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国入军戒第十一
自下第二十或之中。先明持犯。后结劝指广。前中十戒即为十段。
就初戒中。制意者。菩萨理应和诸违诤令息相害。而反通国使令相侵害为失之甚。故须制也。别说有三。一生讥嫌故。二乖和行故。三成相杀故。为过既重。理宜须制。
二次第者。前即防畜战杀之具。今则止彼身为战使。次辨也。
三释名者。为国使传言入军令鬪。戒防此失。故立其名。
四具缘者。一二国二军。二为利养及恶心。三传此言至彼所四彼闻已来害此。若据损命犯二罪。一望断命边犯杀戒。二身为军国使边犯此戒。
五阙缘者。若阙初缘。二国非怨计得方便罪不望杀边。二若不为利但有恶心。若无恶心但为利为名。皆犯。若总阙此缘得重方便。三若不传等总无犯。四彼若不相害亦犯重方便。可知。
六轻重者。约境。所传之言有极恶劣恶。约心。为名利及恶心。有单有双。约事。令他有想害不想害。皆有轻重。思之可知。
七通塞者。若以善心为调伏彼令其和穆。入军入国一切无犯。除上皆犯。更准思之。
八释文者亦三。初举过缘。二正制断。三违结犯。初中为得财利或得官位。或但有恶心酬昔怨故。通国使命者。身为国使。通致两头论鬪战事。或但在一处亦其图策令得相害。亦犯此。或示得行兵等法。或入军传言立期交阵令多人命断。故云杀无量众生也。二而菩萨下正制断中先举轻。暂入军中犹不开许。况作国贼令兹鬪战。三若故下违结犯。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