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庵法舟法师
- 法明文节法师
- 宝积法云法师
- 妙果师楷法师
- 水陆文炳法师
- 常明道深法师
- 福昌文佾法师
圆辩琛法师法嗣
- 月堂慧询法师
- 一庵处躬法师
- 雪堂戒应法师
- 止庵法莲法师
- 指南仲韶法师
- 慈云文统法师
- 余姚清湛法师
觉云连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六世)
- 月波则约法师
- 林庵清哲首座
证悟智法师法嗣
- 慧光若讷法师
北峰印法师法嗣
- 古云元粹法师
- 佛光法照法师
- 梅峰梵奎法师
- 石溪思寿法师
- 石镜清杲法师
- 慈感文圭法师
- 蒙泉了源法师
- 毒海道源法师
- 剡源觉先法师
- 桐洲怀坦法师
- 南峰思诚法师
- 日本俊芿法师
- 云巢如宝法师
- 南㵎行果法师
- 严陵赵彦肃
- 铠庵吴克己
能仁宝法师法嗣
- 草堂如宝法师
车溪荣法师法嗣
- 紫金法通法师
慈室云法师法嗣
- 悟真正皎法师
- 南湖了宣行人
觉安言法师法嗣
- 鉴堂思义法师
- 总庵妙心法师
- 常斋法幵法师
能仁山法师法嗣
- 毕庵法希法师
- 南岩法雄法师
杨尖渊法师法嗣
- 崇先了生法师
- 杨尖法钦法师
圆辩琛法师法嗣(前廉法师法嗣七人原本无纪)
法师慧询。字谋道。号月堂。其先永嘉陈氏。寓居四明昌国之胊山。母梦异僧至门求化既而妊娠。八岁出家祖印院。初授法华数遍。即能成诵。尝归省祖母谕之曰。汝已去家。当学吾州忠佛子。初谒南湖澄照。以卓立称。至东掖见皎法照奇之。有忌之者群噪之。师曰。佛法大义有疑即问何必见嫉。乃西游浙左。遍参名匠。东回南湖。依圆辩正所学。闻性恶即具之旨。名体不转之妙。一家圆顿深有悟入。绍兴末年。出主法昌。迁净名普和。常持钵。海岸遇盗。师正色曰。汝辈所欲者财耳。尽与之。因谕以善恶业报。盗为感动。归物悔过而去。净名无徒。每对海山。为鬼神讲维摩经。屡感神应。乾道五年。迁主南湖。负笈之士自远而至。几莫能容。丞相魏杞与师为道契。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师曰。得非以四时代谢为疑乎。曰然。师曰。穷过去极未来。虽有代谢而此理常住。魏公曰。屡以问人。未若今日之可晓。淳熙六年冬十月二十七日。忽告众示疾。慰问者群至。见门学则勉其进德。士官则嘱其护法。闻其言者。悚然有感。既而别众。书偈念佛。结印趺坐而化。停龛弥月。唇脸鲜红。其容若笑。遗言分骨为二。一祔亲垄。一塔祖原。众以历代窆全身。唯剃发以酬师志。逾月视其发。舍利可掬。师坐必端直。行不旁示。密室静处必披袈裟。高座宣扬不事著述。学者多于听次笔以记之。诵经坐禅日有常课。未尝以事废。制学者。未二十夏不许出世。躁进之风为之一戢。
法师处躬。永嘉人。号一庵。久从圆辩得其旨。晚主南湖。有辩才善说之誉。脱略窠臼不滞节目。有求指示者。执笔便书。申明祖意独出众说。远近学者推为宗师。正旦结光明期。湖心律居亦行此忏。主者正竹溪素重师德。每初夜必领徒过南湖。听说法要。竹溪临筵。叹服曰。吾徒何幸得闻大乘。四分所明检身为要。若明心见性其在兹乎。一众为之欢跃。
法师戒应。四明人。自号雪堂。才识英敏襟度豁然。久学南湖为时伟望。郡以南湖请圆辩。师奉命之东掖。以礼奉迎。及圆辩至大开法施。妙旨雄谈唯师可企。一日叩函丈。问指要中未了义。圆辩曰。汝能背诵。吾将为说。数日诵通。暨上请。辩曰。此中为汝说得彻也。师忽有省。自是机辩奋发莫有敌者。出主白莲。学徒云会。宁海岁有大会。请师一月讲经。道俗万众仰听肃肃。鸿音一震莫不警寤。一日无疾。别众归寝。右脇而亡。塔全身于寺山之灵源。
法师法莲字实中。自号止庵。四明象山人。幼年勤学。一时讲席。知名者无不遍历。晚造南湖侍圆辩。朝问夕咨。越六载如一日。畴昔疑昧为之豁然。初主辩利。迁广严永明悟真。接物以慈抚事以宽。或问日用则酬酢忘倦。叩以佛法则默而不答。人有测识其意者。为炷香拱立。谦辞发问方随问委释曲尽其理。其为重法。不失师体若此。
镜庵曰。先贤有云。四明中兴天台之道。圆辩中兴四明之宗。盖谓四明之后。有派为知解之学。近似山外者。而圆辩者出。独能发挥祖意以起四明。盛矣哉。或谓月堂得观行。止庵得宗旨。一庵雪堂得辩说。皆有师家之一体云。
法师仲韵。四明人。久参圆辩学解卓异。绍兴中主布金。以霅川神智假名诸师盛破四明。乃作三千正说以追攻之。名指南集。凡三卷(此中失文统清湛二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