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心禅师法嗣
黄龙悟新禅师。王氏。韶州曲江人也。魁岸黑面如梵僧状。依佛陀院落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对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门否。对曰。曾到。又问。曾到灵树否。对曰。曾到。秀曰。如何是灵树枝条。对曰。长底自长短底自短。秀曰。广南蛮莫乱说。新曰。向北驴只恁么拂袖而出。秀器之。而新无留意。乃之黄龙谒宝觉禅师。谈辩无所抵捂。宝觉曰。若之技止此耶。是故说食耳。渠能饱人乎。新窘无以进。从容白曰。悟新到此弓折箭尽。愿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宝觉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正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乃可耳。新趋出。一日默坐下板会知事捶行者。新闻杖声忽大悟。奋起忘纳其屦。趋方丈见宝觉自誉曰。天下人总是学得底。某甲是悟得底。宝觉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新自是号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盖识悟也。久之去游湘西。是时哲禅师领岳麓。新往造焉。哲问。是凡是圣。对曰。非凡非圣。哲曰。是什么。对曰。高著眼。哲曰。恁么则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对曰。且道是凡是圣。哲曰。争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新仰屋作嘘声。哲曰。气急杀人。对曰。恰是。拂袖便出。谒法昌遇禅师。遇问近离甚处对曰某甲自黄龙来。遇云。还见心禅师么。对曰见。遇曰。什么处见。对曰。吃粥吃饭处见。遇插火筯于炉中云。者个又作么生。新拽脱火筯便行。新初住云岩。已而迁翠岩。翠岩旧有淫祠。乡人禳禬酒胾汪秽无虚日。新诫知事毁之。知事辞以不敢掇祸。新怒曰。使能作祸吾自当之。乃躬自毁折。俄有巨蟒。蟠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新叱之而遁。新安寝无他。未几再领云岩。建经藏太史黄公庭坚为作记。有以其亲墓志镵于碑阴者。新恚骂曰。陵侮不避祸若是。语未卒电光翻屋雷击自户入。析其碑阴中分之。视之已成灰烬。而藏记安然无损。晚迁住黄龙。学者云委。属疾退居。晦堂夜参。竖起拂子云。看看。拂子病死心病。拂子安死心安。拂子穿却死心。死心穿却拂子。正当恁么时。唤作拂子又是死心。唤作死心又是拂子。毕竟唤作什么。良久云。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干。有乞末后句者。新与偈云。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灭。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生平爱骂人。只为长快活。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小参说偈。十五日泊然坐逝。讣闻。诸方衲子为之呜咽流涕。茶毘得舍利五色。阅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塔于晦堂之后。
宝峰文禅师法嗣
隆兴府兜率从悦禅师。赣州熊氏子。初首众于道吾。领数衲谒云盖智和尚。智与语未数句尽知所蕴。乃笑曰。观首坐气质不凡。奈何出言吐气如醉人耶。师面热汗下。曰。愿和尚不吝慈悲。智复语与锥劄之。师茫然遂求入室。智曰。曾见法昌遇和尚否。师曰。曾看他语录自了可。也不愿见之。智曰。曾见洞山文和尚否。师曰。关西子没头。脑拕一条布裙作尿臭气。有甚长处。智曰。尔但向尿臭气处参取。师依教。即谒洞山深领奥旨。复谒智。智曰。见关西子后大事如何。师曰。若不得和尚指示。洎乎蹉过一生。遂礼谢。师复谒真净。后出世鹿苑。有清素者久参慈明。寓居一室未始与人交。师因食蜜渍茘枝。偶素过门。师呼曰。此老人乡果也可同食之。素曰。自先师亡后不得此食久矣。师曰。先师为谁。素曰。慈明也。某忝执侍十三年耳。师乃疑骇曰。十三年堪忍执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遂馈以余果稍稍亲之。素问。师所见者何人。曰洞山文。素曰。文见何人。师曰。黄龙南。素曰。南匾头见先师不久。法道大振如此。师益疑骇。遂袖香诣素作礼。素起避之曰。吾以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为人。师益恭。素乃曰。怜子之诚违先师之记。子平生所得试语我。师具道所见。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师曰。何谓也。素曰岂不见。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是累月素乃印可。仍戒之曰。文示子者皆正知正见。然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妙。吾今为子点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师后嗣真净。僧问。提兵统将须凭帝主虎符。领众匡徒密佩祖师心印。如何是祖师心印。师曰。满口道不得。曰秖这个别更有。师曰。莫将支遁鹤。唤作右军鹅。问如何是兜率境。师曰。一水挼蓝色。千峰削玉青。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七凹八凸无人见。百手千头秖自知。上堂。耳目一何清。端居幽谷里。秋风入古松。秋月生寒水。衲僧于此更求真。两个猢狲垂四尾。喝一喝。上堂。兜率都无辨别。却唤乌龟作鼈。不能说妙谈真。秖解摇唇鼓舌。遂令天下衲僧觑见眼中滴血。莫有翻嗔作喜笑傲烟霞者么。良久曰。笛中一曲升平乐。算得生平未解愁。上堂。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牵犁拽耙。须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么处。良久曰。叱叱。上堂。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庆快诸禅德。翻思范蠡谩泛沧波。因念陈抟空眠太华。何曾梦见浪得高名。实未神游闲漂野迹。既然如此。具眼衲僧莫道。龙安非他自己。好。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参。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秖这语声是。诸禅德。大小傅大士。秖会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印板上打将来。模子里脱将去。岂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门。跳出断常坑。不依清净界。都无一物独奋双拳。海上横行建家立国。有一般汉。也要向百尺竿头凝然端坐。洎乎翻身之际舍命不得。岂不见云门大师道。知是般事拈放一边。直须摆动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荐得。犹是钝汉那堪更于他人舌头上咂澹滋味终无了日。诸禅客。要会么。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喝一喝下座。一日漕使无尽居士张公商英。按部过分宁。请五院长老就云岩说法。师最后登座。横拄杖曰。适来诸善知识。横拈竖放直下斜抛。换步移身藏头露角。既于学士面前各纳败阙。未免吃兜率手中痛棒。到这里不由甘与不甘。何故见事不平争忍得。衲僧正令自当行。卓拄杖下座。室中设三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座性在甚么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元祐六年冬浴讫集众说偈。曰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奄然而化。其徒遵师遗诫欲火葬捐骨江中。得法弟子无尽居士张公。遣使持祭。且曰。老师于祖宗门下有大道力。不可使来者无所起敬。俾塔于龙安之乳峰。谥真寂禅师。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三目录
- 长灵守卓禅师
- 上封本才禅师
- 法轮应端禅师
- 百丈以栖禅师
- 博山子经禅师
- 黄龙德逢禅师
- 先孝昙清禅师
- 光孝德周禅师
- 寺丞戴道纯居士(已上九人见录)
- 满月宁禅师
- 法轮实禅师
- 天宁宗觉禅师
- 知县萧从居士
- 灵峰惟古禅师
- 钦山元德禅师
- 广化若秀禅师
- 隆庆海禅师
- 龟峰僧璘禅师(已上九人无录)
黄龙清禅师法嗣十八人
- 禾山慧方禅师
- 南荡法空禅师
- 九顶慧泉禅师
- 上封祖秀禅师
- 性空妙普庵主
- 钟山道隆禅师
- 扬州齐谧首座
- 空室智通道人(已上八人见录)
- 竹园道珠禅师
- 天宁慧副禅师
- 西贤昙禅师
- 荐福慧琏禅师
- 罗汉守节禅师
- 曲尺宗裔禅师
- 宁国道宗禅师
- 慧宣首座(已上八人无录)
黄龙死心新禅师法嗣一十六人
- 雪峰慧空禅师
- 育王普崇禅师
- 万年法一禅师
- 黄龙道震禅师(已上四人见录)
- 金山一禅师
- 云岩因禅师
- 慈云隆禅师
- 疎山了如禅师(已上四人无录)
草堂清禅师法嗣八人
- 正法希明禅师
- 梁山懽禅师
- 岳山祖庵主(已上三人见录)
- 浮山光选禅师
- 昭觉苻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青原惟信禅师法嗣五人
- 钦山普初禅师(见录)
- 洛浦惟昉禅师
- 奇祖首座(二人无录)
夹山纯禅师法嗣三人
- 东禅惟资禅师(见录)
柏子山嵩禅师法嗣一人
- 护国安祐禅师
- 北岩法融禅师
- 龙纪以定禅师(已上三人无录)
福严凤禅师法嗣三人
- 白马元禅师
- 德章山楚当禅师(已上无录)
万杉慈禅师法嗣二人
- 大宁文广禅师(无录)
上蓝肇禅师法嗣一人
- 寿宁道完禅师(见录)
- 兴国昌禅师(无录)
褒亲有瑞禅师法嗣二人
- 干峰圆慧禅师
- 四祖仲宣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白马汝鸿禅师(无录)
智海清禅师法嗣三人
- 云峰慧昌禅师
- 浮山德宣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张戒居士(无录)
庐山罗汉南禅师法嗣三人
- 三祖昧禅师(无录)
石巩明禅师法嗣一人
- 金陵俞道婆(见录)
琅邪起禅师法嗣一人
- 芦山法真禅师(见录)
光孝兰禅师法嗣一人
- 雪窦持禅师
- 石佛益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光孝净源禅师
- 九岩仲文禅师
- 象田珍禅师
- 光孝宗益禅师
- 华严和尚(已上五人无录)
象田卿禅师法嗣七人
- 九仙法清禅师
- 觉海法因庵主(已上二人见录)
慧日雅禅师法嗣二人
- 洞山择言禅师(见录)
洞山言禅师法嗣一人
- 大沩智禅师(见录)
道林一禅法嗣一人
大鉴下第十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