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第十
华严经中佛名二卷 菩萨名一卷
右不知谁所集也。但鸠集阙略。未能备尽。今沙门贤首更广其尘。颇为详悉。
普礼法一十五拜
右天台山智𫖮禅师所撰。其拜首皆称普礼。末皆称卢舍那佛。其间具引寂灭道场等七处八会之名。今江表盛行。不复繁叙。𫖮仍判华严。为圆满顿教(云云)。
华严斋记一卷
右竟陵文宣王撰。自齐梁已来。每多方广斋集。皆依此修行也。今益州宏法师。亦以华严为志。劝其士俗。清信等或五十人或六十人。同为福社。人各诵华严一卷。以同经部。每十五日。一家设斋。严道场高座。供主升座。余徒复位。各诵其经毕而方散。斯亦斋集之流也。
华严旨归一卷十门。一说经处。二说经时。三说经佛。四说经众。五说经义。六说经教。七显经义。八释经意。九辨经益。十示经圆。
右于上十门。各以十义解释。通并百门以显经意。遂令浩污之旨。宛在目前。具如彼释。沙门法藏所述。
华严三昧观一卷十门
右于上十门。亦各以十义。辨其所要。务令修成普贤愿行。结金刚种。作菩提因。当来得预华严海会。用于天台法华三昧观。诸修行者。足为心镜耳。沙门法藏所述。
华严纲目一卷 华严玄义章一卷 华严教分记三卷
右并大章疏之外。随人所问。随义而说。录以成卷。竝显此经意。法藏所述也。
华严翻梵语一卷(旧经)华严梵语及音义一卷(新经)
右新旧二经。所有梵语。及新经难字。悉具翻及音释。读经之士实所要焉。
华严三宝礼十首
右初礼云。南无第一会。菩提树下师子座上。卢舍那佛广。及十方遍周法界。一切诸佛所说。甚深果德法海。并普贤菩萨等。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切三宝。后七会。称处名法名菩萨名。别余皆同上。其第九。礼中本经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华严经中三宝。第十。礼上本十大千界微尘数偈华严经中三宝。并但称说彼经佛法及普贤等。可知。
华严赞礼十卷十首
右初礼云。至心归命礼华严第一会。树王登宝位。莲界演华文。圣众眉间出。神光发面门。座中流慧海。毛孔现慈云。一尘含法界。九世念中分。愿共诸众生。同游华藏界。其第二会赞云。龙堂信云广。海印法流深。轮光极空际。名谛尽圆音。贤初该六位。传首十方临。主伴恒文映。帝网理难寻。第三会云。聚日临山顶。云集满虚空。觉树初无起。天堂现金容。
隋州司法狄仁[王*萑]事。调露二年。高宗将封嵩岳诸州宰牧。各以六科举人。隋州刺史临真公。守节举送。东都榱寄主人。宿于卖药之室。夜梦有人引行游观入一大室。莫知边际。仰视但见渏井垂莲。圆泉䨱海。金花方镜。殊胜庄严。幡上皆有诸佛菩萨形像。闻空中有声曰。此是花严道场也。觉后庆怿兼倍。愿造大幡。如梦所见。还至隋州。乃访画工。将事修造时。有安州范君及王生二人。来共图画。于兴圆寺佛殿中。藻绘成就。长百余尺。所用丹青。皆香水清洁。遂感一瑞鹊。每日飞来。驯扰画处。曾无惊惕。凡经旬半后。欻不见。咸以为画士清净至诚之所致。
华严经传记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