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160

传教大师将来越州录

日本国求法僧最澄目录。

总合二百三十部四百六十卷。

向台州求得法门。都合一百二十八部三百四十五卷(名目具别录)

向越府取本写取经并念诵法门。都合一百二部一百一十五卷。

  • 五佛顶转轮王经五卷(一百张)
  • 大轮金刚陀罗尼经一卷
  • 常求利毒女经一卷
  • 理趣品别译经一卷
  • 军荼利菩萨法一卷
  • 军荼利别法一卷
  • 瞿醯三卷
  • 无量寿如来瑜伽仪轨一卷(二十五枚)
  • 一字顶轮王瑜伽法一卷
  • 普贤金刚瑜伽法一卷
  • 十八会瑜伽法一卷
  • 普贤行愿赞一卷(十枚)
  • 三十七尊名一卷
  • 三十七尊心要一卷
  • 宝部金刚赞一卷
  • 观音法一卷
  • 毘奈耶经一卷
  • 般若心经梵本汉字一卷
  • 梵汉字金刚轮真言一卷
  • 陀罗尼启请文一卷

    已上二十部二十六卷(同帙)

  • 大陀罗尼经一卷
  • 梵天择地经一卷
  • 杂真言一卷
  • 汉顶三昧耶戒一卷
  • 梵字佛顶尊胜真言一卷
  • 坛样一卷
  • 三十七尊样一卷
  • 三十七尊供养具样一卷
  • 坛样并供养具样一卷
  • 杂供养具印一卷
  • 多闻天法一卷
  • 金轮佛顶像样一卷
  • 一字转轮三印一卷
  • 七俱胝佛母像样一卷
  • 一字梵字一卷
  • 火头金刚像样一卷
  • 八菩萨位样一卷
  • 冥道无遮斋法一卷(加火吽仪轨一卷)

    已上一十八部一十八卷同帙。

  • 四教义二卷(第三第四)
  • 章安大师碑文一卷(常州弘善寺释法宣撰 八纸)
  • 梁肃与道士吴筠书一卷(三纸)
  •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章安和上述二十纸)
  • 止观辅行传序一卷(普门子述)
  • 释签缘起序一卷(君山除馑男普门子词)
  • 剡山石城寺弥勒石像碑一卷
  • 妙乐和上遗旨一卷
  • 三如来画像赞一卷
  • 天台大师诵经观记一卷(荆溪和上撰)
  • 祭第六祖荆溪和上文一卷(天台沙门灵嶷作)
  • 止观记中异义一卷(𨗉座主记天台沙门干济集)
  • 天台第七祖智度和尚略传一卷(沙门志明集)
  • 唐佛陇故荆溪大师赞一卷(会稽神邕述)
  • 天台国清杂集一卷
  • 国清寺智者大师影堂记一卷(长安沙门昙羿)
  • 青溪山记一卷
  • 止观小科文一卷
  • 四教科文一卷
  • 十不二科文一卷
  • 长安座主传一卷(天台沙门干济述)

    已上二十一部二十二卷同帙(杂第一三十纸)

  • 金刚经疏三卷(沙门圆晖撰)
  • 瓦官寺维摩碑一卷
  • 关河文笔一卷
  • 智度论音一卷
  • 古今佛道论衡二卷
  • 五百问事一卷
  • 真人集一卷

    已上七部十卷同帙(杂第二)

  • 诸贤问答一卷
  • 翰林院等集一卷
  • 西国付法记一卷
  • 湖州皎然和上斋文一卷
  • 杂文五首一卷
  • 韦之晋传一卷
  • 傅大士还诗十二首一卷
  • 华严法界观一卷
  • 斋文式一卷
  • 浮沤篇一卷
  • 佛道二宗论一卷
  • 三教不齐论一卷
  • 十弟子赞一卷
  • 什法师付法一卷
  • 刀挮歌一卷
  • 靖心寺钟铭一卷
  • 五更赞念佛一卷
  • 菩萨戒文句一卷
  • 西域大师论一卷
  • 看心论一卷
  • 无生义一卷
  • 双林大士集一卷(二十纸)
  • 曹溪大师传一卷
  • 绝观论一卷
  • 法华经名相一卷
  • 青面北天陀罗尼法一卷
  • 般若心经略疏一卷
  • 达磨系图一卷
  • 佛受苦决义一卷(十五纸)
  • 法性章一卷(加青辨量判断一卷十纸)
  • 二定二戒体一卷
  • 四分律钞数义一卷(二十纸)
  • 四分律钞音训一卷(十五纸)
  • 道场顶一卷(阙)

    已上三十四部三十四卷同帙(杂第三六十纸)

  • 总日本国求法目录一卷
  • 相送集四卷(甲乙丙丁戊己庚 百纸)

    已上二部五卷同帙。

  • 念诵供养具样
  • 五钴拔折罗样一口
  • 五钴金刚铃样一口
  • 金刚轮二口
  • 金刚羯磨二口
  • 真言和上付法印信三钴拔折罗一口

    已上念诵供养具样也。

    右件念诵法门等并念诵供养具样等。向越府龙兴寺。诣顺晓和上所。即最澄并义真。逐和上到湖镜东峰山道场。和上导两僧治道场。引入五部灌顶曼荼罗坛场。现蒙授真言法。又灌顶真言水。便写取上件念诵法门并供养具样。勘定已毕。最澄等。深蒙郎中慈造。去年向台州。两僧等。受大小二乘戒。又写取数百卷文书。今年进越府。二僧入五部灌顶坛。又抄取念诵法门。前后都总二百三十部。四百六十卷也。能事已毕。今归本乡今欲请当州印信。外方学徒等。将示求法元由矣。然则郎中传法之功。攀福于现当。群生听法之德。期果于妙觉。伏愿使君。近登三台位。远证三点果。然后。竖通三界。横拨十方。六道四生一切含灵。同入禅门。俱游慧苑。信谤平等。自他得益欤。

    大唐贞元贰拾壹年岁次乙酉五月朔己巳拾参日辛巳

    日本国求法僧 最澄录

    日本国求法译语僧 义真

    日本国求法傔从丹 福成

    孔夫子云。吾闻。西方有圣人焉。其教以清净无为为本。不染不著为妙。其化人也。具足功德。乃为圆明。最澄阇梨。性禀生知之才。来自礼义之国。万里求法。视险若夷。不惮艰劳。神力保护。南登天台之巅。西泛镜湖之水。穷智者之法门。探灌顶之神秘。可谓法门龙象。青莲出池。将此大乘往传本国。求兹印信执以为凭。昨者陆台州已与题记。故具所覩爰申直笔。大唐贞元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朝议郎使持节明州诸军事守明州刺史上柱国荥阳郑审则书。

    日本国入唐使。

    持节大使从四位上行太政官右大辨兼越前守   藤原朝臣 葛野麿

    准判官兼译语正六位上行备前掾笠  臣  田作

    录事正六位上行式部省少录兼伊势大目勋六等  山田造 大庭

    录事正六位上行太政官左少史兼常陆少目    上毛野公  颖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