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四

三教出兴  三教厄运  三教𫍚伪

三教谈论  僧道角法  僧先道后

内律分财  僧制治罚  僧籍免丁

封塔  褒恤终亡  临终瑞相

君臣慢法  韩欧排佛  化胡伪经

事魔邪党  毁法恶报

三教出兴 释 道 儒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佛从母夫人右脇而出。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四月八日。五色光气入贯紫微。太史苏由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佛生在老子前三百四十五年)○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佛在俱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般涅槃○二月十五日。西方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山川震动。太史扈多曰。西方圣人终亡之相○穆王时。文殊目连西来化王。于终南山造三会道场。王子造迦叶佛像○襄王三年。秦缪公获石像。由余曰。佛神也。

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持经至。帝囚之。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

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讨匈奴。得祭天金人长丈余。帝列于甘泉宫。焚香礼敬○成帝鸿嘉二年。刘向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哀帝元寿元年。景宪使月氏。得浮图经还○汉明帝永平七年。帝梦金人丈六飞行殿庭。傅毅曰。西方圣人。其名曰佛。帝乃遣蔡愔等使西域。于月氏遇摩腾竺法兰。得佛像梵经。载以白马。达于洛阳(此时三宝具足)

列子著书称。孔子答商太宰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文中子。或问佛。曰圣人也。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已上释教出兴)

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于楚陈郡(在孔子前五十四年)○简王四年。老子为周守藏吏。十三年为柱下史○敬王元年。入凾谷关。为尹令著道德经。西之流沙。汉灵帝光和二年。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灵宝经并三箓感应篇。授仙人葛玄。北魏太武延和二年。嵩山道士寇谦之遇太上老君。命为天师。又遇老子玄孙李普文。授图箓真经。

唐高宗干封元年。幸毫谒老君。上尊号曰玄元皇帝。圣母曰先天太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上梦玄元皇帝遣使得其像置兴庆宫。命画真容置诸郡开元观。诏诸郡立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老君降丹凤门。令田同秀奏。往尹令旧宅掘取金匮灵符以镇国。改元天宝○二年。上老君号曰大圣祖玄元皇帝○七载。上老君号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载。上老君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僖宗。诏成都老君玄中观。改名青羊宫。近宫田地多植葱蒜。臭秽熏蒸。赐钱买归靖庐(已上道教出兴)

周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鲁陬邑○景王十年。孔子朝周。问礼于老子○敬王十九年。为鲁中都宰。二十一年为司空。二十二年为大司寇。诛少正卯堕三都。鲁定公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适卫。三十六年自卫反鲁。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以曾参孝为作孝经。三十九年。哀公西狩获麟。孔子伤麟出非时。遂绝笔于春秋。四十一年四月乙丑孔子卒。葬泗水上。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汉平帝元始元年追孔子褒成宣尼公。

宋孝武孝建元年。诏建孔子庙。

梁武帝天监四年。诏天下立孔子庙。

北魏孝文太和三年。孔子为文宣公。

唐太宗正观十一年。旧制释奠。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至是房玄龄建议。请以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陪飨。诏可○高宗幸鲁。祠孔子追封太师○武后。追谥孔子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南向坐。弟子封公侯伯。

宋真宗祥符元年。幸曲阜谒孔子庙。特拜加玄圣文宣王。五年避圣祖讳。改至圣文宣王○仁宗勅赐兖州先圣庙飞帛御书殿额祭文○神宗封孟子邹国公。陪飨文宣王庙○哲宗赐先圣庙田百顷。幸国子监。诣文宣王殿行释奠礼。一献再拜○徽宗崇宁三年。以王安石陪飨文宣王庙。五年诏文宣王冕十二旒。服九章。政和元年。勅先圣庙用二十四戟。赐礼器大成新乐○钦宗勅毁王安石陪飨(已上儒教出兴)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勅两京诸郡立齐太公庙○肃宗上元元年。追封太公为武成王。祭典同文宣王。

宋真宗祥符元年。封太公昭烈武成王○哲宗幸武成王庙肃揖(附于儒教)

三教厄运 儒 道 释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请以诗书百家语杂烧之有偶语诗书者弃市。三十五年以诸生诽谤。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人。阬之咸阳。

汉桓帝延熹八年。宦官告司隷校尉李膺交结生徒。诏捕党人。辞及二百余人。皆天下名贤。久之赦党人禁锢终身。

灵帝建宁元年。宦官杀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捕宗亲宾客悉诛之。李膺诣狱。考死党人。死者百余人。天下儒学有行死徙废禁。六七百人。

唐景宗天祐二年。朱全忠入长安。聚宰相裴枢朝士三十余人杀之。投尸于河。

宋哲宗绍圣三年。诏文彦博三十七人。为元祐党人。徽宗崇宁三年。置元祐党籍。司马光三百九人。刻石文德殿门。五年彗出西方。诏毁文德殿党籍(已上儒教)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请与西竺摩腾角法不胜。费叔才自感而死。吕惠通等六百二十人。并令出家。

梁武帝天监二年。率群臣士庶发菩提心。永弃道教。十六年。勅废天下道观。道士皆反俗。北齐文宣天保六年。道士请与释角法不胜。诏道士并从剃度。自是齐境并无道士。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并罢释道二教(已上道教)

晋安帝隆安二年。桓玄辅政。诏沙汰僧尼。庐山远法师上书力辨遂寝。

陈后主至德三年。朝议令僧尼无业者皆休道。智禅师即停搜简。

北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帝信司徒崔浩说。案诛天下沙门。焚毁经像。后崔浩以罪腰斩族诛。帝为常侍宗爱所弑。文成即位。大复佛法。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帝信卫元嵩说。并罢释道二教。并令还俗。宣帝即位。诏复佛法○静帝大定元年。诏复释道二教。杜祈入冥。见周武在铁狱受苦。

隋文帝。诏周朝废寺咸与修营。户口出钱建立经像○炀帝大业五年。诏僧徒无德业者并令罢道。智者弟子大志上表。然臂乞兴三宝。诏竟不行。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乞废佛法。凡七上疏。诏僧道戒行亏阙者悉令罢道。月余停前沙汰。奕恶病死。有人入冥。闻已付越州泥黎○玄宗开元二年。宰相姚崇奏。沙汰僧尼伪滥者万二千人。并令还俗。禁度僧建寺铸佛写经○开元十五年。勅天下村坊佛堂小者。并拆除之。功德移入近寺。公私望风。凡大屋大像亦被残毁○文宗太和九年。翰林李训请。沙汰僧尼毁大内灵像。夜大风坏殿屋城门。帝惧勅停沙汰○武宗会昌五年。用道士赵归真宰相李德裕谋。毁拆天下寺院。僧尼归俗者二十六万人。长安人夜见穆王冡吏云。李炎夺寿去位。宣宗即位。捕赵归真等十三人诛之。李德裕贬死崖州。

周世宗显德七年。勅民间铜像输官铸钱。废寺院三千三百所。不许私度僧尼。有武将周百胜。入冥见世宗卧铁床受罪。本朝太祖。大复佛法。

宋徽宗。诏释氏水陆道场。不当设三清等位。天帝不应与鬼神同列。道法师曰。毁佛之祸兆于此矣○宣和元年。用道士林灵素言。诏改佛服天尊服。僧尼巾冠执简称德士。高僧日华严等不奉诏。开封尹盛章捕七人杖杀之。左街永道法师上书谏。上怒流道州。台臣言。灵素妄议迁都改除释教。上寤放死温州。二年诏大复僧尼○高宗绍兴十二年。詹叔义上表。乞住卖度牒。十五年。勅僧道纳免丁钱侍郎吴秉信请卖度牒被论而出。灵隐道昌禅师乞行度牒不报。侍郎吴子才乞行度牒。罢归田里。二十年。大敛民间铜器寺观佛像钟磬。并令置籍。每斤收算二十。

○文中子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已上释教)

封塔

晋孝武。潜法师亡。诏赐钱建塔。

唐太宗。化度寺僧邕亡。上敬悼赐帛。勅李百药撰碑。欧阳询书○中宗。神秀国师亡。赐谥大通○玄宗。金刚智三藏亡。赐谥灌顶○清源思禅师追谥弘济禅师归真之塔○南岳让禅师亡。谥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宪宗。勅曹溪六祖谥大鉴禅师灵照之塔。柳宗元撰碑○穆宗。汾阳业禅师赐谥大达国师○宣宗。勅重建东林寺。追谥远法师曰辩觉○沩山祐禅师亡。赐谥大圆○黄檗运禅师亡。赐谥断际○懿宗。德山鉴禅师亡。赐谥见性○临济玄禅师亡。赐谥惠照○洞山玠禅师亡。赐谥悟本○追谥南山宣律曰澄照○赵州谂禅师亡。谥真际○云居膺禅师亡。谥弘觉○曹山寂禅亡。谥元证。

唐庄宗。问道于三圣惠然。及亡谥广济太师通寂之塔。

宋太祖。永明寿禅师亡。赐智觉○太宗。追谥东林远法师曰圆悟。西林永法师曰觉寂○明教大师天息灾亡。谥惠辩○传教大师法贤亡。谥玄觉○徽宗。崇宁元年。赦书节文。天下名德未有谥号者。仰所属以闻。唐宣律师赐谥法海。慈云式法师谥法宝。南屏臻法师谥实相。孤山圆法师谥法惠○摩腾三藏谥启道圆通法师。竺法兰谥开教总持法师。傅大士等空绍觉大士。李长者显教妙严长者○高宗。天童觉禅师亡。谥宏智塔曰妙光○径山杲禅师亡。谥普觉塔曰宝光。语录入藏○光宗。惠光讷法师亡。谥宗广慈塔曰普照。

韩欧排佛

唐宪宗。迎凤翔佛骨入禁中。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曰。佛本夷狄之人。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帝大怒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闻大颠禅师名。请入郡问道。留旬日。尚书孟简闻愈与大颠游。以书嘉之。愈答书称。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故自山召至州郭。留数十日。实能外形骸不为事物侵乱。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简复报之曰。释氏之教。大明善恶之异路。核天下神道报应之征。为广其道。奈何韩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云云)。柳宗元送浮图浩初序。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云云)○韩退之作原道云。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然则如之何其可也。曰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亦庶乎其可也○女拏圹文云。愈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可一扫去(云云)

王荆公非韩云。人有乐孟子之距杨墨。而以斥佛老为己功。庄子所谓夏虫者。斯人之谓乎(云云)

苏子瞻非韩云。退之于圣人之道知好其名而未乐其实。其论至于理而不精。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云云)

西蜀龙先生。作非韩百篇(云云)

明教嵩禅师。作非韩三十篇(云云)

祖印讷禅师。与欧阳公。论退之排佛老(见通塞志十二卷)

宋仁宗。谏议欧阳修著本论。谓佛法为中国患。又曰。今佛之法可谓奸邪。又曰。千年佛老贼中国(云云)修左迁滁州。将归庐陵。游庐山谒祖印讷禅师。与之论道。肃然心服。平时排佛为之内销。祖印谓曰。退之倡排佛老。足下今又和之。将使后世好名之士援韩氏欧阳氏以为法。岂不为盛德之累。足下所著本论。孜孜以毁佛为务。以搜狩丧祭乡饮之礼。为胜佛之本。是犹退之原道实未知道。修大惊赧。师复为说悟心之旨。自此颇有省发。及入参大政。每誉于公卿之前。岁时书问未尝绝。出知扬州。高丽遣使问魏武注孙三处要义阙注。诏问修。不知答。饰使者往问祖印。师曰。兵者机密之事。不可以示人。使反命。以其言应诏。

欧阳外传云。欧子撰新唐书。如高僧玄奘神秀诸传及正观为战士建寺之文。并与削去。司马君实云。永叔不喜佛。旧唐史有涉其事者必去之。因曰。驾性命道德之空言者。韩文也。泯治乱成败之实效者。新书也○孝宗御制原道论云。朕观韩愈原道论。徒文繁而理迂耳(云云)

事魔邪党

末尼火(火烟反)者。初波斯国有苏鲁支。行火教。弟子来化中国。唐正观五年。其徒穆护何禄诣阙进教。勅京师建大秦寺○武后延载元年。波斯国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玄宗开元二十年勅末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既为西胡师法。其徒自行。不须科罚○天宝四年勅两京诸郡有波斯寺者。并改名大秦○大历三年勅回纥及荆扬等州。奉末尼各建大云光明寺。六年回纥。请荆扬洪越等州置摩邪寺。其徒白衣白冠○会昌三年。勅天下末尼寺并废。京城女末尼七十二人皆死。在回纥者流之诸道。五年勅。大秦穆护火等二千人。并勒还俗○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禽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饮酒。夜聚婬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乘。我乃上上乘。

白云莱者。徽宗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居杭之白云庵。立四果十地造论数篇。教于流俗。亦曰十地莱。觉海愚禅师辨之。有司流恩州。嘉泰二年。白云庵沈智元自称道民。进状乞额。臣寮言。道民者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既非僧道童行。自植党与千百为群。挟持教聋瞽愚俗。或以修桥砌路敛率民财。创立私庵为逋逃渊薮。乞将智元长流远地。拆除庵宇以为传习魔法之戒。奏可。

白莲菜者。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僧弟子元。依倣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男女修净业。戒护生为尤谨。称为白莲导师。有以事魔论于有司者。流之江州。其徒展转相教。至今为盛。

良渚曰。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犹五行之有沴气也。今摩尼尚扇于三山。而白莲白云处处有习之者。大氐不事荤酒。故易于裕足。而不杀物命。故近于为善。愚民无知皆乐趋之。故其党不劝而自盛。甚至第宅姬妾。为魔女所诱入其众中。以修忏念佛为名。而实通奸秽。有识士夫宜加禁止。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