。缘其妄语不实。使人虚尔生苦。是以身死受地狱苦。何故妄语出为畜生。以其欺妄乖人诚信。所以出狱受畜生报。何故妄语复为饿鬼。缘其妄语皆因贪欺。悭欺罪故复为饿鬼。何故为人多被诽谤。以其妄语不诚实故。何故妄语为人所诳。以其妄语欺诱人故。当知妄语四大苦也。

又缘其妄语便致两舌。今身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杂乱。死即当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中。噉食粪秽。如鹈鹕鸟。为有舌根。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舌根不具。口气臭恶。瘖痖謇澁。齿不齐白。髰历疏少。脱有善言。人不信用。当知谗乱皆缘两舌。故地持论云。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何故两舌堕于地狱。缘其两舌离人亲爱。爱离苦故受地狱苦。何故两舌出为畜生。缘其两舌鬪乱。事同野干受畜生身。何故两舌复为饿鬼。以其两舌亦缘悭嫉。悭嫉罪故复为饿鬼。何故两舌为人得弊恶眷属。缘以两舌使人良俦皆生恶故。何故两舌得不和眷属。缘以两舌离人亲好使不和合故。当知两舌五大苦也。

又缘其两舌言辄麁恶。今身缘以恶口故。鬪乱残害。更相侵伐。杀诸众生。死即当堕刀兵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中。拔脚卖膀输髀丧胛。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四支不具。阍刖剠劓。形骸残毁。鬼神不卫。人所轻弃。当知残害众生皆缘恶口。

故地持论云。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常有诤讼。何故恶口堕于地狱。以其恶口皆欲害人。人闻为苦。所以命终受地狱苦。何故恶口出为畜生。以其恶口骂人以为畜生。所以出狱即为畜生。何故恶口复为饿鬼。缘其悭悋干触则骂。所以畜生苦毕复为饿鬼。何故恶口为人常闻恶音。以其发言麁鄙所闻常恶。何故恶口所可言说常有诤讼。以其恶口违逆众德。有所说言常致诤讼。当知恶口六大苦也。

又缘其恶口言辄浮绮。都无义益。无义益故今身则生憍慢。死即当堕束缚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中。唯念水草不识父母恩养。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生在边地。不知忠孝仁义。不见三宝。若在中国。矬陋短矮。人所凌蔑。当知憍慢皆缘无义调戏不节。

故地持论云。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何故无义语堕于地狱。语既非义事成损彼。所以命终受地狱苦。何故无义语出为畜生。缘语无义人伦理乖。所以出地狱受畜生身。何故无义语复为饿鬼。语无义故悭惑所障。因悭惑故复为饿鬼。何故无义语罪出生为人。有所言语人不信受。缘语无义非可承受。何故无义语有所言说不能明了。语既无义皆缘暗昧。暗昧报故不能明了。当知无义语七大苦也。

又缘无义语故不能廉让。使贪欲无厌。今身悭贪不布施。死即当堕沸屎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饿鬼中。无有衣食资仰于人。所噉粪秽。不与不得。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饥寒裸露。困乏常无。人既不与。求亦不得。纵有纤毫辄遇剥夺。守苦无方亡身丧命。当知此不布施皆缘贪欲。故地持论云。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何故贪欲堕于地狱。缘其贪欲作动身口。而苦于物。所以身死受地狱苦。何故贪欲出为畜生。缘此贪欲动乖人伦。是故出狱即为畜生。何故贪欲复为饿鬼。缘此贪欲得必贪惜。贪惜罪故复为饿鬼。何故贪欲而复多欲。缘此贪欲所欲弥多。何故贪欲无有厌足。缘此贪欲贪求无厌。当知贪欲八大苦也。

又缘贪欲不适意故。则有愤怒而起瞋恚。今身若多瞋恚者。死即当堕泥犁地狱。于历劫中具受众苦。受苦既毕堕畜生中。作毒蛇蚖蝮虎豹犲。狼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复多瞋恚。面貌丑恶。人所憎恶。非唯不与亲友实。亦眼不喜见。当知忿恚皆缘瞋恼。

故地持论云。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何故瞋恼堕于地狱。缘此瞋恼恚害苦物。受地狱苦。何故瞋恼。

出为畜生。缘此瞋恼不能仁恕。所以出狱受畜生身。何故瞋恼复为饿鬼。缘此瞋恼从悭心起。悭心罪故复为饿鬼。何故瞋恼。常为一切求其长短。缘此瞋恼不能含容。故为一切求其长短。何故瞋恼常为众人之所恼害。缘此瞋恼恼害于人。人亦恼害。当知瞋恼九大苦也。

又缘其瞋恼而怀邪僻。不信正道。今身邪见遮人听法。诵经自不飡。死则当堕聋痴地狱。于遐劫中受诸苦恼。受苦既毕堕畜生中。闻三宝四谛之声。不知是善。杀害鞭打之声。不知是恶。在此之中无量生死。以本因缘。若遇微善。劣复人身。生在人中聋瞽不闻。石壁不异。美言善响绝不觉知。当知阻碍听法皆缘邪见。

故地持论云。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何故邪见堕于地狱。缘以邪见唯向邪道及以神俗。谤佛法僧不崇三宝。既不崇信断人正路。致令遭苦。所以命终入阿鼻狱。何故邪见复为畜生。缘以邪见不识正理。所以出狱受畜生报。何故邪见复为饿鬼。缘此邪见悭心坚著。乖僻不舍。不舍悭著。复为饿鬼。何故邪见生邪见家。缘此邪见僻习缠心。所以为人生邪见家。何故邪见其心谄曲。缘此邪见不中正故。所以为人心常谄曲。当知邪见十大苦也。如是一一微细众恶罪业无量无边。皆入地狱备受诸苦。非可算数。而知且略言耳。若能返恶为善即是我师。

又八师经云。佛为梵志说八师之法。佛言。一谓匈暴残害物命。或为怨家所见刑戮。或为王法所见诛治。灭及门族死入地狱。烧煮拷掠万毒改更。求死不得。罪竟乃出。或为饿鬼。当为畜生。屠割剥裂。死辄更刃。魂神展转。更相残害。吾见杀者。其罪如此。不敢复杀。是吾一师。佛于是说偈言。

匈者心不仁
短弱相伤残
杀生当过生
结积累劫怨
受罪短命死
惊恐遭暴患
吾用畏是故
慈心伏庶汇

二谓盗窃。强劫人财。或为财主。刀杖加刑。应时瓦解。或为王法。收系著狱。拷掠榜笞。五毒皆至戮之都市。门族灰灭。死入地狱。以手捧火。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竟乃出。当为饿鬼。意欲饮水。水化为脓。所饮食物。物化为炭。身常负重。众恼自随。或为畜生。死辄更刃。以肉供人。偿其宿债。吾见盗者。其罪如此。不敢复盗。是吾二师。佛于是说偈言。

盗者不与取
劫窃人财宝
亡者无多少
忿恚愁毒恼
死受六畜形
偿其宿债负
吾用畏死故
弃国施财宝

三谓邪婬。犯人妇女。或为夫主边人所知。临时得殃。刀杖加刑。首足分离。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著狱。酷毒掠治。身自当辜。死入地狱。卧之铁床。或抱铜柱。狱鬼然火。以烧其身。地狱罪毕。当受畜生。若后为人。闺门婬乱。远佛违法。不亲贤众。常怀恐悑。多危少安。吾见是故。不敢复婬。是吾三师。佛于是说偈言。

婬为不净行
迷惑失正道
形消魂魄惊
伤命而早夭
受罪顽痴荒
死复堕恶道
故吾妻子施
建志乐山薮

四谓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谮入无罪。谤毁三尊。招致捶杖。亦致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常食草棘。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常臭。多被诽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得食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于是说偈言。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贤良
受身痴聋[(鼓-支+(山/ㄆ))/耳]
謇吃口臭腥
颠狂不能信
死堕拔舌耕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礼亡母失慈。子匈虐孝道败。夫失信妇奢婬。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六。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于是说偈言。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故吾不饮酒
慈心济群氓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成

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盲冥。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酸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洟。吾见无常灾变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于是说偈言。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苦痛恼
吾用畏是故
弃国行求道

七谓病瘦。肉尽骨立。百节皆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焦筋断鼻坼。目不见色。耳不闻音。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今覩世人。年盛力壮华色炜晔。福尽罪至无常百变。吾覩此患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七师。佛于是说偈言。

念人衰老时
百病同时婴
水消而火起
刀风解其形
骨体筋脉离
大命要当倾
吾用畏是故
求道愿不生

八谓人死。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风去息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魂灵去失。身体挺直。无所复知。旬日之间。肉坏血流。膖胀烂臭。无一可取。身中有虫。还食其肉。筋脉烂尽。骨节解散。髑髅髀胫。各自异处。飞鸟走兽竞来食之。天龙鬼神。帝王人民。贫富贵贱。无免此患。吾见斯变。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师。佛于是说偈言。

惟念老病死
三界之大患
福尽而命终
弃之于黄泉
身烂还归土
魂魄随因缘
吾用畏是故
学道求泥洹

梵志于是心即开解遂得道迹。长跪受戒为清信士。不杀不盗不婬不欺奉孝不醉。欢喜为佛。作礼而去。故书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大怒伤阴。大喜败阳。丽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寤此旨。斯为大师。

住处部第十二(别有四部)

  • 七识住处
  • 九众生居住处
  • 二十五有住处
  • 四十二居止住处

二十五有住处第三

问曰。二十五有云何分别。答曰。如舍利弗阿毘昙论说。欲界之中具十四有。色界有七。无色有四。三界合论故有二十五。欲界十四者。谓四恶趣。即以为四。又取四天下人。复以为四。帖前为八。又取六欲诸天以六。帖前便为十四有也。

色界七者。所谓四禅。即以为四。又于初禅之中取大梵天。第四禅中取五净居并无想天。即为其七。将七帖前十四。即为二十一有也。无色界中四者。谓四无色定。以四帖前。即为二十五有。是故彼论偈云。

四洲四恶趣
梵王六欲天
无想五净居
四空及四禅

问曰。未知以何义故于初禅中别取梵王。于第四禅中别取无想天并五净居。立为三有。别于初四禅者。有何义耶。答曰。有以谓彼初禅大梵天者。外道人等常计以为能生万物之本。违之则受生死。顺之则得解脱。又彼梵王亦复自计己身。能为造化之主。是一是常。是真解脱。如来为欲破彼情见。是故别标说为有也。第二无想天者。谓彼天中悉得定寿。五百大劫无心之报。外道人等于此不达。而复计为真实涅槃。是故乐修无想之定求生彼处。如来为欲破彼情见。是故别标说为有也。第三五净居者。于中有彼摩醯首罗天王处。外道人等亦复计彼天王。能为造化之本。归之则得解脱。为破此见。是故如来别标说有。别说之意义显斯也。

问曰。未知于彼六趣之中。四种恶趣各立一有。人中立四。天中乃立十七有者。何义然耶。答曰。有以所谓于彼四恶趣中。苦恼多故。众生不著。乐住情微。是故就趣各立一有。人趣次胜。众生乐住。心已殷著。是故随方。说之为四。天趣最胜。乐住之情。最为无上。是故随处说为十七。二十五有略辩如是。

四十二居止住处第四

问曰。未知四十二居止云何分别。答曰。如楼炭经说。谓于欲界之中有二十居止。色界中有十八无色界中有四。三界合论有四十二居止处。其欲界二十者。谓彼八大地狱及畜生饿鬼。即为十也。又取四天下人及六欲天。复为十也。总为二十居止处。色界中十八者。谓彼四禅之中有十八天。即为十八居止。无色界中。四空定处。合为四十二居止也。

问曰。何故于六趣之中。地狱人天三趣之中。各各立多居止处。鬼畜二趣各唯立一。修罗一趣全不立者何耶。答曰。居止名为安止住处。有定处者。随处则立。无定处者。是则不立。谓彼地狱定有八处。人有四处。天定有其二十八处。是故于此三趣。各各立多居止。鬼畜二趣无有定别多居止处。是故就趣各立其一。修罗趣摄入余道。是故不论。

问曰。若依毘昙说。彼四空遍在欲色二界之中。亦无定别。又彼无形。则无栖托。何故得说居止处耶。答曰。依如小乘。实当如是。若依大乘说。彼亦有微细色形。各有宫殿。别有四处。于三界中。别守一界。不杂余二。是故说为四居止也。

问曰。依如毘昙说。彼梵王与彼梵辅天同无别住处。第四禅中无想天者。与彼广果同阶亦无别处。若如是者。何故得说以为二居止耶。答曰。有以谓彼梵王于初禅中。虽无别天。而于第二梵辅天中。别有层台高广严博。大梵天王于上而住。不与梵辅天同。以其君胜上臣下别故。无想天者。虽与广果天同。其住处各有殊别。其犹此间州县相似。以如斯别。是故说之为二居止焉。

颂曰。

色心相染
业障交缠
七识起发
八识受牵
三界受报
六道苦緜
自非断妄
何得牢坚

感应缘(略引二十二验)

  • 汉元始年有女生儿两头两颈
  • 汉光和年有女生儿两头肩有四臂
  • 汉建兴年有女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胸
  • 周烈王之年有女产二龙
  • 汉时有女生蛇
  • 周哀公之年有女生四十子又有生三十子
  • 汉文帝时有马生角
  • 秦文王五年有献五足牛
  • 汉绥和二年有牝马生驹三足
  • 汉景帝六年有献牛足出背上
  • 晋大兴元年有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
  • 魏黄初中有鹰生燕口爪俱赤
  • 汉时有臣窦婴灌夫田蚡因恨谋死现报
  • 晋大将军王敦枉害刀玄亮现报
  • 晋有御史石密枉奏杀典客现报
  • 晋大司马桓温枉害著作郎殷涓现报
  • 秦姚苌以枉害符永固苌受现报
  • 秦李雄从叔寿枉害李期现报
  • 宋有翟铜乌枉害同县人张超现报
  • 宋有张裨为隣人烧死隣人受现报
  • 宋有吕庆祖为奴教子枉害奴受现报
  • 唐贞观年中有杜通达枉害众僧受现报
  • 唐贞观年内有邢文宗枉害众僧受现报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