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州无业禅师
- 澧州大同广澄禅师
-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 五台邓隐峰禅师
- 温州佛岙和尚
- 乌臼和尚
- 潭州石霜山大善和尚
- 石臼和尚
- 本谿和尚
- 石林和尚
- 洪州西山亮坐主
- 黑眼和尚
- 米岭和尚
- 齐峰和尚
- 大阳和尚
- 红螺山和尚
- 泉州龟洋无了禅师
- 利山和尚
- 韶州乳源和尚
- 松山和尚
- 则川和尚
- 南岳西园昙藏禅师
- 百灵和尚
- 镇州金牛和尚
- 洞安和尚
- 忻州打地和尚
- 潭州秀谿和尚
- 磁州马头峰神藏禅师
- 潭州华林善觉禅师
- 汀州水塘和尚
- 古寺和尚
- 江西椑树和尚
- 京兆草堂和尚
- 袁州阳岐山甄叔禅师
- 蒙谿和尚
- 洛京黑㵎和尚
- 京兆兴平和尚
- 逍遥和尚
- 福谿和尚
- 洪州水老和尚
- 浮杯和尚
- 潭州龙山和尚
- 襄州居士庞蕴(已上四十三人见录)
- 天目山明觉禅师
- 王屋山行明禅师
- 京兆智藏禅师
- 大阳山希顶禅师
- 苏州昆山定觉禅师
- 随州洪山大师
- 连州元堤禅师
- 泉州无了禅师
- 泉州慧忠禅师
- 安丰山怀空禅师
- 罗浮山道行禅师
- 庐山法藏禅师
- 吕后山宁贲禅师(已上一十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汾州无业禅师者。商州上洛人也。姓杜氏。初母李氏闻空中言寄居得否。乃觉有娠。诞生之夕神光满室。俯及丱岁行必直视坐即跏趺。九岁依开元寺志本禅师受大乘经。五行俱下讽诵无遗。十二落发。二十受具戒于襄州幽律师。习四分律疏。才终便能敷演。每为众僧讲涅槃大部。冬夏无废。后闻马大师禅门鼎盛。特往瞻礼。马祖覩其状貌瓌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师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学麁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马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师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师才出。祖召曰。大德。师回首。祖云。是什么。师便领悟礼拜。祖云。遮钝汉礼拜作么(云居锡拈云。什么处是汾州正閙)自得旨寻诣曹谿礼祖塔及庐岳天台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举请充两街大德。师曰。非吾本志也。后至上党。节度使李抱真重师名行旦夕瞻奉。师常有倦色。谓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今复烦接君俟。岂吾心哉。乃之县上抱腹山。未久又往清凉金阁寺。重阅大藏周八稔而毕。复南下至于西河。刺史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师曰。吾缘在此矣。繇是雨大法雨垂二十载(广语具别录)并汾缁白无不向化。凡学者致问。师多答之云。莫妄想。唐宪宗屦遣使征召。师皆辞疾不赴。暨穆宗即位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阜等。赍诏迎请。至彼作礼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常时。愿和尚且顺天心。不可言疾也。师微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世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去矣。乃沐身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跏趺而逝。荼毘日祥云五色异香四彻。所获舍利璨若玉珠。弟子等贮以金棺。当长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于石塔。寿六十二。腊四十二。勅谥大达国师。塔曰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