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148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

夫文字即解脱真场。摽不二之宗。名句称波若玄扄。开唯一之路。是以法籍驰简。诏百亿而同文。至教驱辙。环大千而共轨。玉箱花题。炳发天城。金牒宝词。昭彰龙宇。自悲云西起。慈液东飞。肇渐昭于周星。终大明于汉日。兰腾欝乎首唱。竺什欣然嗣武。于是三乘警辔八藏张门。悬二耀之高晖。亘两仪之长久。曩属当涂。龙骇典午。凫惊函谷。风䨪道镜如隐。金凌水鬪。性珠俄逸。遂有论参经语。疏涉论名。乘紊大小。教齐凡圣。亦有黄巾之丑。混庄释为同源。素褐之首。格儒佛为绪。叨天侮圣。肆虐胸襟。颜子摽光净之谈。尼父牓儒童之称。进退惟谷。首尾陷机。窃负神器。偷安智识。波旬妄说。邪辩乱真。疑伪之兴寔由于此。庸庸之辈。握鱼目而[禾*禺]骊珠。皎皎之流。扬浊泾而分清渭。开士所以扼腕高僧以之长息者也。晋道安创裁目录。齐法上亦为条例。非无小异。张置大同。莫不以单译居第一。重翻处第二。梵集配第三。别生安第四。疑伪充第五。位虽列五缮写唯三。良以别生与本部不殊。疑伪固非留限。芟夷芜秽。洗拂尘瑕。坦矣法畴。差无稂莠。我皇驭历。道应天飞。廓五梵而论都。奄四州而作后。披十善以陶化。凭五衍而贞风。广树仁祠。大隆教义。显庆年际西明寺成御造藏经。更令隐炼区格尽尔无所间然。律师道宣又为录序。殷因夏礼无革前修。于三例外附申杂藏。即法苑法集高僧僧史之流是也。颇以毘赞有功。故载之云尔。皇太子列耀紫微。承扉阊阖。铣华云蔚。瑶躬岳峙。内精七净。外畅九言。挹梓图恭。佩瑜端孝。爰崇净域荐祉二皇。元良三宝。永贞四众。龙朔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勅令于敬爱道场写一切经典。又奉麟德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勅取履味沙门十人。惠概明玉神察道英昙邃等。并选翘楚尤闲文义。参覆量挍首末三年。又置官寮是涂供给。勅使洛州长史银青光禄大夫南康郡开国公韩威。判官洛州司功参军李亮。台使郑州司士参军卢行讷。判官王屋县尉郑祖均等。精加捡覆。写旧经论。七百四十一部。二千七百三十一卷。又写大唐三藏法师新译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合新旧八百一十六部。四千六十六卷入藏。其有古来有目而无本者。合三百八十二部。七百二十五卷。随访随写。真所谓伟哉法宝。内外无瑕。洞矣法流晈镜深浅。纯一无杂具足清白而已哉。并毫疎寒兔。纸落秋蒲。题华碧字。轴贞香木。所冀天衣销石不坠斯文。地墨穷界微言尚在。绍隆之福嘱累之功。伏惟皇帝继天理物。乘虬制寓。河砂衍寿。海滴覃基。中宫葛蕈固本。摎木垂芳。㬢魄清襟。虹电流感。储君仪风。象室晅日。春居道契吟铜睟温。玉裕宸柯。帝萼藩国。维城内宷外寮肃朝。清野霄形。荷法桥之济。永隔邪津。履识承惠炬之辉。长遵正术。静泰不惟鄙昧。辄撰斯文。敢事加损。还循旧辙。三章久布。画一承风。明诚古人。请杂藏。恐文溺质用除滥觞。合成五卷。次之于左。

众经目录

  • 都合二千二百一十九部六千九百九十四卷。
  • 单本(源来一本更无别翻) 合四百四十一部二千七百八十三卷

    右第一卷。

  • 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 合三百二十四部一千一百一十六卷
  • 贤圣集传(贤圣所撰翻译有源) 合五十部一百八十六卷(二千七百八十九纸)

    右第二卷。

  • 已前二卷三分 合八百一十九部四千八十六卷。
  • 入藏见录六百八十九部二千五百三十二卷。仁寿二年。勘定三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贞观九年。奉行二十部二十一卷。贞观九年。于阙本内访得入藏。翻得六十部。六百七十卷。贞观已来玄奘见所翻。显庆四年西明寺奉勅写经。具录入目施。一十五部六百六十四卷。显庆已来玄奘法师后所译得龙朔三年敬爱寺奉勅写经具录入藏。
  • 别生(于大部内抄出别行) 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

    右第三卷。

  • 疑伪(名虽似正义涉人造) 合二百八部四百九十六卷

    右第四卷。

  • 已前二卷二分 合一千一十八部一千七百八十三卷不须钞写。
  • 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 合三百八十二部七百二十五卷 请访

    右第五卷。

众经目录卷第一

单本(源来一本更无别翻)

合四百四十一部二千七百八十三卷

大乘经单本

一百九十一部一千二百六十二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一千八十七纸) 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共法业等于杨州译 成五十卷
  •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七百二十纸) 北凉沮渠世昙无谶共慧嵩等于姑臧译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一万二千纸) 唐世玄奘于玉华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或三十卷(六百十九纸) 后秦鸠摩罗什共僧叡等于长安逍遥园译一名大品
  •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六百四纸) 北凉昙无谶于姑臧译
  • 大方等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二百四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大兴善寺译
  • 大方等月藏经十卷(二百一十四纸) 齐世耶舍共法智译
  •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一百三十纸) 唐贞观年波颇蜜多等于胜光寺译
  •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二百六十五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兴善寺译皇朝奏行
  • 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三百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皇朝奏行
  •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四百一十纸) 贞观年玄奘于弘福寺译
  • 菩萨璎珞经十二卷(三百三纸) 或十四卷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
  • 菩萨见实三昧经一十四卷(二百三十八纸) 齐世耶舍译
  • 佛名经一十二卷(二百四十七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于相州译
  • 月灯三昧经十卷(或十一卷二百三纸)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
  • 贤劫经一十三卷(一百九十五纸) 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 华手经十卷(二百一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于长安大寺译
  • 十住断结经十卷(二百五十四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共道安译
  • 大灌顶经十二卷(一百一十三纸) 晋世帛尸梨蜜多罗译
  • 观佛三昧经十卷或八卷(一百五十九纸) 宋永初年佛跋陀罗于杨州译
  • 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一百二十六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大方便报恩经七卷(一百二十四纸)
  • 大方等大集经八卷(一百二十八纸)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一百二十一纸) 陈世月支国王子婆首那于杨州译
  • 宝云经七卷(一百纸或七卷八卷) 梁曼陀罗杨州译
  • 金光明经六卷(或七卷八卷一百二十二纸) 北凉世昙无谶译后三卷陈时真谛译
  • 法集经八卷(或七卷六卷一百二十一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于洛阳译
  • 菩萨处胎经五卷(一百一十三纸) 前秦世竺佛念于长安译
  • 大悲经五卷(八十八纸)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于相州译
  • 大集贤护菩萨经五卷(或六卷九十三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于大兴善寺译皇朝奏行
  • 大方等无相经六卷(一名大云经九十二纸) 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
  • 密迹金刚力士经五卷(或四卷一百一十二纸)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或五卷六十二纸) 北凉世法众于高昌郡译
  • 海龙王经四卷(七十二纸) 北凉世昙无谶译
  • 央掘魔罗经四卷(七十八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州译
  • 无所有菩萨经四卷(六十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僧伽咤经四卷(五十一纸) 后魏世月支婆首那译
  • 观察诸法经四卷(六十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七佛神呪经四卷(七十纸)
  • 菩萨本行经三卷(五十二纸)
  • 称杨诸佛功德经三卷(五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菩萨藏经三卷(六十一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三十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须真天子经三卷(或四卷四十六纸)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或二卷五十二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二卷四十七纸) 晋世竺法护译
  •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二卷(或三卷五十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明度五十挍计经二卷(四十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四十八纸) 前秦世竺佛念译
  • 护国菩萨经二卷(四十三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四十六纸)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 月上女经二卷(二十七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中阴经二卷(二十七纸) 前秦世竺佛念于长安译
  • 须弥藏经二卷(三十八纸) 齐世耶舍共法智译
  • 佛花严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二十八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大法鼓经二卷(四十纸) 宋世求那跋摩于杨州译
  • 诸佛要集经二卷(四十二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三十四纸) 晋永熙年竺法护于洛阳译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 宋世翔公于南海郡译
  • 大乘同性经二卷(三十九纸) 后周天和年阇那崛多共僧安译
  •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三十二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共僧安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阿閦佛国经二卷(一名佛刹菩萨学成经三十八纸) 后汉建和年支谶于洛阳译
  • 莲华面经二卷(二十二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迦叶经二卷(三十九纸) 后魏世月婆首那译
  •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四十二纸) 梁世僧伽婆罗译
  • 发觉净心经二卷(二十七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无上依经二卷(三十一纸) 陈世沙门真谛于广州译
  • 移识经二卷(三十三纸) 隋开皇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四十纸) 南齐世昙景译
  • 大方广如来性经二卷(或三卷五十一纸)
  • 不思议功德经二卷(一名功德经三十八纸)
  • 大吉义呪经二卷(或四卷三十八纸)
  • 菩萨梦经二卷(一名瑞应经三十四纸)
  • 寂照三摩地经一卷(一十三纸) 唐世玄奘译
  •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四十九纸)
  • 仁王般若经二卷(二十八纸)
  •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二十四纸)
  • 密迹金刚力士经二卷(三十六纸)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二十四纸)
  • 善臂菩萨所问经二卷(二十六纸)
  •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十二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诸法最上王经一卷(二十二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二十二纸) 后汉灵帝世支曜译
  • 太子须大拏经一卷(十六纸) 西秦世法坚译
  • 太子慕魄经一卷(五纸) 晋世竺法护译
  • 须赖经一卷(十九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金色王经一卷(八纸) 后魏世留支译
  • 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一名如来自誓三昧经八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摩诃摩耶经三卷(二十五纸) 南齐世昙景译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九纸) 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译
  • 如来方便善巧呪经一卷(十一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十九纸) 宋元嘉年求那陀罗于杨州译
  •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一名须摩提经八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希有挍量功德经一卷(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梵女首意经一卷(五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差摩婆帝授记经一卷(四纸) 后魏世留支译
  • 月明菩萨经一卷(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灭十方冥经一卷(六纸) 晋元熙年竺法护译
  • 出生菩萨心经一卷(十一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普门品经一卷(十二纸)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菩萨十住经一卷(十四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商主天子经一卷(十六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心明经一卷(三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一名建慧三昧经十纸) 宋世先公译
  •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一名不思议光咳童菩萨经十二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一名问署经二十纸) 后汉灵帝世支谶译
  • 德光太子经一卷(一名赖咤问光德太子经一十九纸) 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 施灯功德经一卷(十四纸) 齐世耶舍译
  •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二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人本欲生经一卷(十四纸) 后汉桓帝世安世高译
  • 人所从来经一卷(失本) 晋世竺法护译
  • 不增不减经一卷(六纸) 后魏世留支译
  • 佛语经一卷(三纸) 后魏世留支译
  • 无字宝箧经一卷(六纸) 后魏世留支译
  •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五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共佛陀扇多译
  • 十法经一卷(二十纸) 梁普通年僧伽婆罗于杨州译
  • 不必定入印经一卷(二十一纸) 后魏世留支译
  • 十二佛名神呪经一卷(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魔逆经一卷(十八纸)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十四纸) 晋世竺法护译
  •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六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内藏百宝经一卷(八纸) 后汉灵帝世支谦译
  • 大方广总持经一卷(十三纸) 隋开皇年毘尼多留支译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八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二十二纸) 梁天监年曼陀罗译
  • 坚固女经一卷(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演道俗业经一卷(九纸) 西秦世法坚译
  • 菩萨生地经一卷(一名差摩竭经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菩萨道树经一卷(一名私呵昧经一名道树三昧经十一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宝网经一卷(一名宝网童子经二十三纸) 晋世竺法护译
  • 百佛名经一卷(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无量义经一卷(十七纸) 南齐建元年昙无伽陀耶舍杨州译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一卷(八纸) 北凉世沮渠安阳侯译
  • 观无量寿经一卷(十六纸)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于杨州译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十六纸) 宋元嘉年昙无蜜多于杨州译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十九纸)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译
  • 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十一纸) 宋世外国般主竺难提译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一卷(十四纸) 宋世昙无竭于杨州译
  • 鹿母经一卷(四纸) 晋世竺法护译
  • 鹿子经一卷(三纸) 吴建兴年支谦译
  • 除恐灾患经一卷(十五纸) 魏世白延译
  •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三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四不可得经一卷(四纸) 晋世竺法护译
  • 诸德福田经一卷(一名福田经六纸) 晋世法炬译
  • 出家功德经一卷(五纸) 吴世支谦译
  •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十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 虚空藏菩萨问持几福经一卷(六纸)
  • 菩萨修行经一卷(一名威势长者观身行经七纸)
  •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七纸)
  • 一切施主所行檀波罗蜜经一卷(四纸)
  • 频婆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一卷(五纸)
  • 萨罗国经一卷(四纸)
  • 大意经一卷(五纸)
  •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三纸)
  • 长者音悦经一卷(五纸)
  •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三纸)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五纸)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四纸)
  • 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七纸)
  • 阿弥陀鼓音声陀罗尼经一卷(四纸)
  • 法华三昧经一卷(十一纸)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一名金刚清净经八纸)
  •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问法身经一卷(六纸)
  • 千佛因缘经一卷(十八纸)
  • 八部佛名经一卷(二纸)
  • 八吉祥神呪经一卷(十纸)
  • 八阳经一卷(三纸)
  • 甚希有经一卷(五纸)
  • 最无比经一卷(二纸)
  • 诸佛心陀罗尼一卷(二纸)
  • 受持七佛名号经一卷
  •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五纸)
  • 佛地经一卷(十纸)
  •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五纸)
  •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二纸)
  • 胜幢臂印陀罗尼一卷(三纸)
  • 拔济苦难陀罗尼一卷(二纸)
  • 八音普密陀罗尼经一卷(二纸)
  •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七纸)
  • 缘起圣道经一卷(五纸)
  • 十二缘起经一卷(二纸)
  •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二纸)
  • 般若多心经一卷(一纸)
  • 天请问经一卷(三纸)

    右一十七卷并是唐玄奘译。

  • 十吉祥经一卷(三纸)
  •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三纸)
  •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五纸)
  • 贤者五福德经一卷(二纸)
  • 幻士仁贤经一卷(一十八纸)
  • 八大人觉经一卷(二纸阙本访得)
  • 后出阿弥陀佛偈一卷(阙本访得)

大乘论单本

六十部四百三十一卷

  • 大智度经论一百卷(二千四十三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
  • 十地经论十二卷(二百四十五纸) 后魏永明年勒那摩提共菩提留支于洛阳译
  •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一千八百四十八纸) 唐贞观年于弘福寺玄奘译
  •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二百二十六纸) 唐世玄奘译
  • 阿毘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二百五十五纸) 唐世玄奘译
  • 般若灯论十五卷(二百四十二纸) 唐贞观年波颇蜜多等于胜光寺译
  • 大庄严论十五卷(二百一十纸或十卷马鸣菩萨撰) 后秦世罗什译
  • 十住毘婆沙论十四卷(龙树菩萨撰二百七十二纸) 后秦世罗什译
  • 大乘庄严论三十卷(二百纸) 唐贞观年波颇蜜多于胜光寺译
  • 摄大乘论无性菩萨一部十卷(二百二十纸) 唐世玄奘译
  • 广百论一部十卷(二百二纸) 唐世玄奘译
  • 成唯识论十卷(一百九十九纸) 唐世玄奘译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七卷(一百八纸) 唐世玄奘译
  • 佛地经论一部七卷(一百一十九纸) 唐世玄奘译
  • 菩提资粮论六卷(龙树菩萨造六十七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 皇朝奏行
  • 唯识三十论一卷(二纸) 唐世玄奘译
  • 辩中边论颂一卷(五纸) 唐世玄奘译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一百二十纸或九卷或十卷) 后魏世留支译
  • 宝积经论四卷(八十四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胜思惟经论四卷(五十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佛性论四卷(八十二纸) 陈世真谛译
  • 中论四卷(九十七纸) 后秦世罗什于长安译
  • 宝性论四卷(八十六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四十七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二卷(一名伽耶顶经论二十八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大丈夫论二卷(提婆菩萨撰四十四纸) 北凉世道泰译
  • 佛阿毘昙论二卷(四十四纸) 陈世真谛译
  • 顺中论二卷(四十二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百论二卷(四十二纸) 后秦世罗什译
  • 金刚般若论二卷(僧佉菩萨造二十八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 皇朝奏行
  • 三无性论二卷(三十四纸) 陈世真谛译
  •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撰三十九纸) 北凉世道泰译
  • 发菩提心论二卷(二十八纸)
  • 大涅槃经论一卷(十一纸) 达摩菩提译
  • 大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六纸) 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 三具足经论一卷(十八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法华经论一卷(二十五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转法轮经论一卷(十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十三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无量寿经论一卷(八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回诤论一卷(十二纸)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 起信论一卷(二十三纸) 陈世真谛译
  • 如实论一卷(二十三纸) 陈世真谛译
  • 十二门论一卷(二十三纸) 后秦世罗什译
  • 十八空论一卷(十九纸) 陈世真谛译
  •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十六纸) 唐世玄奘译
  • 掌珍论二卷(三十二纸)
  •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十二纸)
  •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六纸)
  • 大乘五蕴论一卷(八纸)
  • 王法正理论一卷(十七纸)
  • 百法明门论一卷(二纸)
  • 显扬论颂本一卷(十一纸)
  • 广百论本一卷(十六纸)

    右已上九卷 唐贞观年于翠微宫玄奘译。

  • 方便心论一卷(十七纸) 后魏世延兴年吉迦夜与昙曜译
  • 解卷论一卷(二纸) 陈世真谛译
  • 缘生论一卷(十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 皇朝奏行
  • 十二因缘论一卷(九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一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撰四纸)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 百字论一卷(八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小乘经单本

一百八部四百三十四卷(六千六百九十七纸)

  •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一千一百九十九纸)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 中阿含经六十卷(一千一百四十七纸) 晋世僧伽提婆译
  •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七百九十五纸) 前秦建元年昙摩难提译
  • 杂阿含经五十卷(一千四十纸) 宋世求那跋陀罗译
  •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四百二十六纸)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佛念译
  • 贤愚经十三卷(二百七十五纸或十六卷) 宋世慧觉共威德在高昌译
  •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五百六纸)
  • 起世经十卷(一百六十五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 皇朝奏行
  • 杂宝藏经十卷(一百五十纸或八卷)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共昙曜译
  • 普曜经八卷(或六卷一百四十七纸) 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 本事经七卷(九十四纸) 唐世玄奘译
  • 修行道地经六卷(一百三十一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生经五卷(或四卷一百七纸) 晋世竺法护译
  • 阴持入经二卷(二十二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中本起经二卷(四十七纸) 后汉建安年康孟详共竺大力译
  • 兴起行经二卷(二十八纸) 后汉世康孟详译
  •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五十纸) 后秦世佛陀跋陀罗译
  • 义足经二卷(四十一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毘耶娑问经二卷(三十一纸)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 大安般经一卷(一名守意或二卷三十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优婆夷净行经二卷(三十纸)
  • 那先比丘经二卷(或一卷三十纸)
  • 大安般经一卷(或二卷二十纸失本) 后汉世安世高译
  • 般泥洹经一卷(二十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 当来变经一卷(二纸) 晋世竺法护译
  •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 柰女耆域经一卷(十七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净饭王般涅槃经一卷(六纸) 北凉世安阳侯沮渠京师译
  • 八师经一卷(三纸) 吴世支谦译
  • 大迦叶本经一卷(五纸) 晋世竺法护译
  • 四愿经一卷(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妇人遇辜经一卷(一名妇遇对经二纸) 西秦世法坚译
  •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一名长者辩意经九纸) 后魏世法场译
  • 胞胎经一卷(一名胞胎受身经十五纸) 晋太安年竺法护译
  • 四自侵经一卷(四纸) 晋世竺法护译
  •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二十纸)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七女本经一卷(六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阿难四事经一卷(二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所欲致患经一卷(二纸) 晋世竺法护译
  • 法受尘经一卷(二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禅行法想经一卷(二纸) 后汉世安世高译
  • 四天王经一卷(二纸) 宋元嘉年智严共宝云译
  •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六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难提释经一卷(四纸)
  •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三纸)
  • 造立形像福报经一卷(二纸)
  • 法常住经一卷(二纸)
  • 优填王经一卷(一名优填王作佛形像经五纸)
  • 阿难七梦经一卷(一名阿难八梦经或误作八字二纸)
  • 佛入涅槃金刚力士哀恋经一卷(六纸)
  • 迦叶赴佛涅槃经一卷(一名佛般涅槃时迦叶赴佛经二纸)
  • 佛灭度后棺𣫍葬送经一卷(一名比丘师经一名师比丘经三纸)
  • 灌佛经一卷(一名摩诃刹头经四纸)
  • 罗云忍经一卷(一名忍辱经三纸)
  • 出家缘经一卷(二纸)
  • 三品弟子经一卷(一名弟子学有三辈经三纸)
  • 四辈经一卷(二纸)
  • 见正经一卷(一名生死变识经七纸)
  • 荷雕阿那含经一卷(二纸)
  • 五无返复经一卷(一名有返复经四纸)
  • 阿含正行经一卷(一名佛说正意经四纸)
  • 五恐怖经一卷(二纸)
  • 大鱼事经一卷(二纸)
  • 懈怠耕者经一卷(二纸)
  • 頞多和多耆经一卷(二纸)
  • 梵摩难国王经一卷(二纸)
  •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一卷(四纸)
  • 中心经一卷(五纸)
  • 龙王兄弟经一卷(一名降龙王经一名难龙王经三纸)
  • 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二纸)
  • 树提伽经一卷(五纸)
  • 卢至长者经一卷(九纸)
  •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八纸)
  • 灯指因缘经一卷(八纸)
  • 十二品生死经一卷(二纸)
  • 谏王经一卷(一名大小谏王经四纸)
  • 五王经一卷(四纸)
  • 末罗王经一卷(二纸)
  • 摩达国王经一卷(二纸)
  • 普达王经一卷(三纸)
  • 揵陀国王经一卷(二纸)
  • 坚意经一卷(一名坚心意经二纸)
  • 佛大僧大经一卷(六纸)
  • 邪祇经一卷(二纸)
  • 十二头陀经一卷(一名沙门头陀经五纸)
  • 护净经一卷(二纸)
  • 木串子经一卷(一纸)
  • 时经一卷(一名时非时经二纸)
  • 锡杖经一卷(一名得道梯橙锡杖经)
  • 栴檀树经一卷(三纸)
  • 新岁经一卷(一名婆和罗经五纸)
  • 贫穷老公经一卷(一名贫穷老经三纸)
  • 长者子懊恼三处经一卷(四纸)
  • 佛说越难经一卷(一名曰难经二纸)
  • 栴陀越国王经一卷(二纸)
  • 自爱经一卷(一名自爱不自爱经四纸)
  • 佛说处处经一卷(十五纸)
  • 无上处经一卷(一纸)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四纸)
  • 未生怨经一卷(三纸)
  • 十八泥犁经一卷(五纸)
  • 泥犁经一卷(一名勤苦泥犁经十三纸)
  •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一卷(六纸)
  • 僧护因缘经一卷(二十纸)
  • 舍利弗目连游四衢经一卷(三纸阙本访得) 晋世竺法护译
  • 未曾有经一卷(三纸阙本访得)
  • 迦旃延说法没尽偈(五纸本阙访得)
  •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一卷(二纸阙本访得)
  • 四品学法经一卷(一纸阙本访得)

小乘律单本

三十四部二百六十五卷(五千八百一十三纸)

  • 十诵律六十一卷(一千三百九十一纸) 晋世卑摩罗叉于寿春译
  • 四分律六十卷(一千二百一十纸) 后秦世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僧祇律四十卷(九百七十三纸)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 弥沙塞律三十卷(五百九十七纸)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智胜译
  • 善见律毘婆沙十八卷(二百六十八纸) 南齐永明年沙门僧伽跋陀罗于广州译
  • 鼻柰耶十卷(一百五十五纸) 前秦世竺佛念译
  • 萨婆多毘尼摩德勒伽十卷(一百九十五纸)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
  • 毘尼母经八卷(一百五十三纸)
  •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三十一纸)
  • 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二卷(四十二纸)
  • 僧祇戒本一卷(二十纸) 后魏世昙摩迦罗译
  • 四分戒本一卷(二十二纸) 后秦世佛陀耶舍译
  •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叶毘律二十纸) 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右一戒出迦叶毘律。

  • 沙弥威仪一卷(十九纸) 宋世求那跋摩译
  • 昙无德羯磨一卷(四十一纸) 魏正元年昙谛于洛阳译
  • 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十五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 优婆塞五戒相一卷(十五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 舍利弗问经一卷(十一纸)
  • 真伪沙门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三纸)
  • 戒消灾经一卷(四纸)
  • 迦叶禁戒经一卷(三纸)
  •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一名犯罪经二纸)
  •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二十四纸)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二十六纸)
  •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二十六纸)
  •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二十一纸)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三十三纸)
  • 优波离问经一卷(三十三纸)
  • 弥沙塞戒本一卷(或名五分戒十九纸)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智胜译
  • 大沙门百一羯磨一卷(二十二纸阙本访得)
  • 十诵羯磨一卷(二十三纸阙本访得)
  • 沙弥十戒并威仪一卷(二十一纸阙本访得)
  • 沙弥尼十戒一卷(四纸阙本访得)
  • 沙弥离戒一卷(四纸阙本访得)

小乘论单本

三十部三百五十六卷

  • 顺正理论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纸) 唐世玄奘译
  • 显宗论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纸) 唐世玄奘译
  • 舍利弗阿毘昙论二十二卷(五百九十九纸) 后秦弘始年昙摩崛共昙摩耶舍译
  • 出曜论二十卷(四百八十七纸) 前秦竺佛念译
  • 成实论二十卷(四百纸或二十四卷) 后秦世罗什译
  • 识身足论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纸) 唐世玄奘译
  • 鞞婆沙阿毘昙十四卷(一名广说论三百四十七纸)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 法蕴足论十二卷(一百九十二纸) 唐世玄奘译
  • 解脱道论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纸) 梁世僧伽婆罗译
  • 众事分阿毘昙十二卷(二百九纸)
  • 杂阿毘昙心论十一卷(或二十二卷二百八十纸) 宋元嘉年伊叶波罗共求那跋摩译
  • 立世阿毘昙论十卷(一百七十三纸) 陈世真谛译
  • 尊婆须蜜所集论十卷(二百七十五纸)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念译
  • 法胜阿毘昙论六卷(一百三纸) 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
  • 四谛论四卷(七十四纸) 陈世真谛译
  • 阿毘昙心论四卷(六十七纸) 晋太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 品类足论十八卷(二百八十一纸) 唐世玄奘译
  • 集异门足论二十卷(二百九十五纸) 唐世玄奘译
  • 界身足论三卷(二十七纸) 唐世玄奘译
  • 阿毘达磨五事论二卷(二十二纸) 唐世玄奘译
  • 分别功德论四卷(或五卷七十三纸)
  • 沙弥底论三卷或四卷(三十五纸)
  • 入阿毘达磨论二卷(四纸) 唐世玄奘译
  • 阿毘昙甘露味二卷(四十五纸)
  •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二十纸或一卷)
  • 三法度论二卷(三十四纸) 晋太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 俱舍论本一卷 唐世玄奘译
  • 十八部论一卷(七纸) 陈世真谛译
  • 明了论一卷 陈世真谛译
  • 随相论二卷(三十四纸) 陈世真谛译

众经目录卷第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