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魏元氏都洛阳
沙门昙摩流支。此云法希。亦曰法乐。南印度人弃家入道偏以律藏传名。弘道为务感物而动。游魏洛阳。以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岁次辛巳。译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诸佛境界经(二卷)。正始元年岁次甲申。译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四年丁亥译。金色王经(一卷)。沙门道宝笔受。
沙门释法场。元魏人也。以魏宣武帝时。于洛阳译。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沙门菩提流支。此云觉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以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洛阳。武帝亲慰劳。住永宁寺供给。七百梵僧以流支为译匠。即以其年译十地经论。初一日武帝亲自笔受。后付沙门僧辩僧朗道湛侍中崔光等笔受。从魏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天平二年岁次乙卯。译佛名经(一十二卷)。入楞伽经(十卷)。大萨遮尼干子授记经(十卷)。法集经(八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深密解脱经(五卷)。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奋迅王问经(二卷)。不增不减经(一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佛语经(一卷)。无字宝箧经(一卷)。不必定入印经(一卷)。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第一义法胜经(一卷)。伽耶顶经(一卷)。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一切法高王经(一卷)。护诸童子陀罗尼呪经(一卷)。谤佛经(一卷)。十地经论一部(一十二卷)。胜思惟经论(十卷)。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宝积经论(四卷)。宝性论(四卷)。金刚般若经论(三卷)。顺中论(二卷)。妙法莲华经论(二卷)。伽耶顶经论(二卷)。三具足经论(一卷)。无量寿经论(一卷)。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转法轮经论(一卷)。十二因缘论(一卷)。百子论(一卷)。破外道四宗论(一卷)。破外道涅槃论(一卷)。译众经论目录(一卷)。总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梵本万甲笔受草本满一间屋。洞善方言兼工杂术。尝坐井口藻灌置空。或呪井令涌酌而为用。
沙门勒那摩提。或云婆提。此言宝意。中印度人。诵一亿偈。博赡之富。理事兼通。尤明禅法。意存游化。以宣武帝正始五年岁次戊子即是永平元年。于洛阳殿内。译毘耶娑问经(二卷)。十地论(十二卷)。宝积经论(四卷)。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法华经论(一卷)。总有五部经合二十三卷。
沙门僧朗觉意侍中崔光等笔受。帝每请讲华严经词义开悟。忽于高座见大官执笏。云天帝请师讲华严。意曰。今法席未终经讫从命。然法不独资都讲香火维那梵呗请亦定之。使如其言。讲将了见前使来迎。果与都讲等五人俱于座终。现听道俗咸覩。
沙门佛陀扇多。此言觉定。北印度人。神悟聪敏内外博通。特善方言尤工艺术。以魏孝明帝正光六年岁次乙巳。至元象元年岁次戊午。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花寺。译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如来师子吼经(一卷)。转有经(一卷)。十法经(一卷)。银色女经(一卷)。正法恭敬经(一卷)。无畏德女经(一卷)。无字宝箧经(一卷)。阿难多目佉尼诃离陀罗尼经(一卷)。摄大乘论(二卷)总一十部合一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