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益缘第二
如梵网经云。出家人法。不合礼拜国王父母六亲。亦不敬事鬼神。
又涅槃经云。出家人不礼敬在家人。
又四分律云。佛令诸比丘长幼相次礼拜。不应礼拜一切白衣。
又佛本行经云。输头檀王与诸眷属百官。次第礼佛已。佛言。王今可礼优波离比丘等诸比丘。王闻佛教即从座起。顶礼五百比丘。新出家者次第而礼。
又萨遮尼干经云。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留难者。犯根本罪(今僧依大小乘经不拜君亲是本佛教今乃令礼交违佛教使拜跪俗人即不信佛语故犯根本罪)。又顺正理论云。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如国君主。亦不求比丘礼拜。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
又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若有建立护持正法。如是之人。应从启请。当舍身命而供养之。如我于是大乘经说。
迦叶白佛言。若有长宿护持禁戒。从年少边咨受未闻。云何是人当礼敬不。若当礼敬。是则不名为持戒也。若是年少护持禁戒。从诸宿旧破戒人边。咨受未闻复应礼不。若出家人从在家人。咨受未闻。复当礼不。然出家人不应礼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幼小。应当恭敬耆旧长宿。以是长宿先受具戒成就威仪。是故应当供养恭敬。
又中阿含经云。云何知人胜如。谓比丘知有二种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胜。不信者为不如也。谓信人复有二种。有数往见比丘。有不数往见比丘。若数往见比丘者胜。不数往见比丘者为不如也。谓数往见比丘人复有二种。有礼敬比丘。有不礼敬比丘。若礼敬比丘者胜。不礼敬比丘者为不如也。谓礼敬比丘人复有二种。有问经有不问经。若问经者胜。不问经者为不如也。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出游。每见沙门辄下车礼。道人言。大王。止不得下车。王言。我上不下。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为道人作礼。寿终已后当生天上。是故言上不下也。
又善见律云。输头檀那王礼佛已。白佛言。我今三度礼如来足。一佛初生时阿夷相曰。若在家者应作转轮圣王。若出家学道必得成佛。是时地为震动。我见神力即为作礼。第二我出游戏有耕田人。菩萨在阎浮树下。日时已晡树影停住不移。覆菩萨身。我见神力即为作礼。第三今迎佛至国。佛升虚空作十八变。如伏外道神力无畏。即为作礼。
又中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每入园观。时勅御者。令严驾千马之车。严驾已竟唯王知时。时天帝释即下常胜殿。东向合掌礼佛。尔时御者见则心惊毛竖。马鞭落地。帝释见已即说偈言。
御者说偈白帝释言。
尔时帝释说偈答言。
御者复白言。
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为自在王。尚恭敬佛。汝等比丘出家学道。亦应如是恭敬于佛。彼天帝释舍脂之夫。敬礼法僧亦复赞叹。礼法僧者。汝等已能正信出家学道。亦当如是敬礼法僧。当复赞叹礼法僧者。
尔时帝释从常胜殿来下。周向诸方合掌恭敬。时御者见天帝释。从殿来下住于中庭。周向诸方合掌恭敬。见已惊怖马鞭复落地。而说偈言。
时天帝释说偈答言。
是时御者复说偈言。
又阿育王经云。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而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时沙弥前有一澡瓶。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复还来出。而语言。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复还来出。王即语沙弥言。我当现向人说。不复得隐。是以诸经皆云。沙弥虽小亦不可轻。王子虽小亦不可轻。龙子虽小亦不可轻。沙弥虽小能度人。王子虽小能杀人。龙子虽小能兴云。由兴云故。致雨雷电礔礰感其所小而不可轻也。
又付法藏经云。昔佛涅槃一百年后。有阿育王信敬三宝。常作般遮于瑟大会。王至会日。香汤洗浴著新净衣。上高楼上四方顶礼。遥请众僧。圣众飞来凡二十万。王之信心深远难量。见诸沙门若长若幼若凡若圣。皆迎问讯恭敬礼拜。时有一臣名曰夜奢。邪见炽盛无信敬心。见王礼拜而作是言。王甚无智。自屈贵德礼拜童幼。王闻是已。便勅诸臣。各遣推觅自死百兽。人仰一头。唯使夜奢独求人首。得已各勅诣市卖之。余头悉售。夜奢人头见者恶贱都无买者。数日欲臭。众人见已咸共骂辱。而语之言。汝今非是旃陀罗人夜叉罗刹。云何乃捉死人头卖。夜奢尔时被骂辱已。来诣王所白王言。臣卖人头反被骂辱。尚无欲见况有买者。王复语言。若无买者但当虚与。夜奢受教重赍入市。唱告众人。无钱买者今当虚与。市人闻已重加骂辱。无肯取者。夜奢惭愧还至王所。合掌白王。此头难售虚与不取。反被骂辱。况有买者。王问夜奢。何物最贵。夜奢答王。人最为贵。王言。若贵何故不售。夜奢答王。人生虽贵死则卑贱。王问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不。夜奢惶惧怖不敢对。王即语言。施汝无畏汝当实答。夜奢惶怖俛仰答王。王头若死亦同此贱。王语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者。汝何怪我礼敬众僧。卿若是吾真善知识。宜应劝我以危脆头易坚固头。如何今日止吾礼拜。夜奢尔时闻王此语。方自悔责改邪从正。归敬三宝。以是因缘众生闻者。若见三宝。应当至心恭敬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