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五

◎十恶篇第八十四之三

邪婬部第六(此别三部)

  • 述意部
  • 呵欲部
  • 奸伪部

呵欲部第二

第一明贪欲滋多者。如涅槃经偈云。

若常愁苦
愁遂增多
如人喜眠
眠则滋多
贪婬嗜酒
亦复如是

又正法念经偈云。

如火益干薪
增长火炽然
如是受乐者
爱火转增长
薪火虽炽然
人皆能舍离
爱火烧世间
缠绵不可舍

又智度论偈云。

世人愚惑
贪著五欲
至死不舍
为之后世
受无量苦
譬如愚人
贪著好果
上树食之
不肯时下
人伐其树
树倾乃堕
身首毁坏
痛苦而死
得时乐少
失时苦多
如蜜涂刀
舐者贪甜
不知伤舌
后受大苦

成实论偈云。

贪欲实苦
凡夫颠倒
妄生乐想
智者见苦
见苦则断
受欲无厌
如饮咸水
转增其渴
以增渴故
何得有乐
譬如狗𫜪
血涂枯骨
增涎唾合
想谓有美
贪欲亦尔
于无味中
邪倒力故
谓为受味
故知色欲
苦实乐虚
要无贪求
方名真乐

第二明观女不净者。但惟诸女。外假容仪。内怀臭秽。迷人著相。不觉虚诳。唯大智者能知可恶也。又禅秘要经云。长老目连得罗汉道。本妇将从。盛服庄严欲坏目连。目连尔时为说偈言。

汝身骨干立
皮肉相缠裹
不净内充满
无一是好物
韦囊盛屎溺
九孔常流出
如鬼无所宜
何足以自贵
汝身如行厕
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弃远
如人舍厕去
若人知汝身
如我所恶厌
一切皆远离
如人避圊厕
汝身自庄严
华香以璎珞
凡夫所贪爱
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净聚
集诸秽恶物
如庄严厕舍
愚人以为好
汝脇肋著脊
如椽依梁栋
五藏在腹内
不净如屎箧
汝身如粪舍
愚夫所贪保
饰以珠璎珞
外好如画瓶
若人欲染空
始终不可著
汝欲来烧我
如蛾自投火
一切诸欲毒
我今已灭尽
五欲已远离
魔网已坏裂
我心如虚空
一切无所著
正使天欲来
不能染我心

又增一阿含经云。宁以火烧铁锥而刺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又正法念经云。女人之性心多嫉妬。以是因缘。女人死后多生饿鬼趣中。虽有美言心如毒害。强知虚诈能惑世间。

等三明女人难亲可厌者。故优填王经偈云。

女人最为恶
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著
牵人入罪门

非直牵人入恶道。天中退落亦由女惑。故正法念经偈云。

天中大系缚
无过于女色
女人缚诸天
将至三恶道

又智度论云。菩萨观欲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火刀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妬。瞋谄妖秽。鬪诤贪嫉。不可亲近。故佛说偈云。

宁以赤铁
宛转眼中
不以散心
邪视女色
含笑作姿
憍幔羞惭
回面𥍉眼
美言妬瞋
行步妖秽
以惑于人
婬罗欲网
人皆投身
坐卧行立
回眄巧媚
薄智愚人
为之心醉
执剑向敌
是犹可胜
女贼害人
是不可禁
毒蛇含毒
犹可手捉
女情惑人
是不可触

又增一经偈云。

莫与女交通
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
则离于八难

故萨遮尼干子经尼干子说偈云。

自妻不生足
好婬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受苦常无乐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又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于两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又佛说日明菩萨经云。菩萨呵色欲法。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智者怒之。知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𫓧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行者若能弃之不顾。是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渟渊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暂近。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尠得出者。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又佛般泥洹经云。佛告柰女。好邪婬者有五自妨。一多声不好。二王法所疾。三怀异多疑。四死入地狱。五地狱罪竟受畜生形。皆罪所致。能自灭心不邪婬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隐。四死上天生五从意清净得泥洹道。

奸伪部第三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大姓家子端正。以金作女像语父母言。有女似此者。儿乃当取。时他国有女。貌亦端正。亦作金男。白父母言。有男似此。乃当嫁之。父母各闻便远娉合。时国王举镜自照。谓群臣曰。天下人颜有如我不。诸臣答曰。臣闻彼国有男端正无比。则遣使请之。使至告之。王欲见贤者。则严车进去已自念。王以我明达故来相呼。则还取书而见妇与奴为奸怅然怀憾。为之结气。颜色衰丑。臣见如此。谓行道消瘦。马厩安之。夜于厩中见王正大夫人与马下人私通。心乃自寤。王大夫人尚当如此。何况我妇。意解心悦颜色如故。则与王相见。王曰。何因止外三日。答曰。臣来有忘。还归取之。而见妇与奴为奸。意忿颜色衰变。故住厩中三日。昨见王正夫人来与养马儿私通。夫人乃尔。何况余人。意解颜色复故。王言。我妇尚尔。何况凡女。两人俱舍。便入山中。𩮜发作沙门。思惟女人不可从事。精进不懈俱得辟支佛道。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妇人生一女。端正无比。年始三岁。国王取视呼道人相。后堪为夫人不。道人报王。此女有夫。王后得之。王言。我当牢藏。岂可后得。便呼鹤来。汝处在何。鹤白王言。我止大山。半腹有树。人畜不历。下有洄水。船所不行。王言。我以此女寄汝将养。便撮持去。日日从王。取饭与女。如是久后。上有一聚卒为水漂去。有一树枝逐水下流。有一男子得抱持树。堕洄水中不得去洄。岸有蒲桃树。踊出住倚山傍。男子寻之。得上鹤树。与女私通。女便藏之。鹤觉女身重。左右求得男子。举撮弃之。如事白王。王曰。前道人善巧相人也。师曰。人有宿对非力所制。逢对则可。畜生亦尔。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护持女急。王夫人语太子曰。我为汝母。生来不见国中。欲一回出。汝可白王。如是至三。太子白王。王则听可。太子自为御车。群臣于路奉迎设拜。夫人出手开张令人得见。太子见女人面如是。便诈腹痛而还。夫人言曰。我无相甚矣。太子自念。我母尚当如此。何况余乎。夜便委国舍去入山游观。时道边有树。下有泉水。太子上树逢见梵志。独行入水池浴。出已饭食作术。吐出一壶。壶中有女。与屏处室。梵志得卧。女人腹吐一壶。壶中有男。复与共卧。卧已吞壶。须臾之顷梵志起已。复内妇著壶中。吞已杖持而去。太子归国白王。请梵志及诸臣下。作三人食。持著一边。梵志既至。言我独自。太子曰。梵志汝当出妇共食。梵志不得已出妇。太子曰。妇汝当出夫共食。如是至三。不得已出男共食。食已便去。王问太子。汝何因知之。答曰。我母观国。我为御车。母开出手令人见之。我念女人能多乐欲。便诈腹痛。还入山中。见梵志藏妇。腹中如是女人奸不可绝。愿太王放赦宫中自在行来。王勅后宫。其欲行者任从志也。师曰。天下不可信者。女人是也。

又旧譬喻经云。昔有四姓。藏妇不使人见。妇值青衣人。作地突与琢银儿私通。夫后觉妇。妇言。我生不邪行。卿莫妄语。夫言。吾不信汝。当将汝至神树所立誓。妇言。甚佳。夫持斋七日。始入斋室。妇密语琢银儿。汝诈作狂乱头。于市逢人抱持。牵引弃之。夫斋竟便将妇出。妇言。我不见市。卿将我过市。琢银儿便来抱持。诈狂卧地。妇便号呼其夫。何为使人抱持我耶。夫言。此是狂人。何须记录。夫妇俱到神所叩头言。我生来不作恶。但为狂人所抱。妇便得活。夫默然而惭。佛言。当知一切女人奸诈如是。不可信也。

又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颜色清净。名曰妙光。相师占曰。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共通。诸人闻已。女年十二无有求者。时婆罗门有隣比估客。常入海采宝。是估客于楼上遥见是女。即生欲心。问余人言。是谁女耶。答是某甲婆罗门女。有取者耶。答言。无有求者。问何故无人求耶。答曰。此女有一过罪。相师占曰。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子共通。所以无求者。时估客念言。除沙门释子。无入我舍者。即往求取。女到未久。估客结伴欲入海中。唤守门者语言。我欲入海。莫听男子强入我舍。除沙门释子。此是无过人。答言尔。去后沙门于舍乞食。是女见已语言。共我行欲。诸比丘不知白佛。佛言。此舍必有非梵行。汝不应往。此女后得病。于夜命终。其家人以庄严具。合弃死处。时有五百群贼。于此处行。见是死女。即生欲心。便就行欲。是女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以此因缘故堕恶道。彼国北方生作婬龙。名毘摩达多。

正报颂曰。

邪婬入地狱
登彼刀叶林
热铁钉其口
洋铜灌入心
毒龙碎骨髓
金刚鼠食阴
铜柱缘上下
铁床卧隐深

习报颂曰。

昏婬乱情色
受苦无表裹
余业得人身
自妻常背己
彼此怀猜忌
孰肯顺情旨
稍有性灵人
宁得无惭耻

感应缘(略引十二验)

  • 汉时有谈生冥婚怪
  • 晋时卢充有冥婚怪
  • 晋时河南有男感女重生怪
  • 晋时张世之有冥婚怪
  • 晋时凭马子感女重生怪
  • 晋时桓道愍感妇重生怪
  • 宋时韩伯子等指庙女像冥婚怪
  • 宋时弘农人感得冥婚怪
  • 齐时王奂妬杀妾冥报怪
  • 齐时陈氏妬割前妇儿冥报怪
  • 唐时岐州王志有冥婚怪
  • 唐时印人妻犯誓外私冥报怪

晋时有卢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年二十时。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见有一麞便射之。射己麞倒而复走起。充步步趁之。不觉远去。忽见道北一里间。瓦屋四周有如府舍。不复见麞。到门中有一铃下唱客前。复有一人。捉一幞新衣曰。府君以此衣将迎郎君。充便取著以进见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为婚。故相迎耳。便以书示充。充父亡时。充虽小然己识父手迹。便即歔欷无复辞托。崔便勅内卢郎已来。便可使女郎庄严就东廊至黄昏内白女郎。严饰竟。崔语充。君可至东廊。既至郎。妇已下车。立席头。即共拜。时为三日供给饮食。三日毕谓充曰。君可归去。若女有相生男。当以相与。生女当自留养。勅外数车送客。充便辞出。崔送至中门执手洟零。出门见一独车驾青牛。又见本所著衣及弓箭。故在门外。寻遣传教。将一人捉幞衣。与充相闻曰。姻媛始尔。别甚怅恨。今致衣一袭。被缛自副。充便上车去。驰如电逝。须臾至家。母问其故。充悉以状对。别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临水戏。忽见傍水有独车乍沈乍浮。既而上岸。四坐皆见。而充往开其车后户。见崔氏女与四岁男儿共载。女抱儿以还充。又与金鋺别。并赠诗一首曰。

煌煌灵芝质
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
嘉会表神奇
含英未及秀
中夏罗霜萎
荣耀长幽灭
世路永无施
不寤阴阳运
哲人忽来仪
今时一别后
何得重会时

充取儿鋺及诗。忽然不见。充后乘车诣市卖鋺。冀有识者。有一婢识此鋺。还白大家曰。市中见一人乘车卖崔女郎棺中金鋺。大家即是崔氏亲姨母也。遣儿视之。果如婢言。乃上车叙其姓名。语充曰。昔我姨姊少府女出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鋺著棺中。可说得鋺本末。充以事对。儿亦悲咽。便赍还白母。母即令充家迎儿还五亲悉集。儿有崔氏之状。又有似充之貌。儿鋺俱验。姨母曰。此我外甥也。即字温休。温休者。是幽婚也。儿大为郡守。子孙冠盖相承至今。其后植字子干。有名天下(右一验出续搜神记)

◎妄语部第七(此别二部)

引证部第二

又正法念经偈云。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暗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云何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说语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然
口中毒是毒
地上毒非毒
口毒割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说语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犁
舌亦如炽火
若人妄谗语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又优婆塞戒经偈云。

若复有人
乐于妄语
是人现得
恶口恶色
所言虽实
人不信受
众皆憎恶
不喜见之
是名现世
恶业之报
舍此身已
入于地狱
受大苦楚
饥渴热恼
是名后世
恶业之报
若得人身
口不具足
所说虽实
人不信受
见者不乐
虽说正法
人不乐闻
是一恶人
因缘力故
一切外物
资生减少

以此证知。妄语之人三世受苦。又禅秘要经云。若有四众。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是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自不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电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时噉热铁丸。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瘖痖。癃残百病。以为衣服。如是经苦不可具说。又正法念经偈云。

甘露及毒药
皆在人舌中
甘露谓实语
妄语则为毒
若人须甘露
彼人住实语
若人须毒者
彼人妄语说
毒不决定死
妄语则决定
若人妄语说
彼得言死人
妄语不自利
亦不益他人
若自他不乐
云何妄语说
若人恶分别
喜乐妄说语
飞堕火刀上
得如是苦恼
毒害虽甚恶
唯能杀一身
妄语恶业者
百千身被坏

又佛说须赖经云。佛言。夫妄言者。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令人身臭。心口无信。令其心恼。妄言者。令其口臭。令其身危。天神所弃。妄言者。亡失一切诸善本。于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恶本。断绝善行闲居之本。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实语得安乐
实语得涅槃
妄语生苦果
今来在此受
若不舍妄语
则得一切苦
实语不须买
易得而不难
实非异国来
非从异人求
何故舍实语
喜乐妄语说
妄语言说者
是地狱因缘
因缘前已作
唱唤何所益
妄语第一火
尚能烧大海
况烧妄语人
犹如烧草木
若人舍实语
而作妄言说
如是痴恶人
弃宝而取石
若人不自爱
而爱于地狱
自身妄语火
此处自烧身
实语甚易得
庄严一切人
舍实语妄说
痴故到此处

又智度论偈云。

实语第一戒
实语升天梯
实语小如大
妄语入地狱

又萨婆多论云。不妄语者。若说法议论传语一切是非。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又十诵律云。若语高姓人云是下贱。若两眼人云是一眼。并得妄语。又语一眼人汝是瞎眼人。并得轻恼他罪。

正报颂曰。

妄语诳人巧
地狱受罪拙
焰锯解其形
热铁耕其舌
灌之以洋铜
磨之以刚铁
悲痛碎骨髓
呻吟常呜咽

习报颂曰。

妄语入三涂
三涂罪已决
余业生人道
被谤常忧结
还为他所诳
恨心如火热
智者勿尤人
验果因须灭◎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