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国篇第二十八
古之王者。建国居民。度天地之所合。定阴阳之所和。仁王经云。此瞻部洲。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楞严经云。此阎浮提。大国凡有二千三百。金光明云。此阎浮提。八万四千城邑聚落。然法身无像。岂假地以居之。应物有形。故随国而化矣。所以佛生迦维卫。成道摩竭提。说法波罗柰。入灭俱尸那。故此四处。建窣堵波。智度论云。以报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众生。皆念生地。如偈说。一切论议师。自爱所知法。如人念生地。虽出家犹诤。以报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诸佛皆爱法身。如偈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供养法师敬尊重。
印度。西域记云。天竺之称。异议紏纷。旧云身笃。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云云)。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云云)。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云云)。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划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成光子曰。中天竺国。东至震旦。五万八千里。南至金地国。西至阿拘遮国。北至小香山阿耨达。亦各五万八千里。则知彼为中国矣。梁传云。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慧严曰。佛国将用何历。云天竺夏至之日。日正中时。竖晷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核分至。推校薄蚀。顾步光景。其法甚详。宿度章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措难。后婆利国人来。果同严说。
婆罗痆(女点)斯国。西域记云。旧曰波罗柰。讹也。中印度境。婆沙云。有河名波罗柰。去其不远。造立王城。或翻江遶城。亦云鹿苑。
迦毘罗皤窣都。迦毘罗。此云黄色。皤窣都。此云所依处。上古有僊。曰黄头。依此修道。西域记云。劫比罗伐窣堵。旧曰迦毘罗卫。讹也。或名迦维卫。或名迦夷。此云赤泽。或名婆兜释翅搜。此云能仁住处。音讹也。竺法兰对汉明云。迦毘罗卫者。大千之中也。宋沙门慧严。与南蛮校尉何承天。共论华梵中边之义。乃引周公测景之法。谓此土夏至之日。犹有余阴。天竺则无也。言测景者。周公摄政四年。欲求地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测景。得颕川阳城。于是建都。土圭长尺有五寸。夏至日昼漏半。立八尺之表。表北得景尺有五寸。景与土圭等。此为地中。郑司农云。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当知阳城盖就此土。自为中耳。既有表景。岂非余阴耶。况此土东垂大海。三方且非。由是观之边义彰矣。
舍婆提。西域记云。室罗筏悉底。旧讹云舍卫。此云闻物。宝物多出此城。亦翻丰德。一具财宝。二妙五欲。三饶多闻。四丰解脱。义净译金刚云。名称大城。摭华云。但得闻义。而缺物义。此乃憍萨罗国都城之号。檇李证真钞云。为简南憍萨娑国。故废国名。而标城号。发轸问诸经中说佛生迦毘罗国。何以论云生舍婆提耶。答迦毘罗与舍婆提相隣。同是中印土境。故此言之。
摩竭提。此云善胜又云无恼。西域记云。摩竭陀。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中印度境。文句记云。此云不害。劫初已来无刑害故。至阿阇世。截指为刑。后自啮指痛。复息此刑。佛当生其地。故吉兆预彰。所以先置不害之名。亦名无害。文句曰此云天罗。天罗者王名。以王名国。城名王舍。
罗阅祇伽罗。西域记。名曷罗阇姞利呬。(火利)此云王舍城。应法师云。罗阅义是料理。以王代之。摩伽陀国中城名也。大论云。昔有须陀须摩王。是王精进持戒。常依实语。晨朝乘车将诸婇女。入园游戏出城门时。一婆罗门来乞而语王言。王是大福德人。我身贫穷当见愍念赐自少多。王言敬如来告。当相布施须我出还。作此语已。入园澡浴嬉戏。时两趐王名曰鹿足。空中飞来。于婇女中。捉王将去。诸女啼哭。号恸一园。惊城内外。搔扰悲惶。鹿足负王。腾跃虚空。至所住处。置九十九王中。须陀须摩王言。我不畏死。自恨失信。我从生来。初不妄语。今日晨朝。出门时。一婆罗门。来从我乞。我时许言。还当布施。不虑无常。辜负彼心。自招欺罪。是故啼耳。鹿足王言。汝意欲尔畏此妄语听汝。还去七日。布施婆罗门讫。当便来还。若过七日。有我翅力。取汝不难。须陀须摩王。得还本国。恣意布施。立太子为王。大会人民。忏谢之言。我智不周。初治多不如法。当见忠恕。如我今日身非己有。正尔还去。举国人民及诸亲戚。叩头留之。愿王留意。慈荫此国。勿以鹿足鬼王为虑。当设铁舍奇兵。鹿足虽神不畏之也。王言不得。而说偈言。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梯。实语为大人。妄语入地狱。我今守实语。宁弃身寿命。心无有悔恨。如是思惟已。王即发去到鹿足所。鹿足遥见。欢喜而言。汝是实语人。不失信要。一切人皆惜身命。汝从死得脱。还来赴信。汝是大人(云云)。鹿足又言。汝好说此。今相放舍。九百九十九王。亦布施汝。随意各还本国。由此千王共居。故名王舍。
拘尸那。此云角城。辅行云。其城三角。故云角也。
毘耶离。亦名维耶离。鞞舍隷。吠舍离。此云广严。西域记云。吠舍厘国。旧讹曰毘舍离。什师云毘言稻。土之所宜也。离耶言广严。其地平正庄严。净名略疏云。此云广博严净。其国宽平名为广博。城邑华丽。故名严净。有师翻为好稻。出好粳粮。胜于余国故也。有言好道。国有道砥直(砥音旨平直也)有言好道。其国人民好乐正道。自敦仁义。不须君主。五百长者。共行道法。率土人民。莫不归悦。
伽耶。此云山城。去菩提道场。约二十里。西域记云。城甚险固。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谿谷杳冥。峰峦危崄。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大。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
矩奢褐罗补罗城。西域记云。唐言上茅宫城。多出胜上吉祥香茅。摩竭陀国之正中。古先君王之所都。
拘苏摩捕罗城。西域记云。唐言香华宫城。谷梁曰。城以保民为之。华严宝眼城天。告善财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羯若鞠阇。西域记云。唐言曲女城。中印度境。大树仙人。栖神入定。经数万岁。从定而起。见王百女。诣宫求请。唯幼稚女。而充给使。仙人怀怒。便恶呪曰。九十九女。一时腰曲。从是之后。名曲女城。
苏伐剌拏瞿呾罗。西域记云。唐言金氏。出上黄金。世以女为王。因以女为国。
乌仗那。奘传。唐言苑。昔阿输迦王之苑囿也。旧曰乌场。或曰乌茶。皆讹。北印度境。
憍赏弥。西域记云。旧云拘睒弥。讹也。中印度境。
罽宾。此云贱种。西域记云。迦湿弥罗。旧曰罽宾。讹也。北印度境。末田底迦。既得其地。立五百伽蓝。于诸异国买鬻贱人。以充投使。用供众僧。末田底迦入寂灭后。彼诸贱人。自立君长。隣境诸国。鄙其贱种。莫与交亲。谓之讫利多。唐言买得。
劫布爼那。西域记云。曹国。
赭时。西域记云。唐言石国。
飒秣(音末)建。西域记云。唐言康国。
弭秣贺。西域记云。唐言米国。
屈霜(去呼)儞迦。西域记云。唐言何国。
阿逾(戈朱)阇。此云不可战国。
喝捍。西域记云。唐言东安国。
捕哺。或名捕揭。西域记云唐言中安国。
戊地。西域记云。唐言西安国。
羯霜那。西域记云。唐言史国。
阿耆尼。西域记云。旧曰乌耆。讹也。
屈(居物)支。西域记云。旧曰龟兹。又音丘慈。
健驮逻。西域记云。旧曰干陀卫。讹也。隋云香行国。
曷部多。西域记云。唐言奇特。
佉沙。西域记云。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城号。言犹讹也。正音云室利讫干栗多底。
至那仆底。西域记云。唐言汉封。河西蕃维质(音致)子所居。因为国号。
瞿萨怛那。西域记云。唐言地乳。王未有胤(羊晋)祷毘沙门像。额上剖出婴儿。不饮人乳。神前之地。忽然隆起。其状如乳。神童饮吮。遂至成立。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涣那国。匈奴谓之干遁。诸胡谓之豁且。印度谓之屈丹。旧曰干阗。讹也。
薄佉罗。应是月支。在雪山西北。或云月氏。
僧伽罗。西域记。唐言执师子。非印度境。是南海路。其祖擒执师子。父杀应王慕。王畏暴逆。重赏远放。船漂宝渚。遂立此国。
震旦。或曰真丹。旃丹。琳法师云。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华严音义。翻为汉地。此不善华言。楼炭经云。䓗河以东名为震旦。以日初出。耀于东隅。故得名也。
脂那。婆沙二音。一云支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二云指难。此云边鄙。即贬挫此方非中国也。西域记云。摩诃至那。此曰大唐。
伊沙那。清凉疏云。此云长直。谓里巷径永。表知三际。故言长。表知胜义。故言直。
蔑戾车。奘传唐言边地。北印度北境皆号蔑戾车。
干闼婆城。大论云。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但可眼见而无有实。名揵闼婆城。静苑华严音义云。西域名乐人。为干闼婆。彼乐人多幻作城郭。须臾如故。固即谓龙蜃所现。辅行云。干城俗云蜃气。蜃大蛤也。朝起海洲。远视似有。近看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