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传灯录卷第十八

大鉴下第十四世

泐潭洪英禅师法嗣

仰山行伟禅师法嗣

百丈元肃禅师法嗣

黄蘗惟胜禅师法嗣

成都府昭觉纯白禅师。梓州飞乌人姓支氏。父谦闻法于松山道者。以死生为戏。白衣梵行缁俗无出其右者。尝云。吾根钝不得入圆顿。愿有子续佛慧命足矣。师少闻父诲。谛听沈思有如夙习。一日跃过溪忽有省不觉失笑。送往依峨眉山华严寺落发受具。父子相与遍历成都讲肆。通性相宗经论。去之南游首谒澧州太平俊禅师。俊大奇之。谓真吾法子也。付以十三条说法大衣。师逊却之。后诣黄蘗山礼真觉胜禅师亲近岁余。未始一顾师奉事益勤。胜一日忽抬眸视之。师咄曰。这老汉把不定作么。胜大笑乃为印证心地。元丰末宗室南康郡王。自黄蘗邀胜诣辇下。师侍行。未几会太学生上书讼博士者。语连胜有旨放归蜀。门人星散。独师负巾钵以从。会成都府帅奏改昭觉为十方。问真觉谁可住持。真觉以师应请。师既领院遵南方规范一变律居。上堂示众有曰。不超性海是理事缚。不透声轮是语言缚。于是蜀之净侣靡然向风。经肆讲席为之一空。朝散郎冯敢。奉议郎段。天台山隐者宋放。唐安文士相里昱。皆抠衣执弟子礼。元祐末峨眉白水僧正阙。丞相蔡京时帅成都。命师住。师不乐遂并昭觉辞之。蔡察其诚复请归旧刹。益建立纲宗孤硬峭整。大为同辈所嫉谤讟盈路。师不䘏也久而自定。师示疾以颂付小师宗显曰。风高月冷。水远天长。出门无影。四面八方。怡然而寂。俗寿五十九。坐三十四夏。小师得法出世者曰宗显宗化。嗣法者曰剑州元封常照邛州铁像子嵩。师于昭觉为第一代。塔至今存焉。

本觉守一禅师法嗣

福州寿山本明禅师。开堂日僧问。李相当年参药峤。云在青天水在瓶。府帅请师匡上席。未知祖意若为明。师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云将谓寿山无透路。元来方外有知音。师曰。今之古之一句作么生道得。云伯牙与子期不如闲相识。师曰又被风吹别调中。问如何是寿山境。师曰。三山长在目一径是杉松。云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闲持楖𣗖木笑问往来人。问云。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问知师久蕴吹毛剑。作么生是吹毛剑。师曰。清风八面。云中下之机如何晓解。师曰。切忌当锋。云恁么则今日用去也。师曰。快便难逢。乃曰。过去诸佛已过去。未来诸佛犹未来。正当空却之际佛法委在何人。若也一念回光返照。十世古今不离于当念。岂有前后去来之际。直饶诸圣出兴如恒河沙数。未有一个半个当头指出。是以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不尽。三乘十二分教又是黄叶止啼之说。洎乎灵山会上。不得已而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便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自此之后翻成途辙。西天此土递相传授。如以印印心。心以印印定。实无一法与人。直指当人分上。真机绝朕包千古以无穷。大智冲虚亘十方而无尽。法界岂从他得。圆光不离目前。举足下足无非真实道场。一卷一舒岂离繁兴大用。草木丛林皆现色身三昧。山河大地尽转根本法轮。若能如是方解报佛深恩。上资皇图永固。珍重。又上堂曰。四面青山列画屏。谁知身世与云平。松风水月淡相对。别占壶中一片清。所以白云影里古佛岩前。青松翠柏尽彰古佛之家风。杰阁雄楼何异天宫之世界。既到这里不用弹指楼阁门开。说甚天台与南岳。为什么如此。寿岳凌霄汉红尘不到关。

长芦信禅师法嗣

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寿春府夏氏子。生而祥光现舍。文殊坚禅师遥见疑火也。诘且知师始生。往访之。师见坚辄笑。母许出家。十四割爱冠祝发。后四年访道方外。依净照于嘉禾资圣。照举良遂见麻谷因缘问曰。如何是良遂知处。师即洞明。出住资福屦满户外。蒋山佛鉴懃禅师行化至。茶退师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鉴问。既是千人街坊。为什么秖有一人。师曰。多虚不如少实。鉴曰。恁么那。师赧然。偶朝延以资福为神霄宫。因弃往蒋山留西庵阵请益。鉴曰。资福知是般事便休。师曰。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鉴举倩女离魂话。反复穷之大豁疑碍。呈偈曰。秖是旧时行履处。等举著便誵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拊几曰。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未几被旨住焦山。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面黄不是真金贴。曰如何是佛向上事。师曰。一箭一莲花。僧作礼。师弹指三下。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师曰。痖子吃蜜。曰道得不知有时如何。师曰。鹦鹉唤人。僧礼拜。师叱曰。这传语汉。问甚么人不被无常吞。师曰。秖恐他无下口处。曰恁么则一念通玄箭三尸鬼失奸也。师曰。汝有一念定被他吞了。曰无一念时如何。师曰。捉著阇黎。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来从此尽。饶饶万祸千殃从此消。默默无上菩提从此得。师曰。会得此三种语了。好个不快活汉。山僧秖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泼水相唾插嘴厮骂。卓拄杖曰。平出平出。上堂。云自何山起。风从甚㵎生。好个入头处。官路少人行。上堂。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沈。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咄。

保宁英禅师法嗣

续传灯录卷第十八

续传灯录卷第十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四世

    • 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六十九人

    • 净慈楚明禅师
    • 长芦道和禅师
    • 雪峰思慧禅师
    • 宝林果昌禅师
    • 云峰志璿禅师
    • 慧林常悟禅师
    • 道场有规禅师
    • 延庆可复禅师
    • 道场慧颜禅师
    • 双峰宗达禅师
    • 五峰子琪禅师
    • 云门道信禅师
    • 天竺从谏讲师
    • 承天滋须禅师
    • 吴江法晏禅师
    • 资福宝月禅师
    • 天衣慧通禅师
    • 天圣齐月禅师
    • 圆明希古禅师
    • 狼山文慧禅师(已上二十人见录)
    • 智海和禅师
    • 水西达禅师
    • 南陵有朋禅师
    • 天章澄济禅师
    • 龟洋法海禅师
    • 报慈有聪禅师
    • 瑞峰慧清禅师
    • 灵岩智常禅师
    • 华藏利聪禅师
    • 广灵德衍禅师
    • 天衣弁禅师
    • 大别宝相禅师
    • 感慈广悟禅师
    • 涵碧道安禅师
    • 云门用升禅师
    • 明招子卿禅师
    • 资庆印禅师
    • 宝严子鉴禅师
    • 大梅智华禅师
    • 崇胜希肇禅师
    • 净慈瑞禅师
    • 净慧择隣禅师
    • 超化灵晓禅师
    • 寿宁戒通禅师
    • 西方可宏禅师
    • 寿圣晓初禅师
    • 佛智慧通禅师
    • 天宁用忠禅师
    • 乌龙守节禅师
    • 报恩怀立禅师
    • 承天普安禅师
    • 治平子微禅师
    • 资圣杲宣禅师
    • 南山文则禅师
    • 长庆思政禅师
    • 万寿海仙禅师
    • 西院用隣禅师
    • 明觉慧皋禅师
    • 澧泉慧初禅师
    • 太平普志禅师
    • 黄山悟先禅师
    • 香山净渊禅师
    • 蕴机和尚
    • 昙慧和尚
    • 盐官谦禅师
    • 寿圣鉴禅师
    • 焦山从禅师
    • 崇德淳禅师
    • 罗汉交禅师(已上四十九人无录)

      金山善宁禅师法嗣一十三人

    • 禅悦知相禅师
    • 鹿苑道齐禅师
    • 普济子淳禅师
    • 禾山用安禅师(已上四人见录)
    • 仙居有隣禅师
    • 超化守昙禅师
    • 金山佛日禅师
    • 仙岩慧初禅师
    • 西余道孜禅师
    • 广教道本禅师
    • 太平𫈉才禅师
    • 胜法道纲禅师
    • 洪福道才禅师(已上九人无录)

      广灵希祖禅师法嗣三人

    • 乌龙广坚禅师
    • 仙岩怀义禅师
    • 清溪智诚禅师(已上三人见录)

      圆澄岩禅师法嗣二人

    • 彰法嵩禅师(一人见录)
    • 宝山公远禅师(一人无录)

      投子修颙禅师法嗣六人

    • 资寿灌禅师
    • 白马江禅师
    • 香严智月禅师
    • 富彦国丞相(已上四人见录)
    • 文殊法聪禅师
    • 资寿明潭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佛国白禅师法嗣一十四人

    • 金山惟仲禅师
    • 干明永因禅师
    • 智者绍先禅师
    • 胜因崇恺禅师
    • 福圣仲易禅师
    • 慧林慧海禅师
    • 建隆原禅师(已上七人见录)
    • 普照法最禅师
    • 天宁修禅师
    • 慧济普虔禅师
    • 二祖琁果禅师
    • 罗汉遇禅师
    • 三祖策禅师
    • 广教尧禅师(已上七人无录)

      长芦宗赜禅师法嗣九人

    • 洪济琼禅师
    • 北京照禅师
    • 玄沙智章禅师
    • 净慈惟一禅师
    • 蒋山善钦禅师
    • 本觉道如禅师
    • 天宁子深禅师
    • 瑞峰延禅师
    • 僧忍和尚(已上九人无录)
续传灯录卷第十九目录(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