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智鉴文法师
- 扶宗继忠法师
- 超果惟湛法师
- 四明如吉法师
- 净社全教法师
- 括苍义询法师
- 四明蕴恭法师
- 金文冲霄法师
- 法昌本诚法师
- 日本绍良法师
神照法师法嗣(第二世)
- 法真处咸法师
- 神悟处谦法师
- 樝庵有严法师
- 能仁法宝法师
- 天台宝纤法师
- 承天怀雅法师
- 承天元操法师
- 钱塘义全法师
- 天台左伸居士
南屏法师法嗣(第二世)
- 慈辩从谏法师
- 群峰泰初法师
- 法照用文法师
- 超果会贤法师
- 法慧宗正法师
- 东安景初法师
- 南屏灵玩法师
- 东吴文诩法师
- 钱唐如询法师
三学法师法嗣
- 三学若水法师
浮石法师法嗣
- 景云温其法师
- 天柱守孜法师
- 浮石怀月法师
- 婺女日东法师
广慈法师法嗣
- 妙悟希最法师
- 忏主法宗法师
- 妙果子良法师
- 余庆思辩法师
- 浮石惟清法师
- 龙泉覃异法师
- 雷峰戒珠法师
广智法师法嗣(第二世)
法师鉴文。四明人。赐号神智。为广智得法上首。继席南湖。大扬祖父之化。尝曰。我由释迦佛。得出家闻道。由智者大师。得依师学教。乃日课佛祖号千声。夜礼千拜。用为报恩。未尝以事废。
法师继忠字法臣。永嘉丘氏。父母求嗣佛祠。同梦一僧授以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养之。母娠即厌荤血。幼见佛像必致敬。八岁入开元。蒙恩得度。即诣南湖依广智学。劳苦得疾。乃行请观音三昧。蒙大士放光以水灌顶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观无所凝滞。广智深器之。时令代讲。雪窦显禅师。见而叹曰。四明之道为有传矣。永嘉士庶。请居开元东阁。迁妙果慧安。退隐江心研精禅观。出主西湖法明。学者骤集。有欲革大其居者。师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毁之乎。每岁正月上八。于郡中授菩萨戒行放生事。士庶尝至数万人。每誓于众曰。入吾道场而归命三宝者。纵未得道。愿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见出家求无上道。行法华光明弥陀观音三昧。日不虚过。诵呪救疾神应莫测。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举首加敬。称为戒师。元丰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集众说法。结印坐亡。人见赤光彻照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士告曰。今夜得道人入灭。庆恩希妙梦。神人告曰。忠法师已生兜率。师久行施食。后虽有继。鸟雀悲鸣。三日不下。葬于瑞鹿山。传法者及百人。著扶宗集五十卷。集十谏。指迷。抉膜。十门析难。及十义书等。用昭四明独得祖道之正。至于所录二师口义。后人颇怪其冗杂。
法师惟湛。义乌宋氏。父母遇异僧谓之曰。汝当生子六人。第五者宜令出家。后入道双林覃恩得度。首谒神照。未久复往依广智。尝白智曰。大师所授我所不疑。若圆顿绝待之旨。当须自得。后忽于广智言下。豁然有悟。与上流交论莫不推服。初敷讲于云间超果。大扬化道。天台一宗盛于三吴自师始。熙宁六年三月八日。建光明会。遽谓众曰。吾今报缘止此。即举涅槃遗教。殷勤嘱累。趺坐而逝。火浴之顷舍利粲然塔于西余山。海慧若圆。为门弟上首。
法师如吉。四明人(二师口义序六)学广智得其旨。见前辈编类集。初无诠次。于是参以三部之文。节略成类以行于世。尝注金錍。言简而义正。学者宗之。住钱唐因果。
○法师冲霄。久学广智。号称具体。初开宝中(太祖)。
法师全晓。舍于大梅之山。吴越忠懿王仰其德。锡帑金改建为院。及赐经卷一藏。院成乃名金文。晓亡。高弟正和嗣之。霄又和之嗣也。师以其居稍隘。始与其徒。迁筑于栢岩峰下。大开广智之道。始平四年上于朝。赐额慧照(郭暨作记广智立石)。
法师本诚。四明奉化人。依南湖学广智。志尚静退。乃闲居于法昌。禅诵并进人钦隐德。院主更建众宇久不克就。师慨然自誓曰。昔智者。造三十六寺。像八十万躯。今吾徒岂于一刹而不能成耶。即率同志。化邑人得钱二百万。并力以营。殿与像俱毕事。著作郎俞充。为之记谓。师有得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之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