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性女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围遶说法。于晨朝时。尊者阿难。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分卫已讫。还祇洹林。于其路次。有一大池。聚落人众。游集其上。池侧有女栴陀罗种。执持瓶器。始来取水。长老阿难。往到其所语言。姊妹今我渴乏。甚欲须饮。见惠少水真。是时施女言。大德我无所悋。但吾身是栴陀罗女。若相施者。恐非所宜。阿难言。姊我名沙门。其心平等豪贵下劣。观无异相。但时见施。不宜久留。时彼女人。即以净水。授与阿难。阿难饮讫。还其所止。其去已后。此女便取阿难容貌音声语言威仪等相。深生染著。欲心猛盛。作是念言。若使我得向去比丘以为夫者。不亦善乎。复作是念。我母善呪。或能令彼来为吾夫。我当向母具宣斯事。时此女人。持水还家。诣其母所。而作是言。阿难比丘。是佛弟子。我甚爱乐。欲得为夫。如母力者。能办斯事。唯愿哀愍。必满我愿。母语女言。有二种人。虽加呪术。无如之何。何者为二。一者断欲。二是死人。自余之者。吾能调伏。沙门瞿昙。威德高远。波斯匿王。极生信敬。若脱知我将阿难来。栴陀罗辈。皆被残灭。且复瞿昙烦恼已尽。及其眷属。咸离欲秽。我昔曾闻。断生死者。宜加恭敬。如何于彼反起恶业。女闻是已。悲泣而言。若母不得阿难来者。我必定当弃舍身命。假令瞿昙而违我愿。亦复不能久留于世。设得之者。众愿满足。母闻斯言。惨然不悦。而告之曰。莫便舍命。我必能令阿难至此。尔时女母。于自舍内。牛粪涂地布以白茅。于此场中。燃大猛火。百有八枚妙遏迦花。诵呪一周。辄以一茎投之火中。其呪言曰。
阿磨利 毘磨利 鸠鸠弥 三磨祢 移 那婆头赐 频头弥车养
提菩跋利沙提 毘地逾多提揭阇提 毘三磨耶 磨罗阇 三磨提 跋陀夷阇
若天。若魔。若干闼婆。火神。地神。闻我是呪。及吾祠祀。宜应急令阿难至此。作是语已。尊者阿难。心即迷乱。不自觉知。便行往诣栴陀罗舍。尔时女母。遥见阿难安详而来。告其女曰。阿难比丘。已来近此。汝今应当敷置茵褥。烧香散花。极令严净。女闻母言。欢喜踊悦。庄饰堂阁。安置宝座。净治洒扫。散众名花。尔时阿难。既到其舍。悲咽哽塞。泣泪而言。我何薄祐。遇斯苦难。大悲世尊。宁不垂愍加威护念令无娆害。尔时如来以净天眼。观见阿难为彼女人之所惑乱。为拥护故。即说呪曰。
悉挮帝 阿朱帝 阿尼帝
于是世尊。说此呪已。而作是言。吾以斯呪。安隐一切怖畏众生。亦欲利安诸苦恼者。若有众生无归依处。我当为作真实归依。尔时世尊。复说偈曰。
尔时阿难。以佛神力。及善根力。栴陀罗呪。无所能为。即出其舍。还祇洹林。时彼女人。见阿难归。白其母言。比丘去矣。母告之曰。沙门瞿昙。必以威力。而护念之。是故能令吾呪断坏。女白母言。沙门瞿昙。其神德力。能胜母耶。母语女言。沙门瞿昙。其德渊广。非是吾力所可为比。假令一切世间众生。所有呪术。彼若发念。皆悉断灭。永无遗余。其有所作。无能障碍。以是因缘。当知彼力为无有上。尔时阿难。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佛告阿难。有六句呪。其力殊胜。悉能拥护一切众生。能灭邪道。断诸灾患。汝今宜可受持读诵用自利益。亦安乐人。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利安己饶益众生。皆当受持六句神呪。阿难。此呪皆为过去六佛所共宣说。今我释迦牟尼三藐三佛陀。亦说是呪。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皆悉恭敬受持读诵。是故汝今宜加修习赞叹供养。无令忘失。即说呪曰。
耶头多 安茶利 槃茶利 抧由利 他弥曷赐帝 萨罗结利毘槃头摩帝大罗毘沙 脂利 弥利 婆腻隣陀 耶陀三跋兜 罗布罗波底 迦谈必罗耶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受持如是六句神呪。临应刑戮。以呪力故。轻被鞭挞。而得免脱。若当鞭挞。此呪因缘。呵责得免。若应呵责。由此神呪威德力故。永无呵毁。坦然安乐阿难我不见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人。及非人。受持此呪。而被娆害。唯除定业。无如之何。时栴陀罗女。于夜过已。沐浴其身著新净衣首戴花鬘。涂香严饰。金银环珮。璎珞其体。徐步安详。向舍卫国。到城门已。住待阿难。阿难晨朝。入城乞食。女见其来。深生欢喜。随之而行。终不舍离。进止出入。恒随逐之。尊者阿难。见如是事。极怀惭愧。忧惨不悦。还出城外。至祇洹林。顶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栴陀罗女极娆逼我。行住进止而不舍离。唯愿世尊。慈加拥护。
佛告阿难。汝莫愁恼。吾当令尔得免斯难。尔时世尊。告女人曰。汝用阿难以为夫耶。女言。瞿昙实如圣教。佛言。善女婚姻之法。须白父母汝今为问所尊未耶答曰瞿昙。父母听我。故来至此。佛言。若汝父母已相听许。可使自来躬见付授。女闻斯言。礼佛而退向父母所。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父母言。我欲阿难以用为夫。唯愿垂愍。与我俱往。亲自付之。于是父母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女言瞿昙。吾亲已至。尔时世尊。即问之曰。汝实以女与阿难耶。答言。世尊诚如圣教佛言。汝今便可还归所止。时女父母。礼佛而退。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著。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是故智者舍而远之。未曾暂起爱乐之想。时比丘尼。闻说是已。心憙悦豫。意转调伏。尔时世尊。知比丘尼心意柔软。离诸恼障。即为广说四真谛法。所谓是苦。是苦习。是苦灭。是苦灭道。时比丘尼。豁然意解悟四圣谛譬如新净白㲲易受染色。即于座上。得罗汉道。更不退转。不随他教。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先愚痴。欲酒所醉。扰乱贤圣。造不善业。唯愿世尊。听我忏悔。佛言。我已受汝忏悔。汝今当知。佛世难遇。人身难得。解脱生死得阿罗汉。亦为甚难。如斯难事。汝已得之。于佛法中。获真实果。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故汝今宜应精进。慎莫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