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部第十二(此别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四蛇躁动三毒奔驰。六贼相侵百忧总萃。或宿重相嫌伺求长短。素怀结忿专加相害。了无仁义顿失慈悲。杀法杀缘教死赞死。或复潜行毒药密遣祝邪。遂使含毒府藏鸩裂肝心。令其衔悲长夜抱痛幽泉。宛转何辞。烦怨谁诉。故经曰。长者宅中多生毒树。罗刹海上屡乞浮囊。亦如干薪万束豆火能焚。暗室百年一灯便破。故知瞋心甚于猛火。行者应自防护。劫功德贼无过斯害。若起一念恚火便烧众善功德。是以恶性之人人畜皆畏。不简善人。语则成毒。好坏他心。令他厌恶。人无爱者。众所畏弃。如避狼虎。现被轻贱。死堕地狱。是故智者。见此等过。以忍灭之。不畏众苦也。
引证部第二
如正法念经云。若起瞋恚自烧其身。其心䶖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瞋恚故无恶不作。是故智者舍瞋如火。知瞋过故能自利益。为欲自利利益他人。应当行忍。譬如大火焚烧屋宅有勇建者以水灭之。智慧之水能灭恚火。亦复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瞋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跳-兆+参]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愁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众人观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人亲近。是故瞋怒犹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灭之。能令皆尽。能忍瞋恚。是名为忍。若有善人能修行善。应作是念。忍者如宝应善护之。但诸众生善恶现别。愚人凌骂他过为胜。智人下默以为第一。愚人因起小诤遂成大怨。若己得胜他怨转深。若自理屈反加忧苦。若能慎言不说人短。纵他骂我皆是往业非为横报。
又六度集经云。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法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从五百象。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华。厥色甚妙。以惠嫡妻。嫡妻得华欣怿曰。氷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贪嫉恚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至即陈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夫人曰。吾梦覩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珮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人闻见笑尔。夫人心生忧结。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详于兹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道边作坑。除汝须发。著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寸来。象师如命。行之象处。先射象。却著法衣服。持钵于坑中止住。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试吾躯命。答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人即截牙。象曰。道士汝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象适人去远。甚痛难忍。躄地大呼。奄然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尸。悲痛哀号。师以牙还。王覩象牙心即恸悑。夫人以牙著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瞿夷是。猎师者调达是。夫人者妙首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又智度论。释提问佛云。
佛答云。
又杂宝藏经偈言。
若行忍者则有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所爱。四有好名闻。五生善道。此之五德名平和事。
又长阿含经偈言。
又修行道地经偈言。
又赤嘴乌喻经云。昔有乌名曰拘耆(梁言赤嘴乌)游在丛林树。产[孑*(焉-正+?)]诸子在于树上。时有拘耆。与一猕猴共为亲厚。时丛树间有一毒蛇。伺行不在噉拘耆子。无复遗余。拘耆失子。悲鸣啼呼。不知所在。熟自思惟。知蛇所噉。猕猴归见。问之何为。答曰。蛇噉我子。了尽无余。猕猴曰。我当报之。时毒蛇行。猕猴前娆之。蛇怒缠猕猴。猕猴捉得头拽至石上。磨破而死弃掷而还。拘耆踊跃。畜生尚有相报。何况于人。
又杂譬喻经云。昔有一蛇。头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应为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可为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不去以身绕木三匝。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可放我。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复语尾曰。汝既为大。听汝前行。尾在前行。未缘数步堕大深坑而死。喻众生无智强为人我终堕三涂。
又僧祇律云。过去世时有一群鸡依榛林住。有狸侵食雄鸡。唯有雌在后。乌来覆之。共生一子。子作声时。翁说偈言。
此喻道俗虽持禁戒杂染不纯。相中似善口出恶言。欲唤是善口复出恶。欲唤非善相复出家。
又伐毒树经云。昔舍卫国有官园生一毒树。人游树下皆悉头痛欲裂。或患腰疼。伐已还生。树中之妙。众人见喜不知讳者。皆来遭死。有智语之当尽其根。适欲掘根复恐定死。进更思惟。出家学道亦复如是。佛说偈言。
心寤克责即得初果。
又孛经说偈云。
又善见说偈云。
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又百缘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贤面。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多诸谄曲。悭贪嫉妬。终无施心。乃至飞鸟驱不近舍。有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乞丐从其乞者。恶口骂之。其后命终受毒蛇身。还守本财。有近之者。瞋目猛盛。怒眼视之。能令使死。频婆娑罗王闻已心怀惊怪。今此毒蛇见人则害。唯佛能调。作是念已即将群臣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具白前事。唯愿世尊。降伏此蛇莫使害人。佛唱许可。于其后日著衣持钵往诣蛇所。蛇见佛来瞋恚炽盛欲螫如来。佛以慈力于五指端。放五色光明照彼蛇身。即得清凉热毒消除。心怀喜悦举头四顾。是何福人。能放此光。照我身体。使得清凉快不可言。尔时世尊见蛇调伏。而告本缘。蛇闻佛语深自克责。盖障云除自忆宿命。作长者时所作恶业。今得是报。方于佛前深生信敬。佛告之言。汝于前身不顺我语。受此蛇形。今宜调顺受我教勅。蛇答佛言。随佛见授不敢违勅。佛告蛇言。汝若调顺入我钵中。佛语已竟寻入钵中。将诣林中。王及群臣闻佛世尊调化毒蛇盛钵中来。合国人民皆往共看。蛇见众人深生惭愧。厌此蛇身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即自念言。我造何福得来生天。即自观察见在世间受毒蛇身。由见佛故生信敬心。厌恶蛇身得来生此受天快乐。今当还报佛世尊恩。赍持香华光明照曜。来诣佛所前礼佛足。供养讫已却座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尔时天子赞叹佛已。绕佛三匝还诣天宫。时频婆娑罗王闻佛说悭贪缘。时会诸人。有得四沙门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骄萨罗国。将诸比丘欲诣勒那树下。至一泽中。有五百水牛甚大凶恶。复有五百放牛之人。遥见佛来将诸比丘从此道中行。高声噭唤。唯愿世尊莫此道行。此牛群中有大恶牛。极突伤人难可得过。尔时佛告放牛羊人言。汝等今者莫大忧悑。彼水牛者设来觝我。吾自知时。语言之顷。恶牛卒来。翘尾低角。刨地唤吼。跳踯直前。尔时如来于五指端化五师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时彼恶牛甚大惶悑四向驰走。无有去处。唯佛足前有少许地。宴然清凉。驰奔趣向。心意泰然。无复悑畏。长跪伏首舐世尊足。复便仰头视佛如来喜不自胜。尔时世尊知彼恶牛心以调伏。即便为牛而说偈言。
时彼水牛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惭愧。欻然寤解盖障云除。知在先身在人道中。所作恶业倍生惭愧。不食水草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寻自观察。知在世间受水牛身。蒙佛化度得来生天。我今当还报佛之恩。作是念已。赍持香华来诣佛所。光明赫奕照佛世尊。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乎天宫。时诸五百放牛人。于其晨朝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今此水牛及五百放牛人。宿造何业生水牛中。复修何福值佛世尊。佛告诸比丘。汝等欲知宿业所造诸恶业缘。今当为汝等说。偈云。
于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将五百弟子游行他国。在大众中而共论议。有难问者不能通达。便生瞋恚反更恶骂。汝等今者无所晓知。强难问我状似水牛觝突人来。时诸弟子咸皆然可。各自散去。以是恶口业因缘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随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脱。佛告诸比丘。欲知彼三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恶水牛是。彼时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说是水牛因缘时。各各自护身口意业。厌恶生死得四沙门果。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正报颂曰。
习报颂曰。
感应缘(略引十验)
- 梁曲阿人姓弘忘名
- 梁秣陵令朱贞
- 梁南阳乐盖卿
- 梁参军羊道生
- 梁刺史张臯
- 周文帝宇文泰
- 陈中书舍人虞陟
- 陈庾季孙
- 梁武昌太守张绚
- 梁时裴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