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义隆高祖第三子)
元嘉元年。罽宾国沙门昙摩密多。至建康。译禅经观普贤行法经等十部。自袁皇后皇子以下倾都礼敬○西天沙门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
述曰。文帝嗣位之初。观普贤无量寿二经。同时而至。至今持诵者为尤盛。是知元嘉之际尊敬大乘。五国来贡咸赞奉法。自渡江以来未有此时之光大也。
二年。诏于京师为高祖建报恩寺○勅沙门道祐。往鄮县修阿育王寺。掘地得金合。盛三舍利佛爪佛发。诏建浮图三级。
三年。神僧杯渡。初出冀州。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号杯渡。行荷芦圈(求远反以芦为圈如囤也)广陵李氏饭僧。渡以圈置庭中。坐席上食毕提其圈。呼曰。四天王。时有童子。见圈中四小儿长数寸。眉目如画。及追之已失所在○西天沙门伊叶波罗来彭城译经○徐州刺史王仲德。于宋王寺造丈六金佛。每有𡨥难则像身流汗。
四年。凉州沙门智严。译璎珞本业经等十四部○沙门慧琳以才学得幸。诏与颜延之同议朝政。琳著高屐披貂裘孔𫖮戏之曰。何用此黑衣宰相。尝著黑白论。与佛理违戾。众论排之(见弘明集)琳后感肤肉麋烂。历年竟死。时以为叛教之报。
五年。迦毘罗国月爱王。师子国刹利摩诃王。皆遣使入贡。帝答摩诃王曰。此小乘经甚少。国中所有幸皆写送。
六年。帝幸祇洹寺观度童子慧基。
七年。诃罗陀国入贡。其表曰。伏承圣上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世界。今故遣使表此微心○初帝闻罽宾三藏求那跋摩名(此云功德铠)诏交州遣沙门道敏。杭海邀之。跋摩忻然。附舶至广州。上遣使迎至金陵。命居祇洹寺。仆射何尚之等并师事之。请讲华严(前觉贤译六十卷者)以未通华言祷于观音。夜梦力士易其首。旦起犹觉微疼。遂遍晓东语。帝尝问曰。朕欲斋戒不杀。迫于狥物不获于志。对曰。帝王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将何以济。帝王以四海为家。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士民咸说。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则风雨应时百谷滋茂。如此持斋德亦大矣。宁在辍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弘济耶。帝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如法师之言。可谓尽天人际。师在祇洹讲华严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法门称荣。
十年。诃罗单国入贡。表称常胜天子陛下○西天僧伽跋摩至建康。勅住平陆寺。为京师沙门慧照三百七十人渡蔡洲岸。于船中再受具戒。或问其意。照曰。以疑先受若中若下更求增胜。故须重受依本腊次(重直容反再也)。
述曰。此由照等先受戒不如法故。于船上结界摄僧。以便行事耳。今人年少轻心受戒。不知方便。不能有所感发。尚未沾于下品。则于再受诚得其宜。萨婆多论云。重受增为上品。本夏不失。若此则中下尚须增受。况未能感发者乎。或问先已闻羯磨今若再受。则先闻成盗听者。然于当时轻心无知既不能领圣法。尚何盗闻之咎。明律高德更须一评。
十一年。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戒坛。为僧尼受戒。为震旦戒坛之始。时师子国比丘尼八人来。未几复有尼铁索罗三人至。足为十众。乃请僧伽跋摩为师。为景福寺尼慧果等。于南材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度三百余人(重直容反再也)。
述曰。僧史略之言云。汉度阿潘受三归也。晋度净检从一众也。二众得戒自此年慧果始也。
十二年。阇婆国入贡。表曰。宋国大主大吉祥天子。教化一切降伏四魔。转尊法轮度脱众生。我等在远亦霑灵润○慧询律师善僧祇十诵律。制文敷演。此解十诵之始也○勅尼宝贤为京邑尼僧正○帝谓侍中何尚之曰。范泰谢灵运常言。六经本在济俗。若求性灵真要则必以佛理为指南。近见颜延之折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并见弘明集)并明达至理开奖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则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已来。王导。周𫖮。庾亮。谢安。戴逵。许询。臣高祖兄弟(何充兄弟也)莫不禀志归依。夫人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此明旨所谓坐致太平者也。故图澄适赵二石减暴。灵塔放光符犍损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观。至土木之功虽若糜费。然植福报思不可顿绝。尚之又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销。以孙吴为志。动期吞并。则将无取乎尧舜之道。岂特释教而已哉。帝说曰。释门之有卿。犹孔门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也。
○沙门功德铠功德贤诸师译经九十部○竺道生卒于庐山。立佛性义。为帝所重。王弘范泰与之为友。帝设御斋亲临地坐。食至众疑非时(律以过午为非时食)帝曰。始可中矣(谓午时日始中)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取筯便食。一众叹其机辩○昙摩密多。于鄮县建阿育王寺塔。
十三年。诏求沙门能述生法师顿悟义者。庾登之以法瑗闻(瑗音援旧讳)召见瑗申辩详明。何尚之叹曰。意谓生公之没微言永绝。今复闻象外之谈。湘宫寺成。召师居之。帝每临幸听法○简静寺尼智道。罢道适梁群甫。生子七岁。家贫无衣。思为尼时。有素绢所书法华经。即浣捣为衣著儿体。忽遍身生疮。白虫周匝。号叫旬余而死。闻空中告云。坏经为衣得此剧报。
十四年。初都人孙彦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惠称常诵法华。忽见江浦有光。掘之得金佛一躯。光有铭曰。建武六年庚子官寺道人法新造(前称建武者。唯晋元帝。而止及元年)。
尼道寿诵法华满三千遍。每见光瑞。空中有宝盖垂覆顶上。
二十年。沙门慧严卒。帝诏慰曰。严法师。气识渊远道学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可给钱五万布五十疋。
二十二年。初范晔(音叶)负才不得志。与孔熙先谋废立。事败死狱中。祇洹寺沙门昙迁。素与晔友。卖衣盂为营葬具 魏世祖闻而叹赏。谓徐爰曰。卿著宋书无遗此事。
二十三年。魏世祖与司徒崔浩。奉道士寇谦之。诏天下焚毁经像塔庙。诛戮沙门(详见通塞志第四卷)。
二十七年。王玄谟北征失律。萧斌欲诛之。沈庆之谏曰佛貍(魏世祖小子)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谟将见杀。梦人告曰。诵观音经千遍可免。仍口授其经曰。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既觉诵之不辍。忽唱停刑。后官至开府。年八十二。
二十九年。魏文成即位大复佛法。
孝武帝(骏文帝子)勅沙门慧璩为京邑都维那○文帝讳日上于中兴寺建八关斋。中食竟。从臣袁敏孙等更进鱼肉。帝怒并与免官○召沙门道猷入内殿说法。上称善。勅为新安寺法主○吴兴沙门僧瑜。初于庐山建招提寺。常持法华。是年六月谓友人曰。结累三涂情形之故。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之辙独何远哉。遂别众入柴龛端坐。诵药王品发炬以焚。众见紫气腾空。旬日所居生双桐树。识者谓是娑罗双树之兆大明四年。路太后于中兴寺造普贤像设斋。忽有异僧见于座。众惊问之。对曰。慧明自天安来。言讫不见。因诏改为天安寺。勅沙门道温为都邑僧正○西天沙门功德直至荆州。同玄畅译经。直每舒手出香掌中流水。
五年。庐陵太守周湛进金像高九尺三寸。言僧法均梦中获之。因寻访至三曲江。光浮水面。求之果得获。既而长沙郡进金光趺云。渔人得之水上。安其像如一○魏使李道固来朝。帝以中兴寺僧钟有才辩。召为馆伴。与语不已。过中不食。道固曰。无乃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时称名对。
六年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沙门惠简等译经二十六部。
七年。竹林寺沙门慧益。诵法华誓焚身。帝遣使谏不听。以佛生日诣阙辞帝嘱以佛法。往钟山入油镬。以吉布缠身焚之。帝驾往劝止不从。众闻诵药王品。忽闻笳管之声异香分馥。夜帝梦师嘱付护法。翌日设大会。诏于焚身处建药王寺。
八年十月。制沙门尽敬君上。沙门僧远闻而叹曰。我自出家为僧。何关帝王事耶。即日拂衣归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