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一诞辰谈论(内斋附)
- 四十二赐僧紫衣
- 四十三赐师号(德号附)
- 四十四内供奉并引驾
- 四十五封授官秩
- 四十六方等戒坛
- 四十七结社法集
- 四十八赐夏腊
- 四十九对王者称谓
- 五十临坛法位
- 五十一度僧规利
- 五十二赐谥号
- 五十三菩萨僧
- 五十四得道证果(尼附)
- 五十五大秦末尼
- 五十六驾头床子
- 五十七城阇天王
- 五十八上元放灯
- 五十九总论
诞辰谈论
昔汉祖与卢绾同日生。有奉酒馔相遗。此为庆生之权舆也。后则束帛壶酒。孩儿服玩。以加祝贺。大则玉帛长生久视之意。属干物品。以为庆生之丰礼也。及闻佛法中有弭灾延命之说。则以佛事为庆也。元魏后周隋世。多召名行广学僧。与儒道对论。悦视王道。亦庆生之美事矣。唐高宗召贾公彦于御前。与道士沙门讲说经义。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命许孟容等。登座与释老之徒讲论。贞元十二年四月诞日。御麟德殿。诏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及许孟容韦渠牟。与道士葛参成沙门谈筵等二十人。讲论三教。渠牟最辩给。文宗九月诞日。召白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于麟德殿谈论。居易论难锋起。辞辩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揖之。庄宗代有僧录慧江。与道门程紫霄谈论。互相切磋谑浪嘲戏。以悦帝焉。庄宗自好吟唱。虽行营军中。亦携法师谈赞。或时嘲挫。每诞辰饭僧。则内殿论义明宗。石晋之时。僧录云辩多于诞日谈赞。皇帝亲坐累对论议。至大宋太祖朝。天下务繁。乃罢斯务。止重僧讲。三学为上。此无乃太厚重而贞实乎。
赐师号
师号谓赐某大师也。远起梁武帝号娄约法师。次隋炀帝号智𫖮禅师。并为智者。而无大师二字。唐中宗号万回为法云公(加公一字)玄宗开元中。有慧日法师。中宗朝得度师义净。游西域回进真容梵夹。帝悦赐号慈敏。亦未行大师之字。穆宗朝。天平军节度使刘总奏乞出家赐紫衣。号大觉师(止师一字)至懿宗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因谈论。左街云颢赐三慧大师。右街僧彻赐净光大师。可孚法智大师重谦青莲大师。赐师号懿宗朝始也(分明言某大师。见五运图)僖宗朝有僧录云皓大师。昭宗朝有圆明大师。梁革唐命。赐灵武道寅尤等。为证慧大师。赐吴越国径山洪諲。为法济大师。至龙德元年。不许僧妄求师号紫衣。后唐晋汉周咸同。今大宋止行师号紫衣。而大德号许僧录司简署。先是开宝至太平兴国四年以前。许四海僧入殿庭。乞比试三学。下开封府功德使差僧。证经律论义。十条全通赐紫衣。号为手表僧。以其面手进表也。寻因功德使奏。天下一家不须手表。求选勅依。自此每遇皇帝诞节。亲王宰辅节度使至刺史。得上表荐所知。僧道紫衣师号唯两街僧录道录所荐得入内。是日授门下牒。谓之帘前师号。给紫衣四事。号帘前紫衣。此最为荣观也。其外王侯荐者。间日方出节制帘问牧守转降而赐也。
德号附
德号之兴其来远矣。魏晋之世。翻译律本羯磨文中。皆曰大德僧。经云。为大德天生。论云。诸大德有神通者。及诸传纪私呼僧中贤彦。多云大德。非国朝所补也。至唐代宗。内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上座大德道宣掌内。始见史传。又代宗大历二年。安国寺律大德乘如奏亡僧物色。乞依律断轻重。宜依观此文。似勅补也。然或诏勅中云。长老僧某。岂是补署邪。盖一期之推饰耳。大德道宣律大德乘如亦同此也。大历六年辛亥岁四月五日。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有阙即填。此带临坛。而有大德二字。乃官补德号之始也。宪宗朝。端甫为引驾大德。此带引驾为目。宣宗大中四年六月降诞日。内殿禅大德辩肇二人。此带禅学得名。又大中中。勅补圣寿寺临坛大德赐紫。慧灵为总持寺上座。崇福寺讲论大德赐紫。叡川充寺主。福寿寺临坛大德赐紫玄。畅充都维那。大中十年。玄畅迁上座大德玄。则为寺主大德。坚信为悦众。并从勅补。勅补号益分明矣。懿宗咸通六年。西凉府僧法信。禀本道节度使张义朝。差进乘恩法师所撰百法论疏抄。两街详定可以行。用勅宜依。其法信赐紫衣。充本道大德。又昭宗文德初生辰号嘉会节。诏两街僧道讲论至暮。各赐分物银器。僧道赐师号者。右街两人。紫衣各四人。德号各十人。朱梁后唐晋汉周。或行或不行。今大宋朝廷罕行德号。开宝中。左右街僧录准旧勅得简署三学杂科僧名题。或曰禅大德。或讲经律论。表白声赞。医术诸科。宜与大德二字。近僧录道深不循科目。多妄张懿美文字为题。至于四字六字。唯纳赂而后行。江南两淅之地。至有十寺院。中无长行可以充僧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