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香缘第二
如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于如来灭度之后。行于旷路见如来塔庙。于一华一灯。若一团泥用涂像前。以用供养。乃至能持一钱施于佛像。为补治故。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除去不净。以华香供养。举足一步诣于塔寺。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终无是处。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戒香涂佛塔。命终生香乐天。与诸天女常相娱乐。从天命终得受人身。生大富家。
又采华授决经云。时有罗阅国王。使十余人常采好华以给王家。后宫贵人一日出城。采华遇佛。发心稽首为礼。心自念言。宁弃身命以华上佛。并散圣众纵使见害不堕苦痛。便以华散佛及圣众。却自归命一心重礼。佛知其念。甚慈愍之具为说法。诸采华人皆发道意。佛即授决。后当得佛。号曰妙华。时采华人还归家中。与二亲别。我今命尽为王见杀。父母愕然问何罪咎。具答所由。无华贡王必见危命。故辞别耳。二亲闻之益以愁戚。发箧视之满中好华。香彻四面。父母告曰。可以进王。时王大瞋何见不来。将人反缚。罪当弃市。采人见王面色不变。王怪问之。汝等罪过命在当杀。何故不惧。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每以罪法不惜身命。朝来采华值佛供上。以知违令罪当合死。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还视华箧续满如故。皆是如来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诣佛所问佛是意。佛言。实然。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众华以散佛上。意无想报以得受决。将来成佛。号曰妙华。王大欢喜。解缚悔过自责愚意。不及菩萨唯原其罪。佛言。善哉。能自改者与无过同。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著衣持钵将诣乞食。至一巷中。有一妇女。抱一小儿。在巷坐地。时彼小儿。逢见世尊心怀欢喜。从母索华。母即与买。小儿得已。持诣佛所散于佛上。于虚空中变成华盖。随佛行住。小儿见已甚大欢喜。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我来世得成正觉。过度众生如佛无异。尔时世尊。见此小儿发是愿已。佛即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遶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见此小儿以华散我。于未来世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十三阿僧祇。成辟支佛。号曰华盛。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豪富长者。皆共聚集。诣泉水上作倡伎乐。而自娱乐。为波罗奈国作花会。时彼会中遣于一人。诣林采波罗奈花作鬘。时采花人送来会所。路见世尊相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以所采花散佛而去。还复上树采花。枝折堕死。命终生忉利天。端正殊妙。以波罗奈花而作宫殿。帝释问曰。汝于何处造修福业。而来生此。以本因缘具报帝释。尔时帝释以偈赞曰。
尔时天子即说偈答帝释曰。
尔时天子即共帝释。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心开意解。破二十亿邪见业障。得须陀洹果。心怀欣庆。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又杂宝藏经云。尔时天女说偈曰。
又萨婆多论云。若四方僧地不得作塔。为佛法自为种殖。若僧和合者得。不和合者不得作之。若僧地有种种华。应净人取。次第与僧随意供养。不得私取自供养三宝。若华多僧取不尽。若僧和合听随意取之。若僧坊内不得起塔作像。以近人臭秽不清净故。若重阁舍。若经像在下重。不得在上住。若塔地华不得供养僧法。正应供养佛。此华亦得卖取钱。以供养塔用。若属塔水。以供养塔用。设用有残。若致功力是塔人者。应卖此水以钱属塔。不得余用。用则计钱犯罪若塔内无人。设水功力一由僧人。残水多少。善好筹量用之。
又文殊问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余华用治众病。其法云何。佛告文殊。华各别呪一百八遍。
诵佛华呪曰。
南无佛闼写冶莎呵
般若波罗蜜华呪曰。
那末柯卢履(民旨反)般若波罗蜜多裔莎呵
佛足华呪。
那莫波陀制点耽盐莎呵
菩提树华呪曰。
南无菩提过力龛岚莎诃
转法轮处华呪曰。
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呵
塔华呪曰。
那莫输跋邪莎呵
菩萨华呪曰。
南无菩提萨埵野莎呵
众僧华呪曰。
那莫僧伽野莎呵
佛像华呪曰。
那莫波罗底邪莎呵
佛告文殊师利。用此华者。若四众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浴漱口。念佛功德恭敬此华。不以足蹈及跨华上。如法执取安置净器。若人患寒热额痛。皆以冷水摩华。以用涂身。若吐痢出血。或腹内烦疼。以浆饮摩华。当服此华饮。若口有疮。以暖水摩华。含此华汁。若天雨不止。于空闲处以火烧华。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闲处以华置水中。复呪冷水更洒华上。天即降雨。若牛马等本性不调。以华饴之即便调伏。若诸果树华实不茂。以冷水牛粪。摩取华汁以灌其根。不得践溺。华实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损减。持华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长。若国中疾病。以冷水摩华涂蠡鼓等。吹击出声。闻者即愈。若敌国怨贼欲来侵损。以水摩华在于彼处。用洒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盘石处。众多比丘。于石上摩华既竟相与礼拜。久后石上自生珍宝(简要略述余广依经)。
佛告文殊。一一诵满一百八遍。此呪章句汝于处处当说。如佛华法余华亦尔。又华严经云。昔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鬪生。若烧一丸兴大光明。网云复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著身者身则金色。若著衣服宫殿楼阁。亦悉金色。若有众生得闻此香。七日七夜欢喜悦乐。灭一切病。无有横抂。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我知彼已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得不退转。又牛头栴檀香。从离垢山生。若以涂身火不能烧。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迦毘罗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容貌端正世所希有。身诸毛孔出栴檀香。从其口出优钵华香。父母见已欢喜无量。因为立字名栴檀香。年渐长大求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见已而白佛言。此栴檀香宿殖何福。生于豪族身口出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后。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长者入佛塔中。见地破落和泥涂治。以栴檀香坌散其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大庄严论云。佛言。我昔曾闻。迦叶佛时有一法师。为众说法。于大众中赞迦叶佛。以是缘故命终生天。于人天中常受快乐。于释迦文佛般涅槃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为大法师得阿罗汉。常有妙香从其口出。时彼法师。去王不远为众说法。口中香气达于王所。王闻香气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为和妙香含于口耶。香气乃尔。作是念已语比丘言。开口漱口。犹有香气。比丘白王。何故语我张口漱口。时王答言。我闻香气心生疑故。使张口及以漱口香气逾盛唯有此香口比丘。余无有香。王语比丘。愿为我说。比丘微笑。即说偈言。
又日云经云。香烟不尽放地。得越弃罪。尽五百岁。堕粪屎地狱。何以故。由放恣心故。又夜问经云。庄严供养具。以口吹去灰者。堕优钵罗地狱。傍报作风神王。又要用最经云。鼻嗅香者。由减香气无其福德。正报堕波头摩地狱。未来世鼻根无香味。又日供养经云。供养时香不合闭者。堕黑粪屎地狱。尽其半劫受罪。得无信慧报。何以故。由起下气坌香故(右三经虽无目录并感贤圣授之故别标记之云尔)。
又三千威仪云。烧香著佛前。有三事。一易中故香。二当自出香。三当布与人。具香𬬻有三事。一当先倒去故灰。拾取中香聚一面。二当拭令净乃著火。还取故香著中。三火著时炽然。不得吹令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