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氏都建康
沙门佛陀什。此言觉寿。罽宾国人。少受业于弥沙塞部。专精律品兼达禅要。以宋废帝荥阳王景平元年岁次癸亥七月到于杨都。法显先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未译而终。京邑僧徒闻什善律众请译出。即以其年冬于龙光寺译为三十四卷。并戒本(一卷)。羯磨(一卷)。合三十六卷。于阗沙门智胜传语。沙门竺道生慧严等笔受。侍中王练为檀越。
沙门昙摩蜜多。此言法秀。罽宾国人。生而连眉。为人沈邃甚有慧鉴。常有善神潜形密护。每之国境神必托梦告其王知。去亦如之。誓以游方教化为志不拘名利。初到炖煌即立禅阁。植柰千株开园百亩。学禅定众趋者如云。以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岁次甲子。来至建业于祇洹寺译。禅秘要经(五卷)。五门禅要法(一卷)。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虚空藏菩萨观经(一卷)。诸法勇王经(一卷)。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一卷)。转女身经(一卷)。象腋经(一卷)。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虚空藏菩萨神呪经(一卷)。总一十部合一十二卷善呪术传画迦毘罗像形。
沙门畺梁耶舍。此言时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欲。善三藏多所谙知。尤工禅思。以宋文帝元嘉元年岁次甲子达于京邑。帝深加赏勅住钟山道林精舍。译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译。无量寿观经(一卷)。沙门僧含笔受。
沙门伊叶波罗。此云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解贯四含。以宋文帝元嘉年中游于彭城。为比徐州刺史王仲德译杂阿毘昙心论一部(一十一卷)。刺史亲自笔受。
沙门释智严凉州人。弱冠出家精勤为业。纳衣宴坐蔬食永岁。不受别请分卫自资。晋义熙十三年宋武伐姚泓还。始兴公王恢。从驾观山见严禅思。即请还都。然严道化所被幽显咸伏。先于西域得经梵本未译。以宋文帝元嘉四年岁次丁卯。于杨都枳园寺共宝云等译。普曜经(八卷)。无尽意菩萨经(六卷)。生经(五卷)。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毘罗三昧经(二卷)。阿那含经(二卷)。四天王经(一卷)。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多经(一卷)。一音显正法经(一卷)。调伏众生业经(一卷)。善德优婆塞经(一卷)。法华三昧经(一卷)。净度三昧经(一卷)总一十四部合三十六卷。然严未出家前。曾受五戒有所亏犯。后受大戒疑不得戒。遂泛海至印度国。咨问罗汉比丘。时罗汉不决为诣弥勒。弥勒答云。得戒严甚喜焉。
沙门求那跋摩。此言功德铠。罽宾国人。即其国王之少子也。洞明九部博晓四含。深达律品妙入禅要。诵经百余万言。罽宾王薨众请绍位。恐为戒障遂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仪形感物见者发心。以宋文帝元嘉年中达于建业。文帝慇懃问曰。弟子常欲斋而不杀。迫以身徇物不获从志。法师将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欝茂。如此持戒斋亦大矣不杀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大悦曰。跋摩法师开悟明达。可与谈于天人之际矣。勅住祇桓寺供给隆厚。即以元嘉年。于杨都译菩萨善戒经(二十卷)。杂阿毘昙心论(十二卷)。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优婆塞五戒略论(一卷)。三归及优婆塞戒(一卷)。沙弥威仪(一卷)。五门禅要用(一卷)。经律分异记(一卷)。总七部合三十八卷证第二果。
沙门宝云西凉州人。自少出家精勤硕学。志韵刚洁不偶世群。求法恳恻忘身殉道。遂以晋隆安年初西寻灵迹。经罗刹之野闻天鼓之音。礼释迦影迹受罗汉之语。历游西方善梵书语。印度字音训释辞句悉皆备解。后来长安复至江左。诸翻译人传译梵语于云为最。初与智严共同出经。严既迁化云独宣译。以宋文帝元嘉年中。于六合山寺。译佛本行赞经传(七卷)。付法藏经(六卷)。佛所行赞经传(五卷)。新无量寿经(二卷)。新净度三昧经(二卷)。总四部合十五卷。沙门慧观等友而善之。
沙门僧伽跋摩。此言众铠。印度国人。少而弃俗戒德清峻。善解律藏尤精杂心。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其所译经并文义详允梵宋不差。彭城王刘义康。崇其戒范请以为师。名重京邑。以宋元嘉十年岁次癸酉。于长干寺译阿毘昙毘婆沙论(一十四卷)。萨婆多摩德勒伽毘尼(十卷)。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集(一卷)。龙树菩萨劝发诸王要偈(一卷)。请圣僧浴文(一卷)。总五部合二十七卷。宝云传语。道场寺慧观笔受。
沙门求那跋陀罗。此言功德贤。中印度人。幼学五明四韦陀论。志性明敏度量该博。后遇杂心莫测涯际。方悟佛法崇深投簪落彩。专精志业博通三藏。慈和恭恪事师尽礼。舍小学大则深悟幽旨。以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来至杨都。帝深重之勅住祇洹寺。至宋元嘉二十年岁次癸未。于杨都瓦官寺译。杂阿含经(五十卷)。众事分阿毘昙(十二卷)。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央掘魔罗经(四卷)。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释六十二见经(四卷)。大方广宝箧经(二卷)。现在佛经(三卷)。菩萨行方便神通变化经(三卷)。净度三昧经(三卷)。相续解脱了义经(三卷)。大法鼓经(二卷)。阿兰若习禅经(二卷)。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无量寿经(一卷)。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𤥻王说法经(一卷)。般泥洹经(一卷)。八吉祥经(一卷)。无忧王经(一卷)。出无量持门经(一卷)。三小劫经(一卷)。四食经(一卷)。十二游经(一卷)。十二头陀经(一卷)。三因缘经(一卷)。异处七处三观经(一卷)。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一卷)。十二品生死经(一卷)。十报法三统略经(一卷)。罪福报应经(一卷)。六斋八戒经(一卷)。四人出现世间经(一卷)四品学法经(一卷)。申兜本经(一卷)。舅生经(一卷)。那先经(一卷)。日难经(一卷)。君臣经(一卷)。鞞摩肃经(一卷)。鹦鹉经(一卷)。负债为牛经(一卷)。越难经(一卷)。那赖经(一卷)。二侨士经(一卷)。释摩男本经(一卷)。阿兰那经(一卷)。老母经(一卷)。树提伽经(一卷)阿遬达经(一卷)。大意经(一卷)。目连降龙王经(一卷)。阿难见伎乐啼哭无常经(一卷)。舍利弗等比丘得身作证经(一卷)。佛往慰迦叶病经(一卷)。请槃特比丘经(一卷)。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一卷)。目连弟布施望报经(一卷)。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一卷)。阿那律七念章经(一卷)。杂藏经(一卷)。虚空藏菩萨经(一卷)。菩萨呵欲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诸法无行经(一卷)。贫子须赖经(一卷)。无量义经(一卷)。杀龙济一国经(一卷)。无涯际持法门经(一卷)。堕珠著海中经(一卷)。当来选择诸恶世界经(一卷)。阿难陀目佉尼阿离陀经(一卷)。佛入甘露调正意经(一卷)。过去行檀波罗蜜经(一卷)。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第一义五相略集(一卷)。总七十八部合一百六十一卷。慧观等笔受。弟子法勇传语。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尝请讲华严经。跋陀自愧未善宋言。遂旦夕礼忏求观世音。忽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头来谓陀曰。何故忧耶。陀以意对。答曰。不须多忧。即便以剑易于陀首更安新头问曰。得无痛耶。答云。不痛。既悟心神喜悦。于是就讲辩注若流。后还杨都。属帝䜩会王公毕集。帝欲试其机辩并解人意不。帝见其白首而谓之曰。师今日不负远来之意。自外如何唯有一在。贤即答言。慕化远来天子恩遇垂三十载。今年七十一唯一死在。帝大悦勅命近御而坐。兼工呪术既善大乘。时人号曰摩诃乘。
沙门昙无竭。此言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禅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所重。尝闻法显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以宋武帝永初元年。招集同志释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域二十余年。自外并死唯竭独还。于罽宾国得梵经本。元嘉末年达于杨都。手自宣译。观世音受记经(一卷)。
沙门释慧简。以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岁次丁酉。于鹿野寺译灌顶药师琉璃光佛经(一卷)。商人求财经(一卷)。阎王五天使经(一卷)。善生子经(一卷)。懈怠耕者经(一卷)。释迦毕罪经(一卷)。贫穷老公经(一卷)。杀身济贾人经(一卷)。舍卫城中人丧子发狂经(一卷)。譬喻经(一卷)。请宾头卢法经(一卷)。阿难见水光瑞经(一卷)。呪愿经(一卷)。瞿昙弥记果经(一卷)。学人乱意经(一卷)。窃为沙门经(一卷)。佛母般泥洹经(一卷)。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猎师舍家学道事经(一卷)。瞿昙弥经(一卷)。旃阇摩暴志谤佛事经(一卷)。二老男女见佛出家得道经(一卷)。真为沙门经(一卷)。佛涅槃后诸比丘经(一卷)。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一卷)。总二十五部合二十五卷。
沙门功德直西域人。道契既广善诱日新。以宋大明六年岁次壬寅到荆州。为沙门释玄畅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而畅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
沙门竺法卷印度人。志性弘简开利为务。以宋明帝太始年中。于广州译无尽意经(十卷)。海意经(七卷)。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宝顶经(五卷)。阿述陀菩萨经(一卷)。三密底耶经(一卷)。总六部合二十九卷。
沙门释朔公。于宋代在南海郡。译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沙门释道严。于宋世译璎珞本业经(二卷)。佛藏大方等经(一卷)。总二部合三卷。
沙门释勇公。于宋世译空净三昧经(一卷)。车匿经(一卷)。劝进学道经(一卷)。梵女首意经(一卷)。总四部合四卷。
沙门释法海。于宋世译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寂调意所问经(一卷)。
沙门释先公。于宋世译月灯三昧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