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161

御请来目录

上新请来经等目录表

入唐学法沙门空海言。空海以去延历二十三年。衔命留学之末。问津万里之外。其年腊月得到长安。二十四年二月十日。准勅配住西明寺。爰则周游诸寺。访择师依。幸遇青龙寺灌顶阿阇梨法号惠果和尚。以为师主。其大德则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之付法弟子也。弋钩经律该通密藏。法之纲纪。国之所师。大师尚佛法之流布。叹生民之可拔。授我以发菩提心戒。许我以入灌顶道场。沐受明灌顶再三焉。受阿阇梨位一度也。肘行膝步学未学。稽首接足闻不闻。幸赖国家之大造大师之慈悲。学两部之大法。习诸尊之瑜伽。斯法也则诸佛之肝心。成佛之径路。于国城墎于人膏膄。是故薄命不闻名。重垢不能入。印度则输婆三藏脱躧负扆振旦则玄宗皇帝景仰忘味。从尔已还。一人三公接武耽翫。四众万民稽首皷箧。密藏之宗自兹称帝。半珠显教靡旗面缚。夫以。凤凰于飞必窥尧舜。佛法行藏逐时卷舒。今则一百余部金刚乘教。两部大曼荼罗海会请来见到。虽云波涛湲漠风雨漂舶。越彼鲸海平达圣境。是则圣力之所能也。伏惟皇帝陛下至德如天。佛日高转。人之父佛之化。悲苍生而濡足。钟佛嘱而垂衣。以陛下新御旋玑。新译之经自远新戾。以陛下慈育海内。海会之像过海而来也。恰似符契。非圣谁测矣。空海虽阙期之罪死而有余。窃喜难得之法生而请来。不任一惧一喜之至。谨附判官正六位上行大宰大监高阶真人远成。奉表以闻。并请来新译经等目录一卷。且以奉进轻黩威严。伏增战越。沙门空海诚恐诚惶谨言。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入唐学法沙门空海上表

入唐学法沙门空海大同元年请来经律论疏章传记。并佛菩萨金刚天等像。三昧耶曼陀罗。法曼陀罗。传法阿阇梨等影及道具。竝阿阇梨付嘱物等目录都合六种。就中。

新译等经都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

梵字真言赞等都四十二部四十四卷。

论疏章等都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

已上三种总二百一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

佛菩萨金刚天等像。法曼陀罗。三昧耶曼陀罗。并传法阿阇梨等影共一十铺。

道具九种。

阿阇梨付嘱物一十三种。

新译经

  •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三御四十二纸)
  • 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八纸)
  • 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一御十二纸)
  • 瑜伽念珠经一卷(二纸)
  • 奇特佛顶经三卷(六十八纸)
  • 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一御十二纸)
  •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二纸)
  • 阿唎多罗阿噜力经一卷(十一纸)
  • 普贤行愿赞一卷(五纸)
  • 地藏菩萨问法身赞一卷(五纸)
  • 出生无边门经一卷(十纸)
  • 大吉祥天女经一卷(七纸)
  • 底哩三昧耶经一卷(十四纸)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经三卷(廿四纸)
  • 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二纸)
  • 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九纸)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分别圣位法门一卷(一御十三纸)
  • 菩卷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七十八纸)
  • 宝箧经一卷(六纸)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三纸)
  • 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五十纸)
  •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二十御廿四纸)
  • 雨宝陀罗尼经一卷(五纸)
  • 蘘麌梨童女经一卷(四纸)
  • 稻𦼮喻经一卷(八纸)
  • 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四十五纸)
  • 菩提场庄严经一卷(二十御廿二纸)
  •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一卷(二纸)
  • 施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四纸)
  • 三十五佛名经一卷(二纸)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一卷(三纸)
  • 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一卷(八纸)
  • 诃利帝母经一卷(三纸)
  • 毘沙门天王经一卷(五纸半)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一卷(七纸)
  • 文殊问字母品一卷(三纸)
  •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法一卷(二十御廿三纸)
  •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念诵法一卷(十八纸)
  • 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十二纸)
  • 阿閦如来念诵法一卷(二十纸)
  • 佛顶尊胜念诵法一卷(八纸)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六纸)
  • 金刚王菩萨念诵法一卷(十二纸)
  • 普贤金刚萨埵念诵法一卷(十二纸)
  • 金刚顶瑜伽五秘密修行仪轨一卷(十二纸)
  • 金刚寿命念诵法一卷(三纸)
  •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十二纸)
  • 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十二纸)
  • 如意轮念诵法一卷(八纸)
  •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一卷(五纸)
  •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一卷(七纸)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观行仪轨一卷(六纸)
  • 甘露军咤利喻伽念诵法一卷(十八纸)
  • 华严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六纸)
  • 文殊赞法身礼一卷(三纸)
  • 受菩提心戒仪一卷(三纸)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四纸)
  • 般若理趣释一卷(三十二纸)
  • 大漫荼罗十七尊释一卷(三纸)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八纸)
  •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四纸)
  • 大乘缘生轮一卷(十纸)
  • 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一百七纸)
  • 仁王经二卷(三十五纸)
  • 密严经三卷(五十一纸)
  • 仁王念诵仪轨一卷(十九纸)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三卷(五十一纸)
  •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廿五纸)
  •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一卷(十一纸)
  •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十五纸)
  •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一卷(九纸)
  •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他钵陀罗陀罗尼一卷
  • 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一卷(三十二纸)
  •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三纸)
  • 五字陀罗尼颂一卷(八纸)
  •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五纸)
  •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一卷(三纸)
  • 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明真言一卷(二纸)
  • 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三卷(廿八纸)
  • 大威怒乌刍湿摩仪轨一卷(十纸)
  • 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四纸)
  •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九纸)
  •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一卷(十四纸)
  • 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迦楼罗阿尾奢法一卷(四纸)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一卷(二纸)
  •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一卷(三纸)
  • 木槵经一卷(一纸)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品一卷(十四纸)
  • 曼殊室唎童子菩萨五字瑜伽法一卷(二纸)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一卷(四纸)
  •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四十纸)
  •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六纸)
  •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七纸)
  • 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七纸)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二纸)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七纸)
  •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一卷(十二纸)
  • 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一卷(四纸)
  •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摩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一卷(十一纸)
  •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一卷(一御十四纸)
  • 大圣天欢喜双身毘那夜迦法一卷(三纸)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一卷(八纸)
  • 金轮王佛顶略念诵法一卷(三纸)
  •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三纸)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一卷(十三纸)

    已下未载贞元目录。

  •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下降魔赞一卷
  • 氷迦罗天经一卷
  • 施诸饿鬼饮食仪轨一卷
  • 梵天择地法一卷
  •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一卷
  • 转法轮菩萨法一卷
  • 如意轮观门义注秘决一卷
  • 菩提心义一卷
  • 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毘卢遮那字轮瑜伽仪轨一卷
  • 金刚顶瑜伽毘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十五纸)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一卷
  • 大日经供养仪式一卷
  • 蕤呬经三卷

    右一百一十八部一百五十卷大唐特进试鸿胪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赠司空大辩正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译。

    法海一味随机浅深。五乘分镳逐器顿渐。顿教之中有显有密。于密藏也或源或派。古之法匠泳派攀业。今之所传拔[木*五]竭源。何以故。昔金刚萨埵亲受遍照如来。数百岁后授龙猛菩萨。龙猛菩萨授龙智阿阇梨。龙智阿阇梨授金刚智阿阇梨。金刚智三藏大唐开元中始扣五部。虽云一人宗仰。不能广流。唯有我祖大广智阿阇梨。初受金刚智三藏。更诣南天竺龙智阿阇梨所。括囊十八会瑜伽。研穷胎藏等密藏。天宝中却归大唐。干时玄宗皇帝始受灌顶。屈尊师资。自降肃宗代宗相续受法。禁内则建神龙精舍。城中则普开灌顶坛。一人百寮临坛受灌顶。四众群生膝步学密藏。密藏之宗是日欝兴。灌顶之法自兹接轸。又夫显教则谈三大之远劫。密藏则期十六之大生。迟速胜劣犹如神通跛驴。仰善之客庶晓其趣矣。教之优劣法之滥觞。如金刚萨埵五秘密仪轨。及大辩正三藏表答等中广说。

  • 新译华严经一部四十卷(六百一十二纸)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一部十卷(一百六十纸)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一部十卷
  • 造塔延命功德经一卷

    右四部六十一卷般若三藏译。

  • 十力经一卷

    右一部勿堤犀鱼三藏译。

  • 回向轮经一卷
  • 十地经九卷

    右二部十卷尸罗达摩三藏译。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二卷(三十五纸)
  •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五纸)

    右二部三卷无能胜三藏译。

梵字

  • 梵字大毘卢舍那胎藏大仪轨二卷
  • 梵字胎藏曼陀罗诸尊梵名一卷
  • 梵字金刚顶莲花部大仪轨二卷
  • 梵字毘卢遮那三摩地仪轨一卷
  • 梵字普贤行愿赞一卷
  • 梵字大佛顶真言一卷
  • 梵字大随求真言一卷
  • 梵字少随求真言一卷
  • 梵字大宝楼阁经真言一卷
  • 梵字金刚藏降三世赞王一卷
  • 梵字千臂甘露军荼利真言一卷
  • 梵字吉庆赞一卷
  • 梵字无垢净光陀罗尼一卷
  • 梵字菩提场庄严陀罗尼一卷
  • 梵字宝部金刚赞一卷(就中如意轮赞大悲真言 维摩诘真言)
  • 梵字妙法莲华经仪轨一卷
  • 梵字不动尊仪轨一卷
  • 梵字尊胜佛顶真言一卷
  • 梵字七俱胝佛母赞一卷
  • 梵字马头观音陀罗尼一卷
  • 梵字千钵文殊一百八名赞一卷
  • 梵字一切吉祥天女陀罗尼一卷
  • 梵字不空羂索陀罗尼一卷
  • 梵字千手千眼真言一卷
  • 梵字阿弥陀佛真言一卷
  • 梵字宝箧真言一卷
  • 梵字十六大菩萨赞一卷
  • 梵字十六大菩萨真言一卷
  • 梵字大三昧耶真实一百八名赞一卷
  • 梵字七俱胝仪轨一卷
  • 梵字叶衣观音真言一卷
  • 梵字大悲心真言一卷
  • 梵字一字顶轮王仪轨一卷
  • 梵字文殊五字真言仪轨一卷
  • 梵字乌刍湿摩仪轨一卷
  • 梵字胜初瑜伽仪轨一卷
  • 梵字天龙八部赞一卷
  • 梵字法身偈一卷
  • 梵字十一面赞一卷
  • 梵字金刚峰楼阁真言并一百八名赞一卷
  • 梵字莲花部赞一卷
  • 梵字悉昙章一卷

    右四十二部四十四卷。

    释教者也本乎印度。西域东垂风范天隔。言语异楚夏之韵。文字非篆隶之体。是故待彼翻译乃酌清风。然犹真言幽邃字字义深。随音改义赊切易谬。粗得髣髴不得清切。不是梵字长短难别。存源之意其在兹乎。

阿阇梨付嘱物

  • 佛舍利八十粒(就中金色舍利一粒)
  • 刻白檀佛菩萨金刚等像一龛
  • 白𫄬大曼荼罗尊四百四十七尊
  • 白𫄬金刚界三昧耶曼荼罗尊一百二十尊
  • 五宝三昧耶金刚一口
  • 金铜钵子一具二口
  • [豕-?]床子一口
  • 白螺贝一口

    右八种物等。本是金刚智阿阇梨从南天竺国持来。转付大广智阿阇梨。广智三藏又转与青龙阿阇梨。青龙和尚又转赐空海斯乃传法之印信万生之归依者也。

  • 健陀縠子袈裟一领
  • 碧瑠璃供养鋺二口
  • 虎珀供养鋺一口
  • 白瑠璃供养椀一口
  • 绀瑠璃箸一具

    右五种。亦是青龙阿阇梨之所付也。空海去延历二十三年季夏之月。随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同上第一船发赴咸阳。其年八月到福州著岸。十二月下旬到长安城。宣阳坊宫宅安置。二十四年仲春十一日。大使等旋轫本朝。唯空海孑然准勅留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于是历城中访名德。偶然奉遇青龙寺东塔院和尚法讳惠果阿阇梨。其大德则大兴善寺大广智三藏之付法弟子也。德惟时尊道则帝师。三朝尊之受灌顶。四众仰之学密藏。空海与西明寺志明谈胜法师等五六人。同往见和尚。和向乍见含笑。喜欢告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竭。无人付法。必须速辨香花入灌顶。速辨香花入灌顶坛。即归本院营供具。六月上旬入学法灌顶坛。是日临大悲胎藏大曼陀罗。依法抛花。偶然著中台毘卢遮那如来身上。阿阇梨赞曰。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再三赞叹。即沐五部灌顶。受三密加持。从此以后。受胎藏之梵字仪轨。学诸尊之瑜伽观智。七月上旬更临金刚界大曼荼罗。重受五部灌顶。亦抛花得毘卢遮那。和尚惊叹如前。八月上旬亦受传法阿阇梨位之灌顶。是日设五百僧斋普供四众。青龙大兴善寺供奉大德等。竝临斋筵悉皆随喜。金刚顶瑜伽五部真言密契相续而受。梵字梵赞间以学之。和尚告曰。真言秘藏经疏隐密。不假图画不能相传。则唤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图绘胎藏金刚界等大曼陀罗等一十铺。佥集二十余经生。书写金刚顶等最上乘密藏经。又唤供奉铸博士杨忠信赵吴。新造道具一十五事。图像写经渐有次第。和尚告曰。吾昔髫齓之时。初见三藏。三藏一目之后。偏怜如子。入内归寺如影不离。窃告之曰。汝有密藏之器。努力努力。两部大法秘密印契因是学得矣。自余弟子若道若俗。或学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不得兼贯。欲报岳渎昊天罔极。如今此土缘尽不能久住。宜此两部大曼荼罗。一百余部金刚乘法。及三藏转付之物。竝供养具等。请归本乡流转海内。才见汝来恐命不足。今则授法有在。经像功毕。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然则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报师德。为国忠也。于家孝也。义明供奉此处而传。汝其行矣传之东国。努力努力。付法殷懃。遗诲亦毕。去年十二月望日。兰汤洗垢。结毘卢遮那法印。右脇而终。是夜于道场持念。和尚宛然立前告曰。我与汝久有契约。誓弘密藏。我生东国必为弟子。委曲之言更不烦述。阿阇梨付嘱受法之由大体如是。

  • 梵夹三口

    右般若三藏告曰。吾生缘罽宾国也。少年入道经历五天。常誓传灯来游此间。今欲乘桴东海无缘志愿不遂。我所译新华严六波罗蜜经及斯梵夹将去供养。伏愿结缘彼国拔济元元。恐繁不一二。

    夫释教浩汗无际无涯。一言弊之唯在二利期常乐之果自利也。济苦空之因利他也。空愿常乐不得也。徒计拔苦亦难也。必当福智兼修定慧竝行。乃能济他苦取自乐。修定多途有迟有速。翫一心利刀显教也。挥三密金刚密藏也。游心显教三僧祇眇焉。持身密藏十六生甚促。顿中之顿密藏当之也。是故无畏三藏舍王位而忘味。代宗皇帝屈北极而不厌。龙智和尚八百不老。崇惠禅师摧邪支倾。法之不思议岂过斯藏乎。慕觉之徒愿闻未闻。颂曰。

法无行藏
随人去来
似宝难得
得则心开
投身半偈
岂论珍财
孜孜书写
其来悠哉
愿此介福
国泰人蕃
一闻一见
竝悉脱烦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唐学法沙门空海。

为酬四恩广德兴三宝妙道。写大师御笔。谨开印板矣。

正安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高野山愚老沙门庆贤(八十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