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音义
卷上
(并序)
涅槃经者。北凉西主沮渠蒙逊玄始三年请天竺沙门昙无罗谶法师。与沙门慧嵩道朗等同译也。法师初至未闲汉语。三年习学妙尽方言辞辩如流。富于文藻。故此经文后人莫继。法师所翻经夹唯有上袟。经既未足。再往于阗求本三译乃毕其功。至玄始十年方得周备。乃是竆原之极教最后之微言。髻里明珠金刚宝藏者也。窃谓经为佛母。佛为人师。法藉人弘。人唯法器。即三种般若文字居先。十二真诠修多建首。譬以春池竞宝获珠者必假安徐。依文习义会意者须遵定教比者寻条以求本沿波以讨源雠挍经文素无定本。复览诸家音义梗概相传。梵语未译于方言。字体仍含于真伪。遂使挑挑浑于手木。怅帐乱于心巾。𧷽草繁于果园要点删于写富修修兹用饰脯天乖悟寤同书解眠翻覆云匪量寡昧敬慕兹经虑以三点不圆八恒无趣。皮纸骨笔敢尽虔诚。冀握先王之刀更访新医之乳。遂观说文以定字。捡韵集以求音。训诂多据玉篇传梵先资金简。糅为音义两卷。用为私记时观案箧未敢流行同意披详幸无哂诮云耳。
大般涅槃经寿命品第一(慧琳云云公所制言虽繁[宋-木+儿]有似章疏今取周备不失经意由胜诸家所音此后南本涅槃三十六卷同用此音音义依云公所制唯陀罗尼及论梵字疎远不切者慧琳今再依梵本翻译为正览者详焉也)
大者(苍颉篇云大巨也遍也周易云大哉乾元万物之始也经中自释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其性广愽也)。
般者(音补末反此梵语也准经翻为入也证也准书定字唯有班槃二音今取梵音稳便借音为钵)。
涅槃(此翻为圆寂也谓三点圆伊四德圆果金刚宝藏满足无鈌斯圆义也长袪二障永清三染正体缘真斯圆寂义也)。
经者(梵云修多罗此具五义论偈云经纬与涌泉绳墨线贳穿是谓修多罗甚深微妙义今言经者唯初一分义)。
寿命(上时九反又音时右反说文寿久也命也内释云寿即分限也命是连持如来寿命依无垢识种上而建立寿即命也)。
品者(品者类也则篇章之类例也)。
拘尸那城(梵语西国城名也唐云耎草城在中天竺界周十余里)。
阿利罗跋提河(梵语略也正梵音云阿尔多嚩底西国河名也唐云无胜文言谓之布啰拏嚩底唐云有金河此为美称也)。
娑罗双树(彼国亦云高远林西域记云四树特高在河西岸其树似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树汁流出凝结如香如来涅槃处也)。
将欲涅槃(将音子羊反玉篇云将者进也临也从肉从寸爿声爿音匠羊反)。
等视众生(视时至反玉篇云视者观也瞻也)。
如罗睺罗(此云覆障谓是修罗障月时生也又昔因塞鼠穴遂处胎经六年始生也)。
为作归依(为音于伪反作又音子落反)。
屋舍室宅(屋音瓮谷反说文屋居也何休注公羊云舍止也白虎通云室实也说文宅诧也谓居止托实四义全殊各有所表其南本经谢公为繁重遂改经云世间舍虽似删繁恐失余义也)。
晨朝(上食人反尔雅云晨早也明也释名云晨申也谓清旦光舒也下知遥反韵英早时也说文旦也从倝舟声倝音干旦反)。
颇梨(正云颇胝迦此云水玉状似水精有赤有白大论云过千年氷化为颇梨珠未详虚实也)。
玛瑙(字书云石之次玉者也其字或作码碯石类也有翻为石藏宝者以生在石中故也)。
三千大千(一四天下一日月照临名一世界即此千世界名一小千一千小千名一中千一千中千名一大千故云三千大千也其数百亿亿有三等如第四卷释)。
号哭(上户刀反尔雅云号呼也哭也经中有作嘷字是豺狼之声非此义也)。
涕泣(上他礼反上声字王篇云目泪也若作剃音鼻汁非也泣钦立反无声泪出也)。
哽噎(古杏反下乌结反气塞也玉篇云如骨在喉也经文之中有作咽乌见反吞也又音咽咽喉也并非经意也)。
震动(双林召集皆有异相初则声相随其类音也次有光相面门所出也此则第三动地相也若唯声无光聋者不闻唯光无声盲者不见故须动地普召有缘如来密意)。
一劫(梵云劫波此云分别也劫有三种不同如别章说也)。
迦旃延(旃音毡此云大剪剃种)。
薄俱罗(此云善容谓此尊者形仪瓌玮也)。
优波难陀(或云拔难陀此云延喜下文尼名同此也)。
战棹(徒吊反动也摇也)。
阿罗汉(此云无生或云杀贼业结斯亡已超三有)。
逮得(上徒戴反及也经中多作逮字非正)。
漱口澡手(漱音瘦澡音早玉篇云荡口曰漱在手曰澡在头曰沐在面曰颒在身曰浴在足曰洗洗音跣颒音悔)。
波罗奢花(此云赤色花是树上之花经作华非也)。
拘陀罗女(此云好腹也)。
为不断绝(断音徒暖反)。
解未解者(谐卖反散也悟也)。
优婆塞(此云近事男受持三归五戒者也)。
恒河沙(无热恼池南面流出恒伽河入中印度国便入南海)。
深乐对治(乐五教反治直梨反)。
绍三宝种(绍时沼反言继祠也相承不断也)。
既自充足(足音子欲反满也周备也)。
复能充足(足音子喻反玉篇云成也益也谓自满已外成益他人也左传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是也)。
阇毘(或阇维或茶毘古云耶旬此云焚烧也)。
胶香(依树而生如熏陆白胶之类是也)。
优钵罗花(此云青色莲花是也)。
拘物头花(此云黄赤莲花也)。
波头摩花(此云赤莲花其花茎有毛刺者也)。
分陀利花(此云白色莲花也)。
憍奢耶(五分律云野蚕所作绵撚织为衣)。
𫇴摩(此云细草花是也)。
辕槅(下音革释名云车轭也所用轭牛领也)。
七宝(一金二银三瑠璃四颇梨五车渠六赤真珠七玛瑙也)。
厕瑱(田见反珠玉杂饰也相厕间杂也谓刻镂宝瑱也从玉经从土作填误也)。
骏疾(戍闰反尔雅速也疾也)。
箫瑟(小雕反说文编管为之像凤之翼瑟音虱庖羲造瑟也其瑟长八尺二寸四十五弦黄帝使素女鼓之悲不能止改为七尺二寸二十五弦也)。
八功德水(俱舍论云一甘二冷三耎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也)。
迦陵伽衣(迦陵伽是国名波和罗是衣名)。
钦婆罗衣(毛丝杂织是外道所服也)。
怅悢(上勅亮反玉篇云望也恨也下力尚反广雅云恨悲也)。
优婆夷(此云近事女也受持三归五戒也)。
毘舍佉优婆夷(毘舍佉是星名此女因星得名五分律云鹿子母是也)。
唼食(上沓答反俗字也韵略作[口*师]嗍也韵英云浅入口味之也说文作噆形声字也嗍音双捉反)。
却敌(徒历反玉篇云宛也对也言于城上雷下木石以却怨敌故也)。
楼橹(上洛侯反说文云重屋覆也释名橹露也上无覆也)。
所恶(乌路反玉篇云憎嫌也)。
窍孔(苦吊反说文云空也泥洹经作寮字义亦通音力雕反苍颉篇云小孔也)。
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伊兰(具足应云伊那拔罗此云极臭木也)。
画水(横[虢-寸+?]反玉篇云分界也若音胡卦反形也象也非经义也取前音为正)。
鵄枭(上昌之反玉篇鸺鹠角鵄之属其鸟若鸣其民有祸枭音晈尧反说文云不孝鸟也子长大要当食其母始飞也)。
雕鹫(上鸟姚反苍颉篇云金喙鸟也鹫音就黑色多子鸟师旷日南方有鸟其名曰鹫黄头赤目五色皆备是也)。
毁呰(呰音紫说文云呰呵也郑玄曰口毁曰呰也)。
破坏生死(坏音乖拜反谓加功毁之使破也若音怀拜反任运自破也今义取前正合作[敲-高+(十/(罩-卓+衣))]字)。
毘舍离(城名在中印度正云吠舍厘周五十里宫城周四五里离车子正云栗呫婆王种也更[这-言+(虎-儿+几)]治也)。
阎浮提(亦名琰浮亦名赡部阎浮是树名提州名树在洲北岸上因树得名也)。
当断其舌(断音团乱反谓割截)。
四马驷(私恣反说文云一乘驾以四马也论语云齐景公有马千驷马四千疋也)。
纵广(上子容子用二反谓南北为从也下光朗反谓东西为广)。
多罗树(案西域记云树形如椶榈高六七十尺果熟则赤似此国石榴东印度多有国人收取食之也)。
阿阇世(此云未生怨也亦名婆罗留支此云折指亦名善见)。
骏疾如(骏戍闰反速疾也又音卒𨳝反马之神骏非此义也)。
熏修(上许君反切韵火气也有作薰字音同是香草非此义也修音息由反玉篇治也饰也经有作修字非也音同是干肉脯腊非此义亦非本字也)。
如雹(庞剥反玉篇云阴阳专精凝合为雹也)。
甘膳(音善谓美食也人中美物皆名珍膳也)。
琉璃(天竺之名梵云吠琉璃耶此云近山宝谓近迦毘罗城净三藏云绿色宝也汉书云罽宾所出经云无以琉璃同彼水精也)。
倚床(依绮反说文云依也经文多作猗字非也如此国绳床后有倚背是也)。
难陀跋难陀(此云欢喜贤欢喜此二龙是兄弟也)。
毘沙门王(此云多闻即北方天王也)。
干闼婆(新云健挞缚此曰寻香即音乐神也)。
迦娄罗(新经云揭路荼此云妙翅鸟也)。
紧那罗(或云真陀罗此云歌神其声美妙正法花云和音天子是也亦云疑神也以头上有角亦名人非人也)。
摩睺罗伽(新云莫呼勒伽此云𦙄行神即大蟒蛇也)。
阿修罗(或名阿须伦新云阿素洛此云无酒神亦名非天海龙王经云无酒神常怀恶心共帝释鬪也)。
睒婆利(此云大绵神也)。
陀那婆神(此云陀有那者名施婆者言有此神得有施名)。
拔提达多(拔提言贤达多名授即贤授王也)。
罗刹可畏(罗刹梵音翻为可畏唐梵双彰故也此鬼行速牙爪锋芒食人血肉故云可畏也)。
乐香王(乐音五教反爱也)。
贪色鬼魅(此并罗刹女等夺人精气者也法华会上早已发心今至双林复怀悲恋)。
天诸婬女(婬以招反玉篇云婬游戏也或作娙五耕反切韵长好貌也或作娙女以心反节是会色之流非前广自等也三字相似三义亦兼任情取舍后多不取)。
蓝婆女(准法华中十罗刹女有名蓝婆此云乘)。
郁婆尸女(此云自在)。
帝露沾(此云麻胜)。
焚身(佛文反烧也二木以为柴聚其下著火即为焚烧会意字也)。
𠒎鴈(附无反五谏反王篇云水鸟也)。
鸳鸯(苑元反乌郎反又于良反似𠒎黄赤色常有疋偶不疋即死)。
捷闼婆鸟(同前寻香音乐等也)。
迦兰陀鸟(此云好声鸟)。
俱翅罗鸟(经云从声得名)。
婆噫伽(此云乐见)。
迦陵频伽(此云妙美声出于雷山在声即能遍其声和雅听者无厌也)。
耆婆耆婆鸟(此云命命鸟也)。
阿僧祇(此云无央数也按华严经僧祇品大数总有一百二十从百千百千名一拘胝如是倍倍相承百重已外方是阿僧祇)。
蓊郁(上乌孔反下蕴律反玉篇等并云俱盛貌也谓草木丛生也)。
荫蔽日光(阴禁反卑世反谓不明也)。
占婆花(此云黄色花花甚香洁少似此方栀子色也)。
作倡妓乐(倡音齿羊反玉篇云俳优戏笑也妓渠倚反切韵女乐也埤苍云妓美女也以女为乐故也经作技字才艺也有作伎字非经义)。
白鹄白鹤(鹄胡木反玉篇似鵞黄白色又云黄鹄形如鹤色苍黄详此经文其林变白何得类于黄鹄应为鹤字何各反)。
雕文刻镂(上鸟尧反说文雕琢也玉篇雕饰也)。
栏楯(上力干反下食允反谓周匝拘栏横曰栏纵曰楯也)。
郁单越国(亦名北俱卢洲此云高上地四方正等人面如之定寿千岁如天快乐佛法不闻名为难处)。
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上四方各有八天王帝释居中合三十三天也)。
释提洹因(具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云能仁也提婆云天也因陀罗此云主)。
檀波罗蜜(具足应云檀那波罗蜜多檀那云布施波罗蜜云彼岸多云到谓离相行檀得至涅槃彼岸)。
曼陀罗花(此云圆花也摩诃曼陀大圆花也亦名适意大适意也)。
曼殊沙等(此云柔耎大柔耎也)。
散多尼迦(此云寂静花也)。
波利质多树花(此云香遍树谓根茎枝叶花果皆能普熏忉利诸天也)。
俱毘陀罗树花(此云破他)。
毘摩质多罗(旧云净心花基法师云绮画宝饰)。
至第六天(谓欲界顶即他化自在天是也)。
上至有顶(既云梵众是欲界顶)。
魔波旬(具足梵云称嚩摩罗波裨旬称嚩云天摩罗云障碍波裨旬云罪恶谓此类报生天宫惟劝人造恶令退善根不令生离欲界也)。
弓弩铠仗(说文弓者以近竆远也弩音奴古反怒也又机关所发也铠音口逮反甲也仗音直两反刀戟之总名)。
𨥨矟矛(上摸侯反说文长二丈建于兵车正应作矛字也稍音山卓反长丈八)。
金椎钺斧(椎音直追反即铁椎也说文呼铁为黑金钺禹月反玉篇大斧也正作与我字同)。
罥索(上决犬反掷绳继取也古文作𦍃字羂索也一名搭索也)。
魔王波旬献佛陀罗尼曰
怛儞也(二合)他(去声引)𢯪(耻贾反下音同)计(一)䋾䋾(摘贾反二字同音)啰(罗字上声兼弹舌呼)𢯪计(二)唠(劳告反弹舌引)噜(鲁字弹舌引下同)㘑(音丽兼弹舌引下同三)摩贺(引)唠(引)噜(引)㘑(引四)𣘨(呵可反上声引)罗(五)摩(莫可反)罗(六)亸(多可反引)罗(七)娑嚩(二合引)贺(引八)
如龟藏六(龟有头尾四足名为六处若侵恼则藏入壳中众生六根驰流外境尘贼来侵自守根门如龟藏六也)。
谀谄(上以朱反下丑冉反周书云面从曰谀三苍云侫言曰谄经作谕字非也)。
娑婆世界(亦名索诃此云堪忍由多怨疾圣者于中堪耐劳苦而行济物也)。
六种震动(华严经云一震二动三吼四击五起六觉一名动中复有三相且动中有三相者一名为动二名遍动三名等遍动余五各三成十八相也)。
摩䤈𩠐罗(具足云摩䤈什佛罗此云大自在居色究竟天)。
战栗(隣一反怖惧也亦是战寒貌也)。
殄灭(上徒见反死灭也)。
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
无边身(外观身分见有去来内视同空莫测边表)。
香气芬馥(扶福反香气也芬调和也)。
真金为囱(齿江反在屋曰窗囱古文窗字也玉篇囱即窗牖也)。
玫瑰为地(玫音枚瑰音回说文云火齐珠也按异物志火[(斋-示+火)-ㄚ+了]珠者状如云母色如紫玉光耀如烛散若蝉羽积如氷洁)。
间无空缺(空取去音)。
𧏙蜋(羗良二音郭注尔雅岁将饥则𧏙蜋出)。
蝮蝎(蝮音芳福反三苍云蝮蛇也色如绶带有牙最毒江已北名虺音虚鬼反蝎螫也经误为蝎字此音胡葛反是木中虫非此义)。
十六种行恶业者(谓畜养猪羊鸡狗等肥已转卖经中自说也)。
及一阐提(阐音昌善反断善根人也经云信不具故名一阐提云障未来故名为无性毕当得故名为有性也)。
荆棘(下九力反刺木也并二朿为棘重二朿为枣音早朿音刺)。
面门所出(如来面门放光召集有缘还从口入既谓还从明知是口也)。
第八卷
造诣(千到反)。
金篦(闭迷反按荀楷诰幼文字宜作篦相承且用也经文有作錍依捡玉篇音普蹄反薄箭也非经义耳经文作椑非也音卑果名也即椑柹也经又有作琕非也是琕珠字音毘延反)。
鵞鴈(五谏反玉篇鸿之小者也仪礼曰出如舒鴈尔雅舒鴈鵞也鳫古字也)。
髣髴(芳往反妃末反谓相似也见不审谛也古文作[耳*方]𦕚说文仿佛并同用也)。
大舶(蒲百反埤苍大船也大者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者是也)。
愞弱(奴换反三苍愞即弱也)。
寱言刀刀(霓世反通俗文梦语也说文眠言也声类不觉妄言也经文多作讇按诸字与谄同佞言也)。
樘触(直庚反说文云柱也何承天纂文云樘触也又作敞[敲-高+(自/(冗-几+丁))]二体同经文多作棠非也)。
次辩文字功德及出生次第
梵经(云阿察啰唐云文字义释云无异流转。或云无尽。以名句文身善能演说诸佛秘密万法差别义理无穷故言无尽。或云常住。言常住者梵字独得其称诸国文字不同此例何者如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及诸胡国所有文字并是小圣睿才随方语言演说文字。后遇劫尽三灾起时悉皆磨灭不得常存。唯有此梵文随梵天王上下前劫后劫皆用一梵天王所说。设经百劫亦不差别故云常住。总有五十字从初有一十二字是翻字声势。次有三十四字名为字母。别有四字名为助声称呼梵字亦五音伦次喉𦠍龂齿唇吻等声则迦左䋾亸跛五声之下又各有五音。即迦佉誐伽仰乃至跛颇[应-倠+林]𠴸莽皆从深向浅亦如此国五音宫商角徵羽。五音之内又以五行相参。辩之以清浊。察之以轻重。以阴阳二气拣之万类差别悉能知矣。故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其义也。经言十四音者是译经主昙无谶法师依龟兹国文字取舍不同用字差别也。若依中天竺国音旨其实不尔。今乃演说列之如右。智者审详)。
𣘨(阿可反)。
啊(阿个反阿字去声兼引)。
贀(伊以反伊字上声)。
缢(伊异反伊字去声兼引)。
坞(乌古反或作邬亦通)。
污(坞固反引声牙关不开)。
翳(婴计反)。
𢙴(哀盖反引声正体爱字也)。
污(袄固反大开牙引声虽即重用污字其中开合有异)。
奥(阿告反引声)。
暗(庵绀反庵音阿甘反)。
恶(阿各反正体恶字也)。
已上一十二字是翻梵字之声势也。
(于此十二音外更添四字用补巧声添文处用翻字之处辄不曾用用亦不得所谓乙上声微弹舌乙难重用取去声引力短声力去声长引不转舌此四字即经中古译鲁留卢娄是也后有三十四字名为字母也)。
迦(居佉反又取上声)。
佉(墟迦反佉字取上声墟音丘于反)。
誐(鱼迦反迦字准上音)。
伽(渠贺反伽字去声重)。
仰(虚鞅反兼鼻音鞅音央两反)。
左(藏可反上声)。
瑳(仓可反上声)。
嵯(慈我反)。
醝(嵯贺反引声重)。
娘(女两反兼鼻音)。
绔(陟贾反)。
姹(坼贾反)。
䋈(绀雅反)。
[木*(共/未)](荼夏反去声引)。
拏(儜雅反兼鼻音)。
亸(多可反)。
佗(他可反他字上声正体他字也)。
[打-丁+(裛-巴+一)](那我反)。
驮(陀贺反重)。
曩(乃朗反鼻音)。
跛(波可反)。
颇(陂我反)。
么(莫我反无鼻音)。
𠴸(婆贺反去声重)。
么(忙牓反鼻音)。
野(如本字音也)。
啰(罗字上声兼弹舌呼之)。
砢(勒可反)。
嚩(舞可反)。
舍(尸也反)。
洒(沙贾反)。
縒(桑可反)。
贺(何駄反)。
乞洒(二合两字合为一声。此一字不同众例也。已上三十四字名为字母。野字啰字已下九字是归本之声从外向内如上所音梵字并依中天音旨翻之。只为古译不分明更加讹谬疑误后学。此经是北凉小国玄始四年。岁次乙卯。当东晋义熈十一年。昙无谶法师于姑臧依龟兹国胡本文字翻译此经遂与中天音旨不同取舍差别言十四音者错之甚矣。误除暗恶两声。错取鲁留卢娄为数所以言其十四未审如何用此翻字龟兹与中天相去隔远又不承师训未解用中天文字所以乖违故有斯错。哀哉已经三百八十余年竟无一人能正此失。昔先贤道安法师符秦帝师东晋国德有言曰。译经有五失三不易也。斯言审谛诚如所论智人远见明矣。以此观之失亦过于此说。慧琳幼年亦曾禀受安西学士称诵书学龟兹国悉谈文字。实亦不曾用鲁留卢娄翻字。亦不除暗恶二声。即今见有龟兹字母梵夹仍存。亦只用十二音取暗恶为声翻一切字。不知何人作此妄说。改易常规谬言十四音。甚无义理其实四字)。
乙(上)。
乙(去声)。
力力(去声未曾常用时往一度用补声引声之不足。高才愽学晓解声明能用此四字。初学童蒙及人众凡庶实不曾用也。其三十四字母译经者呼为半字。足知不曾师授。胸臆谬说也。凡文句之中有含余音声不出口者名为半字。非呼字母以为半字。今且略举三二以明其义。假令云萨嚩即含啰字在娑嚩二字中间啰声即名为半字。若梵书即寄啰字一半于嚩字头上。如言没驮即母字之末任运含其娜字。娜是半字。梵书即寄娜于驮字之上故娜为半字。如言达么两字中间含其啰音。梵文啰字一半寄书么字之上。啰即名为半字。以是三句例诸他皆倣此其义明矣。奈何根本字母一切文字之源能含众德之美玅义说不尽而乃谤为半字。足知不解。若言合如此者自身既是半字义不圆满何能出生一切众字。以此观之足知所译不明。展转相传讹谬不可依据。有识梵文学士请勘梵本及问传学梵僧方知所论一一实尔。梵天所演字母条例分明。今且略说相生次第。用前十二字为声势举后字母一字一字翻之一字更生十一字兼本成十二字如此遍翻三十四字名为一番。又将野字遍加三十四字之下一遍准前一一翻之又成一番。除去野字即将啰字遍加三十四字之下准前以十二字声势翻之一字生十二字三十四字翻了成四百八字又是一番。次以攞字嚩字娑字贺字仰字娘字拏字曩字么字等十二字𢌞换转加成十二番。用则足矣。亦须师授方知次第句义文翰摄在十二番中悉皆备足。若展转相加虽无竆无尽义理相涉声字乖僻人间罕用。只用前十二番字又以八转声明论参而用之。备尽世间一切声韵种种差别名言依字辩声。依声立义字即廻互相加声义万差条然有序。繁而不杂。广而易解。此乃梵天王圣智所传。五通神仙高才术士广解略解凡数百家。各骋智力广造声论名论数论等终不能说尽其玅。是故前劫后劫诸佛出现世间转玅法轮皆依此梵文演说方尽其美也。是故大毘卢遮那经中有字轮曼荼罗品持诵此五十余字功德无量无边。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决定当成无上菩提)。
第十卷
祠祀(徐理反尔雅云祭祀也礼记王者为群姓立十祀谓诸侯五祀太夫三祀士二祀庶人一祀或灶小神作谴告者也)。
轻躁(子到反又作趮同易云处震为躁躁犹动也论语曰言未及而言谓之躁郑玄曰躁不安静也)。
口𠁊(所两反败也楚人名美败曰爽也)。
肴馔(士眷反又作馔同说丈馔具食也)。
怅怏(于亮反说文怏怏不服也苍颉篇云怏怼恨也)。
唐捐(徒郎反徒也徒空也捐音以专反玉篇弃也)。
摩伽陀国(梵语义译云摩云无也伽陀害也言此国法不行刑戮有犯死罪者送至寒林任其生死又释云摩者大也伽陀体也谓于五印度此国最大綂摄诸国故云大体)。
满足八斛(此摩伽陀国处中诸部之中用于天律以治斗称余方不定皆此取则正准孙子筭经云量之所起初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六十粟为一撮六百粟为一杪六千粟为一勺六万粟为一合六十万粟为一升六百万粟为一斗六千万粟为一斛此并据佛在世时与周法同若小斗三升是今之一斗也)。
乌角鵄(言角鵄者此鸟头上毛竖似角即鸺[(垩-王+田)*鸟]荒鸡之类是也此鸟噉鸟必无同栖之义故佛引为譬喻)。
七叶花(叶有七差状似人手其花臭恶也)。
婆师香(其花芬馥也此云藤花也)。
浸坏(上精禁反水潜人也坏胡恠反)。
说十三偈者(凡举六条誓有六只偈一偈结成十三也从角鵄讫以是故偈也)。
怡悦(上与之反尔雅云怡乐也憙也又熈同)。
姝大(上齿朱反说文好也色美也释名云赵魏燕代之间谓好为姝也)。
瓌异(上古𢌞反又作傀同方美也盛也说文伟也奇也)。
弊恶(上毘谜反恶性也疾也急性也)。
吐核在地(核行革反果中实也)。
渚名拘耶尼(西牛货洲也)。
诊之(之忍反说文诊视也三苍候也声类云验也时用作𧧂一也)。
外道九十五种皆趣恶道
(外道者邪见猥杂不堪缕说所行所执各各不同今且略举数般以明差别所谓胜论数论执我计常五热炙身编㭬卧棘涂灰掬食翘足裸形自饿投河鸡狗等戒板衣𦬆草赴火投岩矫乱髑髅习诸邪定无利勤苦不得解脱是故经言皆趣恶道瑜伽六七显扬九十广辩宗途如彼二论戒禁所执以显相从总摄论之不过十六如论中颂曰)。
(执因中有果 显了有去来 我常宿作因 自在等实法边无边矫乱 计无因断空 最胜净吉祥 名十六异论)
(一因中有果宗 二从缘显了宗 三去来实有宗 四计我实有宗 五诸皆常论宗 六宿作因论宗 七自在等因宗 八实为正法宗 九边无边论宗 十不死矫乱宗十一计无因论宗 十二计七断论宗 十三因果皆空宗十四妄计最胜宗 十五妄计清净宗 十六妄计吉祥宗)
恕己(舒预反苍颉篇如也大戴礼恕则仁也声类人者心恕物也)。
综习(上子宋反三苍云综理也谓机缕持丝文屈纬制经令得开合成于文像学习亦尔功著艺成也)。
非一切众生尽依饮食存(按孔子家语曰唯饮而不食者蝉也唯食而不饮者蚕也不食不饮者蜉蝣蠛蠓也亦食亦饮者世间人畜也故知前偈权为众生既非普遍之言是有余义也)。
羸瘠(上力佳反下情亦反又作㿉𤶬膌三体同用说文云瘠瘦也)。
刺刺(上雌自反草木刺人为朿刀劒矛矟伤人者为刺古文作朿字说文木𦬆也下清亦反广雅以刃橦也)。
矛矟(上莫候反下音朔已见前释在第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