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传灯录卷

大鉴下第十二世

天衣怀禅师法嗣

东京慧林宗本圆照禅师。常州无锡管氏子。体貌厖硕所事淳厚。年十九依姑苏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出家。巾侍十载剃发受具。又三年礼辞游方。至池阳谒振宗。宗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问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秖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师久而开悟。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曰杀人放火有甚么难。于是名播寰宇。漕使李公复圭命师开法瑞光。法席曰盛。武林守陈公襄以承天兴教二刹命师择居。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神宗皇帝下诏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之三门为士民演法。翌日召对延和殿问道赐坐。师即跏趺。帝问。卿受业何寺。奏曰。苏州承天永安。帝大悦赐茶。师即举盏长吸。又荡而撼之。帝曰。禅宗方兴宜善开导。师奏曰。陛下知有此道如日照临。臣岂敢自怠。即辞退。帝目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后帝登遐。命入福宁殿说法。以老乞归林下得旨。任便云游州郡。不得抑令住持。击鼓辞众说偈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𫇛棹。船子下杨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临别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晚居灵岩。其嗣法传道者不可胜纪。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韩信临朝。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师曰。三皇冢上草离离。问上是天下是地。未审中间是甚么物。师曰。山河大地。曰恁么则谢师答话。师曰。大地山河。曰和尚何得瞒人。师曰。却是老僧罪过。上元日僧问。千灯互照丝竹交音。正恁么时佛法在甚么处。师曰。谢布施。曰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师曰。大似不斋来。上堂。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拈起拄杖曰。这个是尘。作么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敢问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击禅床下座。上堂。看看烁烁瑞光照大千界。百亿微尘国土。百亿大海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乃至微尘刹土皆于光中一时发现。诸仁者。还见么。若也见得许汝亲在瑞光。若也不见莫道瑞光不照。好参上堂。头圆像天足方似地。古貌棱层丈夫意气。趯倒须弥踏翻海水。帝释与龙王无著身处。乃拈拄杖曰。却来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变化。究竟须归这里。以拄杖卓一下。师全身塔于苏之灵岩。

东京法云寺法秀圆通禅师。秦州陇城辛氏子。母梦老僧托宿。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老僧与应干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场岭下。鲁后闻其所俄有儿生。即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鲁归。遂从鲁姓。十九试经圆具。励志讲肆习圆觉华严妙入精义。因闻无为军铁佛寺怀禅师法席之盛。径往参谒。怀问曰。座主讲甚么经。师曰。华严。曰华严以何为宗。师曰。法界为宗。曰法界以何为宗。师曰。以心为宗。曰心以何为宗。师无对。怀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汝当自看必有发明。后闻僧举白兆参报慈。情未生时如何。慈曰隔。师忽大悟。直诣方丈陈其所证。怀曰。汝真法器。吾宗异日在汝行矣。初住龙舒四面。后诏居长芦法云为鼻祖。神宗皇帝上仙。宣就神御前说法。赐圆通号。僧问。不离生死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何。师曰。赤土搽牛嬭。曰谢师答话。师曰。尔话头道甚么。僧拟议。师便喝。问阳春二三月万物尽生芽。未审道芽还增长也无。师曰。自家看。取曰莫便是指示处么。师曰。芭蕉高多少。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曰。这个是白公底。尔底作么生。曰且待别时。师曰。看尔道不出。上堂。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载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量才补职宁越短长。买帽相头难得恰好。直饶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东西不辩南北不分。有甚么用处。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也须额头汗出。总不恁么如何商量。良久曰。赤心片片谁知得。笑杀黄梅石女儿。上堂。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相唤吃椀茶汤。亦无祖师妙诀。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上堂。秋云秋水青山满目。这里明得千足万足。其或未然。道士倒骑牛参。上堂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诸人尽知有。且道风作何色。若识得去许尔具眼。若也不识莫怪相瞒参。上堂。少林九年冷坐。却被神光觑破。如今玉石难分。秖得麻缠纸里。还会么。笑我者多哂我者少。上堂。衲僧家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未为分外。秖如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又图个甚么。良久曰。彼彼住山人。何须更说破。师示疾谓众曰。老僧六处住。持有烦知事首座。大众今来四大不坚。火风将散。各宜以道自安无违吾嘱。遂曰。来时无物去时空。南北东西事一同。六处住持无所补。师良久。监寺惠当进曰。和尚何不道末后句。师曰。珍重珍重。言讫而逝。

临安府佛日智才禅师台州金氏子。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水冷生氷。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春雪易消。曰如何谈论。师鸣指一下。问东西密相付。为甚么众人皆知。师曰。春无三日晴。曰特伸请益。师曰。拕泥带水。曰学人到这里却不会。师曰。贼身已露。上堂。城里喧繁空山寂静。然虽如此。动静一如死生不二。四时轮转物理湛然。夏不去而秋自来。风不凉而人自爽。今也古也不改丝毫。谁少谁多身无二用。诸禅德既身。无二用。为甚么龙女现十八变。君不见。弄潮须是弄潮人。珍重。上堂。风雨萧骚塞汝耳根。落叶交加塞汝眼根。香臭丛杂塞汝鼻根。冷热甘甜塞汝舌根。衣绵温冷塞汝身根。颠倒妄想塞汝意根。诸禅德。直饶汝翻得转。也是平地骨堆参。上堂。严风刮地大野清寒。万里草离衰。千山树黯黪。苍鹰得势俊鹘横飞。颇称衲僧钵囊高挂独步遐方。似猛将出荒郊临机须扣敌。今日还有么。良久曰。匣中宝剑袖里金锤。幸遇太平挂向壁上。参。上堂。诸禅德还知么。山僧生身父母一时丧了。直是无依倚处。以手槌胸曰。苍天苍天。复顾大众良久曰。尔等诸人也是铁打心肝。便下座。上堂举柏树子话。师曰。赵州庭柏说与禅客。黑漆屏风松罗亮隔。僧问。如何是无为师曰。山前雪半消。曰请师方便。师曰。水声转呜咽。

续传灯录卷第八

续传灯录卷第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 大愚芝禅师法嗣一十三人

    • 云峰文悦禅师
    • 瑞光月禅师
    • 洞山子圆禅师(已上三人见录)
    • 开福守义禅师
    • 兴阳启舟禅师
    • 兴阳启珊禅师
    • 大禹简南禅师
    • 法轮聪禅师
    • 云顶继兰禅师
    • 承天应禅师
    • 龙王师进禅师
    • 承天守勤禅师
    • 圭峰光应禅师(已上十人无录)

      石霜永禅师法嗣八人

    • 福严保宗禅师
    • 大阳如汉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胜业智增禅师
    • 保宁承泰禅师
    • 大光玉圆禅师
    • 石霜皓诠禅师
    • 兴国慧秀禅师
    • 圆通文溥禅师(已上六人无录)

      浮山远禅师法嗣一十九人

    • 净因道臻禅师 兴化仁岳禅师
    • 玉泉谓芳禅师
    • 定林慧琛禅师
    • 本觉若珠禅师
    • 华严普孜禅师
    • 清隐惟湜禅师
    • 衡岳奉能禅师(已上八人见录)
    • 归宗普安禅师
    • 白马景云禅师
    • 甘露庆余禅师
    • 归宗鸿式禅师
    • 浮山洪琏禅师
    • 甘露法眼禅师
    • 西禅继图禅师
    • 东禅仁照禅师
    • 太平贤禅师
    • 万杉浩修禅师
    • 溪山晓云禅师(已上十一人无录)

      宝应昭禅师法嗣二人

    • 琅邪方锐禅师
    • 兴阳希隐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石门进禅师法嗣一人

    • 瑞岩智才禅师(见录)

      金山颖禅师法嗣二十人

    • 广教继真禅师
    • 普慈崇珍禅师
    • 瑞竹仲和禅师
    • 金山怀贤禅师
    • 石佛显忠禅师
    • 净住居说禅师
    • 西余拱辰禅师
    • 般若善端禅师
    • 节使李端愿居士(已上九人见录)
    • 承天了素禅师
    • 南禅自聪禅师
    • 上方希元禅师
    • 隐静慧观禅师
    • 法性绍明禅师
    • 乌崖了暹禅师
    • 五峰仲熙禅师
    • 雪窦诠禅师
    • 瑞竹惟悟禅师
    • 法性用彰禅师
    • 因胜如道禅师(已上十一人无录)

      洞庭月禅师法嗣三人

    • 荐福亮禅师(见录)
    • 瑞光嵩禅师
    • 承天世珍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仗锡已禅师法嗣二人

    • 黄岩保轩禅师(一人见录) 灵岩志禅师(一人无录)

      龙华岳禅师法嗣二人

    • 西余净端禅师(一人见录) 翠岩显俦禅师(一人无录)

      法华举禅师法嗣六人

    • 永庆文禅师
    • 海会文禅师
    • 兴化规禅师
    • 龙潭颙禅师
    • 觉华康禅师
    • 海会海禅师(已上六人无录)

      天圣泰禅师法嗣六人

    • 常熟禀珍禅师
    • 西余宝实禅师
    • 常熟令然禅师
    • 福严处成禅师
    • 中禅显玉禅师
    • 太州知文和尚(已上六人无录)

      太子院一禅师法嗣一人

    • 太子同广禅师(无录)
续传灯录卷第九目录(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