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汴京)
太祖(宣祖第二子。母杜氏。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 葬永昌陵)
建隆元年(庚申)正月甲辰周恭帝逊于位。初上受诏北征宿陈桥驿。将士推戴拥入京师。时太夫人杜氏(太祖母昭宪皇后)同王夫人(太祖后孝明皇后)方设斋于定力寺为祈福。闻变王夫人惧。太夫人曰。吾儿平生多奇异。人言。当极贵。何忧也(杨文公谈苑)初是后唐明宗。于禁中焚香祷天曰。臣本夷狄不足以王中原。愿早生圣人以安天下。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上降生于洛阳太内甲马营。神光满室。异香不散。体被金色。三日而变。人知其为应明宗祷云(皇朝景命录)。
赞曰。神光金体。佛大士之瑞相也。开嘉运于五季久阨之年。践大位于四海望治之日。而又知兴教护法。慈临民物。以为社稷灵长之福。非佛大士之示生。其孰能与于此哉。
上未仕时过泾州长寿镇寺。沙门知非凡人。阴使人图上容于寺壁。后以其寺有御容。遂为官所护。及在洛阳尝过长寿寺。枕殿砥昼寝。僧守严见赤蛇出入上鼻。上寤严问所向。上曰。欲往澶州见柴太尉。未有赍(周世宗)严曰。贫道有驴可乘以往。复赠之钱。及见太尉奇之。遂留幕府。晋开运间。宋城有异僧状如豪侠。挟铜弹走草莽上。指州地曰。不二十年当有帝王由此建号(杨文公谈苑○太祖在周朝为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在唐为宋州。及受禅遂以宋建国)。
○先是民间有得梁志公铜牌记云。有一真人起冀州。开口张弓在左边。子子孙孙保永年。江南李主名其子曰弘冀。吴越钱王诸子。皆连弘字(弘倧弘俶弘亿)期应图谶。及上受禅。而宣祖之讳正当之(太祖皇考。上弘下殷。追谥宣祖。赵普皇朝龙飞记)○周世宗之废佛像也(世宗自持凿破镇州大悲像胸)疽发于胸而殂。时太祖太宗目见之。尝访神僧麻衣和上曰。今毁佛法大非社稷之福。麻衣曰。岂不闻三武之祸乎。又问。天下何时定乎。曰赤气已兆。辰申间当有真主出兴。佛法亦大兴矣(其后太祖受禅于庚申年正月甲辰。其应在于此也)○处士陈抟隐居华山闭门卧。屡月不起。显德末乘白骡将入东都。中道闻太祖即位。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上始受命默计释氏。何道而归敬。若是其盛。尝微行至相国寺见一僧。醉呕户外。恶骂不可闻。上怒之。适从旁过。为醉僧所抱曰。莫恶发将暮矣。宜亟归内。上心动。乃还密令小珰往觇(勅焰切窥。汉宦者冠。加金珰充耳也)。令取所吐物。至则醉僧不见。收遗吐至。上前视之则真乳香也。上嗟叹不已。益知敬佛(已上四事蔡氏丛谈)○诏以二月十六日圣诞为长春节。赐百官宴于相国寺。宰相范质制祝圣斋疏云。素虹纪瑞。表觉帝之下生(佛下生有白象贯日。灭度有白虹十二道。今范公用事。恐别有所出)绀马效灵。应轮王之出世(金轮王出时七宝自至。绀马宝即其一也)非夫威震四天。则不足感自然之宝(金轮王统王四天下)非夫位尊三界。则孰能致希有之祥(佛为三界大师)寿命同百亿须弥。德泽被三千世界。恒沙可算天禄难穷。墨海虽干皇基益固云云。是日以庆诞恩。诏普度童行八千人(国朝会要)。
赞曰。范公以名儒盛德为佐命首。相当庆诞祝赞之辞。纯用佛典以寓归美。其为敬佛重君。有见于此论者。谓明良庆会海宇统一。皆佛大士应世之祥也。
六月。诏诸路寺院。经显德二年当废未毁者听存。其已毁寺所有佛像许移置存留。于是人间所藏铜像稍稍得出。
赞曰。自有佛法以来。有道之国未尝不隆笃佛教以劝天下。太祖初见周朝毁像。伤之曰。令毁佛法大非社稷之福。及登大宝。亟下兴复之诏。可谓有道之君必隆佛教。
十月亲征扬州李重进。十二月城陷。上以其固拒欲尽抗之。俄有异僧诣行宫门。自称龙兴寺清范。表乞恩宥。上许之。翌日驾幸寻问。见殿上一罗汉手擎草表。上大寤。勅建别殿安其像(广陵志)○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呪经(此经呪功云。造像造塔者。奉安此呪者。即成七宝。即是奉藏三世如来全身舍利)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今僧寺俗合有奉此塔者)○初天台教卷。经五代之乱残毁不全。吴越王俶遣使之高丽日本以求之。至是高丽遣沙门谛观持论疏诸文至螺溪。谒寂法师。一宗教文。复还中国。螺溪以授宝云。云以授法智。法智大肆讲说。遂专中兴教观之名(吴越王传)。
二年○诏前征李重进。凡死于兵者。以杨州行宫置建隆寺为荐冥福。如唐太宗正观四年故事(至道三年。郡守王禹称撰碑)○诏民间二月至九月渔捕弹射著于令○四月上幸相国寺祈雨。出内帑设千僧斋。已而大雨○吴越王俶请延寿禅师主永明寺(今钱唐净慈寺)师日课一百八事。学者参问。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日暮往别峰行道念佛。人闻山中天乐声。吴越王感其专至。为作西方庄严殿以成其志。师以贤首慈恩天台三宗互有同异。馆其徒之知法者。博阅义海更相质难。师以心宗之衡以准平之。又集大乘经论六十部。两土贤圣三百家之言。证成唯心之旨。为书百卷。名曰宗镜。传于世(寿禅师传)。
三年五月旱。上辛相国寺祈雨。诏彻乐太官进蔬食。已而雨大济○西域于阗国沙门善名七人来。诏馆于相国寺○楚王周行逢据潭州果于杀戮。然知事佛度僧斋忏未尝辍。见沙门辄作礼。亲手行食。谓左右曰。吾杀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十一月高昌国遣僧法渊。献辟支佛牙玉器。
干德元年。螺溪寂法师为义通法师说止观法门。
三年。沧州沙门道圆。游五天竺往反十八年。及还偕于阗使者至京师。献佛舍利贝叶梵经。上召见便殿问西土风俗。赐紫方袍器币○特进李托奏。雄武推官阮绍庄。梦云门禅师令上奏乞开塔。有旨。韶州守臣开视见师真身如生。乃迎赴阙供养。逾月遣送还山中。勅谥大慈元真宏明禅师(此后不注出处者。大约多国朝会要)。
四年。诏秦凉既通。可遣僧往西竺求法。时沙门行勤一百五十七人应诏。所历焉耆龟兹迦弥罗等国。并赐诏书谕令遣人前导。仍各赐装钱三万(行装钱三十贯文)○上初诏西川转运使沈义伦。于益州以金银字写金刚经进上。至是召天清寺沙门崇蕴。入内讲演○枢密使沈义伦事佛长斋。夏中危坐。以饲蚊。或以为苦者。曰饿蚊相投。岂忍拂去。时执政多自陈起第。独义伦乞为母修寺。上嗟叹许之○勅内侍张重进。往峨眉山普贤寺庄严佛像。因嘉州屡奏。白水寺普贤相见也。峨眉志云。昔有蒲翁。因采药入山望峰顶。五色云放白光。忽一鹿前导至岩上。见普贤大士真相自兹显迹○河南府进士李蔼。造灭邪集以毁释教。窃藏经以为衾。事闻。上以为非毁圣道诳惑百姓。勅刺流沙门岛(在登州海中。旧制以溢额取居久者一人投之海。神宗朝马默守郡。乞今后溢额者移隷登州。上然之)。
述曰。儒家有排佛者。以不曾读佛经耳。使稍知观览必能服其为道之妙。李蔼造论指佛为邪。盖傅奕韩退之诋佛为夷之余波也。不有明主孰能鉴其妄作。流之海岛非不幸也。
五年。诏曰。禁锢以来天下多辇佛像赴京。顾惟像教世许尊瞻。忽从镕毁甚乖归敬。应诸郡有铜像处。依旧存留。但不许铸造新像○右街应制沙门文胜。奉勅编修大藏经随函索隐。凡六百六十卷○勅莱州道士刘若拙充右街道录。集京师道士试学事业。未至者皆罢斥之。
开宝二年。长春节诏天下沙门。殿试经律论义十条。全中者赐紫衣。
四年三月。上亲征太原刘继元。道由潞州麻衣和上院。躬祝于佛曰。此行以吊伐为事。誓不滥杀一人。继元闻之。极力抵拒。车驾至城下诸军进攻。时太原城守尚坚博士李光赞。劝上回銮(音峦。铃也。天子大辂衡上。金雀口衔铃曰銮)宰相赵普以为然。遂班师○处士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其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膝。纵横皆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图纵横倒正回合交错。随意数之。皆得十五。刘牧谓非人智所能伪为。始抟以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始为钩隐图以述之。
述曰。系辞云。河出图示其名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示其体也。此夫子显示河图之文也。汉世有书。其论河图云。太一取之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十有五。此易纬详陈河图之数也。五季之际。有方服而衣麻者。妙达易道。始发河图之秘。以授希夷。希夷始著诀传世。然世人徒能述希夷之言。而不知其义本出于系辞易纬。今以著诀。上合易纬九宫十五之文。又以易纬。仰参系辞参伍以变之说。无不脗合。系纬之文。略而隐。故常人不能明。独麻衣悟此妙于二千年之后。殆天授也(河洛文今见易经之前)。
陈抟居华山。钱若水未第去谒之。抟邀入山斋。见老僧拥纳附火。若水揖之。僧开目而已。坐久抟问。何如。僧曰。无仙骨法。若水退抟戒之曰。三日后可复来。如期而往。抟曰。始吾见子神观清粹。谓可以学仙。故请决于老僧。僧言。他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于急流中勇退耳。问僧何人。抟曰。吾师麻衣道者也(湘山野录○洞微志中云。僧是白合道者宗裔)○沙门建盛自西竺还。诣阙进贝叶梵经。同梵僧曼殊室利偕来。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诏馆于相国寺。持律甚精。都人施财盈屋。并无所用○勅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
五年。诏僧道。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廷。僧东道西。间杂副职。若遇郊天。道左僧右(僧史略)。
僧东 道左
北 君位 僧先道后 殿廷 郊天 南
道西 僧右
述曰。左右即东西也。郊天之日道居左者。以道士继朝班之后。便于设拜故权令居左。非常用之法也 此说闻之顽空云。得之礼部职事人。
诏京城名德玄超等入大内。诵金字大藏经。车驾临幸。并赐紫方袍○诏曰。僧尼无间实紊教法。自令于尼寺置坛受戒。尼大德主之。
述曰。廷议但欲分别僧尼。而不知尼女受戒须依大僧无置坛自受之律。此一时救弊不可为法。今则无复用此也。
诏曰。释门之本贵在清虚。梵刹之中岂宜污杂。适当崇阐尤在精严。如闻道场斋会。夜集士女深为亵渎。无益修持。宜令功德司祠部告谕诸路并加禁止○勅僧道。并隶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试经业。关祠部给牒○西天竺沙门可智法见真理三人来朝。赐紫方袍○西天竺沙门苏葛陀来。贡舍利文殊华。赐紫服金币○六月天台德韶国师示寂。有大星殒于峰顶。天降大雪师得法于清凉法眼(清源下十世)○西天竺沙门弥罗等十四人来朝并赐紫服。
六年八月。汝州风穴禅师延昭示寂。师得法于南院(南岳八世下)知鄜州(音孚鄜延路)王龟从表称。中天竺三藏法天至。译圣无量寿经七佛赞。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执笔缀文。龟从润色。诏法天赴阙召见慰问。赐紫方袍。
七年二月。永明寿禅师示寂。赐谥智觉。师得法于韶国师。高丽国王遣三十六僧来受道法。于是法眼一宗盛行海外而中国遂绝。
八年三月。上幸洛阳至龙门山广化寺。开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四月上将郊天而雨不止。遣使祷无畏塔。及期而霁(无畏三藏。唐开元四年自西天来。长安为教主二十三年。灭塔于洛阳之龙门)○上自洛阳回京师。手书金刚经常自读诵。宰相赵普因奏事见之。上曰。不欲甲胄之士知之。但言常读兵书可也。
赞曰。汉高帝与韩彭取天下论功行。封王数十城。相继反畔。卒取诛戮。光武封功臣邓禹辈。大者不过数县。以其易制故上下无异意。智矣哉。我太祖之善驾驭英雄也。俾石守信等义社十弟释兵权于杯酒笑谈之顷。享禄私第全其余生。上不失国恩下不失臣节。过二汉君臣远矣。至于深居禁中常诵佛典而欲使甲士知读兵书。是又重威保国之仁术也。智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