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藏记集录中卷第三

新集安公古异经录第一

古异经者。盖先出之遗文也。寻安录。自道地要语迄四姓长者。合九十有二经。标为古异。虽经文散逸多有阙亡。观其存篇古今可辩。或无别名题。取经语以为目。或撮略四鋡。摘一事而立卷名号质实信古典矣。安公觌其古异编之于末。祐推其岁远列之于首。虽则失源而旧译见矣。

  • 道地经中要语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经今有此经自此以下不称有者并阙本)
  • 数练意章一卷(旧录云数练经安公云上二经出生经祐案今生经无此章名)
  • 梵志颇波罗延问尊种经一卷(旧录云颇波延问种尊经今有此经)
  • 菩萨道地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𩙥披陀菩萨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五十五法诫经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
  • 一切义要一卷
  • 说善恶道经一卷
  • 爱欲声经一卷(一本云爱欲一声经)
  • 摩诃遮曷㳬经一卷
  • 天王下作猪经一卷
  • 魔王入目犍兰腹经一卷(一名弊魔试摩目连经旧录云魔王入目连腹中经今有此经)
  • 始造浴佛时经一卷
  • 十二贤者经一卷(旧录云十二贤经)
  • 佛并父弟调达经一卷(安公云上下经出阿毘昙)
  • 忧堕罗迦叶经一卷
  • 四部本文一卷(安公云上二经出长阿鋡一本云出阿毘昙)
  • 中阿含本文一卷(一本云中阿含经六十卷)
  • 七漏经一卷(或云七漏钞经)
  • 让德经一卷
  • 有贤者法经一卷
  • 摩诃厥弥难问经一卷(或云大厥弥经)
  • 大本藏经一卷
  • 说阿难持诫经一卷
  • 阿难问何因缘持诫见世间贫亦现道贫经一卷
  • 给孤独四姓家问应受施经一卷
  • 晓所诤不解经者经一卷
  • 奇异道家难问住处经一卷
  • 奇异道家难问法本经一卷
  • 贤者手力经一卷
  • 八法行经一卷
  • 杂阿含三十章一卷
  • 自见自知为能尽结经一卷
  • 有四求经一卷
  • 佛本行经一卷
  • 河中大聚沫经一卷(或云水沫所漂经或云聚沫譬经今有此经)
  • 闻城譬经一卷(旧录云闻城十二因缘经或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今有此经)
  • 便贤者坑经一卷(坑字或作旃)
  • 自守亦不自守经一卷(旧录云不自守经或云不自守意经今有此经)
  • 所非汝所经一卷
  • 两比丘得割经一卷
  • 听施比丘经一卷(或云比丘听施经今有此经)
  • 善马有三相经一卷(旧录云马三相经今有此经)
  • 马有八弊恶态经一卷(或云马有八态喻人经今有此经)
  • 道德舍利日经一卷
  • 舍利日在王舍国经一卷
  • 独居思惟自念止经一卷
  • 问所明种经一卷
  • 欲从本相有经一卷(或云欲从本经)
  • 独坐思惟意中生念经一卷
  • 佛说如是有诸比丘经一卷
  • 比丘所求色经一卷
  • 佛说道有比丘经一卷
  • 色为非常念经一卷(安公云自此上二十二经是阿含一卷)
  • 色比丘念本起经一卷
  • 佛说善恶意经一卷
  • 比丘一法相经一卷
  • 有二力本经一卷
  • 有三力经一卷
  • 有四力经一卷
  • 人有五力经一卷
  • 不闻者类相聚经一卷(旧录云类相聚经)
  • 天上释为故世在人中经一卷
  • 爪头土经一卷
  • 身为无有反复经一卷
  • 师子畜生王经一卷
  • 阿须伦子披罗门经一卷
  • 披罗门子名不侵经一卷
  • 生闻披罗门经一卷(旧录云生门梵志经)
  • 有𨻗竭经一卷
  • 署杜乘披罗门经一卷
  • 佛在拘萨国经一卷
  • 佛在优堕国经一卷
  • 是时自梵守经一卷
  • 有三方便经一卷(旧录云三方便经)
  • 披罗门不信重经一卷
  • 佛告舍日经一卷
  • 四意止经一卷(旧录云四意止本行经)
  • 说人自说人骨不知腐经一卷(安公云上四十五经出杂阿含祐校此杂阿含唯有二十五经而注作四十五斯岂传写笔散故重画致谬欤夫晋记之变三豕鲁史之温五门古贤其犹病诸况佣写之人哉)
  • 佛有五百比丘经一卷
  • 凡人有三事愚痴不足经一卷
  • 佛诫诸比丘言我以天眼视天下人生死好丑尊者卑者经一卷(安公云此上三经出中阿鋡)
  • 弥连经一卷(旧录云弥兰经或作弥莲出六度集今有此经)
  • 阿鸠留经一卷
  • 忧多罗经一卷
  • 栴檀调佛经一卷
  • 恶人经一卷
  • 罗贫寿经一卷(旧录云罗弥寿或云那弥寿经)
  • 栴檀树经一卷(今有此经)
  • 难提和难经一卷(或云难提和罗经)
  • 四姓长者难经一卷(旧录云四姓长者经)
  • 析佛经一卷

    右九十二部凡九十二卷是古典经。

新集安公失译经录第二

祐校安公旧录。其经有译名则继录上卷。无译名者则条目于下。寻安录。自修行本起讫于和达。凡一百有三十四经。莫详其人。又关凉二录并阙译名。今总而次列入失源之部。安录诚佳。颇恨太简。注目经名撮题两字。且不列卷数行间相接。后人传写名部混糅。且朱点为标。朱灭则乱。循空追求困于难了。斯亦玙璠之一玷也。且众录杂经苞集逸异名多复重失相散紊。今悉更删整标定卷部使名实有分寻览无惑焉。

  • 修行本起经二卷(安公言南方近出直益小本起耳旧录有宿行本起疑即此经)
  • 菩萨道树经一卷(或云道树三昧经二名异并同一本)
  • 八念经一卷(旧录云阿那律八念经)
  •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
  • 诸法本经一卷
  • 申日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月光童子经一卷
  • 梵志孙陀耶致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枯树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三十七品经一卷(安公云出律经)
  • 六净经一卷(安公云出律经)
  • 法律三昧经一卷
  • 应行律一卷
  • 欢豫经一卷
  • 三十二相经一卷(或云菩萨三十二相经)
  • 八十种好经一卷
  • 演道俗经一卷(旧录云演道俗业经)
  • 黑氏梵志经一卷
  • 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
  • 颇多和多耆经一卷
  • 罗云母经一卷(或云阿难多桓罗云母经)
  • 五母子经一卷
  • 无垢贤经一卷(或云无垢贤女经)
  • 八关斋经一卷
  • 逝经一卷(或云菩萨逝经)
  • 生死变化经一卷(或云生死变识经一名见正比丘经或云见正经)
  • 普明王经一卷
  • 文陀竭王经一卷
  • 耶祇经一卷
  • 五福德经一卷
  • 末罗王经一卷
  • 分惒檀王经一卷
  • 长者音悦经一卷(或云音悦经或云长者悦音不兰迦叶经)
  • 首达经一卷(旧录云维先首达经)
  • 梵皇经一卷(或云梵摩皇经)
  • 五百梵志经一卷
  • 僧大经一卷(或云佛大僧大经)
  • 法常住经一卷
  • 大小谏王经二卷(今有谏王经一卷未详大小)
  • 波耶匿王经一卷(或云波斯匿王经或云波斯匿王丧母经)
  • 摩夷比丘经一卷(或云摩夷经)
  • 旃陀越国王经一卷
  • 迦叶戒经一卷(或云迦叶禁戒经)
  • 摩达王经一卷
  • 五恐怖世经一卷(旧录云五恐怖经)
  • 进学经一卷(或云劝进学道经)
  • 四饭法经一卷(或云四饭法章)
  • 梵摩难王经一卷
  • 师比丘经一卷(或云比丘师经)
  • 十二死经一卷
  • 五无反复经一卷
  • 等入法严经一卷(或云菩萨等入法严经)
  • 治身经一卷(旧录云佛治身经余录并同)
  • 治意经一卷(旧录云佛治意经余录并同)
  • 十善十恶经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昙)
  • 阿难念弥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兜调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四虺喻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旧录云四虺经或作四蛇经)
  • 马有八熊经一卷(与古异录马八弊恶态经异本)
  • 金色女经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昙)
  • 大子须大挐经一卷
  • 十梦经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昙旧录云舍卫国王十梦经或云波斯匿王十梦经或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或云国王不黎先泥十梦经悉同一本)
  • 长者辩意经一卷(旧录云辩意长者经)
  • 长者须达经一卷(或云须达经)
  • 孝子报恩经一卷(一名孝子经)
  • 孝子睒经一卷(或云菩萨睒经或云睒经)
  • 自爱不自爱经一卷(旧录云自爱经)
  • 长寿王经一卷
  • 萨和檀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 未生怨经一卷
  • 须摩提女经一卷
  • 贤首夫人经一卷(或云贤首经)
  • 七妇经一卷
  • 玉耶女经一卷(或云玉瑘经)
  • 新岁经一卷
  • 阿难八梦经一卷(旧录云阿难七梦经众录并云梦是误作八字也)
  • 车匿本末经一卷(或云车匿经)
  • 九色鹿经一卷
  • 五苦章句经一卷(一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经或云五道章句经)
  • 佛灭度后棺𣫍葬送经一卷
  • 妇遇对经一卷(旧录云妇人遇辜经或云妇遇辜经)
  • 罗芸忍辱经一卷
  • 阿难邠坻四时施经一卷(旧录云阿难邠祁四时布施经)
  • 蜜蜂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 呵调阿那含经一卷(旧录云诃雕阿那含经或作苛雕阿那含经)
  • 戒德香经一卷
  • 鬼子母经一卷
  • 内外六波罗蜜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一本云内六波罗蜜经)
  • 小五浊经一卷(旧录云小五浊世经或云五浊世经或云五浊世本)
  • 弗迦沙王经一卷(一名萍沙王五愿经安公云出中阿含)
  •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经二卷(或云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或云伅真陀罗经)
  • 迦旃偈一卷(旧录云比丘迦旃说法没偈经或云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

    右九十二部今并有其经。

  • 七车经一卷
  • 弥勒经一卷(安公云出长阿含)
  • 阿拔经一卷(安公云出长阿含或云阿拔摩纳经)
  • 堕蓝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七事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海有八事经一卷
  • 坚心经一卷
  • 太子和休经一卷(或云私休经)
  • 分陀利经一卷(旧录云萨芸芬陀利经或云是异出法花经)
  • 无悕望经一卷(或云无所希望经即是象步经之别名)
  • 内藏大方等经一卷
  • 难等各第一经一卷(旧录云阿难迦叶舍利弗说各第一经)
  • 胎中女经一卷(一名腹中女听经或云阿罗呵公女腹中听经)
  • 小阿阇世经一卷
  • 普达王经一卷
  • 小须赖经一卷
  • 贫女人经一卷
  • 惟留王经一卷(旧录云惟流王经)
  • 目佉经一卷(或安公云出方等部)
  • 理家难经一卷
  • 迦留多王经一卷
  • 梵志阇孙经一卷(古录云梵志阇逊经)
  • 波达王经一卷
  • 抄宝积经一卷
  • 悲心悒悒经一卷
  • 趣度世道经一卷
  • 异了本生死经一卷
  • 长者威势经一卷
  • 咸水喻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旧录云咸水譬喻经)
  • 萨和达王经一卷
  • 痴注经一卷
  • 弥勒当来生经一卷
  • 慧上菩萨经二卷(慧上菩萨经即是大善权经)
  • 调达经一卷
  • 睒本经一卷
  • 放钵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赖咤謣罗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马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 和达经一卷(安公大录讫于此)
  • 钵呿沙经一卷
  • 法海经一卷
  • 失利越经一卷
  • 分身舍利经一卷
  • 以身施饿虎经一卷
  • 悉昙慕二卷
  • 吉法验一卷
  • 口传劫起尽一卷
  • 仕行送大品本末一卷
  • 律解一卷
  • 打犍稚法一卷(从钵呿沙经至打犍稚法凡一十一部先在安公注经录未寻其间出或是晚集所得今移附此录焉从七车经至打犍稚法凡五十部今并阙此经)

    右一百四十二部。凡一百四十七卷。是失译经。

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第三

  • 大忍辱经十卷
  • 净行经二卷
  • 金刚三昧经一卷
  • 瓶沙王经一卷
  • 有无经一卷
  • 五百偈一卷
  • 须耶越国贫人经一卷(旧录云须耶越国贫人赁剔头经)
  • 浮木经一卷
  • 坏喻经一卷
  • 妖怪经一卷
  • 首至问十四章经一卷(旧录云首至问佛十四意经或云首至问十四事今有此经)
  • 阿般计泥洹经一卷(一本作陶射计泥洹经)
  • 四非常经一卷
  • 五失盖经一卷
  • 大爱道受诫经二卷(旧录云大爱道或云大爱道比丘尼今有此经)
  • 要真经一卷
  • 本无经一卷
  • 劝德经一卷
  • 十五德经一卷
  • 父母因缘经一卷
  • 不退转经四卷(或云不退转法轮经)
  •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今有此经)
  • 金轮王经一卷
  • 慧行经一卷
  • 七智经一卷(作七知今有此经)
  • 未生王经一卷
  • 内外无为经一卷
  • 道净经一卷
  • 七事本末经一卷(旧录云七事行本经)
  • 难龙王经一卷(或云难龙经今有此经)
  • 阿陀三昧经一卷
  • 百宝三昧经一卷
  • 三乘经一卷
  • 耆域术经一卷(旧录云耆域四术经)
  • 五盖离疑经一卷
  • 太子智止经一卷
  • 大五浊经一卷(旧录云大五浊世经)
  • 道德章一卷
  • 苦相经一卷
  • 须佛得度经一卷
  • 由经一卷
  • 须菩提品经七卷(一本云法护出道行经同本异出也)
  • 三慧经一卷
  • 菩萨等行经一卷
  • 分然洹国迦罗越经一卷
  • 四无畏经一卷
  • 五阴事经一卷(今有此经)
  • 义决法事经一卷
  • 权变经一卷(旧录云文殊师利权变三昧经或云权变三昧经)
  • 十伛惒经一卷
  • 贤劫五百佛一卷
  • 七言禅利经一卷(旧录云伛惒七言禅利经)
  • 菩萨十伛惒经一卷
  • 十思惟经一卷
  • 分别六情经一卷
  • 三失盖经一卷
  • 佛宝三昧经一卷
  • 法志女经一卷
  • 文殊师利示现宝藏经二卷

    右五十九部凡七十九卷是凉土异经。

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第七

昔甘露初开经法。是先因事结戒。律教方盛及叠梦表其五分。而彼毱多当其异部。故知道运推移。化缘不壹矣。至于中夏闻法亦先经而后律。律藏稍广。始自晋末而迦叶维部犹未东被。既总集五家。故存其名录。若乃梵文至止之岁。胡汉宣译之人。大众讲集之处。名德书翰之文。并具举遗事交相为证。使览者昭然究其始末云尔。

  • 萨婆多部十诵律(六十一卷)

    萨婆多部者。梁言一切有也。所说诸法一切有相。学内外典好破异道。所集经书说无有我所。受难能答以此为号。昔大迦叶具持法藏。次传阿难。至于第五师优波掘。本有八十诵。优波掘以后世钝根不能具受故。删为十诵。以诵为名。谓法应诵持也。自兹以下师资相传五十余人。至秦弘始之中。有罽宾沙门弗若多罗。诵此十诵胡本来游关右。罗什法师于长安逍遥园三千僧中共译出之。始得二分余未及竟。而多罗亡。俄而有外国沙门昙摩流支。续至长安。于是庐山远法师慨律藏未备思在究竟。闻其至止。乃与流支书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以来近四百年。至于沙门德式所阙犹多。顷西域道士弗若多罗者。是罽宾持律。其人讽十诵胡本。有鸠摩耆婆者。通才博见。为之传译。十诵之中始备其二。多罗早丧中涂而废。不得究竟大业。慨恨良深。传闻仁者赍此经自随。甚欣所遇。冥运之来岂人事而已耶想弘道为物感时而动。叩之有人。必情无所吝。若能为律学之众留此经本。开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涉之流不失无上之津。参怀胜业者日月弥朗。此则惠深德厚。人神同感矣。幸望垂怀不孤往心一二。悉诸道人所具。不复多白。昙摩流支得书。方于关中共什出所余律。遂具一部。凡五十八卷。后有罽宾律师卑摩罗叉。来游长安。罗什先在西域。从其受律。罗叉后自秦适晋。住寿春石㵎寺。重校十诵律本。名品遂正。分为六十一卷。至今相传焉。

  • 昙无德四分律(四十卷或分四十五卷)

    昙无德者。梁言法镜。一音昙摩毱多。如来涅槃后。有诸弟子颠倒解义覆隐法藏。以覆法故名昙摩毱多。是为四分律。盖罽宾三藏法师佛陀耶舍所出也。初耶舍于罽宾诵四分律。不赍胡本而来游长安。秦司隷校尉姚爽欲请耶舍。于中寺安居。仍令出之姚。主以无胡本难可证信。众僧多有不同。故未之许也。罗什法师劝曰。耶舍甚有记功。数闻诵习。未曾脱误。于是姚主即以药方一卷民藉一卷并可四十许纸。令其诵之三日。便集僧执文请试之。乃至铢两人数年纪不谬一字。于是咸信伏。遂令出焉。故肇法师作长阿鋡序云。秦弘始十二年岁上章掩茂。右将军司隷校尉姚爽。于长安中寺集名德沙门五百人。请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出律藏。四分四十卷十四年讫。十五年岁昭阳奋若。出长阿含。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余以嘉运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预亲承之末。略记时事以示来贤。又答江东隐士刘遗民书末云。法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宫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夙夜匪懈。邕邕肃肃致可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本末精悉若覩初制毘婆沙。于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毘昙胡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奇新。贫道一生预参嘉会遇兹盛化。自不覩释迦祇洹之集。余复何恨。而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故撮举肇公书序以显其证焉。

  • 婆麁富罗律(四十卷)

    婆麁富罗者。受持经典。皆说有我不说空相。犹如小儿。故名为婆麁富罗。此一名僧祇律。律后记云。中天竺昔时暂有恶王御世。三藏比丘及诸沙门。皆远避四奔。恶王既死善王更立还请沙门归国供养。时巴连弗邑有五百僧。欲断事。既无律师又阙律文。莫知承案即遣使到祇洹精舍。写此律文众共奉行。其后五部转集。诸律师执义不同各以相承为是。争论纷然。于时阿育王言。我今何以测其是非。于是问僧。佛法断事云何。皆言。法应从多王言。若尔当行筹。知何众多。既而行筹。婆麁富罗众筹甚多。以众多故。改名摩诃僧祇。摩诃僧祇者。言大众也。沙门释法显游西域于摩竭提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写得胡本赍还京都。以晋义熙十二年岁次寿星十一月。共天竺禅师佛驮跋陀。于道场寺译出。至十四年二月末乃讫。

  • 弥沙塞律(三十四卷)

    弥沙塞者。佛诸弟子受持十二部经。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是故名为弥沙塞部。此名为五分律。比丘释法显。于师子国所得者也。法显记云。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涉乃至中天竺。于摩诃乘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祇。复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萨婆多众律。即此秦地众僧所行者也。又得杂阿毘昙心可六千偈。又得一部𫄧经二千五百偈。又得一部方等泥洹经可五千偈。又得摩诃僧祇阿毘昙。法显住三年。学胡书胡语。悉写之。于是还。又至师子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胡本。法显以晋义熙二年还都。岁在寿星。众经多译。唯弥沙塞一部未及译出而亡。到宋景平元年七月。有罽宾律师佛大什。来至京都。其年冬十一月。瑯瑘王练比丘释慧严竺道生于龙光寺。请外国沙门佛大什出之。时佛大什手执胡文。于阗沙门智胜为译。至明年十二月都讫。

  • 迦叶维律(未知卷数)

    迦叶维者。一音迦叶毘。佛诸弟子受持十二部经。说无有我及以受者。轻诸烦恼犹如死尸。是故名为迦叶毘。此一部律不来梁地。昔先师献正。远适西域誓寻斯文。胜心所感多值灵瑞。而葱岭险绝弗果兹典。故知此律于梁土众僧未有其缘也。

    右五部。其四部至中夏。凡一百有八十卷。部卷已入经录最限。

出三藏记集录中卷第三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