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坏内法戒第四十八
一制意者。菩萨理应护持正法先扬显发令法久住报佛恩。何容为利自毁内众损己正法。为失既大。故须制也。
二次第者。前恃自威。今恃他势。各皆损法。故同制也。
三释名者。所防为目。
四具缘者亦四缘。一为名利。二王前说戒。三横作留难。四系缚内众。故成犯也。
五阙缘者。四缘各阙皆四方便可知。
六轻重者。四缘各有多少并有俱不俱等准之。
七通塞者。若制恶比丘等不损法。理应不犯。余皆犯耳。
八释文者中有五。一举过令离。二举德制修。三闻非劝伤。四况自亲作。五故作结犯。前中先举本好心出家。次为名利于王等前说戒系缚。自食下喻显。莲华面经云。佛告阿难。譬如师子命终若空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自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解云。佛法外人所不能坏故云非外道等。二若受佛戒下举德制修中。制令护戒至诚。如慈母念于一子。如孝子事于父母。皆无时暂忘也。三而闻下明闻非劝伤。于中先伤同现在苦。后宁自下通入恶趣。并可知。四况自亲作中。正作及与破灭作因缘。无孝顺心者是破法因也。五若故下明故作结犯可知。上来别辨九戒竟。二是九戒下总结劝学可知。上来别显轻戒竟。二诸佛子下总结。此是三世同诵。上来别明轻重二篇戒竟。
三诸佛子谛听下总结劝学。于中有四。一举佛同诵。谓三世佛菩萨及我释迦在因在果皆同诵。故知是要胜。二汝等下劝众令持。谓举彼诸众略劝作五事。一受持。谓领纳名受不忘名持。二读。三诵。四解释。五书写。三佛性下明流通不绝。谓佛性常住明理法湛然也。戒卷流等明教法传通。又释。佛性为成佛本有之因。戒卷为外缘。传受。谓从过去传至现在。现在向未来。展转相受故云不绝也。四得见下明传授利益。谓于中有三。一见佛益。谓得见此贤劫中千佛相授。二永离恶处益。三得生善处益。谓生人中等为道器身。摄众生处也。上来总是正宗竟。
第三我今下结劝流通分。于中四一。结已略说。二汝等下劝学令修。三如无相下指彼广文。四三千下明众闻奉持。谓彼品中一一广说。令彼三千徒众闻生欢喜。又释。彼三千众闻佛诵此略本。生喜受持。释文既了。述怀颂曰。广本毘尼藏。薄祐莫能见。恋彼菩萨戒。竭愚而解释。愿此摩尼灯。恒耀十方界。示导诸群生。至大菩提所。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第六(终)